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词和骇人听闻大同小异,都是“夸大事态,制造谣言,使人听了感到惊异”的意思,多指一种行为。
造句:
1.到底是什么样丧尽天良的人,才会犯下这桩骇人听闻的灭门血案。
2.每天翻开报纸都有耸人听闻的社会案件,实在令人忧心。
这则成语出自《隋书·王劭传》:“劭在著作,将二十年……或文词鄙野,或不轨不物,骇人视听,在为大识者所嗤鄙。”
释义
骇人:使人惊恐;听闻:指听的活动。使人听了感到恐惧和震惊。
例句
这个大胃王目前的最高纪录是一次可以吃下十五碗拉面,够骇人听闻了吧!
海上传来了骇人听闻的消息,泰坦尼克号在她的处女航中撞上冰山不幸沉船了。
1、骇人听闻的柏林墙也是这段历史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
2、骇人听闻的利益冲突变得习以为常。
3、由于那时候的罗马人很少采用避孕措施或者缺乏有效的避孕措施,那时候的杀婴行为也不像今天这样骇人听闻,一等孩子降生,她们就杀死了这些婴儿。
4、广岛的影响是毁灭性的,切尔诺贝利事故骇人听闻,福岛核危机令人震惊。
5、最近几个月的报纸中有这样一条骇人听闻的报道,共和党州将探头装进打早胎妇女的陰道中,目的是将还未出生的婴儿拍下来,以此希望打消她们堕胎的想法。
6、负利率的概念似乎骇人听闻想象一下,我们存自己的钱还必须付费!
区别:前者的第一个字是动词,形容让人听了震动,后者第一个词是形容词,让人听了害怕。
[题名]:耸人听闻
[拼音]:sǒngréntīngwén
[解释]:耸:惊动。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例句]:闲官之挫折,无足轻重,不足~。(清·汪师韩《诗学纂闻·刘随州别严士元诗》)
[题名]:骇人听闻
[拼音]:hàiréntīngwén
[解释]: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例句]:任听部下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
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凶残的事情)。
骇人听闻读音:hàiréntīngwén。
骇即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恐惧。闻就是听的意思。
出处:
(1)宋·朱熹《朱文公文集·答詹师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
(2)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3)峻青《秋色赋·女英雄孙玉敏》:“和日寇的血腥蹂躏的同时,也发生了几件骇人听闻的奇事。”
(4)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任听部下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骇人听闻。
近义词:耸人听闻
反义词:司空见惯
耸人听闻sǒngréntīngwén:指实际没有,被捏造出来的事,是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骇人听闻指实际存在,但让人不敢相信的事。就是说耸人听闻是假的事,骇人听闻是真的事。
司空见惯sīkōngjiànguàn: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这个事件真是骇人听闻。
昨晚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案件。
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骇人听闻的血汗。
骇人听闻的利益冲突变得习以为常。
中世纪的宗教法庭创造了许多骇人听闻的酷刑。
骇人听闻
hàiréntīngwén
成语解释骇:惊吓;震惊。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文公文集答詹师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复杂式成语
骇人听闻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不好的事情)。骇:惊吓;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恐惧。闻就是听的意思。出处为宋·朱熹《朱文公文集·答詹师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1、害怕、感到可怕的事。
2、骇人听闻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骇人听闻”的意思是指事出怪诞,听起来令人害怕。该成语构词方式是兼语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
3、成语出处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后人据此引申出成语“骇人听闻”。
魔笛的故事里,那个村庄鼠患泛滥。一个身穿七彩布衣,手持魔笛的男人前来,提出要帮村庄消除鼠害。村民同意,如果真的实现,则愿付出巨大的代价。那男人实现了。他吹奏起魔笛,驱赶了群鼠。但当他回来索要报偿时,村民反悔。笛手决定驱赶孩童。在后来很多版本中,笛手驱赶孩童进入村外的洞穴,有一位村民最终同意付出报酬,他也归还了孩童。而在阴暗的初衷里,笛手引导孩童入河,除了一个掉队的瘸腿小男孩,其他都淹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