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哈买提·阿布沙塔尔里是新疆伊犁巩留县阿克吐别克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在这个学校,足球是学生们共同的爱好,学校也帮孩子们打造了一个足球“乐园”。
新疆巩留:足球编织少年“梦”
今年3月,阿克吐别克镇中心小学被定为全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育改革试点学校。按照学校新制定的方案,每天早晨是1小时的体能训练,中午30分钟练习带球跑、传球等基本动作,课后延时服务2小时进行传球、射门、盘带、停球等团体配合动作的训练。
在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打造的29个社团中,有6个班级足球社团,全校1300多名学生,有六分之一的学生报名参加。踢球的孩子多了,学校开始加强对校内球队和比赛的设计,打造了班级足球队、年级足球队、校级足球队三个梯队的足球队伍,在专业足球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定期参加各级邀请赛、对抗赛等竞赛交流活动。
今年以来,阿克吐别克镇中心小学先后在自治区级的多个比赛中夺得冠军、亚军等好成绩,孩子们还远赴江苏开展足球交流。而每一次比赛前,身为校队队长的阿布沙塔尔都会给小队员们排兵布阵,鼓舞士气。
打造“班超”让更多青少年参与足球运动
2015年印发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明确要“实现青少年足球人口大幅增加”。今年,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意见,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足球运动,将足球作为校园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如今,校园足球发展情况如何?
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的“班超”,对学校的场地要求也是一个考验。校园里这些大大小小的圆形场地,适合不同的比赛,比如小一点的可以比盘带,带护栏的可以比射门。
在深圳市科苑小学,“班超”也是学校每年一度的盛事,每个班级还都组建了足球啦啦队和后勤保障小组,每个孩子都可以报名参与。
踢球比赛会不会影响学业成绩?这也曾是不少家长的顾虑。
在郑州二中,学校的足球联赛开展了多年。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学校也曾面临学生的学业与足球训练比赛孰轻孰重的问题。为此,学校加强了对学生学业水平的精细化监测。
完善校园足球运动意外伤害保险机制让学校放开手脚
随着参与足球运动的学生增多,安全风险也在增加。教育部等部门今年出台意见特别强调,要健全政府、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范和处理机制,完善涵盖校园足球运动意外伤害的学生综合保险机制。如何通过这些机制的建立,让学校敢于放开手脚?
突破、传球、射门,一气呵成,这是郑州二中的学生们正在进行的日常训练。这所高中学校每周至少保证一节足球课,同时将足球运动纳入了大课间。由于身体接触频繁,很容易发生意外受伤的情况,这也是不少家长最为担忧的地方。
针对学生可能因踢球造成的意外伤害,郑州市校园足球办公室与多家保险公司合作,为学生提供专业保障。比如,普通门诊检查(包括拍片、CT、核磁等检查)和住院治疗都可以理赔,赔付达到90%,意外伤害保险最高可赔付6万元,极大程度缓解了学校和家长的压力。
在深圳科苑小学,“班超”赛季期间,学校每场比赛前都会召集体育老师、双方班主任、双方家长代表等,讲解比赛规则,保障比赛的安全顺畅。学校和家长会提前购买学生意外伤害险,15元由财政、基金会、学生家长按1:1:1比例分担,即家长支付5元,财政、基金会各补助5元。
学生家长温杰:我觉得“班超”跟“村超”有点像,它都是面向最基层的这些参与者,“班超”势必会在学生的心里面埋下热爱足球的这颗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