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发展报告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安全发展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防守技战法概述

为提高护网工作组人员的安全防护能力,对不同重要系统进行分等级安全防护,从互联网至目标系统,依次设置如下三道安全防线:

第一道防线:集团总部互联网边界防护、二级单位企业互联网边界防护。

第二道防线:广域网边界防护、DMZ区边界防护。

第三道防线:目标系统安全域边界防护、VPN。

结合信息化资产梳理结果,攻防演习行动安全保障小组对集团信息化资产及重点下属单位的网络安全状况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和排查,确认薄弱环节以便进行整改加固。

二、防守技战法详情

2.1第一道防线--互联网边界及二级单位防护技战法

2.1.1安全感知防御、检测及响应

防御能力:是指一系列策略集、产品和服务可以用于防御攻击。这个方面的关键目标是通过减少被攻击面来提升攻击门槛,并在受影响前拦截攻击动作。

响应能力:系统一旦检测到入侵,响应系统就开始工作,进行事件处理。响应包括紧急响应和恢复处理,恢复处理又包括系统恢复和信息恢复。

2.1.2安全可视及治理

l全网安全可视

结合边界防护、安全检测、内网检测、管理中心、可视化平台,基于行为和关联分析技术,对全网的流量实现全网应用可视化,业务可视化,攻击与可疑流量可视化,解决安全黑洞与安全洼地的问题。

l动态感知

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安全,建立了安全态势感知平台,为所有业务场景提供云端的威胁感知能力。通过对边界网络流量的全流量的感知和分析,来发现边界威胁。通过潜伏威胁探针、安全边界设备、上网行为感系统,对服务器或终端上面的文件、数据与通信进行安全监控,利用大数据技术感知数据来发现主动发现威胁。

2.1.3互联网及二级单位的区域隔离

在互联网出口,部署入侵防御IPS、上网行为管理,提供网络边界隔离、访问控制、入侵防护、僵尸网络防护、木马防护、病毒防护等。

在广域网接入区边界透明模式部署入侵防御系统,针对专线接入流量进行控制和过滤。

办公网区应部署终端检测和响应/恶意代码防护软件,开启病毒防护功能、文件监测,并及时更新安全规则库,保持最新状态。

服务器区部署防火墙和WEB应用防火墙,对数据中心威胁进行防护;汇聚交换机处旁路模式部署全流量探针,对流量进行监测并同步至态势感知平台;部署数据库审计系统,进行数据库安全审计。

在运维管理区,部署堡垒机、日志审计、漏洞扫描设备,实现单位的集中运维审计、日志审计和集中漏洞检查功能。

2.1.3.1互联网出口处安全加固

互联网出口处双机部署了因特网防火墙以及下一代防火墙进行出口处的防护,在攻防演练期间,出口处防火墙通过对各类用户权限的区分,不同访问需求,可以进行精确的访问控制。通过对终端用户、分支机构不同的权限划分保障网络受控有序的运行。

对能够通过互联网访问内网的网络对象IP地址进行严格管控,将网段内访问IP地址段进行细化,尽量落实到个人静态IP。

开启精细化应用控制策略,设置多条应用控制策略,指定用户才可以访问目标业务系统应用,防止出现因为粗放控制策略带来的互联网访问风险。

对所有通过联网接入的用户IP或IP地址段开启全面安全防护策略,开启防病毒、防僵尸网络、防篡改等防护功能。

通过对全网进行访问控制、明确权限划分可以避免越权访问、非法访问等情况发生,减少安全事件发生概率。

护网行动开始之前,将防火墙所有安全规则库更新到最新,能够匹配近期发生的绝大部分已知威胁,并通过SAVE引擎对未知威胁进行有效防护。

攻防演练期间,通过互联网访问的用户需要进行严格的认证策略和上网策略,对上网用户进行筛选放通合法用户阻断非法用户,同时对于非法url网站、风险应用做出有效管控。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流控策略,最后对于所有员工的上网行为进行记录审计。

攻防演练期间,需要将上网行为管理设备的规则库升级到最新,避免近期出现的具备威胁的URL、应用等在访问时对内网造成危害。

2.1.3.2DMZ区应用层安全加固

当前网络内,DMZ区部署了WEB应用防火墙对应用层威胁进行防护,保证DMZ区域内的网站系统、邮件网关、视频会议系统的安全

攻防演练期间,为了降低用从互联网出口处访问网站、邮件、视频的风险,防止攻击手通过互联网出口访问DMZ区,进行页面篡改、或通过DMZ区访问承载系统数据的服务器区进行破坏,需要设置严格的WEB应用层防护策略,保证DMZ区安全。

通过设置WEB用用防护策略,提供OWASP定义的十大安全威胁的攻击防护能力,有效防止常见的web攻击。(如,SQL注入、XSS跨站脚本、CSRF跨站请求伪造)从而保护网站免受网站篡改、网页挂马、隐私侵犯、身份窃取、经济损失、名誉损失等问题。

2.2第二道防线-数据中心防护技战法

总部数据中心从防御层面、检测层面、响应层面及运营层面构建纵深防御体系。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解决通号在安全建设初期单纯满足合规性建设的安全能力,缺乏完善的主动防御技术和持续检测技术带来的风险。主要解决思路如下:

1、基于安全风险评估情况,夯实基础安全架构

2、加强持续检测和快速响应能力,进一步形成安全体系闭环

针对内网的资产、威胁及风险,进行持续性检测;基于威胁情报驱动,加强云端、边界、端点的联动,实现防御、检测、响应闭环。

3、提升企业安全可视与治理能力,让安全了然于胸

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提升全网安全风险、脆弱性的可视化能力,大幅度提升安全运维能力,以及应急响应和事件追溯能力。

2.2.1边界防御层面

原有的边界防护已较完善,无需进行架构变动,只需要确保防御设备的策略有效性和特征库的及时更新。针对目标系统,通过在目标系统接入交换机和汇聚交换机之间透明部署一台下一代防火墙,实现目标系统的针对性防护,防止服务器群内部的横向威胁。

下一代防火墙除基本的ACL访问控制列表的方法予以隔离以外,针对用户实施精细化的访问控制、应用限制、带宽保证等管控手段。通号业务系统中存在对外的网站、业务等,因此需要对WEB应用层进行有效防护,通过下一代防火墙提供SQL注入、跨站脚本、CC攻击等检测与过滤,避免Web服务器遭受攻击破坏;支持外链检查和目录访问控制,防止WebShell和敏感信息泄露,避免网页篡改与挂马,满足通号Web服务器深层次安全防护需求。

核心交换机双机部署了两台防火墙,物理上旁路部署,逻辑上通过引流所有流量都经过防火墙,通过防火墙对服务器区和运维管理区提供边界访问控制能力,进行安全防护。

攻防演练期间,核心交换区防火墙进行策略调优,对访问服务器区和运维管理区的流量数据进行严格管控,对访问服务器区内目标系统请求进行管控;防止安全威胁入侵运维管理区,对整体网络的安全及运维进行破坏,获取运维权限。

攻防演练期间,在各分支机构的边界,通过对各类用户权限的区分,各分支机构的不同访问需求,可以进行精确的访问控制。通过对终端用户、分支机构不同的权限划分保障网络受控有序的运行。

专线接入及直连接入分支通过广域网接入区的路由器-下一代防火墙-上网行为管理-核心交换机-服务器区的路径进行访问,因此通过完善下一代防火墙防护策略,达到安全加固的目的。

攻防演练前,需要对下一代防火墙的各类规则库、防护策略进行更新和调优。

2.2.2端点防御层面

服务器主机部署终端检测响应平台EDR,EDR基于多维度的智能检测技术,通过人工智能引擎、行为引擎、云查引擎、全网信誉库对威胁进行防御。

终端主机被入侵攻击,导致感染勒索病毒或者挖矿病毒,其中大部分攻击是通过暴力破解的弱口令攻击产生的。EDR主动检测暴力破解行为,并对发现攻击行为的IP进行封堵响应。针对Web安全攻击行为,则主动检测Web后门的文件。针对僵尸网络的攻击,则根据僵尸网络的活跃行为,快速定位僵尸网络文件,并进行一键查杀。

进行关联检测、取证、响应、溯源等防护措施,与AC产品进行合规认证审查、安全事件响应等防护措施,形成应对威胁的云管端立体化纵深防护闭环体系。

2.3第三道防线-目标系统防护技战法

本次攻防演练目标系统为资金管理系统及PLM系统,两个系统安全防护思路及策略一致,通过APDRO模型及安全策略调优达到目标系统从技术上不被攻破的目的。

2.3.1网络层面

在网络层面为了防止来自服务器群的横向攻击,同时针对业务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护,通过部署在目标系统边界的下一代防火墙对这些业务信息系统提供安全威胁识别及阻断攻击行为的能力。

