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笼罩下的长沙湘江橘子洲。新华社图
什么是PM2.5
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1月6日讯记者今天从政协长沙市十届六次会议上了解到,长沙市将在春节后开始进行PM2.5监测设备的政府采购、人员培训和设备调试等工作,今年将在8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全面配齐监测设备,正式开始PM2.5的监测工作。
据了解,长沙市环保部门从去年6月开始在长沙火车南站和湖南师大站点进行PM2.5的试点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冬季长沙市PM2.5污染较严重,冬季(11月和12月)室外PM2.5平均浓度明显高于夏季(6月、7月和8月)浓度。
监测数据出来后何时正式向公众发布长沙市环保局局长黎建表示,PM2.5浓度多少空气质量算优、多少算良、多少算差,目前全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必须等标准制定出来后,才能向社会发布监测数据。他透露,去年11月,国家环保部已经第二次征求各省的意见,相信这个标准很快就可出台。
“监测只是第一步。”黎建表示,更重要的是要找出对策,消除和化解产生PM2.5的因素。例如,在易于形成雾霾天气的季节,适当控制基建工地施工,或者减少机动车出行等。
记者陈永刚
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星城雾霾天气主因,长沙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建议落实公交优先,倡导绿色出行
长沙市回应:3年淘汰10万辆黄标车
“只要不是下雨天,推窗望见的好像总是阴霾的天空;繁星满天,已经是遥远的儿时记忆。”长沙市政协委员黄本东的发言带着一丝苦涩。
雾霾天气,PM2.5,这些一年前还相当生僻的词汇,在今天举行的政协长沙市十届六次会议上被一再提起。2011年3月7日,长沙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100万辆,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影响省会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长沙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一份《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建设宜居幸福城市》的提案,引起了委员们的热议。
现状: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占全市总量的70%
长沙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调查发现,机动车尾气危害物主要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铅化物和碳烟尘粒,集中漂浮在离地面1米人体呼吸带附近,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对儿童的影响更为突出,成为健康的主要“杀手”。据测算,“十一五”期间,长沙市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从2005年的17682.48吨增加到2010年的24049.29吨,占全市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70%左右,空气污染已从“煤烟型”转向“扬尘与交通混合型”。特别是黄标车(高污染排放车辆),数量虽只占机动车总量的11.79%,但排放的污染物却占到了所有机动车的近70%。
对策:落实公交优先,倡导绿色出行
针对日益严峻的机动车尾气污染,长沙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提出了6条建议:
落实公交优先战略。采取发展轨道交通、降低公交票价、改善换乘条件、保障公交路权优先等措施,增强公交出行方式的吸引力。
逐步限制小汽车的出行。有计划地逐步控制私家车牌照发放和引导私家车低出行,鼓励市民购买小排量、低污染、绿色节能环保的小汽车。
成立长沙市交通综合整治委员会,研究决策交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将全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作为重点之一,加强协调,形成防治工作合力。
成立长沙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监察支队,明确职能、配备人员、装备、保障经费,加强执法。逐步引入遥感检测技术替代目前的道路人口抽检,形成对道路上行驶的高污染车辆的威慑作用。
增强全社会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的责任意识,引导市民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倡导绿色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