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险企前三季度共揽保费2.38万亿国寿人保太保新华前三季度利润增长超预期|月度保费观察(9月)业绩发布会中国人民财产保险产险人保财险人身险国寿寿险新华社险企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孙诗卉实习生雷蕾上海报道

截至10月21日,A股上市五家险企1-9月保费收入数据已全部披露。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今年前三季度,A股五家上市保险公司共揽保费23814.4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达到5.79%。其中,中国平安延续了上个月的增长态势,在保费收入和增速上再次双双领跑。人身险方面,五家寿险公司1-9月共揽保费14818.76亿元,同比增长5.82%,平安人寿增速明显,位居榜首;财险板块保费增速稳健,财险“老三家”及众安在线前三季度累计收入8530.16亿元,同比增长5.71%。

值得注意的是,得益于保费收入表现以及资本市场回暖,A股5家上市险企中有四家在近日还发布了业绩预增公告,其中,中国人寿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增长165%到185%,新华保险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增长95%至115%,最高涨幅超100%;而中国人保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增长65%到85%,中国太保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增长60%到70%,最低涨幅也超过了60%。

五家上市险企前三季度共揽保费2.38万亿,单月保费增速回落

截至2024年9月30日,A股上市五家险企前三季度保费收入共计23814.47亿元,同比增长5.79%。具体来看,中国平安以6891.75亿元的保费收入和8.42%的同比增速领跑其余四家。中国人寿以6083亿元的保费收入位居第二,同比增长5.1%;中国人保前三季度保费收入为5689.16亿元,同比增长5.23%;中国太保1-9月保费收入3694.12亿元,同比增长4.59%;新华保险略显落后,前三季度保费收入为1456.44亿元,同比增长1.91%,不过其保费收入增速较上半年已经有较大改善。

从单月数据来看,2024年9月,五家上市险企保费收入共计2159.17亿元,同比增长7.39%。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9月单月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684.7亿元、532.38亿元、434亿元、354.48亿元及153.62亿元,同比变化分别为16.08%、7.41%、-3.98%、9.88%、2.07%。

相比于今年8月五家险企保费增速纷纷踏入两位数,9月单月,各家险企的保费增速均有所回落,中国人寿9月单月保费甚至出现负增长。对此,国泰君安非银团队研究指出,中国人寿单月保费负增长预计为基于前期业绩目标达成较好,战略重心转向筹备2025年业务所致。

自从今年8月金融监管总局下发《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后,9月起,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已完成调整,分红型、万能型保险产品成为9月保费收入的催化,寿险企业纷纷加大短期分红险及万能险销售力度。

与此同时,进入9月后,保险行业一年一度的“开门红”大战已悄然开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业内交流获悉,当前已经有不少险企吹风2025“开门红”,预计近期随着预定利率切换后新产品陆续上线,2025“开门红”也将拉开序幕。

今年前三季度,五家上市险企寿险子公司保费收入共计14818.76亿元,同比增长5.82%。其中,增速最高的仍属平安人寿,前三季度保费收入4217.16亿元,同比增长10.21%;增速其次的是人保寿险,累计收入966.23亿元,同比增长5.85%;中国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在1-9月的保费收入分别为6083亿元、2095.93亿元、1456.4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1%、2.37%、1.91%。

国泰君安非银团队认为,9月寿险保费延续了此前的增长态势,预计是部分险企把握定价利率切换窗口期集中推动分红险产品销售推动新单销售景气,业务品质改善带来续期保费增长,叠加23年同期较低的业务基数所致。

不过,相比于上个月,9月单月寿险板块业绩增长已经不如8月这么猛烈。根据上市险企保费收入公告,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9月单月保费收入共计1180.55亿元,同比增长6.97%,相比于上个月,保费收入规模及增速都有所回落。上述五家寿险企业9月单月保费收入分别为434亿元、370.88亿元、178.64亿元、153.62亿元、43.42亿元,同比分别变化-3.98%、22.55%、12.64%、2.07%、6.97%。

广发证券研究认为,9月单月保费增速有所回落,主要是传统险预定利率下调导致部分储蓄需求被前置,且预计部分上市险企已经开始将经营重心转移至开门红的准备上,但部分险企因8月份退市保单挪至9月生效带来单月保费正增长。东海证券也指出,8月底前对普通型产品“炒停售”的持续催化导致9月销量环比降温,9月分红险的冲量对保费增长起到一定托底作用。