同时通过增加一台VPN设备单独目标系统,确保对目标系统的访问达到最小权限原则。

系统多因子认证构建

为了保证攻防演练期间管理人员接入资金管理系统的安全性,接入资金管理系统时,需要具备以下几项安全能力:一是用户身份的安全;二是接入终端的安全;三是数据传输的安全;四是权限访问安全;五是审计的安全;六是智能终端访问业务系统数据安全性。

因此需要对能够接入资金管理系统的用户进行统一管理,并且屏蔽有风险访问以及不可信用户;使用专用SSLVPN对资金管理系统进行资源;为需要接入资金管理系统的用户单独创建SSLVPN账号,并开启短信认证+硬件特征码认证+账户名密码认证,屏蔽所有不可信任用户访问,对可信用户进行强管控。

对接入的可信用户进行强管控认证仍会存在访问风险,因此需要边界安全设备进行边界安全加固。

系统服务器主机正常运行是业务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服务器可能会面临各类型的安全威胁,因此需要建设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覆盖防护体系:

l事前,快速的进行风险扫描,帮助用户快速定位安全风险并智能更新防护策略;

l事中,有效防止了引起网页篡改问题、网页挂马问题、敏感信息泄漏问题、无法响应正常服务问题及“拖库”、“暴库”问题的web攻击、漏洞攻击、系统扫描等攻击;

l事后,对服务器外发内容进行安全检测,防止攻击绕过安全防护体系、数据泄漏问题。

同时,为了保证安全威胁能够及时被发现并处置,因此需要构建一套快速联动的处理机制:本地防护与整体网络联动、云端联动、终端联动,未知威胁预警与防护策略,实时调优策略;深度解析内网未知行为,全面安全防护;周期设备巡检,保障设备稳定健康运行;云端工单跟踪,专家复审,周期性安全汇报;通过关联全网安全日志、黑客行为建模,精准预测、定位网络中存在的高级威胁、僵尸主机,做到实时主动响应。

在业务系统交换机与汇聚交换机之间部署下一代防火墙,根据资产梳理中收集到的可信用户IP、端口号、责任人等信息,在下一代防火墙的访问控制策略中开启白名单,将可信用户名单添加到白名单中,白名单以外的任何用户访问业务系统都会被拒绝,保证了区域内的服务器、设备安全。

2.3.2应用层面

下一代防火墙防病毒网关的模块可实现各个安全域的流量清洗功能,清洗来自其他安全域的病毒、木马、蠕虫,防止各区域进行交叉感染;

下一代防火墙基于语义分析技术提供标准语义规范识别能力,进一步还原异变的web攻击;应用AI人工智能,基于海量web攻击特征有效识别未知的web威胁。基于AI构建业务合规基线,基于广泛的模式学习提取合规的业务操作逻辑,偏离基线行为的将会被判定为web威胁,提升web威胁识别的精准度。

下一代防火墙以人工智能SAVE引擎为WEB应用防火墙的智能检测核心,辅以云查引擎、行为分析等技术,使达到高检出率效果并有效洞悉威胁本质。威胁攻击检测、多维度处置快速响应,有效解决现有信息系统安全问题。

目前通号服务器区安全建设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以边界防护为核心,缺乏以整体业务链视角的端到端的整体动态防护的思路;二以本地规则库为核心,无法动态有效检测已知威胁;三是没有智能化的大数据分析能力,无法感知未知威胁;四是全网安全设备之间的数据不能共享,做不到智能联动、协同防御。

在保留传统安全建设的能力基础上,将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按照“业务驱动安全”的理念,采用全网安全可视、动态感知、闭环联动、软件定义安全等技术,建立涵盖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终端安全等的“全业务链安全”。

为了保证访问资金管理系统访问关系及时预警及安全可视化,需要将访问目标系统的所有流量进行深度分析,及时发现攻击行为。

在在业务系统交换机旁路部署潜伏威胁探针,对访问资金管理系统的所有流量进行采集和初步分析,并实时同步到安全态势感知平台进行深度分析,并将分析结果通过可视化界面呈现。

2.3.3主机层面

下一代防火墙通过服务器防护功能模块的开启,可实现对各个区域的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FTP服务器等服务器的安全防护。防止黑客利用业务代码开发安全保障不利,使得系统可轻易通过Web攻击实现对Web服务器、数据库的攻击造成数据库信息被窃取的问题;

下一代防火墙通过风险评估模块对服务器进行安全体检,通过一键策略部署的功能WAF模块的对应策略,可帮助管理员的实现针对性的策略配置;

利用下一代防火墙入侵防御模块可实现对各类服务器操作系统漏洞(如:winserver2003、linux、unix等)、应用程序漏洞(IIS服务器、Apache服务器、中间件weblogic、数据库oracle、MSSQL、MySQL等)的防护,防止黑客利用该类漏洞通过缓冲区溢出、恶意蠕虫、病毒等应用层攻击获取服务器权限、使服务器瘫痪导致服务器、存储等资源被攻击的问题;

针对系统的服务器主机系统访问控制策略需要对服务器及终端进行安全加固,加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限制默认帐户的访问权限,重命名系统默认帐户,修改帐户的默认口令,删除操作系统和数据库中过期或多余的账户,禁用无用帐户或共享帐户;根据管理用户的角色分配权限,实现管理用户的权限分离,仅授予管理用户所需的最小权限;启用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加强终端主机的病毒防护能力并及时升级恶意代码软件版本以及恶意代码库。

通过终端检测响应平台的部署,监测服务器主机之间的东西向流量,开启定时查杀和漏洞补丁、实时文件监控功能,限制服务器主机之间互访,及时进行隔离防止服务器主机实现并横向传播威胁。并且通过攻击链举证进行攻击溯源。

2.4攻防演练-检测与响应技战法

2.4.1预警分析

通过7*24小时在线的安全专家团队和在线安全监测与预警通报平台,即可对互联网业务进行统一监测,统一预警。云端专家7*24小时值守,一旦发现篡改、漏洞等常规安全事件,即可实时进行处置。对于webshell、后门等高阶事件,可以及时升级到技术分析组进行研判,一旦确认,将会实时转交应急响应组进行处置。

监测与相应组成员实时监控安全检测类设备安全告警日志,并根据攻击者特征分析入侵事件,记录事件信息,填写文件并按照流程上报。

若告警事件为服务认证错误,且错误次数较多,认证错误间隔较小,且IP地址为同一IP地址,则判断为暴力破解事件;若错误次数较少,但超出正常认证错误频率,则判断为攻击者手工尝试弱口令。

2.4.2应急处置

应急处置组对真实入侵行为及时响应,并开展阻断工作,协助排查服务器上的木马程序,分析攻击者入侵途径并溯源。

安全事件的处置步骤如下:

(1)根据攻击者入侵痕迹及告警详情,判断攻击者的入侵途径。

(3)分析攻击者入侵之后在服务器上的详细操作,并根据相应的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措施及操作手册展开应对措施。

(4)根据排查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溯源。

(5)梳理应急处置过程,输出安全建议。

[关键词]电力行业;网络安全;现状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24.068

1当前电力行业信息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1.1安全防范意识薄弱

经过大量的调查数据表明,我国互联网用户正在以每年34%的速度持续增长中,因而在此背景下,安全防范意识的薄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息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当前电力行业在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中也逐渐凸显出防范意识较为薄弱的问题,即部分电力部门在内部数据整合过程中未实现网络安全维护平台的构建,导致信息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无法全面掌控到信息管理现状,导致信息安全风险问题凸显。此外,未实现对本单位网络安全现状的清晰认知也是当代电力行业信息管理中体现出的主要问题,为此,电力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且应注重培养信息管理人员形成主动预防意识。

1.2病毒泛滥

近年来,随着网络病毒侵袭案件的不断增多,公安部门出台了《第九次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与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报告》,并在报告中明确指出网络病毒侵袭事件已经占据了全部类型的70%,为此,应注重强化对其的有效处理。此外,从电力行业信息安全网络现状分析中也可看出,随着计算机病毒木马品种的不断更新,其对杀毒软件的整体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由于部分电力部门未引进新型的杀毒软件,导致其在实施信息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出病毒泛滥的现象,最终由此影响到整体信息管理水平。另外,由于网络病毒主要存储于网页及移动介质中,在此基础上为了提升信息管理的安全性,要求电力部门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结合病毒传播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病毒防御手段。

