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77家寿险公司的2023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陆续披露完毕,没有披露的公司情况,详见后文。
今日,再来看看各家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情况吧!
01
77家寿险公司
偿付能力充足率排名榜
存款利率等一年内接连降息,凭借“长期锁定利率”优势,保险产品热销...
近期,银行定期存款和国债利率的不断下调,一年内银行三次降息,3个月内麻辣粉(MLF)两次下调...
无论是从频度还是幅度看,当前的降息,可能都超出很多人的预期。
这也促使更多的消费者,开始寻找更为稳定的投资产品。
保险,凭借能够长期锁定利率的优势,成为银行客户经理以及保险销售人员热推的产品。
再加上,此前3.5%定价产品的集中下架刺激,2023年7月末,寿险业的保费增速约为15%,规模保费增速为13.35%,全部领跑行业。
不过,从北大方正破产重组,到房地产企业的暴雷,以及近期的中融信托部分产品逾期、中植系旗下产品兑付危机。
当然,衡量险企经营的指标有很多,比如,公司规模、经营情况、分支机构等...
其中,大家最为熟悉的指标,可能还是偿付能力!因为他代表着险企对保单持有人,履行赔付义务的能力。
02
2家偿付能力“不足”
新规后多数险企偿付能力提升
2家偿付能力“不足”,5家风险评级为C
2021年年初,银保监会正式下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按照新规要求,衡量偿付能达标与否的指标包括3个: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风险评级。
因此,只有满足综合≥100%,核心≥50%,风险评级≥B类,三项要求的公司,才是“偿付能力达标公司”。
据此统计,2023年二季度,2家公司偿付能力不足,还有5家风险评级为C。
其中,三峡人寿、北大方正,因为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00%,已经是偿付能力不足机构。
监管优化标准,新规后,多数险企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将提升!
此外,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在偿二代之下很多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持续下降。
从人身险公司的数据看,自2020年至2023年一季度,行业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已经从237%降至181%。
从公司层面看,2023年上半年,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的公司,也有45家,占比58%。
为促进保险业回归本源和稳健运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上周末,金融监管总局下发通知,优化险企的偿付能力监管标准。
其中,包括差异化调节最低资本,引导保险公司支持资本市场等,详见《逆周期调节,利好保险行业,利好资本市场》。
单从差异化调节最低资本看,新规之后,多数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将有提升。
比如,长生人寿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新规后可以提升至122.9%。
03
北大方正拟增资17亿
原股东等比例,平安人寿开始赋能
北大方正人寿:原股东等比例注资,
增资后将摆脱偿付能力不足
北大方正人寿,受股东方正集团破产重组的影响,与方正集团关联债权大幅减值。
这导致公司,自2022年四季度至今,一直处于偿付能力不足的状态。
在公司积极协调三方股东后,近日,公司2023年的增资方案,已经通过董事会审议,待监管披露。
按照增资方案,原股东等比例出资17亿,将公司资本金从28.8亿,增至45.8亿。
若增资方案获批,北大方正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将大幅提升,变为偿付能力达标机构。
若考虑上周的新规加持,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提升幅度更大,详见上图。
平安人寿:间接持股北大方正人寿,开始
赋能...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平安人寿参与北大方正的破产重组,当前,平安人寿持有新方正控股的51%股权。
所以,平安人寿间接持有北大方正人寿的股份,近期,平安集团联席CEO谢永林也表示,公司有在全面赋能方正人寿。
最后,关于那些未披露偿报的公司,包括前海人寿、中融人寿、珠江人寿、上海人寿等...
《又3家暂停互联网人身险业务,还有险企不能筹建省分...》
《资不抵债,亏了又亏的中融人寿,母公司中天金融巨亏超百亿,面临退市风险》
《银保监会下发监管函,约谈前海人寿实控人姚振华:总经理免职一事程序不合规,强调严禁股东利用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