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收类资产熨平波动:保费收入抬升态势不改,健康险保费占比大幅收紧;资金运用余额高速扩张,多元配置、适当增配固收类资产熨平波动;另类投资产品数量规模双双缩水,资产支持计划逆势而上、步入快车道。2023年保险行业政策年保险行业政策:监管新格局正式落成,制度铁篱笆不断扎紧;践行保险产品供给侧改革之路,覆盖细分业务领域规范真空带;乘养老之风,助力银发经济;为实体经济输送养分,兜好保障民生底线。2023年保险资产管理发展情况:年保险资产管理发展情况:投行业务投行业务:2023年,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和保险私募基金管理人累计发起设立各类债权和股权投资计划465只,合计登记规模8018.46亿元;累
3、计登记保险私募基金14只,合计规模527.27亿元。根据中保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有限公司披露的数据,2023年中保登公司出具注册通知书的资产支持计划有93只,登记规模合计约4595.74亿元。组合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组合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截至2023年末,纳入统计的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中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FOF/MOM型、量化类的收益率均值分别为-10.39%、-6.03%、2.55%、-5.71%、-2.93%,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为-11.04%。企业年金企业年金: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实际投资运作金额增长率、企业数量增长率、职工数增长率、积累基金增
4、长率整体均呈现持绿回落态势,尽管并未出现负增长,但增长步伐有所放缓;与具有绝对收益目标的保险资金投资相比,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收益自2020年以来一路下滑至负收益,2023年略有回升,而保险资金投资收益表现尽管在2020年以来也呈现下行态势,但整体幅度相对有限,以2.23%的投资收益率略高于企业年金1.45%的投资收益率。个人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个人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商业养老保险方面,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与个人养老金产品将进行合并,以期居民能最大程度地享受到税收优惠。截至2023年底,共有70只保险产品被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名录,产品类型也从原先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扩容至年金
5、保险和两全保险。2023年10月25日,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正式由试点迈向常态,专属养老保险保单件数约74万件、积累的养老准备金超过106亿元;养老保障管理方面,养老保险机构正在持续压降清理现有短期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2023年是商业养老金试点开启元年,首批参与商业养老金试点的4家养老保险公司,共发行了22款商业养老金产品,其中国寿养老发行的产品数量最多、品类最丰富。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自商业养老金试点以来,已累计开户超59万,存量规模已突破百亿。保险系公募业务保险系公募业务:截至2023年,保险系公募合计管理资产规模13345.88亿元,
8、资金运用余额高速扩张,多元配置、适当增配固收类资产熨平波动.21.3.另类投资产品数量规模双双缩水,资产支持计划逆势而上、步入快车道.32.2023年保险业政策回顾年保险业政策回顾.42.1.监管新格局正式落成,制度铁篱笆不断扎紧.42.2.践行保险产品供给侧改革之路,覆盖细分业务领域规范真空带.52.3.乘养老之风,助力银发经济.72.4.为实体经济输送养分,兜好保障民生底线.83.2023年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年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发展.93.1.投行业务板块.93.2.资产管理板块.174.2023年保险资产管理展望年保险资产管理展望.345.风险提示风险提示.35金融产品年度报告金融
10、102023年纳入统计的保险集团的债权投资计划认购情况.12图112023年纳入统计的各类别债权投资计划被认购情况.13图122023年纳入统计的保险公司认购的不同类别债权投资计划情况.13图132019年-2023年资产支持计划登记情况.16图14登记资产支持计划的受托管理人情况.16图15纳入统计的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人情况(只).18图16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类型分布.18图17历年全国企业年金基本情况柱状图.23图18历年全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率和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情况.23图192022年三季度投资管理人管理的组合资产规模.24图202023年三季度
15、较2022年末年末增长增长10.35%,增速增速呈持续呈持续回升态势回升态势;净资产;净资产2.73万亿元,万亿元,增速由负转正增速由负转正。人身险公司资产的高增速是助推保险行业总资产规模增速持续回升的最主要推动力,具体来看,2023产险公司总资产2.76万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3.37%;人身险公司总资产25.83万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10.53%;再保险公司总资产7471.00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11.19%;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1052.00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1.54%。前期(2012年-2016年)保险行业市场化改革后总
17、摆脱了彻底摆脱了2021年的负增速年的负增速,且较且较2022年增速有所回升年增速有所回升。具体来看,财产险保费收入1.36万亿元,与前期增速基本持平、稳步抬升;人身险保费收入3.76万亿元,增速由2022年的3.06%攀升至9.91%,其中权重较大的寿险保费收入保持了相对较高增速(12.75%),健康险保费收入缩水一半以上。就人身险保费收入的构成而言,寿险一直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占比回升至80%附近。尽管疫情使得居民对健康保障的迫切性有所提升,但此前保费收入占比近25%的健康险在2023年却出现了保费收入大幅缩水,保费收入跌至3000亿元以下且占比跌至1
20、模和占比情况,银行存款2.72万亿元,占比9.84%,是近20年来第一次跌破10%;债券12.57万亿元,占比45.41%,占比较2022年增加近5个百分点,实现了连续6年增长,也是近10年来第一次超过45%;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3.33万亿元,占比12.02%,与2022年基本持平;包含非标资产投资在内的其他资产9.06万亿元,占比32.72%,占比略低于2022年同期。整体整体而言而言,在权益市场震荡在权益市场震荡、债券市场走牛的债券市场走牛的2023年年,保险资金保持初心保险资金保持初心、践行绝对收益践行绝对收益的理念,总体保持多元化
22、产管理机构及保险私募基金管理人累计登记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保险私募基金和资产支持计划3577只,登记规模8.10万亿元。具体来看,债权投资计划登记3131只,登记规模6.08万亿元;股权投资计划登记130只,登记规模0.51万亿元;保险私募基金登记89只,登记规模0.51万亿元;资产支持计划登记227只,登记规模1.00万亿元。2023年全年,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登记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468只,合计注册规模8545.73亿元,较2022年数量和规模分别同比减少11.53%和18.67%。具体来看,债权投资计划4