1.3存在系统安全风险

系统安全风险也是影响电力行业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的因素之一,而导致系统安全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归咎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电力系统网络运行过程中需要通过服务器及交换机系统来开展服务环节,但由于部分电力部门此类系统中存在着一定安全漏洞,致使其在网络信息管理过程中易受到系统安全风险的影响而凸显出服务器配置错误现象,最终由此影响到信息的有效管理;第二,网络通讯缺乏相应的安全机制也是系统安全风险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电力部门在开展网络信息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着重对其提高重视。

2提升电力行业信息网络安全的对策

2.1加强系统漏洞扫描

在电力行业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中加强系统漏洞扫描是非常必要的,对此,首先要求信息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强调对系统安全脆弱性的检测,继而在掌握系统实际运行状况的基础上,及时发现计算机系统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并对此问题展开有效解决,最终达到良好的安全漏洞处理状态。其次,在系统漏洞扫描过程中注重对漏洞扫描技术的应用也至关重要,即有助于促使电力行业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能对网络层及操作系统层展开有针对性的扫描行为,并将扫描结果以安全评估报告的形式展现出来,提升电力行业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的整体效率。

2.2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3结语

就电力行业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现状来看,其在实施信息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系统安全风险、病毒泛滥、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等相应的问题影响到了信息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因而在此背景下,电力部门在发展的过程中应从加强安全教育工作入手来引导信息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提高自身网络安全意识,避免系统安全风险的产生影响到信息的安全性。另外,系统漏洞扫描行为的开展也有助于信息网络安全的管理,为此,对其应提高重视。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悦.浅谈电力系统信息网络安全防护及措施[J].广东科技,2012(9).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网络安全;管理策略;安全体系

OnNetworkSecurityPolicyAnalysisandManagementStrategyinthe“Internet+”Era

CaiWei

(ChinaNonferrousMiningGroupCo.,LtdBeijing100029)

【Abstract】Thisarticleexpoundsthebasicconnotationofnetworksecurityandrequirementsinthe"Internet+"era.analyzesthepresentsituationofnetworksecurityandthecurrentmainsecuritythreat,putsforwardtheconstructionofnetworksecuritysituationalawareness,intrusiondetectionandemergencycontrolsystemofthemanagementofprotectivemeasuresbasedonthemonitoringandearlywarning,activedefense,real-timeresponsetothethreebasicstrategies.

【Keywords】“internet+”era;networksecurity;managementstrategy;securitysystem

1引言

2“互联网+”时代网络安全

互联网本身在软硬件方面存在着“先天”的漏洞,“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这只大网的规模急剧扩大,尽管在网络安全防护方面采取了很多有效性措施,然而网络信息所具有的高无形价值、低复制成本、低传播成本和强时效性的特点造成了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安全成为了互联网络的重要属性。

2.1内涵

“互联网+”是指依托互联网基础平台,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业的跨界融合,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实现产业转型、业务拓展和产品创新的新模式。互联网对其他行业的深入影响和渗透,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成、生活方式,互联网+传统集市造就了淘宝,互联网+传统百货公司造就了京东,互联网+传统银行造就了支付宝,互联网+传统交通造就了快的、滴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迫切需要“网络安全+”的保护,否则,互联网发展的越快遭遇重大损失的风险越大,失去了安全,“互联网+”就会成为沙中之塔。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互联网产业规模的成长空间还很巨大,网络安全,刻不容缓。

2.2主要内容

“互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移动了、泛在了、与传统行业对接了,更加入了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知识,给网络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风险。网络安全泛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上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漏,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被中断。从内容上看,“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安全大致包括四个方面:(1)网络实体安全主要是以网络机房的物理条件、物理环境及设施、计算机硬件、附属设备及网络传输线路的安装及配置等为主;(2)软件安全主要是保护网络系统不被非法侵入,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不被非法复制、篡改、不受病毒的侵害等;(3)数据安全主要是保护数据不被非法存取,确保其完整性、一致性、机密性等;(4)管理安全主要是网络运行过程中对突发事件的安全处理等,包括采取安全分析技术、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安全审计、进行风险分析等。

2.3基本要求

3“互联网+”时代网络安全分析

3.1特征分析

网络的脆弱性体现在这些重要的网络中,每时每刻都会面临恶意攻击、病毒传播、错误操作、随机失效等安全威胁,而且这些威胁所导致的损失,也随着人们对网络依赖程度的日益增高而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互联网最初基本上是一个不设防的网络空间,其采用的TCP/IP、SNMP等协议的安全性很脆弱。它强调开放性和共享性,本身并不为用户提供高度的安全保护。互联网络系统的脆弱性,使其容易受到致命的攻击。事实上,目前我国与互联网相连的大部分网络管理中心都遭受过境内外黑客的攻击或入侵,其中银行、金融和证券机构是黑客攻击的重点。

3.2现状分析

《2013年中国网民信息安全状况研究报告》指出:整体上,我国网络安全环境不容客观,手机短信安全、应用软件安全、计算机终端安全和各类服务器安全状况不尽人意。

从数量规模上看,中国已是网络大国,但从防护和管理能力上看,还不是网络强国,网络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复杂。2015年2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2014年中国网民规模6.49亿,手机网民数量5.57亿,网站总数3350000,国际出口带宽达4118G,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网民数量超过千万规模的达25个。

从网络安全发展趋势上看,网络规模急剧扩大,增加了网络安全漏洞的可能性;多个行业领域加入互联网,增加了网络安全控制的难度和风险;移动智能互联设备作为互联网的末端延伸,增加了网络攻击的新目标;互联网经济规模的跃升,增加了网络管理的复杂性。

3.3威胁分析

互联网络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一是计算机网络系统遭受病毒感染和破坏。计算机网络病毒呈现出异常活跃的态势,我国约73%的计算机用户曾感染病毒,且病毒的破坏性较大;二是电脑黑客活动猖獗。网络系统具有致命的脆弱性、易受攻击性和开放性,我国95%与互联网相联的网络管理中心都遭受过境内外黑客的攻击或侵入;三是网络基础设施自身的缺陷。各类硬件设施本身存在漏洞和安全隐患,各类网络安全系统在预测、反应、防范和恢复能力方面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国内与网络有关的各类违法行为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来自于外部的黑客攻击、病毒入侵和基于多IP的恶意攻击持续不断。

从网络安全威胁对象上看,主要是应用软件、新型智能终端、移动互联设备、路由器和各类网站。2015年瑞星公司的《瑞星2014年中国信息安全报告》显示,新增病毒的总体数量依然呈上涨趋势,挂马网站及钓鱼网站屡禁不止。新增手机病毒上涨迅速,路由器安全、NFC支付安全、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是当前网络安全最为薄弱的环节。

从网络安全状态上看,仅2014年,总体网民中有46.3%的网民遭遇过网络安全问题,在安全事件中,电脑或手机中病毒或木马、账号或密码被盗情况最为严重,分别达到26.7%和25.9%,在网上遭遇到消费欺诈比例为12.6%。2015年2月境内感染网络病毒的终端数为2210000,境内被篡改网站数量近10000个,3月电信网内遭受DDOS攻击流量近18000TB。2015年5月底短短几天,就有支付宝、网易、Uber等互联网龙头接连出现故障,这是海外黑客针对中国APT攻击的冰山一角。

从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上看,一方面,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技术日趋复杂。另一方面,安全问题的迅速发展和网络规模的迅速扩大,给安全解决方案带来极大的挑战,方案本身的研发周期和用户部署周期的影响,导致安全解决方案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普遍存在强滞后性、弱通用性和弱有效性的特点。更为重要的是现有安全解决方案通常只能针对特定的安全问题,用户需要不断增加部署新的安全解决方案以应对网络安全的发展。

4“互联网+”时代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是“互联网+”时展的核心问题,网络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在“互联网+”模式提出之后,如何守卫网络安全将成其发展的关键。“互联网+”时代更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提高各网络设备、系统之间的协同性和关联性,使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由静态到动态,由被动到主动,提高网络安全处置的自适应性和实时反应能力,增强入侵检测的阻断能力,从而达到全面系统安全管控的效果。

4.1基于监测预警建立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体系

在现有基础上,通过互联网安全态势评价指标,分级分层部料数据采集和感知分析系统,构建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体系。评价指标包括网络运行基础型指标,网络脆弱性指标、网络威胁指标三类。其中运行基础指标包括基础网络性能、基础网络流量和网络设备负载等;网络脆弱性指标包括关键网络设备性能指数、重要系统的状态参数、终端服务器运行状态等;网络威胁指标包括攻击事件、攻击类型、病毒传播速度、染毒终端数量等。为了有效地获取各类统计分析数据,需要在重要的节点和核心区域部署数据采集和感知分析系统,对网络中的应用终端、大型核心服务器等关键数据进行采集,如网络运行状态数据、病毒感染数据、骨干网络流量数据、服务器病毒攻击数据等,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分析,形成分类、分级的网络安全态势,通过对数据的实时关联分析动态获取网络安全态势,构建一体联动的态势感知体系。

