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17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管昕)北京冬奥会点燃了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冰雪运动一方面让人体会到速度与激情的双重快感,另一方面也存在不容忽视的运动风险。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参与滑雪运动的人数大约是1700万人/年,因滑雪而到急诊就诊的人数为20万人/年,其中有7000人会住院治疗。
中国冰雪医疗卫生保障特聘专家金大鹏指出,大部分项目训练和比赛场气温低、海拔高,一些雪上项目训练比赛场地多位于偏远山区,给医疗服务保障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冰雪运动也具有高风险、高海拔、低温度、弱保障等特点。
享受冰雪运动乐趣的同时,如何做好安全防护,避免运动损伤?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副主任、肩肘专科主任崔国庆说,最容易发生急性损伤的部位是膝关节和踝关节,比例约占所有急性损伤的70%以上。
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骨关节外科主治医师刘腾蛟提醒广大冰雪运动爱好者,冰雪运动是一种集力量、耐力、技巧于一体的运动项目,运动开始前要做好热身准备,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冰雪运动项目。
刘腾蛟说:“我们要在运动前进行准备运动,做好身体的保温工作,防止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身体失温。我们一定要准确评估个人能力,避免做难度系数较大的技术动作。有相当多的患者是因为在尝试难度系数较大的动作时发生的意外摔倒,进而受伤。尽量要选择人流量较少的场地,尽可能在客观条件下避免碰撞的意外。平时运动时在碰撞或摔倒后,应尽力避免二次损伤的发生。另外,在碰撞或摔倒后,我们要积极发出求救信号,并安静地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切不要自以为是,自己移动加重损伤的发生。”
娄志堃说:“首先我们要注意不要过多地去搬动受伤的人,注意伤肢的保护,可以适当地冰敷。因为是在户外运动,找点雪加点水,然后用一个冰袋冰敷一下,这是可以的,然后是抬高患肢,注意保护,一定要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
和运动之前的热身一起被反复强调的,还有齐全的防护装备。正确佩戴护具不仅可以保护机体避免运动损伤,关键时刻还可以救你。滑雪装备的护具从头到脚有头盔、雪镜、面罩、护腕、手套、护膝、护臀和护甲等,这些护具可以避免相应部位的损伤。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短道速滑主教练李军表示,对于短道速滑运动来说,首先要戴好的护具就是头盔。
李军说:“短道速度快,得注意器材,主要是头盔,保护好自己的脑袋。护脖子的护颈尽量戴着点,还是有好处的。再就是馆里的人尽量别太多,人太多不行,滑不起来就容易冲撞,因为有会滑也有不会滑的。”
娄志堃还表示,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大多冰雪运动项目都有一定的危险性。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轻易尝试高危险动作。此外,对于眼睛的防护也很重要。
娄志堃说:“一定要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要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自己的运动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或者难度。另外还有护眼,比如紫外线很强、雪地又有反光的情况下,做好眼睛的防护工作就特别重要。另外还要提醒网友们注意,尽量避免戴隐形眼镜,因为有时候眼部受伤,隐形眼镜对我们的眼睛也会造成伤害。”
一位保险公司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和往常相比,这几天来电咨询冰雪运动险的客户要更多。目前,他们公司推出的此类保险产品分短期和长期两种。“常年爱好滑雪的话,买1年期的就可以,划算一些。年保费是1个人1年180元。身故伤残,我们是50万的保障,医疗比如意外受伤,是10万的保障。除此之外,也包含一些救援服务。如果滑雪的时候造成第三者的受损,也是可以报销的,滑雪器具损坏了,这些都是在保的。”
国家统计局统计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份,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人。另一组数据显示,全国共有654块标准冰场和803块滑雪场,较前几年大幅增加。
张朋说:“从产品角度讲,市场上能够满足这类要求的产品还比较少。目前了解到市场上大概有不到10家的保险公司在推广这样的产品。这就造成一个现象,这些年轻人可能偶尔玩一玩,去参与一下,保险意识并不是很强。”
张朋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冰雪运动专属险种较少。大多年轻客户参与冰雪运动时会想到买意外伤害险,但很少有客户会认真看免责条款,而大多险种是将冰雪运动等高危险运动列入免责条款的。“可能就觉得我买一份意外险就够了,但是他买完意外险后才发现,保险有个免责条款,对于滑雪高危运动是不赔的,所以造成前后的落差。这类产品它可能一下子找不到,这就对他们运动过程中的保障造成一定的缺失。”
北京冬奥会点燃了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冰雪运动一方面让人体会到速度与激情的双重快感,另一方面也存在不容忽视的运动风险。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参与滑雪运动的人数大约是1700万人/年,因滑雪而到急诊就诊的人数为20万人/年,其中有7000人会住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