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不会很快就要倒闭了吧?
最近,一位客户这样问我,她在各类自媒体上对比保险公司,偶然了解到偿付能力,并马上成为了她选择产品的重要指标。
偿付能力不达标?不靠谱!偿付能力没公布?不靠谱!偿付能力充足率太低?不靠谱?......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偿付能力,是一家保险公司的生命线,简单理解就是保险公司的还钱能力,每个季度都要核查一次。我们手中的保单是否安全,偿付能力是重要的衡量指标。
目前,各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怎么样?偿付能力是不是越高越好?为什么一些公司没公布数据?偿付能力不达标,保险公司要倒闭了吗?这些大家最关心的话题,答案我们一一来看。
目前,绝大部分保险公司都已经公布了2023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整体保持稳定。其中哪些保险公司表现优秀,哪些不达标?
在看数据表之前,先来了解一下偿付能力达标的定义,需同时满足以下3项标准: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0%,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50%,风险综合评级≥B类。
每一项指标代表的含义,如下图所示:
从偿付能力充足率看,70多家人身险公司基本都是达标的。三峡人寿和北大方正是例外:三峡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84%,低于100%的监管红线;北大方正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8%、56%,低于50%、100%的要求。
最新风险综合评级中,6家公司进入“不达标”行列:华汇人寿、合众人寿、幸福人寿、长生人寿、三峡人寿评级为C类,北大方正为D类。
偿付能力表现优秀的公司:
风险综合评级BBB的公司:平安健康、太平养老、泰康人寿、中信保诚、民生人寿、招商信诺、汇丰人寿、中意人寿、中荷人寿、信美相互
从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看,整体也很充足。只有安心财险和长安责任低于监管红线,长安责任综合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1%、10%,安心财险均为-906%。
从最新风险综合评级这一项指标看,8家公司不达标,华安财险、渤海财险、富德财险、前海财险、珠峰财险为C类;都邦财险、安心财险、长安责任为D类。
风险综合评级AA的公司:太保财险、美亚财险
风险综合评级A的公司:太平财险
看完各家保险公司最新偿付能力,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一些保司不在数据表里,或是披露的数据不全,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
部分保险公司因接管过,未披露偿付能力数据,包括天安人寿、华夏人寿、天安财险、易安财险。
还有一些公司偿付能力未公布的原因不明,包括君康人寿、前海人寿、珠江人寿、上海人寿、中融人寿等。
偿付能力达标的原因都是相似的,不达标的原因各有各的不同。我们来看看保险公司给出的解释:
长生人寿:公司目前正处于股权转让阶段,受此消息的影响,公司从机构到总部层面的员工稳定性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员工稳定性下降对公司运营也造成了的一定影响,从而部分操作风险指标有所下降,最终触发风险综合评级下降。
长安责任:公司风险综合评级下降至D类,主要原因是公司处于持续亏损状态,导致核心资本及内源性资本占比低,公司可资本化风险评分低;同时,公司治理得分偏低。公司正积极推进增资扩股工作,同时检视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提升公司的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为公司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一般来说,理想情况是综合偿付能力保持在略高于150%,可在150%~200%之间波动。
一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确实某一方面存在经营风险,但距离倒闭还有很远的距离。
采取上述措施后,偿付能力未明显改善甚至进一步恶化,由银保监会依法采取接管、申请破产等监管措施。
以下是保险公司的10大安全机制,联手为我们保单的安全性保驾护航,偿付能力只是其中一项监管手段:
总而言之,在中国境内买保险,是非常安全的,偿付能力达标的公司,都可以放心选择。
即使保险公司因为一时经营不善,偿付能力进入不达标行列,甚至被银保监会接管,都不需要太过恐慌。
极端情况下,保险公司撤销破产,也有保险保障基金进行兜底,长期保单换一家保险公司承保,保单效力不受影响,短期保单的话,5万以下的损失由保险保障基金全额救助,保险消费者的利益基本不会遭受损失。
没有完美的产品,只有相对完善的搭配,如果你在保险选购过程中遇到困惑,欢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