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两种,分别是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由基本医疗保险、大额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三部分构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目前由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部分构成,这两种医疗保险到底有什么区别?参加哪一种更加划算?灵活就业人员该如何选择?今天小编带你们了解一下。
1.参保对象不同
职工医保参保对象主要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在职人员,以及个体工商户、非全日制用工等灵活就业人员。
居民医保参保对象为除职工医保应参保人员以外的其他所有城乡居民,不受户籍限制。
居民可以个人身份参加职工医保,由个人按照规定缴纳医疗保险费用,首次参保年龄必须超过18岁且不得超过法定退休年龄。
2.缴费方式不同
职工医保按月缴费,而居民医保按年度缴费。
3.最低缴费年限不同
职工医保有最低缴费年限,当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职工医保累计缴费年限男满30年、女满25年,且实际缴费年限满10年的,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按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但需继续缴纳大额医疗保险费,可选择继续缴纳补充医疗保险费,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险待遇。
居民医保不能累计缴费年限,只能按年缴费,如果当年没有缴费,是不能享受医保报销待遇的。即便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办理退休后还需要继续缴费,交一年享受一年医保报销待遇,不缴费就不能参与医保报销。如果想要一直享受医保报销待遇就必须一直缴费。
4.筹资方式不同
职工医保医疗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筹资缴纳。用人单位按在职职工上年度工资总额的8%缴纳基本医疗保险,个人按本人上年度工资总额的2%缴纳基本医疗保险。现阶段职工医保的大额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按照在职职工上年度工资总额的1%缴纳,补充医疗保险按照在职职工上年度工资总额的0.5%缴纳。单位缴纳部分会进入统筹账户,个人缴纳部分则进入个人账户;如果居民以个人身份参加职工医保,则以上年度全州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个人按缴费基数的比例缴纳基本医疗保险、大额医疗保险,可选择缴纳补充医疗保险,仍然按缴费基数的2%配置个人账户;居民医保筹资模式是由个人出资和国家财政补贴两部分组成,没有个人账户。2023年个人出资350元,国家财政出资610元。
职工医保:按月缴费,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男职工缴满30年、女职工缴满25年(含视同缴费年限),且实际缴费不少于10年的,在退休之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但需缴纳大额医疗保险,可选择缴纳补充医疗保险;达到缴费年限要求但未退休的,仍需继续缴费至退休年月。
居民医保:集中登记缴费时限原则上为每年9月1日至12月31日,最迟不超过次年2月底。次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享受医保待遇,缴费一年,保障一年。
6.报销比例不同
职工医保报销比例要高于居民医保,在同一级别的定点医疗机构,退休职工医保参保人的报销比例>在职职工医保参保人的报销比例>居民医保参保人的报销比例。比如在利川市人民医院住院,政策范围内费用,退休职工的报销比例是87%,在职职工报销比例是85%,居民医保报销比例是70%。
每个人要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参保,每种制度的缴费不同,报销比例也不同。缴费标准较高的职工医保享受的待遇会高一些,参加缴费标准较低的居民医保享受的待遇会相对低一些。作为参保人,到底选择职工医保还是居民医保,主要还是要实事求是。如果是在职人员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单位都会为在职员工缴纳职工医保,费用也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相对来说个人承担的费用也会少于单位缴纳的费用。对于城乡居民,经济条件好的,建议缴纳职工医保,经济条件一般的,建议缴纳居民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