23、33只,规模7356.61亿元,规模同比减少15.56%;股权投资计划21只,规模661.85亿元,尽管较2022年数量有所下行,但规模同比增加14.68%;保险私募基金14只,合计登记规模527.27亿元,数量和规模同比减少33.33%和56.72%。资产支持计划方面,保险资产管理机构2023年全年合计登记93项,登记规模达4595.74亿元,实现了数量和规模双增长。整体来看,在2023年经济复苏斜率放缓、投融资情绪相对低迷、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保险资管机构2023年登记的另类投资产品的数量和规模均呈现下行态势,其中细分品类出现分化,仅有资产支持计划实
27、员会。2023年年5月月18日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揭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揭牌,标志着金融监管格局完成了从标志着金融监管格局完成了从“一行两会一行两会”向向“一行一局一会一行一局一会”的顺利过渡,的顺利过渡,“双峰监管双峰监管”雏形显现。雏形显现。在“强监管、严监管、长牙带刺、敢于亮剑”的金融监管总基调的大背景下,保险行业政策频出,“报行合一”、“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保险销售分类分级”等成为了保险行业监管政策的关键词。“报行合一”并非是全新概念,早前监管就已多次发声要求推行,简而言之,“报行合一”指保险公司在保险产品销售时,实际使用手续费的取值范围和使用规则需要与报备至
28、监管部门的保持一致,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近些年,保险行业同质化竞争严峻,且费用管理普遍较为粗放,实际费用超出了报备水平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行业秩序。2023年8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规范银行代理渠道保险产品的通知,要求各公司通过银行代销销售的产品,在产品备案时,应当按监管规定在产品精算报告中明确说明费用假设、费用结构,并列示佣金上限,应据实列支向银行支付的佣金费用,佣金等实际费用应与备案材料保持一致。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2023年10月召开的三季度银行业保险业数据信息新闻发布会,在银保渠道全面推进“报行合一”后,平均手续费水平压低了30%左右,“降本增效”效果
29、显著。整体来看,在保险投资收益率全面下行的现在,整体来看,在保险投资收益率全面下行的现在,“报报行合一行合一”是助力保险公司降本增效、重塑核心竞争力,推动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必然之举。是助力保险公司降本增效、重塑核心竞争力,推动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必然之举。销售方面销售方面,为了深切践行消费者保护为了深切践行消费者保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2023年年9月出台了统一保险销月出台了统一保险销售行为的售行为的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这也是首次从全行业层面出台统一的监管文件这也是首次从全行业层面出台统一的监管文件。具体来看,保金融产品年度报
31、定一直是监管的宗旨之一,大型保险集团稳健经营对保持我国金融秩序及稳定大型保险集团稳健经营对保持我国金融秩序及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性起到重要作用。2023年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办法,旨在识别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对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进行差异化监管,以降低其发生重大风险的可能性,防范系统性风险。自2024年1月1日起,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将于每两年评定一次,纳入评估范围内的主要有两类公司,一类是年度合并资产负债表期末资产合计在所有保险公司中排名处于前10位的,另一类是在上一年度被评为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的。我国部分大型保险集团复杂
33、银行保险监管统计管理办法2023.02原银保监会人身保险公司分类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2023.08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规范银行代理渠道保险产品的通知2023.09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2023.10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办法2023.11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银行保险机构涉刑案件风险防控管理办法2023.11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个人保险代理人销售能力资质等级标准(人身保险方向)(讨论稿)2023.11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个人保险代理人销售能力资质等级标准(人身保险方向)知识大纲(讨论稿)2023.12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财产保险
36、露规则,创新业务形式。第二,细化产品信息披露规则,创新业务形式。2023年开年,原银保监会发布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险产品信息披露规则,全面强化了人身保险产品的信息披露要求,从源头规范主体行为,其中首次要求保险公司要披露分红实现率指标,并取消高、中、低三档演示利率表述,调低演示利率水平;2023年3月,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出台,明确试点将于2023年5月1日起开展,处于有效状态的人寿保险保单中的身故或满期给付等责任,能转换为护理给付责任。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失能人群也在逐渐扩大,如今正面临着长期护理保障需求增长、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供给不足的困难境地,
39、露规则2023.03原银保监会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2023.06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规范团体人身保险业务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2023.06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规范车险市场秩序有关事项的通知2023.07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定期寿险示范条款2023.07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终身寿险示范条款2023.07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2023.09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强车险费用管理的通知2023.09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绿色保险分类指引(2023年版)2023.10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强化管理促进人身险业务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2023.11国
43、额度上存在冲突,集中力量发展优势品种似乎显得顺理成章。2023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出台关于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与个人养老金衔接有关事项的通知,旨在将两种存在于不同制度框架下,但本质一致的两类产品进行并轨,并对衔接过程中的工作要求、业务调整、产品管理、保单转移等进行明确。在个人养老金可投保险产品名录中,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是主流品类,也是起步最晚的品类,2021年才开启试点,2022年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并纳入10家养老保险公司,但因其投保简便、缴费灵活、收益稳健、能满足不同人群的投保需求的特性,参保人群、保单规模均在稳步提升。考虑到专属商业考虑到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的突出表