随着普通型、分红型、万能型产品预定利率切换在9月底完成后,展望后续,价值率进一步改善将成为对冲新单压力的重要因素。光大证券研究认为,在前期需求提前大幅释放背景下短期销售难免遇冷,预计四季度新单或有所承压。

车险增长稳健,非车险表现分化

从9月单月数据来看,单月增速最快的仍为众安在线,9月单月保费收入32.84亿元,同比增长43.97%。平安产险、太保产险、人保财险9月保费收入分别为283.72亿元、175.84亿元、461.79亿元,单月保费同比增长10.88%、7.21%、6.74%。对于众安在线保费增速大幅回升,方正证券研究认为,预计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以及健康险业务增长所带来的影响。

从具体险种来看,以人保财险为例,今年前三季度人保财险车险业务累计保费收入2134.24亿元,同比增长3.2%;非车部分累计保费收入2149.06亿元,同比增长5.9%。具体到细分险种,责任险涨幅依然领先,同比增长11.8%;信用保证险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同比减少5.9%。从9月单月数据来看,人保财险9月单月车险保费同比增长5.3%,非车险保费同比增长8.9%。其中,意健险增长显著,同比增长18.3%;农险则受制于政策类业务承保节奏因素面临负增长,同比减少了7.2%。对于车险保费的增长,国泰君安非银团队认为,预计主要得益于消费补贴推动新车销量回暖下承保车辆增长。

对于后续财险企业的业绩发展趋势,光大证券指出,随着以旧换新补贴等政策的实施,存量市场换购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叠加高性价比车型陆续推出以及消费贷款利率降低提振消费信心,新车销量有望持续改善,推动车险保费增速将延续向好态势;非车险业务也有望在政策推动及经济逐步修复下维持较好增长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车险市场方面,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期收到多起冒充众安保险、阳光产险以及人保、太保产险公司的“统筹公司”以低价“车险”诱骗消费者“投保”车辆“交通安全统筹”的投诉爆料,建议消费者警惕“低价陷阱”,投保之前核实交易对手方是否是正规公司,以免受骗。

THE END
1.2021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排名通过对业内常见的十家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析发现位居前五名的为,中法人寿排名第一,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9893.19%,被评为D类华汇人寿排名第二,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148.28%,被评为B类鼎诚人寿排名第三,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503.32%被评为B类友邦保险排名第四,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436.27%被评...https://m.edu.iask.sina.com.cn/jy/gslf5q5KUn.html
2.2023年非上市人身险公司投资成绩单:泰康人寿综合投资收益率排行第...近日,保险公司陆续公布2023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截至目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60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在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了全年投资收益率数据。 保险公司的利润主要取决于保险业务部分和投资部分。投资端是保险公司实现负债匹配并获取收益的重要渠道,因此,本期关注非上市人身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进行数据分析。 https://wap.eastmoney.com/a/202402192988107057.html
1.2022年各大保险公司投诉率和服务评级排行,保险投诉最多的是哪家...投诉量前10位的保险公司,亿元保费投诉量在7.99件/亿元以上,最多的是众惠相互保险,有3.42.18件/亿元。 万张保单投诉量中位数为0.32件/万张, 投诉量前10位的保险公司,万张保单投诉量在0.92件/万张以上,最多的是阳光信保,达到了12.29件/万张。 总的来说,财产险公司在投诉率方面差别相对较大,投诉量排名前10...https://weixin.qq.naibabao.com/cms/show-29097.html
2.2023年保险公司十大排名!硬核测评86家保险公司,第一名还是它...在这几个评级中,A类保险公司的风险是最低的,其次B类是达标的; 而C、D两类如同班级里的“后进生”,成绩不达标,还需继续努力。 一句话总结,在同一个评级中,排名越靠前的,说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越强! 比如AAA级要优于AA级,B级要优于C/D级。 1、A类保险公司 ...https://www.shenlanbao.com/zhinan/1661672717218037760
3.保险公司排名一览表:2023年最新版保险公司排名通常根据以下指标进行: 保费收入:保费收入是保险公司盈利的主要来源,也是衡量保险公司规模和市场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偿付能力: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是衡量保险公司安全性最重要的指标。 资产规模:资产规模是保险公司实力的体现,也是衡量保险公司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指标。 https://www.pupu123.com/toubao/24ghp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