4.2基于主动防御建立网络安全入侵检测体系

在现有入侵防御能力基础上,重点建设主动防御、网络蜜罐、流量清洗等系统,构建网络安全入侵检测体系。一是建设主动防御系统。利用启发式检测和入侵行为分析技术构建主动防御系统,部署于各类各级网络管理终端和核心服务器上,通过对未知网络威胁、病毒木马进行检测和查杀,主动检测系统漏洞和安全配置,形成上下联动、多级一体的安全防护能力。二是建设网络蜜罐系统。利用虚拟化和仿真等技术拓展和丰富网络蜜罐系统,实现攻击诱捕和蜜罐数据管理,在重要节点、网站和业务专网以上节点部署攻击诱捕系统,有针对性地设置虚假目标,诱骗实施方对其攻击,并记录详细的攻击行为、方法和访问目标等数据,通过对诱捕攻击数据分析,形成联动防御体系。三是建设流量清洗系统,包括流量监测和过滤分系统。在核心交换区域和网络管理中心部署流量检测分系统,及时发现网络中的攻击流量和恶意流量。在核心骨干节点部署流量过滤分系统,在网络攻击发生时,按照设置的过滤规则,自动过滤恶意攻击流量,确保正常的数据流量,从数据链路层阻止恶意攻击对网络的破坏。

4.3基于实时响应建立网络安全应急管控体系

5结束语

时代赋予了互联网新的职能,互联网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威胁着人们的安全,必须着重研究和建立新的网络安全管理体制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网络安全策略不能停留在被动的封堵漏洞状态,也远远不是防毒软件和防火墙等安全产品的简单堆砌就能够解决的,网络安全需要形成一套主动防范、积极应对的可信、可控网络体系,从根本上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监管、恢复和抗击、防护、响应等能力,对于个人、企业、社会甚至国家利益和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吴贺君.我国互联网安全现状及发展趋势[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12).

[2]陈君.互联网信息安全的“中国设计”[J].今日中国(中文版),2014(06).

[3]周潜之.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刻不容缓[N].光明日报,2014(01).

[4]罗佳妮.完善互联网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的思考[J].新闻传播,2013(09).

[5]胡凌.网络安全、隐私与互联网的未来[J].中外法学,2012(02).

[6]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3年中国网民信息安全状况研究报告[R].2013(09).

[7]娜,刘鹏飞.2015中国互联网展望[J].新媒在线,2015(03).

[8]熊励,王国正.移动互联网安全,一道绕不过去的坎[J].社会观察,2014(05).

[9]喻国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安全:趋势与对策[J].国明视点,2015(02).

[10]蔡志伟.融合网络行为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D].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1(06).

[11]周鹏.大数据时代网络安全的防护[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04).

关键词:气象信息网络;安全;病毒

一、引言

二、提高气象信息网络安全的几个途径

(一)加强路由器控制,防止IP地址非法探测

加强路由器控制,防止IP地址非法探测时提高气象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要步骤之一。有时候非法黑客会采用“IP地址欺骗”的方法来进行网络攻击前的准备。其具体做法是:先假扮成气象信息网络内部的一个IP地址,通过Ping、traeeroute或其他命令探测网络命令来探测网络。一旦发现漏洞,黑客会利用这些漏洞对气象信息网络进行攻击。针这类安全隐患,网络管理人员应该在路由器上建立安全访问控制列表,以防止IP地址非法探测。当建立安全访问控制列表后,可将其放到路由器连接外网接口入口,形成一道控制墙,假如非法访问者频繁地利用Ping、traeeroute或其他网络探测命令攻击主机,可对其进行隔断或阻断处理。

(二)进行端口管理,阻止病毒传播

很多网络病毒利用固定的端口进行黑客攻击和病毒传播。例如,臭名昭著的Blaster蠕虫病毒往往利用TCP4444端口和UDP69端口向网络内部的正常主机传播病毒。在气象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时,加强计算机端口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病毒的传播范围。例如,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可在路由器的内、外网结构设置ACL,这样当到达路由器时,病毒数据会被路由器的ACL设置过滤。因此,进行端口管理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安全策略。当发生端口攻击等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事故和计算机违法犯罪案件时,网络管理人员应该立即向单位信息安全责任人报告,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危害扩大,并编写违章报告、运行日志和其他与计算机网络端口攻击有关的安全材料。

(三)提高内网安全级别,实行分级权限制度

气象部门为维护常规气象业务的正常运行,必须实行网络安全级别的安全管理。一般来说,可将气象部门的内部网络按照安全级别分为三个级别:即业务子网级别、办公子网级别和服务器级别,并实行分级权限制度。通过利用三层交换机策略对子网间的相互访问进行权限控制安全级别高的子网可以访问安全级别低的子网,同时禁止低级别的子网访问高级别的子网。当低级别的子网网络感染病毒后,不至于传染至高级别子网,这样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和阻断网络间病毒的传播。网络管理人员要执行气象信息网络安全的分级保护技术措施,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查处不安全因素,排除安全隐患。

(四)实行网络流量控制,确保业务数据正常通行

(五)终端计算机的网络安全管理

计算机终端的安全是是气象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病毒、恶意软件、木马等电脑病毒以及终端本身的软硬件故障,常常给整个网络带来安全隐患,严重的甚至能导致系统崩溃。因此,对于终端计算机一定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因此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终端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检查安全运行情况,并根据评估报告对系统安全措施进行完善与升级,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具体的办法和措施有:进入安全模式,使用杀毒软件、360安全卫士、金山清理专家进行杀毒或者重装系统等。

三、结语

参考文献:

[1]陈晓字,王晓明,孙鹏.浅谈广东省气象局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部署[J].广东气象,2004,26(3):41-43

关键词:企业;内网;安全防护

TalkingonHowtoBuildEnterpriseIntranetSecuritySystem

ChenKankan

(FuzhouLocalTaxationBureauForeignTaxBureau,Fuzhou350000,China)

Abstract:Atpresent,ChinahasbeenintotheInternetage,isinseparablefromdevelopmentandconstructionofnetworksystem.However,becausetoomanycompaniesrelyonnetworkfunctions,andignorethenetworkenvironmentinformationsystemoperatingrisks,resultinginunnecessarylosses.ThiswillbetheconstructionofcorporateIntranetsecurityrisksandprotectionsystemoftheestablishmentofstrategiestoanalyzeandexplaintheproblemtoimprovenetworkefficiencyandsecurityapplications.

Keywords:Enterprise;Intranet;Security

随着商业竞争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企业若想得到长远发展,必须不断拓展业务并提高客户满意度,同时加强对运营成本的控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很多企业依赖网络开拓市场,加强与客户、合作商之间的沟通效率。但是应该认识到,电子商务作为一把双刃剑,既给企业带来发展便利、提高综合竞争力,同时也给企业内部及外部带来安全隐患,甚至对企业发展产生不利,对企业的运营成本、盈利水平及客户满意度等均产生负面影响。

一、网络环境下企业发展面临的安全隐患

(一)物理环境影响。在物理环境中,涉及到计算机硬件、网络设备、数据安全等问题,其中对企业网络安全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为:辐射、静电、硬件故障、自然灾害等,以及偷窃、盗用等人为因素。另外,除了光缆以外的通信介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电磁辐射,而计算机入侵者就可以通过利用电磁辐射,对各种协议分析仪或者信道检测器等窃听,通过对信息的分析,能轻易得到用户口令、账号、ID等重要安全信息。

(二)黑客攻击与非法入侵。黑客通过非法入侵及恶意攻击等行为,对企业用户的网络使用及商务活动产生破坏。黑客已经成为当前互联网业务以及企业辅助工作中最严重的安全问题之一。黑客攻击与非法入侵主要对企业产生以下影响:组织计算机系统的正常使用;通过向企业发送垃圾信息,堵塞网络正常通信;植入木马等病毒,并对企业重要数据进行监控、复制、删除或者毁坏。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的黑客入侵,最终都可能导致企业无法正常工作、数据损坏等问题。