44、现以及惠及不同层次更多人群长期养老需求的目的养老保险的突出表现以及惠及不同层次更多人群长期养老需求的目的,2023年年10月月,关于促进专关于促进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属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出台出台,进一步扩大经营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业务的机构范围进一步扩大经营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业务的机构范围,专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正式由试点迈向常态属商业养老保险正式由试点迈向常态,参与主体的扩容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产品的扩容,能丰富养老第三支柱产品的供给。尽管养老金融一直备受瞩目,众多金融机构也纷纷下场布局,但养老金融却从未被真正提至战略高度。2023年年10月月,养老金融首次在中央金
48、输送养分,兜好保障民生底线为实体经济输送养分,兜好保障民生底线2023年,保险业从保险资管业务扩容、乡村振兴、鼓励长期资金入市、普惠金融等方面着手,深入落实贯彻支持实体经济的重大国家战略。保险资管业务扩容方面,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的有关部署和加快推进基础设施REITs常态化发行的有关工作的安排,2023年3月,证监会指导上交所和深交所制定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指引,点明公司治理健全、内控管理规范、资产管理经验丰富的优质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作为管理人开展交易所ABS业务、可作为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的管理人参与REITs业务。2023
49、年10月,监管批复同意国寿资产、泰康资产、太保资产、人保资产、平安资管首批5家保险资管开展交易所ABS及REITs业务试点。截至截至2023年底,保险年底,保险资管已有多只交易所资管已有多只交易所ABS亮相,基础资产涉及工程机械、绿色能源、租赁债权、供应链等多个典型亮相,基础资产涉及工程机械、绿色能源、租赁债权、供应链等多个典型领域领域。一方面,此举拓宽了融资渠道,有利于企业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升产融结合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更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达成高质量发展转型。对于保险资管而言对于保险资管而言,此举不仅此举不仅仅是单纯的业务范围扩容,更是身份的转变,
50、仅是单纯的业务范围扩容,更是身份的转变,此前,保险资管是以“投资人”的身份参与ABS和公募REITs的战配及网下打新,如今则转变成“投资人+管理人”的双重身份,市场参与度大大提升。作为能将投资业务与投行业务有机结合的创新之举,在另类投资领域深耕多年的保险资管未来或将充分发挥自身投资优势,定制化设计符合保险资金投资需求的产品,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对于对于ABS和和REITs市场而言市场而言,此举未来有望在参与主体、底层发行主体、交易市场、基础资产等方面进一步有序快速扩容,具有丰富投资管理经验的保险资管的加入也有助于促进市场主体之间的良性竞争、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乡村振兴方面,乡村振兴方
51、面,顺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对保险行业的决策部署(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鼓励发展渔业保险),2023年4月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出台,要求保险公司积极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因地制宜开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并研发符合农民需求特点的人身险产品。在涉农保险承保理赔方面,应努力做到愿保尽保、应赔尽赔、快赔早赔。鼓励长期资金入市方面鼓励长期资金入市方面,2023年9月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出台,除了要引导保险公司回归保障本源,还明确表明将优化风险因子
52、以此引导保险公司服务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具体来看,对于投资沪深对于投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科创板上市普通股票、公募指数成分股、科创板上市普通股票、公募REITs的保险公司,的保险公司,风险因子将会有所调低风险因子将会有所调低,以此鼓励保险公司将资金更多地用于长期投资以此鼓励保险公司将资金更多地用于长期投资,为长期稳定的增量险资入市为长期稳定的增量险资入市释放了更大空间释放了更大空间;2023年10月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出台,旨在引导保险公司长期稳健经营,更好发挥中长期资金的市场稳定器和经济发展助推器作用,其中拉长了保险公司的绩效考核
53、周期拉长了保险公司的绩效考核周期,明确将明确将“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的考核方式由的考核方式由“当年当年”调调整为整为“3年周期年周期+当年当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有将险资导向股权投资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有将险资导向股权投资的倾向;顺应监管曾提及的“要稳步推进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改革试点”,2023年年11月月,险资出资设立的的首只私募证券投险资出资设立的的首只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资基金鸿鹄基金正式问世鸿鹄基金正式问世,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将分别出资250亿元,旨在投资优质上市公司股票。鸿鹄基金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是监管自上而下引导险资发挥在投资领域的领头羊效应的结果,是险
54、资长期入市试点的良好探索,其后续的运作或都将作为典范,对提升保险资金使用效率、稳定资本市场有着相当的积极意义。普惠金融方面,普惠金融方面,2023年年10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及要从三个方面完善高质量普惠保险体系其中提及要从三个方面完善高质量普惠保险体系,第一第一,建设农业保险高质量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保险高质量服务体系,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第二,发挥普惠型人身保险保障民生作用;第二,发挥普惠型人身保险保障民生作用,积极发展面向老年人、农民、新市民、低收入人口、残疾人等群体的普惠型人身
59、险资产管理机构作为受托人面向委托人发行受益凭证,募集资金以债权方式主要投资基础设施、非基础设施类不动产等符合国家政策的项目,并按照约定条件和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向投资者支付收益、不保证本金支付和收益水平的保险资产管理产品。(1)2023年债权投资计划年债权投资计划登记登记情况情况根据保险资管协会披露的产品登记数据,2023年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登记债权投资计划共433项,较2022年降幅达10.72%,合计登记规模7356.61亿元,较2022年同期下降15.56%。自2022年以来,债权投资计划脱离发展快车道,登记数量呈现持续收缩态势,或许主要受到了经济弱复苏背景下,投融
60、资表现低迷、利率持续走低、准入门槛收紧等多重因素的扰动。尽管登记与实际投资之间存在差距,但是登记数量的收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保险资金的另类投资正身陷囹圄。从发行主体上看,2023年招商信诺资管、安联保险资管和华泰资管登记的债权投资计划数量位于前列,分别登记债权投资计划53项、46项和27项。此外,债权投资计划登记数量超过20项的还有中意资管(27项)、光大永明资管(26项)、平安资管(25项)和泰康资管(24项)。从债权投资计划的投向来看,2023年保险资管机构登记的债权投资计划仍以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为主,注登记数量达260项,占当年登记债权投资计划总数的60
