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与支柱,金融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这其中,私募基金显然是一股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5月底,私募基金认缴规模已逼近13万亿元,将发展了近20年的公募基金远远甩在身后。其中,股权及创投私募基金的实缴规模和2016年底相比,更是增长近1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
6月25日,由成都市金融工作局承办,《每日经济新闻》和天府国际基金小镇为执行单位,同时得到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和四川省股权与创业投资协会鼎力协助的——“2017中国私募基金天府(麓山)峰会”,在位于成都的天府国际基金小镇如期举行。
万融资本熊俊:产业升级背景下资本应如何选择并助力
每经记者李蕾每经编辑肖鴻月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之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核心话题。不过到底往哪转、如何升?资本在这其中又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在“2017中国私募基金天府(麓山)峰会”上,北京万融时代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熊俊阐释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在熊俊看来,产业升级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路径,尤其在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更是如此。“美国的选择是强势美元+减税,同时引导资本回流;而我们应对这种不确定性,所做的重要路径选择是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
在当前的整体形势下,产业升级已经迫在眉睫。熊俊表示,工业地价的上涨、节能减排日趋严格、劳动力成本飙升等成本端的变化,都在倒逼生产方式改善;而产能过剩、消费升级等,也从另一侧面推动产业升级。“在这样的情况下,产业升级是大势所趋。”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包括私募基金在内的资本应该怎么做?熊俊也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产业升级的‘一体两翼’是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两者相结合,在提高实体产业技术水平的同时,提升产业运作效率,共同推动产业升级。”
在信息技术融合方面,熊俊认为个中机会在于推动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融合。“这个融合表现在,与巨大的中国市场结合,能够引领市场,与传统的垂直应用行业结合,能够改造行业,以及与行业优秀的龙头企业结合,能够整合行业。”
他同时表示,成都自身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非常好的传统产业基础,“所以在这里讲可能更有针对性,促进信息技术和大家所在自身产业相融合,是一条非常好的、能促进产业升级的道路。”
盛世投资张洋:政府引导基金未来的六大发展方向
作为国内最大的股权母基金管理机构之一、最大的政府引导基金管理机构之一的掌舵人,盛世投资总裁张洋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就是,政府引导基金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在题为《财政资金的新型使用》的主题演讲中,张洋指出,财政资金的新型使用方式中最绕不开的可能就是基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底,共设立了1013只政府投资基金,总目标规模达53316.50亿元,已到位资金为19074.24亿元,已经形成了总规模数万亿政府投资产业基金和引导基金的基金群。”
在这样一股新力量的推动下,张洋表示,未来财政资金的新型使用和基金的结合,将会有六个重要的发展模式和方向,即市场化、专业化、两极化、产业化、国际化、综合化。
“任何金融都是服务于产业的,没有产业本身就没有金融业自身的发展。只有和当地的产业基础相结合,才能破解资本的逐利性和地方政府对于产业引导的新政边界,也才能够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张洋表示。
博恩科技熊新翔:顺应“脱虚向实”大潮聚焦生态治理和食品安全
因投资猪八戒网一战成名,过去20年间在TMT投资领域大展身手的专业投资公司重庆博恩科技集团,近年来正在进行重要的战略转型。
