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冲动之下“剁手”后悔了怎么办、拿到快递后发现“图案仅供参考”该怎么办、承诺是正品拿到手之后发现可能是假货又该怎么办……电商平台为解除消费者的顾虑,纷纷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等方式推出保险服务,让消费者安心网购。
近日,记者整理发现,消费保险产品种类从最初的退货运费险一枝独秀到各类产品遍地开花,保障范围涵盖价格、质量、物流、退换货、售后服务等方面,几乎覆盖了网购全流程。然而部分保险在理赔流程,出现了允诺与实际不符、理赔流程复杂的情况,消费者下单仍需理性。
产品种类丰富,网购专属保险层出不穷
趁着“双11”,合肥市民王倩倩网购了一款自拍三脚架,使用后发现该产品材质太轻、容易被风吹倒,自拍时手机有掉地碎屏的风险,王倩倩向商家提出了退货退款申请。
“幸好有运费险,要不然我就得自掏腰包了。”11月20日,王倩倩告诉记者,“我网购一般会选择有赠送运费险的店铺,这样就算不合适,也不用担心退货需要自己买单付运费。你看我的淘宝网购订单,已经累计保障了620单,已累计获得105元赔付。”
据悉,退货运费险是当发生退换货时由保险公司对退货产生的运费提供补偿,它分为卖家退货运费险和买家退货运费险两类,前者由卖家统一购买后赠送给买家,后者由买家自费购买。虽然保费低,保额也低,但因为适应了日益增长的网购需求,退货运费险的保费规模呈快速上升趋势。来自监管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该项保费收入已增至53亿元,比2017年增长了3倍多。保费规模增长的同时,保险市场主体也不断增加。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在淘宝及天猫平台提供退货运费险的保险公司基本涵盖了国内大多数财产险公司。
此外,针对特殊产品,各平台也推出了“量身定制”的保险产品,如针对电子产品的碎屏险,针对酒水、盒装乳制品的物流破损险等。近日,记者在一家电商平台内看到,针对数码家电推出了“换修保”保险产品,消费者可为所购的数码产品选择全保、延保、换新保等服务,由保险公司提供换新、维修、检测等理赔保障。
想说爱你不易,消费者下单投保需理性
“售价近千元的儿童书桌,重量估计有30多斤,之前看商家有赠送运费险,结果收到货之后,我才发现运费险只能赔付8元,远远不够运费的价格。”11月26日,安庆市民胡女士说。
近日,记者在随机走访中发现,退货运费险的理赔金额或许无法全面覆盖运输费用。此前,北京银保监局发布的消费者提示信息显示,该局接到消费者陆某的投诉,反映其在某网购平台购物过程中购买了退货运费险,但由于商品尺寸较大,陆某实际支付运输费用较高,保险公司实际理赔金额无法全面覆盖运输费用。
除了赔付金额,还有消费者表示退货运费险存在无法赔付的现场。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消费者投诉称,商家的销售页面明明标注了赠送退货运费险,可是自己购买后却发现退货运费险被取消。与商家客服沟通,商家的理由是该消费者退货率高,就不给退货运费险了。多位消费者在投诉中要求电商平台恢复账号退货运费险权益。
记者了解到,不少网购用户在选择退货运费险时存在对一些可能要退回的物品,选择退货运费险,而一旦有了它,消费者会一次性多购买几件,选择后将不满意的退回,这样就加重了保险企业的赔付压力。保险企业经过反复摸索,通过大数据量身定做每份保单,每个个体的退货运费险价格因买家、卖家在购物平台的交易数据等因素形成差异。一些频繁退货的买家因此可能保费变贵,甚至遭到拒保,一些赔付率高的商家也会因此受到各种限制。有保险业内人士表示,退货运费险是商业险种,针对退货率较高的商家,保险企业很可能将其与保险费率挂钩,或者实行总额赔付。这样,商家名义上可以提供退货运费险,但可能超过一定件数就不能理赔,这种有限制的投保和理赔,商家并未明示给消费者,有欺诈消费者之嫌,电商平台负有督促义务。
除了退货运费险,正品保障险、商品品质保证保险等,申请赔付也并不轻松。“要买家证明商品是赝品,需要找到品牌商或者专业机构,出具正式的鉴定证明。目前让品牌商给普通消费者做鉴定较难,第三方渠道鉴定费用则需由消费者先行支付。”王倩倩说。
加强市场规范,创新供给满足消费需求
今年“双11”购物节,周期拉长,“花样”也在翻新,交易量、交易额拾级而上,天猫“双11”总交易额为5403亿元,京东累计下单金额突破3491亿元。而在此场景下,保险业也在直接或间接参与其中。
一位电商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各种消费险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消费者的消费安全得不到全面保障,消费者在网购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虚假宣传、明降暗升、以次充好等问题。其次,快递物流服务的不完善,比如商品在运送过程中容易破损、丢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购物风险。因而消费者在网购过程中就产生了投保需求。
省保险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也表示,通过保险产品来解决用户在购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商家的商品成交转化率,降低经营成本;另一方面也通过保险的风险转嫁功能减少购物纠纷,降低平台的运营成本。
目前,保险的品种虽然很多,但仍有改进和创新的空间。有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现有的保险有待进一步完善,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购物体验;另一方面,产品创新也可以进一步加强,比如,在快递运输、投递过程中也存在延迟、错投和被盗等风险,这方面的保险保障需求有待开发。”
对于碎屏险、破碎险等针对特殊商品的保险,保险业内人士建议称,消费者在投保时应充分了解清楚哪些原因造成的损坏可以赔付,哪些情况不能赔付;对于理赔方式和理赔需要的证明材料,消费者也需要留心。消费者在投保时应充分考虑自身需求,有保障需求再购买,另外也要考虑经济性,价格合适再勾选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