63、意义的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旨在从战略高度推进银行保险行业绿色发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上重要的长期资金的供给方,积极践行绿色投资理念、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发展,首单绿色债权投资计划平安-江西交投基础设施绿色债权投资计划于2021年正式问世。自首单产品问世以来,越来越多的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入局这一新赛道,2022年全年共登记12项绿色债权投资计划,2023年登记数量攀升至28项,且以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为主,主要覆盖不动产、轨交、高速、新能源、污废治理等领域,其中招商信诺资管以5项的注册数量位居第一。表82023年登记的绿色债权投资计划发行主
64、体发行主体项目名称项目名称项目类别项目类别招商信诺资管招商信诺资管-粗芦岛核心区一期绿色债权投资计划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招商信诺资管-佛山地铁基础设施绿色债权投资计划(二期)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招商信诺资管-佛山地铁基础设施绿色债权投资计划(一期)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招商信诺资管-莞惠城际北延线绿色债权投资计划项目债权投资计划招商信诺资管-徐州循环经济产业园绿色债权投资计划项目债权投资计划人保资管人保资产-丰台科技园基础设施绿色债权投资计划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人保资产-佛山地铁基础设施绿色债权投资计划(一)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人保资产-河南水投基础设施绿色债权投资计划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人保资
65、产-信阳市四水同治及城市供水工程绿色债权投资计划项目债权投资计划建信保险资管建信保险资管-佛山地铁基础设施绿色债权投资计划(一期)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建信保险资管-芜湖交投塔桥项目绿色债权投资计划项目债权投资计划建信保险资管-漳州九龙江医院绿色债权投资计划项目债权投资计划交银康联资管交银-奉发古华绿色债权投资计划项目债权投资计划交银-湖北交投绿色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交银-新盛绿源循环基础设施绿色债权投资计划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平安资管平安-绿发九寨不动产绿色债权投资计划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平安-新能源电池基础设施绿色债权投资计划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中信保诚资管中信保诚-四川港
66、投老木孔基础设施绿色债权投资计划(二期)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中信保诚-四川港投老木孔基础设施绿色债权投资计划(一期)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国华兴益保险资管国华兴益-北京琉璃河基础设施绿色债权投资计划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国华兴益-河南水投绿色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一期)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工银安盛资管工银安盛-白云水库绿色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工银安盛-滨江水环境绿色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国寿投资国寿投资-中节能绿色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华泰资管华泰-佛山地铁绿色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1号)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人保资本人保资本-佛山地铁集团基
68、投资金额900.59亿元,数量同比增加11.76%,金额同比减少6.58%,水利、交通、商业地产、产业园、科创、市政等仍是主要投向领域。就单公司而言,仅有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投资的债权投资计划金额超200亿元,分别为248.28亿元和238.40亿元,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三,投资金额98.2亿元,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断档。排名前二的公司的投资金额占2023年全样本公司累计投资金额的54.04%,排名前五的公司的投资金额占2023年全样本公司累计投资金额的81.53%,头部效应显著。就保险集团而言,纳入统计
69、的7家保险集团中有3家总投资金额超百亿,其中中国人寿以280.69亿元位居第一,中国平安以259.60亿元的投资金额位居第二,中国人保以143.16亿元紧随其后。就债权投资计划的类别而言,2023年,债权投资计划仍是各保险公司投资的最主要类别,纳入统计的保险公司共投资557.15亿元,占据2023年全部样本公司累计投资金额的61.86%。聚焦于公司层面,绝大多数均是以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的投资为主,但在总投资金额超50亿元的保险公司中,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泰康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却分别是以项目债权投资计划和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为主,分别占比62.25%和
70、55.84%。就是否投资自身保险集团体系外的债权投资计划而言,纳入统计的7家的保险集团涉及的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在2023年投资的债权投资计划,几乎都是自身保险集团体系内保险资管机构创设的,仅有泰康保险旗下的泰康人寿认购了非集团体系的债权投资计划,是由招商信诺资管担任管理人的招商信诺资管-天悦商业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认购金额8.02亿元。就绿色债权投资计划而言,2023年纳入统计的保险公司中有7家进行了绿色债权投资,分别来自于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3家保险集团,总投资金额41.65亿元,主要投向于水利、能源、科创、铁路等领域。其中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国
75、积极响应政策要求支持实体经济的考量,官方也在通过不断的政策加码引导险资进行股权投资(2023年10月出台的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拉长了保险公司的绩效考核周期,一定程度体现出有将险资导向股权投资的倾向),另一方面与股权投资的特性密不可分,股权投资的跨周期性可以为险资应对短期经济周期波动提供助力,长期性又与险资相对较长的负债期限完美匹配。此外,从全球视野来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外保险机构都加大了对股权投资的配置力度,国内险资增配股权也顺应了全球险资产配置的新趋势。从登记的股权投资计划的投向来看,主要涉及商业综合体、产业园、地铁、清洁能源等领域。值