(三)网络协议安全隐患。网络协议中多采用tcp/ip协议,目前设计的目标是互联、互通与互操作,而缺乏对安全的重视,同时由于网络处于完全公开状况下,造成协议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二、构建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防火墙技术。防火墙主要由硬件设备与软件设备组合而成,是企业或者网络计算机与外界沟通的渠道,对于外部用户对内部网络的访问产生限制,并对内部用户的访问网络权利实现管理。防火墙主要分为内部防火墙与外部防火墙两部分,其中内部防火墙用于控制内部各部门的子网之间通信安全;外部防火墙则用于隔离外部网络与内部网络,又是沟通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通信桥梁。

另外,放置防火墙的位置也十分重要,一般建议使用出口路由器替换防火墙,可在路由形式下开展工作,以实现出口网关工作模式。这种模式可有效确保内部开放服务器与路由器自身安全,并将内部开放服务集中在DMZ区的隔离,在规则配置方面则实现差异化配置,简化了网络拓扑,便于及时监测网络故障。

(三)强化入侵防御系统(IPS)。入侵防御系统(IPS)通过深度感知及监测数据流量,可实现对恶意攻击的阻断,对滥用报文现象限流,以确保网络带宽资源,如果发现攻击行为,立即发出响应,主动切断连接。在部署形式上,IPS主要以串联方式接入,当监测到攻击时,会在攻击扩散到网络之前阻止,及时终止通信。因此,IPS技术更符合企业内网安全建设。

(五)定期备份数据。在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中,应按照规定及时采取定期备份数据处理,完善应用程序与系统软件,并对备份的存储介质加强安全保护。一般数据应采取每天备份的形式,而应用程序与系统软件由于一般变化不大,可每周或者每月进行备份。对于整个企业网络系统的备份频率主要由信息系统读写与修改的情况决定。如果计算机系统中的操作参数或者安全控制参数等发生改变,应对整个系统进行重新备份。对于已经备份好的资料应注意维护与保存,内部审计师也应加强对其存放的检查工作,并对存放场所的安全可靠性进行评价。

由上可见,企业通过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建立,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有效保障信息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完整性,确保数据传输在快捷、安全的环境下运行,同时企业网络系统安全性的提高,也需要管理人员及用户等多方面的努力,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缺一不可。

[1]别玉玉.企业网络安全防护策略之"人工层"策略[J].硅谷,2010,17

[2]孙乐.某科技企业网络防病毒系统的设计与实施[J].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工程,2008

[3]徐茂或.防火墙技术在企业网络中的应用[J].魅力中国,2009,28

关键词:金融网络风险管理措施

一、我国金融网络安全面临的问题

(一)金融机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欠缺

历史上,由于金融机构多数采用纸质化工作,大部分主要安全问题都发生在实物数据资产的损失上,如票据、账簿、机密文件的保管不当造成的信息缺失,或因意外造成的营业场所灭失。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创新活动空前活跃,新的金融工具、金融产品及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自动化、便捷化、电子化成为了主流,逐渐代替了以往的传统操作。当前,犯罪份子以金融机构的电子数据和网络为目标,不断的发起攻击来获取客户的重要信息,网络安全威胁已经成为银行业面临的最关键问题之一。

近年来,金融机构在搭建金融网络的同时,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开发运行、轻安全维护的现象,应急预案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有待改进,应急演练的真实性有待加强。

(二)金融网络内信用缺失现象严重

由于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社会“失信”问题较为严重,金融产品在生产和交易过程中更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信用风险不断在金融体系中积累,会伤害交易者的合法权益,引起交易者信心丧失,使得交易方式的发展举步维艰乃至倒退。同时,缺乏信用基础,会使得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子支付等交易方式在国内的生存与发展后劲不足,影响现代经济的正常运行。信用缺失不仅会阻碍网络经济的发展,更会阻碍我国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

(三)金融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网络金融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起到改变金融机构运营模式的作用,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另一方面也给金融机构与客户带来较多风险。在金融自由化、信用证券化、金融市场全球化的过程中,各种信用形式得以充分运用,网络金融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加,金融网络风险的特殊性使得监管机构对金融网络安全的监管比传统金融更为重要。目前,我国的金融网络安全监管方式尚处于初始阶段,从监管手段到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传统的监管方式已不合时宜,金融监管当局应当不断更新监管标准,优化监管结构,以适应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保障市场经济的科学、稳定发展。

在贯彻落实我国经济发展要求、提高金融网络安全可控能力的过程中,监管层面的技术创新能力及网络攻防能力应用有限,金融监管当局仍应该从需求导向出发,立足用户拉动的角度,推广使用安全可控的网络金融产品,降低对少数厂家、产品的依赖度,在促进信息产业发展、提高国家网络安全可控能力的基础上提高金融网络安全保障水平。

二、美国采取的应对网络安全威胁措施

2014年2月,美国白宫正式推出一项可自愿加入的“网络安全框架”项目,该项目吸纳了全球现有的安全标准以及做法,以帮助有关机构了解、交流以及处理网络安全风险。该文对我国加强金融网络安全管理极具借鉴意义。

(一)提升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

1、明确国家级别的网络安全标准

2、将网络安全纳入法律规范

上世纪末,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就已要求银行等各金融机构开发一个信息安全程序。如今,NIST开发的《网络安全框架》在银行现有的信息安全程序基础上,作出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以解决新兴网络风险,使得银行的信息安全程序更加适应当今网络化操作的趋势。

(二)建立新型的网络风险管理模式

要求银行管理层须将网络安全风险考虑纳入整体风险管理框架,设计和实施合适的缓冲控制,并更新各自的政策和程序,最终通过审计程序验证目标控制结构。一个有效的网络风险控制结构应重点考虑四个方面:公司治理、威胁预警、安全意识培训和补丁管理程序。

(三)发挥存款保险机构的监督管理作用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通过对银行的现场检查、定期报告、预警报告等措施实时监控网络安全问题。同时,通过对监管政策的有效性、是否具有改进潜力、是否能够适应当下潮流进行评估,切实保护其监管银行免遭威胁。最后,实用工具,帮助银行提高网络风险应对能力。在2014年夏天,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举办了网络挑战测试,成员机构可以通过观看一系列视频,并结合模拟练习来评估其网络事件处置预案。

(四)加强网络安全警示培训

三、维护我国金融网络安全的基本对策

随着金融服务网络化程度的提高及我国金融交流的国际化,金融安全问题必然成为国家经济安全中的最重要的内容。而网络时代的信息金融安全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尤其重要。

(一)强化信息安全意识,制定完善行业标准

(二)加大信息安全投入,建立大数据解决方案

银行业要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下大数据云计算的优势,建立健全适合银行业信息安全系统的建设框架及信息安全管理规范,修正完善已有的安全规范措施,丰富整体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云计算和数据防护设备及体系,提高国内网上银行的运营及发展能力。

(三)加强网络安全警示培训教育

(四)将网络安全纳入银行整体风险管理框架

根据金山反病毒专家分析,从2004年开始,随着家庭数字化、网络宽带化的普及,加上各种银行在线支付、拍买网站、网络游戏等新型消费方式的出现,病毒与钓鱼式攻击事件频繁发生,已经对国民生活与经济发展构成威胁。

中国网络安全市场规模及预测

据iResearch统计,2004年中国网络安全市场总体收入达29.6亿元人民币,而由于中国网络安全政策、企业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网络安全市场在未来一到两年内将会出现持续、平稳增长,到2007年整个网络安全市场容量将会接近70亿元人民币。(如右页图1)

中国网络安全市场产品份额

2004年中国网络安全市场仍旧以防杀毒软件和软硬件防火墙产品为主,计达到了71%的市场份额。未来2年这两种产品的市场需求仍会很旺但其他网络安全产品的市场份额也会逐渐增大。(如右页图2)

中国反病毒软件市场规模

近年来中国防、杀毒软件市场增长显著,截至2004年12月,iResearch统计,全国网络版(企业级)、单机版杀毒软件市场收入规模已经达到10.1亿元。由于各种网络不安全因素的增加和用户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加大,到2007年整个市场规模将会达到30.8亿元人民币。(如右页图3)

从上到下依次为图1、图2、图3、图4

网络安全用户为网络安全产品支付费用的情况

2004年中国网络安全用户为网络安全产品支付的费用情况出现了各价位比较均衡的现象,由于2004年各杀毒厂商采取各种推广促销政策及为老用户低价推广升级版等活动使得网民在支出上比较均衡,2004年中国网络安全用户为网络安全产品平均支付的费用为95.2元。(如图4)

由此可以看出,2004年中国软件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435亿元人民币,iResearch预计,到2007年,中国软件市场规模将会达到658亿元人民币。

