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北京动物园的熊猫“萌兰”、南京动物园的白面僧面猴“杜杜”、西宁动物园的兔狲“狲大娘”——诸多萌宠成为线上线下的顶流。这些珍稀野生动物走红,既反映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获得的喜人成果,也有着保险保障提供金融支持的努力。
野生动物保险是一种保险保障机制,旨在为野生动物提供保护,以弥补因自然灾害、非法盗猎等因素造成的损失。在野生动物保险的基础上,保障计划可以向保护区及保护组织提供防护设施、监视系统、应急救援以及善后服务等,对于保护野生动物具有积极的意义。例如,当野生动物遭受非法盗猎活动、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冲突以及自然灾害发生时,保险保障计划可以迅速投入救援,为受伤的动物提供医疗和庇护,为珍稀动物繁殖提供助力等,有助于提高野生动物的生存概率,促进珍稀物种的繁衍生息。
其次是风险场景和保障方案案例有限。目前我国野生动物保险市场仍不成熟,缺乏标准的风险场景和保障方案,保险公司需要自行研究开发风险场景,根据具体的野生动物种类和不同的保护工作进行创新和探索。这项工作需要投入庞大资金,而且后期研发的产品能否盈利并覆盖前期投入都存在较高风险,这些风险使得很多保险公司望而却步。
近年来,多家保险公司在大熊猫保险领域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所开发的产品既有熊猫养殖保险,也有运输意外保险,还拓展到栖息地生态保护保险。这说明保险业在支持野生动物保护方面虽有困难需要克服,但事在人为,可以通过创新产品突破一系列瓶颈问题。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