76、得注意的是,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的太平洋-广州地铁芳白城际股权投资计划是唯一一项被加以“绿色”后缀的股权投资计划。表102023年保险资管登记的股权投资计划发行主体发行主体项目名称项目名称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人寿-科创沪芯股权投资计划中国人寿-沪发1号股权投资计划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保投资-远东宏信股权投资计划中保投资-中联前源壹号股权投资计划中保投资-智融股权投资计划(二期)中保投资-智禾股权投资计划阳光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阳光-首程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基金股权投资计划太平资本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太平资本-菜鸟网络高标仓股权投资计划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太平洋-锦
80、人保资本2023.12.2926+1+1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国寿投资-新赣壹号股权投资计划国寿投资2023.04.273013国寿投资-菜鸟网络吉仓股权投资计划国寿投资2023.05.089.9915国寿投资-京港地铁股权投资计划国寿投资2023.05.12507国寿投资-宝武绿碳基金股权投资计划国寿投资2023.08.24107中国人寿-沪发1号股权投资计划国寿资产2023.09.271207+2+2国寿投资-漕河泾产业园股权投资计划(二期)国寿投资2023.12.18208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国寿投资-京港地铁股权投资计划国寿投资2023.05.12107国寿投资-新桂股权
82、总计4595.74亿元,较2022年同期(65项资产支持计划、注册规模3044.93亿元),数量和规模均实现大幅提升,涨幅分别达43.08%和50.93%。其中登记规模百亿的有6项,为百年资管-臻享2022第1号资产支持计划、华泰-建隆1号资产支持计划、华泰-润泰2023第1号资产支持计划、大家-安心2号资产支持计划、建信保险资管-浦江惠商1号资产支持计划、国寿投资-拓商资产支持计划,分别由百年保险资管、华泰资管、大家资管、建信保险资管、国寿投资这5家担任受托管理人。2012年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允许险资投资保险资管公司发行
83、的项目资产支持计划,拉开了险资入局资产支持计划领域的帷幕。随着配套政策的逐步出台,险资的资产支持计划走上正轨,2019年,银保监会发文宣布资产支持计划将实行注册制(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资产支持计划注册有关事项的通知),并由中保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有限公司具体办理,为了进一步促进其发展,2021年,将资产支持计划由注册制改为登记制(关于资产支持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登记有关事项的通知),大大提高了发行效率。在制度松绑的助推下,资产支持计划迎来了爆发式增长,2021年就突破了千亿元大关,2022年突破3000亿元,2023年突破4000亿元。究其原因,如今正处于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
87、安、华泰保险官网披露的资金运用及关联交易信息,2023年上述保险集团及其子公司共认购资产支持计划51笔、认购金额211.18亿元,较2022年同期(认购资产支持计划30笔、认购金额182.28亿元),数量同比上涨66.67%、总金额同比上涨15.85%。从资产支持计划的投向来看,主要涉及了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商业项目等领域,其中有13笔单笔的认购金额超5亿元,有4笔超10亿元,由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认购的中国人寿-成善2号资产支持计划(第1期)是单笔认购金额最大的,达28.22亿元,其管理人为国寿资产。金融产品年度报告金融产品年度报告敬请参阅
89、支持计划(第1期)国寿资产2023.12.2728.221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宁波轨交商业项目2023第1号资产支持计划太平洋资管2023.10.318.5010+10+12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嘉迪-利盈3号资产支持计划(第2期)平安资产2023.01.0512.781平安-信丰1号资产支持计划(第5期)优先级平安资产2023.01.109.002.75平安-信丰1号资产支持计划(第6期)优先级平安资产2023.02.216.002.75平安-欣融2号小额消费资产支持计划(第3期)平安资产2023.09.268.901.7
91、较2021年同期,同比下降6.30%。我们对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中国人寿、中国太平、泰康保险、中国平安、华泰保险集团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2023年公开披露的资金运用信息进行梳理,其投资的保险资管产品涵盖货币、固收、指增量化、港股通、ESG、FOF等丰富类型。(1)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分类情况)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分类情况根据原银保监会于2020年3月发布的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保险资管产品按照投资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产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和混合类产品。表14保险资管产品按投资性质不同的分类产品类型产品类型投资比例投资比例固定收益类产品固定收益类产
95、理产品表现情况对比在每个类别产品内部,对同类别保险资产管理产品2023年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将部分产品在2022年、2021年的收益进行列示。结果如下:股票型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收益表现股票型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收益表现2023年权益市场震荡调整,沪深300全年涨幅为-11.04%,纳入统计的111只股票型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样本中有62只产品在2023年跑赢沪深300指数,占比达55.86%,其中有13只能录得正收益,收益排名前三的分别为:泰康资产-盈泰成长(7.66%)、卓越财富股息价值股票型(7.56%)、中意资产-价值回报(7.11%)。表15股票型保险资管产品
98、险资管产品中有大半能跑赢沪深300指数(77只),其中录得正收益的有21只,有5只均来自于民生通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各有3只来自于光大永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和合众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具体来看,收益排名前三的分别为:英大资产-泰和优选2号(18.10%)、民生通惠信汇2号(10.44%)、民生通惠中国龙2号(10.43%)。表16混合型保险资管产品2023年收益前十产品简称产品简称2023年年收益收益%2022年年收益收益%2021年年收益收益%管理人管理人备注备注英大资产-泰和优选2号18.101.06英大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偏股型民生通惠信汇
103、险资管理产品收益表现货币型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是保险资金进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工具,颇受险资和银行资金的青睐。2023年纳入统计的货币型保险资管产品共有64只,其中七日年化收益率均值前十的产品信息如下表所示:表18货币型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均值前十产品简称产品简称2023年年7日年化日年化收益率收益率均值(均值(%)2023年年万份基金单万份基金单位收益位收益均值(元)均值(元)成立日期成立日期管理人管理人生命资产睿智9号3.260.892016.09.23生命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建信保险资管安盈添利5号3.080.832020.04.16建信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华