2004年中国网络安全市场总体收入达29.6亿元人民币,中国网络安全市场在未来一到两年内将会出现持续、平稳增长,到2007年整个网络安全市场容量将会接近70亿元人民币。

iResearch统计,截至2004年12月,全国网络版(企业级)、单机版杀毒软件市场收入规模已经达到10.1亿元。到2007年整个市场规模将会达到30.8亿元人民币。

2004年中国个人反病毒软件市场规模约2亿元人民币。其中75%以上的份额被瑞星、金山和江民三大国产厂商瓜分。

1网络安全现状

2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性

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必须重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网络安全管理,以适应时展潮流;另一方面,在发展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同时,网络运行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为了能够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保障网络安全,需要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网络安全的管理。因此,在网络安全中,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不仅是时展的客观要求,更是解决各种网络安全问题的现实需要,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3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3.1注重安全风险评估

对于网络安全风险的评估,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网络安全事故危害的识别,二是对网络安全风险的管理以及危害评估。只有切实做好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才能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对风险带来的危害进行有效预防,对网络安全措施进行调整,为网络的安全运行提供良好的保障,促进网络安全防御能力的不断提升。

3.2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3.3构建安全管理模型

在实际工作中,要想建立起安全健康的网络信息环境,就必须从具体的需求出发,制定出全面细致、科学合理的计划,同时确保计划的有效落实。因此,可以建立起一个高效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模型,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和指导,在对大量的安全管理资料进行查询和借鉴的基础上,加强信息网络安全控制的研究。

3.4强化系统安全防护

在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中,操作系统的安全防护是非常重要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络和信息安全。但是从目前来看,在具体应用中,网络操作系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漏洞,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对此,应该做好系统的安全防护工作,运用相应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提升网络的安全性。例如,可以通过账户密码的方式,对网络的访问权限进行限制,根据不同的账户,赋予用户不同的权限,从而减少违法用户对于机密信息的获取,减少信息的泄露;可以在系统中设置相应的防火墙,将局域网与互联网相互隔离,对病毒和黑客进行防范,减少系统被入侵的几率;可以建立一个安全防护系统,对网络操作系统中存在的漏洞进行定期检测,对发现的漏洞和缺陷进行及时弥补,避免病毒通过漏洞侵入系统。

3.5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一个完善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网络运行安全,推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例如,在日常管理中,可以通过相应的人才管理制度,对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招聘一些高素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对人才队伍进行扩充,对内加强对于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促进其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高,进而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撑。又如,结合实际需求,建立相应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成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小组,定期对网络中的硬件和软件进行检查,对一些无法满足网络安全运行需求的软硬件进行更新,切实保证软件与硬件的安全性能,为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运行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3.6做好安全风险管理

政府部门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一些具有专门性质和政府性的安全风险防范团体或者组织构建起来,如反网络病毒联盟组织、网络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等,对网络攻击所带来的损失进行有效控制。同时,需要做好不良因素的应对和防范工作,从多个角度着手,减轻网络危害带来的影响,使得网络安全技术能够得到有效推广,促进网络安全水平的提高,推动我国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4结束语

仅供参考

为保证有效平稳处置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中,实现统一指挥、协调配合,及时发现、快速反应,严密防范、妥善处置,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提处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形成科学、有效、反应迅速的应急工作机制,确保重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实体安全、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信息资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公安部《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制定本预案。

(三)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是指本系统信息系统突然遭受不可预知外力的破坏、毁损、故障,发生对国家、社会、公众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1、事件分类

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性质、机理和发生过程,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自然灾害。指地震、台风、雷电、火灾、洪水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2)事故灾难。指电力中断、网络损坏或是软件、硬件设备故障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3)人为破坏。指人为破坏网络线路、通信设施,黑客攻击、病毒攻击、恐怖袭击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2、事件分级

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县上分类情况。

(1)i级、ⅱ级。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发生全局大规模瘫痪,事态发展超出控制能力,需要县级各部门协调解决,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2)ⅲ级。某一部分的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瘫痪,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一定损害,属县内控制之内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3)ⅳ级。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使用效率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有一定影响,但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四)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系统发生或可能导致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五)工作原则

1、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立足安全防护,加强预警,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系统,从预防、监控、应急处理、应急保障和打击犯罪等环节,在法律、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共同构筑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2、提高素质,快速反应。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按照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获取充分而准确的信息,跟踪研判,果断决策,迅速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

3、以人为本,减少损害。把保障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公共财产、信息资产遭受损失。

4、加强管理,分级负责。按照“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及联动工作机制。根据部门职能,各司其职,加强部门间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履行应急处置工作的管理职责。

5、定期演练,常备不懈。积极参与县上组织的演练,规范应急处置措施与操作流程,确保应急预案切实有效,实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科学化、程序化与规范化。

二、组织指挥机构与职责

(一)组织体系

(二)工作职责

1、研究制订我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的规划、计划和政策,协调推进我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和工作体系建设。

2、发生i级、ⅱ级、ⅲ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后,决定启动本预案,组织应急处置工作。如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属于i级、ⅱ级的,向县有关部门通报并协调县有关部门配合处理。

3、研究提出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建设规划,检查、指导和督促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建设。指导督促重要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检查落实预案执行情况。

4、指导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科学研究、预案演习、宣传培训,督促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6、负责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支持,参与重要信息的研判、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调查和总结评估工作,进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和先期处置

(一)信息监测与报告

2、重要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应确立2个以上的即时联系方式,避免因信息网络突发事件发生后,必要的信息通报与指挥协调通信渠道中断。

(1)恶意人士利用本系统网络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

(2)网络或信息系统通信和资源使用异常,网络和信息系统瘫痪、应用服务中断或数据篡改、丢失等情况。

(3)网络恐怖活动的嫌疑情况和预警信息。

(4)网络安全状况、安全形势分析预测等信息。

(5)其他影响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信息。

(二)预警处理与预警

2、领导小组接到汇报后应立即组织现场救援,查明事件状态及原因,技术人员应及时对信息进行技术分析、研判,根据问题的性质、危害程度,提出安全警报级别。

(三)先期处置

1、当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时,及时请技术人员做好先期应急处置工作并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必要时采用断网、关闭服务器等方式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向上级信息安全领导小组通报。

2、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在接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信息后,应加强与有关方面的联系,掌握最新发展态势。对有可能演变为ⅲ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技术人员处置工作提出建议方案,并作好启动本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展态势,视情况决定现场指导、组织设备厂商或者系统开发商应急支援力量,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对有可能演变为ⅱ级或i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要根据县有关部门的要求,上报县政府有关部门,赶赴现场指挥、组织应急支援力量,积极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四、应急处置

(一)应急指挥

(二)应急支援

本预案启动后,领导小组可根据事态的发展和处置工作需要,及时申请增派专家小组和应急支援单位,调动必需的物资、设备,支援应急工作。参加现场处置工作的有关人员要在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协助开展处置行动。

(三)信息处理

(四)扩大应急

经应急处置后,事态难以控制或有扩大发展趋势时,应实施扩大应急行动。要迅速召开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根据事态情况,研究采取有利于控制事态的非常措施,并向县政府有关部门请求支援。

(五)应急结束

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经应急处置后,得到有效控制,将各监测统计数据报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应急结束的建议,经领导批准后实施。

(一)攻击、篡改类故障

(二)病毒木马类故障

指网站服务器感染病毒木马,存在安全隐患。

1)对服务器杀毒安全软件进行系统升级,并进行病毒木马扫描,封堵系统漏洞。

2)发现服务器感染病毒木马,要立即对其进行查杀,报告领导,根据具体情况,酌情上报。

(三)突发性断网

指突然性的内部网络中某个网络段、节点或是整个网络业务中断。

1)查看网络中断现象,判定中断原因。若不能及时恢复,应当开通备用设备和线路。

(四)数据安全与恢复

1.发生业务数据损坏时,运维人员应及时报告领导,检查、备份系统当前数据。

2.强化数据备份,若备份数据损坏,则调用异地光盘备份数据。

3.数据损坏事件较严重无法保证正常工作的,经部门领导同意,及时通知各部门以手工方式开展工作。

4.中心应待数据系统恢复后,检查基础数据的完整性;重新备份数据,并写出故障分析报告。

(五)有害信息大范围传播

系统内发生对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电子邮件、短信息等网上服务中大量出现危害国家安全、影响社会稳定的有害、敏感信息等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报经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启动预案;或根据上进部门要求对网上特定有害、敏感信息及时上报,由上级职能部门采取封堵控制措施,按照市上职能部门要求统一部署启动预案。

(六)恶意炒作社会热点、敏感问题

本系统互联网网站、电子公告服务中出现利用社会热点、敏感问题集中、连续、反复消息,制造舆论焦点,夸大、捏造、歪曲事实,煽动网民与政府对立、对党对社会主义制度不满情绪,形成网上热点问题恶意炒作事件时,启动预案。