“看一个项目会不会成、能不能投,我认为主要是看六个最关键的要素,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熊六刀’。首先是用户,用户是谁、在哪里、规模与趋势怎么样、用户问题、如何分类等;第二是产品,能不能用一段话说明产品的特性、功能、价值程度等要素;第三是竞争,竞争对手与竞品、所属品类、品类特性、能成为哪个品类或品类特性的代表;这三项是必要条件。后面三个要素是推广、盈利和现金,也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在六个条件都能通过的项目凤毛麟角。”他在主题演讲中指出。
不过博恩并没有满足于过往的业绩,从2014年起,博恩开始瞄准绿色产业,实施以投资为“主体”、以互联网金融服务和绿色科技成果转化(即懒熊康康项目)为“两翼”的新型战略。
熊新翔表示,现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常态,虚拟经济过剩,需要“脱虚向实”,回归实体经济。“我们就是顺应这个大潮,从三年前开始选择新目标,逐步聚焦环境安全、食品安全这两大领域,在全世界寻找生态与食品安全黑科技项目投资做产业转化。”
熊新翔透露,目前全国首支懒熊康康绿基金已成立,是一支规模10亿元的产业基金,旨在寻找国内区域性的生态与食品安全黑科技项目进行投资,并且用博恩多年投资实践的投资管理体系,为科技和创新转化,帮助项目团队打造品类数一数二的品牌。
未来15~20年,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所蕴藏机会难以估量。“我们只做生态和食品安全的黑科技项目,只投资这样一类技术,坚定做这类产业的转化。”
昆吾九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何强:私募股权投资未来主要赚企业成长的钱
每经记者赵静林每经编辑江月
从2007年《有限合伙企业法》颁布以来,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开始蓬勃发展,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很多私募股权机构包括九鼎投资都是这个阶段成长起来的。
我们在2012年就在思考这个问题,股权投资真正应该赚企业成长的钱。企业成长又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企业自身的成长,另一部分是企业通过外延式并购获得的增长,在并购、产业整合方面私募股权机构就可发挥作用了。我们目前也按此思路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计划——“见龙计划”,就是投资一些市值在30亿元到100亿元以内的细分领域准龙头企业,并协助他们做行业并购整合,共同打造成长为上百亿、乃至上千亿市值的企业,这样我们的投资也能在这过程中获得丰厚的回报。
前海梧桐合伙人、董事总经理孙万营:资本加产业资源协同助力企业发展
未来十年随着产业竞争加剧,产业格局整体转型升级,除了简单的资本助力之外,还要助力整个产业上的协同。企业不仅需要资金的支持,更需要产业协同的资源。如何给被投企业创造更高的附加值?在产业中拥有资源最多的就是其中的龙头上市公司,我们的做法是与龙头上市公司一起形成联合并购基金,通过整合他们的资源来助力被投企业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在被投企业所属的产业板块上搭建相应的产业生态,这样企业所获得不仅有来自上市公司的资源,还有来自整个生态的资源。
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林森:从早期投资开始构建完整体系
作为2013年成立的天使基金,在过去四年中我们投资了超过200家企业,尤其是在互联网和“互联网+”产业中,看到了非常多的创业企业快速成长。对于做创业投资而言,我们就是帮助年轻人去创造未来。从这个意义来讲,未来十年依然是黄金十年。
在现阶段,我认为天使投资布局还有两个核心。
高达投资董事长、管理合伙人杨浩锋:结合中国的发展进行投资布局
高达投资目前看重的行业包括TMT、医疗和消费升级。我们很看重制造力的进步和消费力的发展。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看到了很多创新性的成长,而未来十年我们相信会有更多通过并购来提升效率的机会。比如在制造力方面,嫁接先进制造力到现有产业,从而提升效率将会是未来的投资重点。我们希望结合投资者来增加技术转变和升级的可行性。
亚信基金董事长荣毅:积极转型升级看好民营医疗
我们的投资逻辑更倾向于控制性投资。在医疗方面,我们通过国内做引流,将国内外技术做好平衡和互补,将一些特殊医疗服务输入到海外,将海外一些先进技术引进国内。我们目前专注于西北和西南这两个医疗相对欠发达的地区,旨在提高医疗水平与效率。医改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这也正是发展的大好时机,我们在这段期间会更注重价值本身的挖掘,将优势资源交给企业,帮助其实现专科化连锁,建立医生集团实行跨地域问诊机制。
最后,我们对成都充满信心,今后一定会在成都落户,投资这行业,有爱就有希望。
(实习生段语林对此文亦有贡献)
景林资产董事总经理田峰:把握A股龙头企业和港股投资机遇
每经记者陈晨每经编辑江月
成立于2004年的景林资产,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私募公司之一。过去十多年来,其以长期践行“价值投资”的理念而游走于圈内。
龙头企业可获溢价收益
在目前时点看,地产降温幅度并不像年初预料的那么悲观,经济整体复苏情况也好于预期,而且改革进度似乎在加快,我们维持长期改革释放经济活力的谨慎乐观预期。