104、安财保安鑫货币2.990.822017.02.06华安财保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民生通惠日日盈货币2.930.782022.11.17民生通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永诚资产永盈货币2.820.012022.08.09永诚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民生通惠日添利货币2.810.752022.12.02民生通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平安资管如意19号(货币市场类)2.700.722016.03.10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平安资管如意37号(货币市场类)2.690.722017.07.27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平安资管创赢1号(货币市场类)2.650.712019.05.22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大家
107、合型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太平资产量化11号6.10-4.724.26量化类-偏股混合型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长江养老智盈量化多策略2.23-26.249.21量化类-普通股票型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平资产量化12号2.11-14.70-5.78量化类-偏股混合型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泰康资产-中证500量化增强0.32-12.9826.51量化类-增强指数型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太平资产量化6号(人工智能)0.26-3.085.34量化类-偏股混合型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太平资产太平之星量化1号-1.64-7.096.98量化类-偏股混合型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太平资产太平之
113、数增长率增长率企业年金历年企业年金历年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率2008331003.44%1911.0025.81%1038.0011.73%-1.84%2009335001.21%2533.0032.55%1179.0013.58%7.80%20103710010.75%2809.0010.90%1335.0013.23%3.41%20114490021.02%3570.0027.09%1577.0018.13%-0.78%20125470021.83%4821.0035.04%1847.0017.12%5.68%20136612020.84%6034.7125.18%5783.602056.2
114、911.32%3.67%20147326110.89%7688.9527.41%7402.862292.7811.53%9.30%2015754543.00%9525.5123.89%9260.302316.221.00%9.88%2016762981.06%11074.6216.26%10756.222324.750.39%3.03%2017804295.37%12879.6716.30%12537.572331.390.26%5.00%2018874008.71%14770.0014.67%14502.002388.002.45%3.01%2019959639.84%17985.3321.
118、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华宝证券研究创新部注: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率为2023年第三季度的数据,2023全年数据尚未公布;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是指财务收益率从企业年金的管理人来看从企业年金的管理人来看,根据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一个企业年金计划应当仅有一个受托人、一个账户管理人和一个托管人,可以根据资产规模选择投资管理人。人社部表明自2021年7月起,将每三年开展一次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的延续评审工作。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具有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资格的机构仍保持不变,共计12家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人、18家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人、10家企业年金基金托管
123、权益类组合方面,业绩表现分化,泰康资产更为突出,综合两方面,建信养老金的管理更为可圈可点。表23保险机构企业年金牌照分布及管理情况(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企业年金企业年金牌照牌照保险机构保险机构保险行业保险行业合计合计受托人受托人国寿养老平安养老泰康养老太平养老长江养老建信养老金中国人民养老受托管理资受托管理资产金额产金额(亿元)(亿元)6843.514712.061848.941650.391504.561493.02197.1818249.66账户管理人账户管理人国寿养老建信养老金长江养老平安养老泰康养老太平养老新华养老中国人民养老企业账户数企业账户数(个)(个)154821371
127、产品类型产品类型产品数(个)产品数(个)期末资产净值期末资产净值(亿元)(亿元)本年以来投本年以来投资收益率资收益率(%)成立以来累积成立以来累积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率(%)已备案已备案实际运作实际运作权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普通股票型1761721282.50-5.9555.25股权型32-34.68股票专项型1110141.202.117.55港股股票型121240.95-12.05-39.88其他型7-小计2091961464.65-5.3446.22固定收益类固定收益类资产资产混合型1401384794.981.7735.04固定收益型普通13613510626.483.1730.08存款1
129、只在2023年公开收益率信息的年金养老金产品。整体来看,853只产品2023年的平均投资收益为-0.54%,较2022有所回升,其中固定收益型产品表现最为稳健,2023年平均投资收益率达2.96%。细分来看,权益型产品中仅有1只的股权型产品收益表现较佳,平均收益率为3.77%;固定收益型产品中仅信托产品录得负收益,信托产品也对该类产品的整体收益表现造成了较大的拖累,存款、普通、债权计划、债券四小类收益表现较为类似,债券计划相较而言更为靠前,其中人民养老汇鑫3期和泰康资产-稳健回报9收益表现较为理想,分别以6.44%和6.37%的收益在同类产品中位于第一、第二
132、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国泰佳泰股票专项型2.51-10.27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权型股权型泰康资产-聚能23.775.11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固固定定收收益益型型产产品品存款存款泰康资产-稳盈增利355.065.07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泰康资产-稳盈增利425.015.01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泰康资产-稳盈增利345.005.00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普通普通银华坤利5.521.20银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工银瑞信添益5.28-4.12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泰康资产安盈收益2号5.161.19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信托产品信托产品新华养老稳信1号5期5.75
