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盛天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下称“安盛天平财险”)发布重大事项信息披露公告称,经公司董事会会议决议,公司总经理朱亚明的任职截止至今年10月31日;聘任左伟豪为公司临时负责人,待监管批复后,左伟豪将正式担任公司总经理。
今年下半年,安盛天平财险高层人事变动频繁。9月初,上海银保监局批复了朱沙苗安盛天平财险董事长的任职资格。等到左伟豪正式任职后,安盛天平财险将进入“朱左配”时代。
数据显示,安盛天平财险自2017年开始由盈转亏,近五年来合计亏损超过10亿元,并且亏损额呈扩大趋势。根据最新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今年前三季度,安盛天平财险实现净利润-0.05亿元,依旧没有实现扭亏为盈。
事实上,今年险企高管的变动频繁。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系主任曾旭东教授对记者分析称,行业层面大规模高管更替,可能是应对新形势的主动行为,也许是利好,但如果一家公司高管频繁变动,肯定是不好的信号。
“将帅”齐换,高层变动频繁
事实上,近两年安盛天平财产高层变动比较频繁,前任董事长和总经理履职不久便离职。
履历资料显示,朱亚明毕业于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校,在银行业有丰富的履职经验。在任职安盛天平财险首席执行官之前,朱亚明曾任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董事总经理、个人金融部总裁,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及个人银行总经理等职务。
与朱亚明不同的是,左伟豪是“安盛系”保险老将。加入安盛天平财险前,左伟豪曾先后担任安盛香港渠道拓展及绩效管理部门负责人、首席寿险产品官、首席寿险产品及商务官、首席人寿保险业务及市场拓展官、首席人寿及医疗保险业务官等职。
在左伟豪任临时负责人之前,安盛天平财险刚经历过一次董事长变动。今年9月,朱沙苗正式接任安盛天平财险董事长一职,其在金融学术、保险销售管理领域均有丰富的从业经验。
官网资料显示,朱沙苗毕业于南开大学,获货币银行学专业保险学方向硕士学位,曾任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顾问、中德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政府事务负责人兼任多元化销售渠道负责人、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中国区总部对外事务部负责人兼助理副总裁、深圳大学国际金融贸易系讲师等职务。
值得一提的是,安盛天平财险上一任董事长的任职不到一年。根据公开信息,ChoiDongjun(崔东埈)去年7月担任安盛天平财险董事长,时隔大半年,安盛天平财险在今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经股东决议,ChoiDongjun不再担任公司董事。
事实上,今年险企高管的变动频繁。记者根据银保监会官网公告不完全统计,仅10月,监管批复了险企72位管理人员的履职资格。
多年持续亏损,倒逼多元化发展
官网信息显示,安盛天平财险为法国安盛集团在华全资子公司。2014年,法国安盛集团与天平汽车保险有限公司组建合资公司安盛天平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安盛天平财险由安盛集团全资控股,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资独资财险公司之一。
安盛天平财险长期以来以经营车险业务为主,近五年陷入持续亏损的境地。年报显示,2017年-2021年,安盛天平财险分别亏损0.21亿元、3.62亿元、1.52亿元、1.93亿元、2.76亿元,亏损额整体上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今年前三季度,安盛天平财险净亏损为0.05亿元。2017年至今年三季度末,其累计亏损已经超过10亿元。
记者注意到,近五年来,安盛天平财险挑大梁的机动车辆保险业务一直处于承保亏损状态。自2020年9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以来,车险市场“降价、增保、提质”阶段性目标初见成效。这也导致了车险利润承压,保费增长乏力,倒逼财险公司在非车险业务领域寻求多元化发展。
针对安盛天平财险亏损的原因,曾旭东教授对记者分析称,一方面是监管加强,非头部险企抗风险能力弱,受监管政策变化的影响更大,车险综改后利润承压;另一方面是,规模经济效应不明显,难以在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完成全资控股后,安盛集团大步推进了安盛天平财险的转型,走出原来的车险圈,逐步向健康险发力。朱亚明在任期间,安盛天平财险在持续丰富健康险产品线的同时,还携手专业研究机构发布了多份健康调研报告白皮书。
总体而言,安盛天平财险车险保费收入占比逐渐走低,健康险保费收入占比逐步扩大。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安盛天平财险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60.57亿元、52.74亿元、41.43亿元,占当年保险业务收入的占比分别为87.59%、71.10%、69.70%;健康险保费收入分别为3.62亿元、14.75亿元、6.86亿元,占当年保险业务收入的占比分别为5.23%、19.88%、11.52%。
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安盛天平财险实现车险保费收入28.48亿元,占整体保费收入的64.44%。由此可见,车险的主导地位在在被削弱,安盛天平财险的多元化发展格局愈发明显。
是什么给一个主营车险业务的险企带来了转型的底气?接受媒体采访时,朱亚明曾坦言,安盛集团深耕中国市场20多年,建立了广泛的渠道和网络,对当地市场非常了解,无论与中资还是外资险企相比,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发展健康险方面,朱亚明认为,“中国机会很大,尤其是健康险。2020年,因为疫情,健康险的发展非常迅速。未来有可能回落,但希望我们的发展能够超过市场平均速度。”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