我们预计2017年通胀与利率温和小幅度上升,对股市系统性风险影响不大,同时企业盈利的修复已经在发生,已公告2016年年报以及2017年一季报的重点公司均能看到2016年四季度开始收入盈利增长势头加速,优质企业更明显。
深挖港股
目前海外投资,特别是港股的投资,逐渐成为市场的热点。基于以下几个判断,港股中仍有一些机会值得挖掘:首先,港股估值处于相对历史低位。港股估值高点在22~23倍,低点大约在9~10倍,目前的PE在12倍左右,恒生国企指数更低,只有9倍左右。相较于A股的同行业公司的估值,一些优秀企业存在价值低估;其次,随着深港通的开通,内地和香港之间互相覆盖了80%市值,基本形成了共同市场。第三,根据国际上的统计数据,1.5万美元GDP是一道门槛,在此之上的人群有非常大的资产海外配置需求。目前内地已有多个省市人均GDP超过了这一数字,而相较于国际上家庭资产的海外布局,我国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在目前大的外汇管制环境下,港股通是非常好的、合法的投资方向。
大岩资本海外投资官蒋晓飞:不要盲目迷信A股“漂亮50”
每经记者刘鸿飞每经编辑江月
由于市场出现了一些变化,投资者针对这些变化做出反应。这种二八分化,甚至一九分化也是合理的。
但是,我不认同把现在A股市场的这种分化比作所谓的“漂亮50”赚钱效应,因为那样会让人联想到美版的“漂亮50”。中国的投资者如果迷信A股市场有“漂亮50”的神话,最终很有可能是亏钱的。
中国的变化太快,现在这些所谓的A股“漂亮50”概念,能持续多久?能持续“漂亮”十多年吗?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我们用量化投资的方法做投资,有3个基本点:第一,在全A股里面找α,寻求超越指数的收益;第二,用股指期货来对冲市场风险;第三,分散投资,避免个股风险。
过去5至10年,很多低市值、高成长性的个股市场表现相当强势。对于海外投资,我们认可目前港股的投资机会,并且比较长期看好它。另外,港股市场是比较有效的,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同时,它的投资人或基金经理、分析师也越来越有中国背景的人担当,他们比国外投资者更了解中国自己的公司和行业变化,更容易合理定价。
星石投资首席策略师刘可:大盘股更具持续性
现在市场很多时候还在纠结于价值股与成长股的风格切换,我认为没这必要。
价值股和成长股是共生关系,非对立关系,下阶段两者可能一起出现上涨,一是大盘股和中盘股,一是有部分业绩支撑的中小板和创业板。不过,就我看来,我觉着大盘股可能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不难发现,目前很多机构,尤其是大机构,包括海外机构,都配置了部分大盘股。他们的逻辑并不是按照产业投资来抉择,而是将其定义为类似债券的标的。根据我们最新统计的大盘股盈利数据,2017年上半年,前20只分红最高的股票,预期平均股息率已超过6%。另外,考虑到未来这些大盘股都是中国经济增长最核心的部分,自然也会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而增长。比如消费类的大概每年有9%~10%的增长,这种收益若从长期看还是很可观的。
此外,目前A股整体是处于底部调整的格局,同全球市场相比,A股确实是被低估的。最近,我们做了全球二三十个国家动态估值比较,以沪深300为代表的蓝筹股或A50这种特别大的股票依然处于最便宜的前5名至前10名,而最贵的其实是欧美。比如美国的中小盘股,动态估值是20~30倍,但如果换成人民币,美国的中盘股就相当于中国的大盘股,而我们的大盘股基本动态估值是在12~13倍。
前海方舟资本CEO成书新:看好优势龙头企业
每经记者刘海军每经编辑江月
我们是一个比较年轻的专注做量化、公募FOF和套利的私募基金,公司现有员工都来自于大型公募基金和大型券商。
深圳新富资本投资总监廖云龙:地产后周期的投资逻辑
目前,中国房价究竟离不离谱?我认为有一点高,但还不算很离谱。在我看来,一个国家核心城市的房价和这个国家的总人口有更紧密的联系。
英国、德国、法国这些国家的人口大概就是6000万~8000万,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有两三千万人口。意味着在这些国家,你只需要成为其国民收入的前30%~50%的行列,你就有资格住到住到核心城市里。但在中国,四个核心城市可容纳8000万左右的人口,但中国的人口数量有16亿。也就是说,你的收入或存量财富必须是排在这个国家的前5%左右,才有资格住到核心城市里去。
对于经济,我们认为今年下半年可能会开启大规模房地产补库存运动,下半年经济不会差,到年底之后会进入政策观察期,明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可能会进入被动补库存阶段,届时可能会进入一个新的政策窗口期。
从A股投资角度来看,A股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蓝筹行情是两个因素带来的,一个是IPO加速和监管趋严带来了确定性溢价,另一个因素是供给侧改革和地产产业链复苏带来的蓝筹盈利好转。过去几年,我们创业板的增速大概在30%以上,但主板增速10%多一点,从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创业板和中小板的增速向下出现拐点,沪深300核心股票向上出现拐点,这是市场2017年蓝筹强、小盘股弱的另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