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公牺牲最高获赔30万元作为典型高危职业的一种,消防员几乎被所有意外险产品明确列为拒保对象;武警总后勤部自2010年开始,为现役军人均购买了意外险,承保方为中国人寿,消防武警在被保险人范围内因公牺牲最高获赔30万元
作为典型高危职业的一种,消防员几乎被所有意外险产品明确列为拒保对象;武警总后勤部自2010年开始,为现役军人均购买了意外险,承保方为中国人寿,消防武警在被保险人范围内一条有配图、注释为“世界上最帅的逆行”的微博,是天津港8·12爆炸事故以来最火的一条,其描写的是消防员的伟大,网友纷纷被感染、被感动,截至昨日已被转发超过86万条,大家在转发、点赞的同时,也在祈福。
作为典型高危职业的一种,消防员尽管需要保障,但也因其高危,几乎被所有意外险产品明确列为拒保对象,由于训练及工作的特殊性,消防员个人投保寿险、重疾险、医疗险等产品时,往往会被要求多缴保费。
不过,作为特殊群体,消防员现役军人是具有意外险保障的。武警总后勤部自2010年开始,为现役军人均购买了意外险,承保方为中国人寿。
《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联系了中国人寿,不过,未能得到其对消防员群体承保及理赔的进一步信息,中国人寿方面表示,要尊重被保险人意愿,不便单方面接受采访。
“不出警没事,一出就是大事”
中石油消防队一名消防员说,“不出警没事,一出就是大事。”这句话可以反映出消防员职业的高危性。
公安部消防局发布的《中国消防年鉴》(2014年)显示,2013年,全国消防队伍参战人员共死亡15人,其中现役人员14人,其他1人;受伤的37名消防人员中,现役的有28人,其他9人;导致死亡、受伤的原因包括烧、窒息、摔、砸、炸、中毒、触电、交通事故等。
而《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上述《年鉴》数据进行的统计显示,2000年-2013年,在灭火救援战斗中,全国共有2423名消防员死伤,其中157人为死亡,2266人受伤。在这14年间,全国消防队伍接警出动后,共抢救人员106.3526万人,抢救财产价值5826.5亿元。
作为典型高危职业的一种,消防员是最需要保障的,但消防员个人在投保商业保险时,往往不会如普通人一样受到“欢迎”。
属于“特约可保群体”
所谓职业风险等级,是各家保险公司对不同职业面临风险所做的划分,风险从低到高,一般划分为六到七级,风险越高的,投保意外险的保费越高,直至拒保。
如中国人寿的保障意外身故、意外残疾、意外伤害医疗的相知卡A、相知卡B产品,明确将消防队队员列为拒保人群;人保健康将消防人员、灭火员、消防抢险救援员的意外风险类别都归为五级,而四级及四级以上职业都为高风险职业,从事这些职业的人群被部分保险产品明确列为拒保群体。
消防武警有意外险
我国消防队伍主体为现役武警官兵,另据《中国消防年鉴》(2014年),截至2013年,全国有政府专职消防队员11.58万人,消防文员3.5万人,成为现役消防力量的重要补充。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消防员群体中的现役军人是具有意外险保障的。总后勤部2009年年底下发《关于军队统一为现役军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通知》,要求从2010年1月1日起,军队统一为现役军人向中国人寿购买意外险,保费由军费预算安排。
《证券日报》记者近日就消防员队伍的保险保障事宜联系了中国人寿,不过,未能得到其对消防员群体承保及理赔的进一步信息,中国人寿方面表示,要尊重被保险人意愿,不便单方面接受采访。
与之具有一定可比性的是,今年6月30日,中国人寿与公安部签署全国公安民警人身意外险协议,为全国在职在编的共约180万人提供意外险保障,首年保费为1.85亿元,所需经费统一由中央财政承担。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公安民警被评定为烈士、被确认为因公牺牲和病故、被认定为因公致残的,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可获得最高27.5万元的保险金。
而根据上述《通知》,现役军人死亡被批准为烈士、被确认为因公牺牲或者病故的,领取一次性死亡保险金。现役军人因战、因公致残,以及义务兵和初级士官因病致残,按照评定的残疾等级,领取一次性残疾保险金。
现役军人死亡保险金标准为:被批准为烈士的,30万元;被确认为因公牺牲的,15万元;被确认为病故的,5万元。
按烈士标准给付保险金的情况,包括“为抢救和保护国家财产、人民生命财产或者参加处置突发事件死亡”在内的6种情况。
按因公牺牲标准给付死亡保险金的也有6种情况,包括,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上下班途中,由于意外事件死亡的;被认定为因战、因公致残后因旧伤复发死亡的;因患职业病死亡的;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工作岗位上因病猝然死亡,或者因医疗事故死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