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全国6.7万家体育馆陆续开放,市民纷纷走出家门,开启运动健身模式,活跃在各大运动场上,享受着运动锻炼带来的健康与快乐。后疫情时代,男女老少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局面,这对于提高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费用、延年益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在健身运动中,却时有猝死现象发生,最近在体育场馆上发生的一系列运动性猝死事件令国人震惊,如6月5日晚间,一男子在深圳市福田区梅坳五路的百胜羽毛球馆运动后,出现身体不适,经众人施救及120抢救后,仍没能挽救其生命,男子殒命球场。这种情况,带有猝死责任意外险可以有用,一般的意外险是不含的。
这次意外事故的中年人也因平时自我感觉良好,不易发现已患疾病。当不顾身体条件而贸然活动激增、过度疲劳、易大汗淋漓、造成脱水、血液浓缩、黏稠度增加、血液循环流变学改变、流速变慢、导致心脑血管意外,从而发生运动性猝死的悲剧。因而中年人要定期检查身体,尽早发现潜在的心、肺隐患;参加体育活动要量力而行,检测运动量最简易的方法是数脉搏,中年人体育锻炼的最适宜脉搏为本人最大脉搏的60%~70%。
运动性猝死的预防迄今仍是运动医学中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在预防猝死中的主要进展是识别高危对象,包括事先进行健康检查,体检包括心血管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和肺部的检查,以及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运动性猝死发生虽然很突然,但并非没有任何预警信号,不少人在运动时可能出现胸闷、气促、心慌、头痛、恶心等情况,可大家往往以为这是运动过程中的正常反应,不引起重视,继续运动,而诱发猝死。
如何规避风险,让运动健身更安心?我们在日常运动时,磕磕碰碰、扭腰崴脚、猫抓狗咬、甚至意外身故等情况难免会发生。除了人身体受到伤害之外,随之带来的就是个人和家庭的财务损失,体育意外无法避免,但我们可以提前利用专业体育运动意外保险这个工具降低这些意外损失的发生。
专业体育运动意外保险,它就是我们每个人在运动中都需要的安全保障,如果被保险人在特定运动场所中因运动受伤,保险人按保单约定赔偿死亡、伤残、医疗费用等。其实,很多朋友都有这个疑问,我有意外险,为什么还要“专业体育运动意外保险”?
但需要注意的是:意外险≠运动意外险,市场上常见的大多数意外险是把高风险运动列在责任免除内的,因其不满足意外事件判定标准中外来、非本意,非疾病几项,保险公司的普通意外险保单是无法承保的。若以意外险来代替运动意外险,一些体育运动意外事故就可能拒赔,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