(七)敏感时期和重要活动、会议期间本地互联网遭到网络攻击

敏感时期和重要活动、会议期间,本系统互联网遭受网络攻击时,启动预案。要加强值班备勤,提高警惕,密切注意本系统网上动态。收到信息后,及时报警,要迅速赶赴案(事)发网站,指导案(事)件单位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同时收集、固定网络攻击线索,请求县上技术力量,分析研判,提出技术解决方案,做好现场调查和处置工作记录,协助网站恢复正常运行并做好防范工作。

六、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置

在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要迅速采取措施,抓紧组织抢修受损的基础设施,减少损失,尽快恢复正常工作,统计各种数据,查明原因,对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以及恢复重建能力进行分析评估,认真制定恢复重建计划,迅速组织实施。

(二)调查和评估

在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组成事件调查组,对事件发生及其处置过程进行全面的调查,查清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财产损失状况和总结经验教训,写出调查评估报告。

七、应急保障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

(二)应急装备保障

各重要信息系统在建设系统时应事先预留出一定的应急设备,做好信息网络硬件、软件、应急救援设备等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由领导小组负责统一调用。

(三)应急队伍保障

按照一专多能的要求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保障队伍。选择若干经国家有关部门资质认可的,具有管理规范、服务能力较强的企业作为我县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社会应急支援单位,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必要时能够有效调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的保障力量,进行技术支援。

(四)交通运输保障

应确定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交通工具,确保应急期间人员、物资、信息传递的需要,并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由领导小组统一调配。

(五)经费保障

网络与信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资金,应列入年度工作经费预算,切实予以保障。

八、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

互联网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事关国家安全、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敏感性,建立应急处置的快速反应机制。

(二)妥善处置。

关键词:物流平台;网络安全;研究现状;发展策略;网络安全技术;大数据技术

长江航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运行已有两年,它在融合先进信息技术的同时,强调“整合”、“共享”和“服务”的思想,即在资源充分整合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共享的手段,最终将实现为航运物流全流程服务的根本目标。随着物流平台的扩大和发展,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变得更加重要,因此,运用切实可靠的网络安全管理方法、提高网络的安全防护能力已经成为企业一个重要研究的内容。

1物流平台网络安全因素与现状

对于广大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者来说,网络的不安全因素可以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就是由于使用者自身的疏忽而导致的一些安全问题,外在因素就是指外敌入侵对计算机网络的恶意破坏。下面就来一一解读。

1.1计算机病毒

1.2黑客攻击

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黑客是指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载入对方的系统进行信息盗取或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恶意破坏的人。黑客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是不容小视的,有很多黑客的恶意破坏可使整个局域的网络处于瘫痪的状态。

1.3信息盗用

当网络环境在实现资源传输或者共享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对信息采取加密等保护手段进行信息维护的话,那么传输的信息就会以明文的方式展现给大家,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一疏漏,可能会在数据经过的路线上对信息进行拦截或者提取,之后通过研究得出有价值的资源,严重的情况下,可以泄露个人信息、账户、密码等重要信息,对个人和单位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1.4软件自身漏洞

在长久的软件应用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漏洞,使得软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降低。这些缺陷是在软件开发编程时经过无数次的修改测试,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软件带着这些无法解决的遗留问题流入市场,在被大家广泛应用的同时,有一些黑客会怀着恶意破坏的心里,利用这些漏洞,对网络进行破坏。有的也可能因为软件本身的漏洞太大,而直接自身成为计算机的一种安全威胁。

1.5使用者安全意识薄弱

2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物流平台中的应用

为保证物流平台产业能够正常的发展和运作,同时也为了物流平台网络环境得到改善和提高,就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或者是方式方法对整个网络环境实施有效的管理,促使安全隐患在网络安全技术的控制下得以缓解和消除。下面就一一谈谈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

2.1入侵技术检测

2.2杀毒软件应用

杀毒软件在大多数网络用户的计算机上都属于常用软件,人们使用起来都是比较方便快捷操作简单的,但正因如此,其杀毒的功能有限,只能针对于一些小型用户的普通病毒进行查杀,并不能很好的解决网络安全的问题,尤其是在物流平台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求软件开发者不断的技术革新,研发出更适合现代网络的杀毒软件。

2.3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最初是针对网络不安全因素采取的一种保护措施。防火墙可以对黑客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但也并不是完全的抵御,要想实现真正的良好的环境,还应有其他的防护措施来保护网络的安全。

2.4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是指通过特定的网络密钥才能解开计算机,从而获得计算机的数据。通俗的说,就是给数据加个私人密码,让外人在非指定的机器,没有密码的前提下无法获得我们的信息,从而对我们的数据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高级密码可以抵御黑客和病毒的入侵,使得我们的计算机网络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保证我们的网络环境良好。当前,个人电脑进行网络应用是基于PKI进行安全防护,利用内置私密USB硬件设备,解密运算不出硬件,实现身份认证和会话秘钥的协商共享,如采用高强度信息加密,数字认证和数字签名技术,保证具有不可复制性,则可以有效防范交易风险,保障客户网上交易安全。值得一提的是,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因很难外接一个USB设备,目前安全办法是将密码算法与秘钥融合,利用终端密码个性化、动态更新的一人一密加一次一密保护互联网的安全性,其安全性尚未得到广泛认可的解决。

2.5个人身份认证

个人身份认证就是指在进行信息交易或者提取时,为了保证交易中参数或者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于交易的个人实行的一种检测手段,通过身份对比、验证,对持有信息人进行核实,防止不法分子对用户资料进行盗取、修改甚至是伪造。物流平台交易采用身份证的认证方式,能增强信息的安全性,且有利于网络系统对于信息的保存和提取。

2.6物理隔离防护

物理隔离是指内部网不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公共网。物理安全的目的是保护路由器、工作站、网络服务器等硬件实体和通信链路免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搭线窃听攻击。当前物流平台可实行内部网和公共网物理隔离,保证内部信息网络不受来自互联网的黑客攻击。此外,物理隔离也为物流内部网划定了明确的安全边界,使得网络的可控性增强,便于内部管理。

2.7健全规章制度

要保证网络的相对安全,就务必制定详细系统的安全制度。安全制度能够精准、全面、系统考虑到网络安全的各个漏洞或威胁问题,一旦出现网络安全事故,处理和处罚有章可循;同时要严格执行制度,严格落实检查制度,做好日常检查、定期和不定期检查,记录出现违规的人员及情况、相应处罚情况,定期通报检查的结果和问题;并对违法问题及时提请公安机关侦办。

2.8严打违法犯罪

对网络违法犯罪,进行严打,能有效震慑犯罪分子,降低网络违法犯罪发案率,保护企业和客户的合法权益,因此,当前一是要加强长航公安网络安全监督警力和能力,增加投入,引进人才,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和打击犯罪队伍;二是进一步采取精神和物质的激励机制,调动网监人才和办案人员的积极性,形成违法必查、查必追究,究必严罚的严打态势。

3网络安全分析中的大数据技术应用

3.1将大数据技术引入网络安全的必要性

3.2大数据技术在网络安全分析中的应用

3.2.1信息的采集

数据采集可以使用Chukwa等工具,使用分布采集的手段进行对于日志信息每秒数百兆的采集;通过传统的数据镜像的采集方式,可以采集全流量数据。

3.2.2信息的存储

面对繁杂的数据种类和各种各样的应用方式,想要满足各种分析需求的数据储存,提升检索与分析的速度,应采取不同的储存方式来储存不同类型的数据。

供检索的原始安全数据,如日志信息、流量历史数据等,可使用GBase、Hbase等列式存储,其具有快速索引的特性,能够快速响应数据检索。

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安全数据,可以根据Hahoop分布式进行其构架计算,把分析的数据置于计算节点上,使用Hive等进行脚本分析,挖掘与分析安全数据,完成统计报告和分析警告,再将结果存放于列式存储。

需要进行实时分析的安全数据,可采取Storm、Spark等流式计算方法,把需要分析的数据置于各个计算节点,当实时数据流流经节点时系统自动进行分析,形成数据统计与安全警告,再把分析结果存放到流式存储中。

3.2.3信息的检索

安全数据的查询与检索可以使用以MapReduce为基础的检索架构,把数据查询的请求主语各个分析节点进行处理,利用分布式的并行计算方法,将安全数据的检索速度有效提升。