133、5.74新华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金安鑫12期5.235.25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太平金福禄14期5.025.03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债权计划债权计划人民养老汇鑫3期6.446.42中国人民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泰康资产-稳健回报96.376.36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太平养老金溢享6.366.06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债券债券国寿养老红盛债券型4.702.72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易方达安顺四季3.401.63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华泰优盛可转债2.271.81华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混合型产品混合型产品招商康如12.89-14.38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金融产品年度
135、养老储备管理。(1)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于2018年5月正式开启,允许在一定标准内税前扣除通过个人商业养老资金账户购买的商业养老保险的支出,且对计入个人商业养老资金账户的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在个人领取商业养老金时再征收个人所得税。但自试点以来,不论是规模,还是试点范围,发展均不及预期。虽然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并未取得预想中的效果,但却成功引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养老第三支柱建设的更多呼吁。2021年6月,旨在满足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和各种灵活就业人员的长期养老需求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正式启动,并于2022年3月将试点范围扩大到
136、全国并新纳入10家养老保险公司。2022年11月,具有税收优惠的个人养老金政策重磅出台,强有力地支撑着养老第三支柱的发展壮大。在个人养老金如火如荼推进的2023年,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似乎一直“不温不火”,同为享受税延优惠政策的养老产品,个人养老金能给居民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且两者在税前扣除额度上并不能叠加、存在一定的冲突,在此双重冲击下,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显得“举步维艰”。在此背景下,2023年8月31日关于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与个人养老金衔接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出台,旨在将存在于不同制度框架下、本质相同的两类产品进行合并,以期居民能最大程度地
137、享受到税收优惠。文件指出原则上于2023年底前完成税延养老保险试点业务与个人养老金制度衔接的各项工作,如果客户已同时投保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和个人养老金,且二者合计交费超过12000元/年,则可申请退还超额部分保费。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产品均能自动转化为个人养老金可投资的保险产品,需要与银保行业平台系统对接、并向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报送对接情况说明后才能进行转化,也并不是所有参与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的保险机构都能经营个人养老金业务。截至2023年底,根据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公布的保险类个人养老金产品名录,目前共有70只保险产品被纳入个人养
141、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业绩表现管理人管理人产品名称产品名称2023年结算利率年结算利率2022年结算利率年结算利率稳健型账户稳健型账户进取型账户进取型账户稳健型账户稳健型账户进取型账户进取型账户中国人寿国寿鑫享宝专属商业养老保险3.80%3.30%4.50%5.00%人保寿险人保寿险福寿年年专属商业养老保险3.85%4.00%4.80%5.10%人保寿险人保寿险福寿年年专属商业养老保险(B款)3.85%4.00%-太平人寿太平岁岁金生专属商业养老保险2.10%4.00%4.00%5.10%太平养老太平盛世福享金生专属商业养老保险3.00%3.80%5.10%5.70%泰康人寿泰康臻享百岁专属商
142、业养老保险3.90%4.10%5.05%5.50%泰康人寿泰康臻享百岁B款专属商业养老保险3.80%4.00%4.80%5.00%国民养老国民共同富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4.15%4.25%5.15%5.60%新华人寿新华人寿卓越优选专属商业养老保险3.50%3.50%5.00%5.15%太保寿险太保易生福专属商业养老保险3.60%3.80%4.30%4.80%新华养老新华养老盈佳人生专属商业养老保险4.00%3.60%4.60%4.60%泰康养老泰康福亨百岁专属商业养老保险3.00%2.50%-恒安标准养老恒安标准养老信天翁启航专属商业养老保险2.60%3.00%5.00%5.60%平安养老
144、更多激励机制的单位定制的综合薪酬激励方案;个人养老保障产品是面向个人满足其养老财富投资增值需求的产品。顺应2021年底出台的关于规范和促进养老保险机构发展的通知,养老保险机构正在持续压降清理现有短期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并着力于向长期养老规划方向转型。根据已披露的2023年养老保障业务数据可得,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的清盘还在持续进行中,大家养老已将2022年底320.63亿元的存量规模全部清盘。团体养老保障产品数据披露并不充分,因此暂不做过多的分析。表28部分公司养老保障管理业务情况公司公司产品类型产品类型2023年存量资产规模年存量资产规模(亿元)(亿元)2022年存量资
146、户管理、金融产品于一体,旨在为居民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养老资金稳健管理服务。与个人养老金不同,商业养老金不享受税收优惠,但与此同时,也没有12000元/年的限额,且可投资产品更为广泛,养老保险公司创设的各类商业养老金产品均可进行投资。双账户制管理是商业养老金的突出特色,即客户开设的商业养老金账户会下设锁定账户和持续账户,不同年龄段会对应不同的资金分配比例,分别对中长期养老资金和短期流动性资金进行管理。具体而言,旨在满足养老储备需求的锁定账户将保持封闭运作,满60周岁才可以领取,旨在满足流动性管理需求的持续账户可以购买不同期限的产品,产品到期后就可以进行领取。按照风险收益特征,商业养老金
149、(三年滚动)商业养老金产品A款混合类(期限保本型)锁定账户国民国泰民安201三十天滚动持有商业养老金产品A款固定收益类锁定账户/持续账户国民国泰民安301一年滚动持有商业养老金产品A款混合类锁定账户/持续账户国国寿寿养养老老国寿养老安心乐享期限保本型(三年滚动(A款)商业养老金产品混合类(期限保本型)锁定账户国寿养老安心年享商业养老金产品混合类锁定账户/持续账户国寿养老安心稳享商业养老金产品混合类锁定账户/持续账户国寿养老安心优享商业养老金产品流动性管理类锁定账户/持续账户国寿养老安心智享目标日期2030商业养老金产品混合类(目标日期型)锁定账户/持续账户国寿养老安心
150、智享目标日期2040商业养老金产品混合类(目标日期型)锁定账户/持续账户国寿养老安心智享目标日期2050商业养老金产品混合类(目标日期型)锁定账户/持续账户国寿养老安心悦享商业养老金产品固定收益类锁定账户/持续账户人人保保养养老老人保养老温心岁月1号商业养老金产品固定收益类锁定账户/持续账户人保养老温心岁月3号商业养老金产品固定收益类锁定账户/持续账户人保养老贴心岁月期限保本型(三年滚动)商业养老金产品混合类(期限保本型)锁定账户人保养老舒心岁月商业养老金产品流动性管理类锁定账户/持续账户人保养老暖心岁月1号商业养老金产品混合类锁定账户/持续账户太太平平养养老老太平养老天天
152、邦基金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中国平安,成功变身为“平安系”,保险系公募进一步扩容。截至2023年底,全市场共有10家保险系公募基金公司,其中仅有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是设立基金事业部进行展业的,但也早已向证监会递交设立人保基金的申请、拟成立独立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截至2023年,保险系公募合计管理资产规模13345.88亿元,较2022年同期同比增加17.32%,与方正富邦基金被纳入保险系公募有关。具体来看,平安基金以5661.66亿元的在管规模稳坐首把交椅,就增速而言,除泓德基金和浙商基金外,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规模上行,其中国联安基金和泰康金融产品年度报告金融产品年度报告
