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多年赢利后安盛天平连亏近5年谋求均衡发展力争非车险占一半
本报记者冷翠华
安盛天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下称安盛天平)近日发布的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上半年,其净利润为-2.28亿元。这意味着自2017年至今,其连续处于亏损状态。
盈亏之转折关键或在车险
安盛天平是一家颇具历史故事的财险公司。2013年,法国安盛集团旗下的安盛保险公司(由安盛集团旗下丰泰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更名而来)与原天平车险合并,新的公司名为安盛天平,当时由法国安盛集团持股50%。
2019年,法国安盛集团全面收购安盛天平,并启用全新的品牌形象——安盛保险。目前,尽管其正式名称仍为安盛天平,但已经是一家安盛集团100%控股的纯外资财险公司。
从2014年到2016年,安盛天平连续保持盈利,而在此之前的天平保险自2010年到2013年也是连续盈利。具体来看,2014年到2016年,安盛天平年度净利润分别约为2020.9万元、2.63亿元以及752.8万元。
不过,转折发生在2017年,自该年度起,安盛天平陷入了持续性亏损。具体来看,2017年到2020年,其年度净利润分别约为-2084.6万元、-3.62亿元、-1.52亿元以及-1.93亿元。2021年上半年,其净利润为-2.28亿元,亏损额超过了去年全年。
从多年盈利到连年亏损,安盛天平的经营为何出现较大转折?对这一问题,安盛天平并未直接正面回答,但其表示将继续压降车险业务占比,提高非车险业务占比。
2017年是安盛天平近年来车险保费收入的波峰。当年,其车险保费收入73.33亿元,承保亏损达4.73亿元。
此后,其车险保费明显下降,2018年至2020年分别为56.42亿元、60.57亿元以及52.74亿元,同期,车险承保亏损额分别为5.58亿元、4.14亿元以及2.1亿元。由此可以发现,2018年是安盛天平近年车险承保亏损额最高的一年,当年,该公司整体经营也处于亏损高点。2019年以来,安盛天平的车险承保业务品质有所改善,但仍处于亏损状态。
健康险占比将提升至30%
从连续盈利到连年亏损,如何再次扭亏,是安盛天平当前必须直面的一大难题。对此,安盛天平回应《证券日报》记者称,公司将继续深化改革,大力布局中国健康险市场,争取在接下来的几年将健康险业务在整体业务中的占比提升至30%,将车险业务的占比压降至50%。
“全资收购完成后,安盛天平于2020年开启了由规模导向、单一车险业务线向聚焦价值、业务多元的模式加速转型。”安盛天平回复记者称,健康险是安盛在中国增长最快的板块,也是安盛集团在全球的重点布局。
其进一步表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加之“健康中国2030”等国家战略与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消费者的健康保障需求正在不断增强。在中国市场,安盛天平重点聚焦中等收入家庭,致力打造差异化优势。去年10月份,其与业内机构一起推出了普惠型商业医疗补充保险“北京京惠保”,助力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于今年5月份推出女性专属医疗保险“惠她保”。
对于车险业务,安盛天平表示,车险业务是其传统优势领域,在业务转型过程中,其希望充分发挥车险业务的优势,以此为基础建立与客户的连接触点,进而为其他保障业务创造展业的机会与空间。“在未来的业务结构中,希望车险与非车险业务各自占比50%,实现均衡发展,希望健康险的占比能提升至30%。”安盛天平表示。
对比来看,2020年,安盛天平的车险保费占总保费之比为71.1%,占比较2014年下降了23.6个百分点;同期,其健康险保费收入约14.75亿元,占总保费之比为19.9%,占比较2014年上升了19.4个百分点。结合安盛天平的转型目标来看,未来几年,其车险和非车险业务将在目前基础上分别下降和上升约20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