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吴敏北京报道
随着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披露,安盛天平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盛天平")今年上半年经营业绩也随之浮出水面。
安盛天平2021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其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8.6亿元,净利润为-1.36亿元,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0.51%、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5.39%。
公开资料显示,安盛天平是由2004年成立的天平汽车保险和AXA安盛集团在华全资财产险子公司合并而来。
2014年2月,安盛集团对外宣布完成对天平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50%股权的收购。安盛集团最初以19亿人民币收购了天平33%的股份。随后考虑到未来业务发展需要,又增加了20亿人民币的资本投入。
彼时,除安盛集团持股50%之外,其余50%股份由5家民营企业持股。直到2018年11月,安盛集团宣布,公司已与安盛天平中方股东签订协议,收购安盛天平剩余50%股权。交易完成后,安盛集团持有安盛天平100%的股份。2019年8月,安盛集团将安盛天平更名为安盛保险。目前,尽管其正式名称仍为安盛天平,但已经是一家安盛集团100%控股的纯外资财险公司。
从保费方面来看,2013年至2017年安盛天平保费稳步增长,保险业务收入从50.06亿元增至81.29亿元。但在2018年,该公司保费收入63.43亿元,下滑超两成。随后的两年有所回升,2019年、2020年,该公司保费收入分别为69.15亿元、74.18亿元。
净利润方面,2015年,安盛天平净利润由上年的0.2亿元快速增长至2.63亿元。此后便开始逐年下滑,2016年,净利润降至0.08亿元;2017年由盈转亏,实现净利润-0.21亿元;此后三年连续亏损,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别亏损2.75亿元、1.52、1.93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中国最大的外资财险公司,安盛天平一直以车险业务为主。2014年至2017年,该公司车险保费收入分别为62.85亿元、68.04亿元、75.47亿元、73.33亿元,占保险业务收入的比例为94.6%、93.3%、93%、90.2%。而同期,其车险承保亏损额分别为3.06亿元、2.31亿元、3.6亿元、4.73亿元。
而后几年,安盛天平车险业务有所下降,2018年至2020年,该公司车险保费收入分别为56.42亿元、60.57亿元、52.74亿元,同期,其车险承保亏损额分别为5.58亿元、4.14亿元、2.1亿元。2020年,安盛天平的车险保费占总保费比例降至71.1%。
“在未来业务结构中,希望车险与非车业务各自占比50%,实现均衡发展。从去年开始到2021年前半年,健康险已经开始占20%左右,在接下去的几年希望达到30%。”上述负责人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本报记者还注意到,安盛天平净现金流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呈现流出状态,今年一二季度分别为-2.5亿元、-2.6亿元。
其进一步表示,安盛积极看好并持续加注中国市场,长期、稳定且持续是安盛在中国的发展路径。中国是安盛集团的重点策略市场之一,健康险也是安盛集团增长最快的业务领域,在安盛天平,健康则是业务策略核心,也是增长最为迅猛的板块。在2019年底完成全资收购之后,为了支持安盛天平在中国健康险市场取得突破,安盛集团汇聚在健康保障领域的深厚积淀,以及遍布全球的优势资源,在品牌塑造、客户洞察、全球视野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不遗余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