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季度,工银安盛人寿的偿付能力出现下滑,退保率在银行系险企中亦处于较高水平。
《中国科技投资》张婷龙秋月
近日,银保监会公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人身险公司的平均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23.8%、204%。据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银安盛人寿”)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该公司的上述两项指标分别为107%、168%,均较上季度出现下滑,并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此外,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工银安盛人寿的综合退保率为4.03%,较一季度末增长1.95个百分点。同期对比我国11家银行系险企的平均综合退保率为2.92%,工银安盛人寿该指标在银行系险企中处于较高水平。其中,该公司退保规模前三位的产品累计退保金额达到81.42亿元,已远超2021年全年的退保金总额45.04亿元。
偿付能力不及行业平均水平
近日,银保监会在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工作会议上指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纳入会议审议的181家保险公司平均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39.7%、212%。其中,人身险公司的平均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23.8%、204%。对比来看,工银安盛人寿的上述两项指标分别为107%、168%,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工银安盛人寿偿付能力指标情况,根据季报数据制图
今年3月,工银安盛人寿曾发行一笔50亿元的资本补充债券,是今年以来发行规模居首位的险企资本补充债券。这一资本补充举措曾使工银安盛人寿在今年二季度的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环比上升8个百分点,但三季度末,该指标又出现大幅下滑。由此可见,工银安盛人寿的资本消耗较快。
退保规模大幅增长
*11家银行系险企退保率情况,根据各险企季报制图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工银安盛人寿退保率前三位的产品分别是财富盈门年金保险、盛世传家年金保险(分红型)、财富赢年金保险,退保率分别为66.64%、32.76%、26.34%。该公司退保规模前三位的产品分别是财富盈门年金保险、鑫如意终身寿险、鑫如意六号终身寿险,上述3款产品的累计退保金额为81.42亿元。对比,2021年,工银安盛人寿的退保金总额仅为45.04亿元。
其中,工银安盛人寿的财富盈门年金保险在今年前三季度的累计退保金额达69.16亿元,综合退保率达66.64%,是退保金、退保率均居首位的产品。据了解,该款产品为理财型保险,保险期限为十年,从第六年开始每年领取年金,直至保险期满,领取满期金。该款产品报备上市的日期为2017年,停售日期为2018年3月,主要销售渠道为银行邮政代理。据了解,2017-2018年,财富盈门年金保险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69.71亿元、21.54亿元,均为当年保费收入前五位的产品。其中,2018年,该产品的退保金额为0.26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从产品的供给侧端来看,今年开门红的主打产品仍是增额终身寿险和年金险。工银安盛人寿作为一家银行系险企,其保费规模扩张亦主要依赖银保渠道。
2019-2021年,工银安盛人寿原保费收入居前5位的产品主要为终身寿险、年金险、分红型两全险等投资理财型保险,销售渠道主要为银行邮政代理、保险专业代理、保险经纪业务。
然而现实是,银保渠道销售的投资理财型保险产品正成为退保的高发区。作为高度依赖银保渠道的工银安盛人寿来说,退保率、退保金额双升,盈利压力逐渐显现。
此前,监管部门指出,银邮保险代理渠道业务发展迅速,促进了人身保险业保费规模、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但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业务结构不合理,存在着销售误导、违规经营、退保金大幅上升等问题。
对此,监管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销售行为的通知》,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对投保人进行需求分析与风险承受能力测评,根据评估结果推荐保险产品,把合适的产品销售给有需求和承受能力的客户。保险公司、商业银行不得通过宣传误导降低合同约定的退保费用等手段诱导消费者提前解除保险合同。
总体来看,工银安盛人寿退保率过高或对公司的现金流及盈利能力造成影响。今年三季度末,工银安盛人寿年度累计净现金流为-46.18亿元,大幅低于二季度末年度累计净现金流的1亿元。工银安盛人寿的业绩一增一降,保险业务收入、净利润分别为418.11亿元、-4.6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78%、-1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