154、国寿安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寿安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982706.862303.5017.51%国联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联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811240.92926.6633.91%泰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泰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771019.21909.8612.02%方正富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方正富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46611.67499.8522.37%太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太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5576.04570.740.93%泓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泓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41531.15669.74-20.69%浙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浙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43511.24526.07-2.82%华泰保兴基金
158、一年定开债中长期纯债型基金6.2174/23982.131289/1996国寿安保安吉纯债半年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6.0144/6583.3052/591国寿安保泰恒纯债中长期纯债型基金5.93109/23982.071354/1996国寿安保尊益信用纯债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5.7852/6582.38156/591国寿安保安锦纯债一年定开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5.4469/6581.90266/591国联国联安基安基金金国联安增盈纯债A中长期纯债型基金5.32230/23980.221935/1996国联安增盈纯债C中长期纯债型基金5.30232/23980.241932/1996国联安增富一年
159、定开纯债中长期纯债型基金5.16278/23982.161266/1996国联安增祺纯债C中长期纯债型基金4.79422/23981.631703/1996国联安增泰一年定开中长期纯债型基金4.67466/23981.641698/1996泰康泰康基金基金泰康景泰回报A偏债混合型基金7.0913/1253-7.71912/1054泰康景泰回报C偏债混合型基金6.7814/1253-8.00923/1054泰康瑞丰纯债3个月定开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5.9248/6581.07368/591泰康安和纯债6个月中长期纯债型基金5.68147/23981.501757/1996泰康年年红一
160、年定开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4.96112/6581.96250/591方正方正富邦富邦基金基金方正富邦新兴成长A偏股混合型基金6.8497/3499-26.141908/2616方正富邦新兴成长C偏股混合型基金6.52102/3499-26.361942/2616方正富邦稳丰一年定开中长期纯债型基金6.2372/2398方正富邦添利A中长期纯债型基金5.37210/23983.18278/1996方正富邦添利C中长期纯债型基金5.19267/23982.97362/1996太平太平基金基金太平中证1000指数增强A增强指数型基金5.465/376太平MSCI香港价值增强A被动
161、指数型基金5.32186/17581.8227/1425太平中证1000指数增强C增强指数型基金5.026/376太平MSCI香港价值增强C被动指数型基金4.90205/17581.4130/1425太平恒久纯债中长期纯债型基金4.35615/23980.381916/1996泓德泓德基金基金泓德睿享一年持有A偏债混合型基金8.0011/1253-8.11928/1054泓德睿享一年持有C偏债混合型基金7.5612/1253-8.47941/1054泓德裕泰A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5.4329/8835.071/697泓德裕泰C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5.0837/8834.703/
162、697泓德裕和纯债A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3.59311/658-0.08445/591浙商浙商基金基金浙商兴盛一年定开债中长期纯债型基金6.5943/23980.311920/1996浙商聚盈纯债A中长期纯债型基金4.07760/23982.271107/1996浙商兴永纯债定开中长期纯债型基金3.94830/23981.991445/1996浙商聚盈纯债C中长期纯债型基金3.85881/23982.061367/1996浙商丰顺纯债中长期纯债型基金3.421252/23981.731654/1996华泰华泰保兴保兴华泰保兴吉年丰A偏股混合型基金4.17142/3499-38.42257
165、万亿元,其中有1家为外商独资(安联资管),有4家为中外合资(工银安盛资管、交银康联资管、中信保诚资管、招商信诺资管)。2022年是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后的第一年,保险资管迎来了相对独立、成体系的监管制度(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以下简称保险资管新规),一扫此前存在的诸多束缚,大步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除了行业本身发生的变革,2022年个人养老金的出台也为保险资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金融监管格局出现大变革,“一行一局一会”的双峰监管雏形显现,在“强监管、严监管、长牙带刺、敢于亮剑”的监管总基调下,保险资管行业的监管也日趋严密,但与此同时,为充分发挥保险资管
169、,但在个人养老金问世的新时代,其存量规模暂时难以满足养老金的大额配置需求,能带来持续稳定收益、养老属性凸显的产品是市场亟需的,保险资管应立足市场需求,为养老金投资提供更丰富多样的适宜选择。整体而言,保险资管凭借其兼具资产端和负债端双重功能的优势,将养老金投资管理、养老金产品供给、养老金投顾、养老保障等服务有机串联,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全养老需求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体系,助力养老第三支柱更进一步。第三第三,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为实体经济添砖加瓦为实体经济添砖加瓦。高质量发展首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被提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是高质量发展的
170、主攻方向,随后在各种政策文件、会议中被多次重复。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过程中,盘活存量资产是重中之重,资产证券化需求高增,而保险资金的长期属性与存量资产本身的长期融资需求较为吻合,叠加保险资管能提供专业管理能力的支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展望未来,一方面,保险资管可以面向国家战略支持的重点领域,例如基础设施建设、科创、ESG等,持续提供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等另类投资产品;另一方面,交易所ABS和REITs业务对保险资管开放,为资产证券化市场提供了又一新的优质主体,丰富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多元化ABS产品的供给也能有效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5.风险提示风险提示
保险行业2022保险资产管理年度报告:扎根主业抢滩蓝海逐鹿大资管时代-230402(40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