数据的分析。实时数据分析可以利用Storm或者Spark等流式计算架构为基础,联合复杂事件处理技术和定制的电联分析计算方法。采用以上方法对于实时分析数据内存、实时监控与关联安全信息,能够及时捕捉异常行为。非实时数据的分析可采取Hadoop架构,利用HDFS分布式存储和MapReduce的分布式计算和,联合数据聚合、数据挖掘、数据抽取等技术统,离线统计风险、分析事态、寻找攻击源。

3.3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网络安全平台建设

3.3.1基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平台架构

本文提出如下图所示的网络安全分析平台。

此平台由下至上分别为数据采集层、大数据存储层、数据挖掘分析层、数据呈现层。当中数据采集层能够分布式采集基于流、用户身份信息、事件和威胁情报等多源异构信息。大数据存储层能够应用分布式文件系统长期全量存储海量信息,并能实现结构化、半结构化以及非结构化的数据统一存储,使用均衡算法将现实数据均匀分布在分布式文件系统上,为将来的数据检索提高速度。数据挖掘分析层能够实将时数据分析关联、分析情境、提取特征,以此来实现安全事件的挖掘,迅速发现异常网络行为并溯其根源,同时能够对信息数据进行搜索查询以及定位。数据呈现层能够将大数据分析结构进行可视化的呈现,通过多种维度展现网络安全状态。

3.3.2平台实现的技术支持

3.3.2.1数据采集技术

本平台采取Flume、Kafka、Storm结合的形式进行数据采集。

使用Flume进行海量安全数据的采集、整合与传输具有可呈现分布式、可靠性高、可用性高的特点,利用定制的数据,让发送方能够收集到源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把数据简单处理后发送给各个数据的定制方。

面对活跃的流式数据进行处理是,可已将Kafka当做数据采集与流式数据处理间的缓存。Kafka包含许多生产者、、消费者,整体性的提供逻辑服务,使其成为一个高吞吐量的分布式订阅系统。面对分布式中的数据管理,Kafka使用了Zookeeper框架对于集群配置进行管理,实现了负载的均衡。

3.3.2.2数据存储技术

3.3.2.3数据分析技术

此平台使用Hive完成数据统计与分析,采取类似SQL的HiveQL语言满足HDFS与HBase对于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快速检索的,该平台使用Hive对API进行封装,使用定制的插件开发和实现各种数据的处理、分析与统计。

对于数据的挖掘分析,给平台使用Mahout完成基于Hadoop的机械学习,同时完成数据的挖掘与整理。

THE END
1.中国十大不靠谱的保险公司1盈德财产保...来自平凡论市中国十大不靠谱的保险公司 1、盈德财产保险公司 2、中英人寿保险公司 3、大周人寿保险公司 4、江苏紫金财产保险公司 5、华安财产保险公司 6、泰康人寿保险公司 7、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 8、新光海航人寿保险公司 9...https://weibo.com/7502483694/OfIVGjc5F
2.十大臭名昭著汽车保险公司懂车帝提供十大臭名昭著汽车保险公司的详细内容,懂车帝是一个汽车资讯平台,懂车更懂你。我们提供最新汽车报价,汽车图片,汽车价格大全,行情、评测、导购等内容,看车选车买车就上懂车帝。https://www.dongchedi.com/tag/pgc/14010004
3.股票论坛十大臭名昭著汽车保险公司的话题与回复及十大臭名...本页聚合了与十大臭名昭著汽车保险公司相关的帖子和讨论交流内容 ,理想股票技术论坛http://m.55188.com/search-%CA%AE%B4%F3%B3%F4%C3%FB%D5%D1%D6%F8%C6%FB%B3%B5%B1%A3%CF%D5%B9%AB%CB%BE.html
1.十大不靠谱的保险公司保险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保险,以应对意外和风险。然而,保险公司市场竞争激烈,也存在不少不靠谱的公司,给消费者带来了财务上的损失和安全上的风险。下面从多个角度分析,列出了十大不靠谱的保险公司。 1. 盈德财产保险公司 盈德财产保险公司因未能有效应对风险而被多家评级机构评定为C、D等级,创下...https://m.shenlanbao.com/zhishi/12-594636
2.十大臭名昭著汽车保险公司(车险到期了晚点买行吗)车险到期晚了2天买影响并不大车险到期了晚点买行吗,不过车险到期了晚点买行吗,为了确保车辆车险到期了晚点买行吗的事故保障保险公司能正常受理、理赔车险到期了晚点买行吗,车主最好及时续保。据了解,车险保障期限均为1年,车险到期没有续保宽限期,脱险一天车辆事故不再受保险保障。 https://www.z120.com/jieda/35862.html
3.中国车险最好十大排名表十大臭名昭著汽车保险公司?以上这些保险公司在理赔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车主在投保时应谨慎选择,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除了以上十大臭名昭著汽车保险公司外,还有其他一些保险公司也存在理赔难、服务差等问题,车主在投保时应多方比较,选择信誉好、服务好的保险公司,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https://www.xiedaoicec.com/30882af35eb30dfd.html
4.十大臭名昭著汽车保险公司(安盛天平车险好不好)今天菲菲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十大臭名昭著汽车保险公司,安盛天平车险好不好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多地的测评结果显示,安盛天平保险完成理赔服务的案均天数在6天以内。 2、这样的车险理赔速度来说已经是相当快的了。 https://www.motorlink.cn/zsbk/202409/626559.html
5.中国车险最差十大排名,垃圾车险公司排名用户的口碑评价是衡量一家车险好坏的重要标准,但真要统计差评的话,人保、平安和太平洋其实是最多的,这其实也跟业务量直接挂钩,所以参考中国车险最差十大排名这类榜单的意义并不大,而且目前也确实没有这类排名。不过据网友反馈,如今以下几家车险公司的口碑相对没那么好: ...https://www.yoojia.com/ask/15-12484328401780508742.html
6.十大汽车保险公司车险哪个保险公司比较好2024年汽车保险十大品牌最新发布,汽车保险排行榜前十名品牌有中国人民财险、平安、太平洋保险、中国人寿、中华保险、中国大地保险、阳光保险、太平、华安、永安。汽车保险10大品牌排行榜由品牌研究部门收集整理大数据分析研究得出,帮助你了解汽车保险公司有哪些。https://www.maigoo.com/maigoo/7855qcbx_index.html
7.车险哪家保险公司好汽车保险公司有哪些中国车险十大排名,汽车保险公司排名,车险买哪家公司的好(2024) 入选《 2024年CNPP车险行业十大品牌榜中榜名录》的有:人保车险、平安车险、太平洋车险、中华车险、大地车险、国寿车险、太平车险、阳光车险、华安保险、永安车险等,该名录是以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客观真实公正统计计算为基础,通过广泛收集整理汇编全球权威资...https://www.cnpp.cn/china/list_7855.html
8.车险口碑最差的十个保险公司根据这个来看车险口碑最差是无法判断的,但是可以根据投诉情况来分析,而目前投诉情况最多的十家车险公司,依次是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安邦人寿、太平洋人寿、人寿保险、太平人寿、泰康人寿、生命人寿、华夏人寿、新华人寿。这是十个保险公司可以说是车险投诉最多的,投诉比较多说明车险口碑并不很好。 https://www.cnq.net/baoxianzhishi/78388.html
9.2022年世界发生的网络攻击事件盘点(上半年)历史网络安全事件2022年全球网络攻击的十大主要垂直行业目标分别是:政府、通讯、银行、IT、酒店、航空、汽车、医疗、学校、关基等行业。 一、1月 1、【报纸停印!挪威第二大媒体集团遭黑客勒索】 挪威第二大媒体集团A传媒公司2021年12月29日说,由于遭黑客勒索,公司在可预计的未来将暂停印刷部分报纸。A传媒公司说,多名黑客27日夜间...https://blog.csdn.net/qq_41432686/article/details/132418812
10.巴菲特长期投资名言(巴菲特100句投资经典语录,巴菲特投资成功的七...几年前,我们的竞争对手被称为“杠杆收购”。但是杠杆收购变得臭名昭著。因此,买家必须更换马甲/p> 他们的新马甲是“私募股权基金PE)。这个标题颇有颠倒事实的误导性。这些公司收购的商业机构,总是得到一个不变的结局。与PE进入之前相比,股权投资在他们资本结构中的比重大幅下降。一些被收购才两三年的公司发现自己处...https://www.1566.cn/mymj/23236.html
11.我国环境污染作文(精选6篇)工业发展带来的污染灾难在历史上并非罕见,然而,中国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堪比史上最严重。比如,臭名昭著的伦敦大雾与今日的北京雾霾当属同一级别。 比如目前我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华南部分城市约有一半的耕地遭受镉、砷、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成为“毒土...https://www.360wenmi.com/f/filehwyzf0r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