近期,汇丰保险在香港售出一张2.5亿美元(约人民币18亿元)的人寿保单,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根据公开的媒体信息披露,这位客户是一位来自亚洲的超高净值个人,拥有多个国籍。
该保单为汇珑环球寿险计划,是具备财富保值及传承功能的终身保障寿险计划。
此前,全球最高销售纪录的保单为2.01亿美元,由一名科技大亨于2014年在美国加州购买,当时有19家保险公司承保。
这事儿这几天在保险圈是广为流传,希望借此向一些中高净值客户证明香港保险值得信赖,尤其是把人寿保单作为财富规划和传承的工具是可靠的。
据称2023年内地访客来港个人人寿新造保单保费达到590亿港元,超越疫情前2019年水平,仅次于2016年727亿港元的历史高峰。
从内地赴港投保的险种来看,储蓄型产品占据60%,保障型占据40%。
1、长期分红储蓄保险,最常见也是内地客户投保最多的,保证收益通常在0.5%-1%之间,长期预期年化收益在6%-7%之间;
2、短期储蓄保险,3年、5年、8年期,保证收益高,对标银行存款,在美元高息期间,保证收益3%-4%;
3、保费融资产品,前期现价高,回本快,可以从银行贷款来赚取贷款利息和保险利息之间的息差,保证收益1%-1.5%,预期年化收益4.5%-5%;
4、派息年金,每年派发现金流的年金产品,一般作为支持高端医疗险的保费支出,以单养单,保证收益1.5%-2.5%,预期年化收益4%-4.5%;
5、养老年金,和内地养老年金差别不大,但香港预期寿命比内地长,故优势不大;
6、大额杠杆终身寿,费率低,免体检保额高,保额不断增长;
那张刷新吉尼斯记录的2.5亿美元保单就是储蓄型保险的第一类,这类长期分红以多元货币储蓄计划为主。
比如安盛挚汇、友邦盈御3、保诚隽富、富通匠心等都是这一类的代笔。
这类产品有什么特点或者优势呢?为什么能够吸引到这么多的内地居民赴港投保?
中国证券报,投资证券行业的党媒官媒在报道中引述业内人士的观点,“香港保险受内地欢迎具有多种原因,包括资金投资范围广、产品定价利率高、保单灵活性等。”
香港保单投资范围覆盖全球,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地区的优质资产,包括股权、债权和一些另类投资资产。
比如安盛资管公司AXAIM在全球另类资产投资中表现非常亮眼,下面是我从安盛香港的宣讲资料截下来的。
这是内地保险公司所不能覆盖到的,内地保险公司的投资基本还是主要围绕在内地的资产。
根据香港保险监管局的规定,不同类型的保险产品有不同的预定利率。
例如,终身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通常在2%至4%之间,而年金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则在3%至5%之间。
内地目前的寿险预定利率最高不能超过3%。
一般保险产品定价遵循预定利率越高,保费越低;反之预定利率越低,保费越高。具体到个别产品定价上也是有所区别的。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预定利率不代表实际投资回报率,香港保单的投资回报率更多是通过分红来体现。
目前香港各家多元货币的长期回报基本保持在6%-7%之间。
比如上图是忠意人寿某长期储蓄产品投资组合20年回测数据,资产20年间增长4.3倍,年化约为7.5%;
香港长期储蓄保单的灵活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1、多元的货币规划;
大部分的保司都有推出多元货币储蓄计划,通常支持至少3种以上的货币互相转换,可以更灵活的满足客户不同币种需要;
2、灵活的财务规划
大部分的保司多元货币储蓄计划,通常都支持一份保单拆分成多份保单,同时也支持锁定保单红利到更稳定的储蓄账户,又反过来从稳定储蓄账户解锁到分红账户,这可以帮助到保单持有人在不同的阶段享受不同风险特征的收益。
3、丰富的传承规划
这一功能其实非常受到中高净值人士欢迎,因为他们可以通过无限更换被保险人、设置后备被保险人,设置候补保单持有人,更为重要的是0成本享受身故类信托功能。
比如被保险人身故,内地保单通常是一次性支付受益金给受益人。
如上图所示,某香港长期储蓄保单可以选择一次性支付给受益人,也可以分期支付给受益人,也可以一次性支付特定比例给受益人,剩下的部分分期支付给受益人,甚至还有部分保司推出以特定比例递增的支付选项。
这是我整理的部分香港长期储蓄产品的对比图,有兴趣的可以:HWP9691咨询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