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概念股:美国再将42家中国公司列入实体清单欧盟“双反”调查对车企影响几何?
与此同时,据CounterpointResearch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ODM/IDH智能手机出货量出现了6%的年比下滑。虽然同期原厂商用设计发货量虽然减少了,但在总ODM发货量中的占比有所增加。
美国再将42家中国公司列入实体清单
10月6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根据《出口管制条例》,在已有的52个条目下再增加49个实体,其中包含42家中国实体以及爱沙尼亚、芬兰、德国、印度、土耳其、阿联酋、英国的公司。
美国政府表示,已确认这49个实体的行为违反了美国的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本出口管制规则自2023年10月6日起生效。
以下为美国商务部10月6日新增的中国“实体清单”列表:
值得一提的是,在9月26日,BIS曾以同样理由,宣布将28家实体列入实体清单。其中包括位于中国的10家公司和1名自然人、位于俄罗斯的5家公司、位于巴基斯坦5家公司,以及其他7家位于芬兰、阿联酋、德国和美国的公司。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强调,美方应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停止对中国企业的无理打压。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欧盟“双反”调查对车企影响几何?
10月4日,当中国新能源车企仍在忙碌于国庆黄金周促销之时,欧盟委员会正式公告,决定对来自中国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这表明,9月13日欧盟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官宣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双反”调查正式落地。
中汽协、乘联会也认为,欧盟“双反”调查“将严重扰乱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欧盟罔顾事实、坚持发起反补贴调查,是明显的保护主义行为,必将给全球电动汽车的发展蒙上阴影,延缓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进程。”
欧盟发起“双反”调查的真实原因,法国总统马克龙透露的信息已有所指:“我们将支持欧洲制造的电池和电动汽车,我们不会用法国纳税人的钱来提振非欧洲产业。”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张茉楠分析认为,“欧盟启动反补贴调查的根本目的是希望通过征收惩罚性关税,大幅抬高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成本,以有力削弱中国在该领域的竞争力。”
关于欧盟“双反”调查带来的影响,有供应链人士表示,“本次调查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影响有限。”该人士认为,中国汽车出口欧洲的售价普遍较国内售价翻倍,不构成倾销;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欧洲的占比仍较小(注:根据东吴电新统计,今年1-7月中国出口欧洲电动汽车合计约23.63万辆,其中特斯拉约11.08万辆,乘联会预计2023年全年占比仅为8.6%),即便被判定构成“双反”,影响也有限。
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10月7日就欧盟举动也回应称,尽管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了反补贴调查,但是比亚迪将继续推动公司在欧洲实现强劲增长,“我们不担心欧洲正在进行的任何调查。”
前述供应链人士同时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具有明显的技术和成本优势,出海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而欧洲市场仅是中国汽车出口的一部分,此外仍有东南亚、南美、中东等广大海外市场等待中国车企去发掘,未来2、3年中国汽车出口仍将保持大幅增长趋势。
智能手机ODM最新排名
CounterpointResearch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球ODM/IDH智能手机出货量前六名厂商分别为华勤技术、龙旗科技、闻泰科技、天珑、MobiWire、易景科技,合计占据ODM总出货量95%的份额。其中,华勤技术、龙旗科技、闻泰科技的市占率分别为30.5%、24.9%、20.2%。
数据来自《GlobalSmartphoneODMReportandTracker》
而在2022年智能手机ODM/IDH出货量排名中,华勤技术与龙旗科技排名并列第一,市占率高达28%,紧接着是闻泰科技排名第三,市占率为19%,随后是天珑移动和中诺通讯,市占率分别为9%和5%。
Counterpoint指出:“疫情第一季以来营收疲软、三星表现不佳等因素导致了三大ODM厂商在第二季度业绩下滑。尽管如此,vivo、荣耀与传音的份额增长抵消了一部分下滑。”
从ODM厂商来看,华勤、龙旗和伟创力都出现下滑,其中华勤的跌幅不大并后来居上,发货规模也高于龙旗和闻泰。龙旗的表现受到小米的影响很大,并受到vivo订单迅速飙升的支撑。而闻泰的下跌趋势与龙旗相似,但仍收到从三星、小米和OPPO集团等主要客户处的少量订单。
近年来,随着市场的逐步复苏,万物互联时代所带来的机遇,新兴市场的开拓等利好因素,ODM行业的成长前景仍被广泛看好。
目前,智能手机的竞争领域正逐渐从单纯的性能竞争与增量市场竞争,向ODM厂商较为擅长的微创新与存量市场竞争领域过渡。ODM模式在保持高质量的前提下可以快速、大批量、低成本地将最新技术创新付诸生产,并且由于ODM模式的规模效应与技术复用,品牌厂商可以获得众多高质量、低成本的服务。而消费者在低迷的经济环境中也更倾向于购买性价比高的机型。基于以上特点,ODM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品牌厂商的青睐。
Counterpoint预计,未来ODM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2021年至2025年智能手机ODM模式渗透率将由37%上升至42%,笔电、平板、IOT等领域的渗透率也将进一步提升。
此外,万物互联时代,随着以语音识别、健康监测、图像算法及增强算法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成熟,以及以5G通信技术、蓝牙5.0技术为代表的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包括智能手表、TWS耳机、VR/AR产品、汽车电子等设备在内的新型智能终端进入高速成长期,而目前AIoT等产品的ODM渗透率相对较低,尚有较大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可以看到,包括华勤、龙旗等龙头均在提前进行战略布局,拓宽产品品类和提升自身产品能力,进入多品类ODM发展阶段。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汽车芯片国产化率有望提升至15%,智能座舱芯片对美企依赖度仍在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