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可以很复杂,但也可以不那么难。
▍1理赔真和保险公司大小没关系
很多人投保前最喜欢问的问题是:哪家保险公司好?买保险得买哪家的产品?
其实,保险公司的大小跟保险公司的好坏、理赔能力没有任何关系。
▍2每个保险公司都有自己的特色
虽然保险公司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但每家公司确实都会有自己的特色。
比如,有的保险公司产品比较人性化。所谓的人性化,是对客户有好处。
而有些公司的产品对自己的保险业务员(俗称保险代理人)有好处,而在价格、保障内容方面,对客户并不太友好。
那什么叫对保险业务员有好处呢?
就是说销售这个产品对于保险业务员来说利益非常大,他们可以从中赚到更多的钱!
再比如,有些保险公司品牌听起来响,但实际上产品比较一般;还有一些保险公司可能比较注重个性化的产品,比如说有些市场定位偏高端,像招商信诺;也有偏重产品设计的公司,比如华夏,它会不断尝试刷新好产品的底线。
当然,就算是以营销员利益为重的公司,也会推出一些对客户有利的产品。所以,不能绝对地评价一家公司是好还是坏。
因为越大的公司越招黑,业务体量大,所以被投诉和被黑也就更多一些。小公司同样如此,营销员之间是会相互“打架”的,各家公司都会互黑。比如说,平安的业务员黑国寿,华夏的业务员黑平安,反正每家公司都会黑来黑去。
其实这些负面的言论大家看看就好,因为很多评价都是不真实的,或者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所做出的一些带有偏见的评述。
所以光看这些“黑料”,对大家挑到合适的保险几乎没有任何正面作用。因为大家现在还没有能力去识别保险业务员说的话是真还是假。
事实上,买保险最简单的方法,是根据自己的风险缺口去挑保险。
▍3买保险前请先定位家庭的角色
在买保险前,很多人会什么都还没想,就让人给你推荐一款产品,或者向人求证某个产品合不合适自己。这往往是得不到准确的答案的。
不是我们不够专业,而是这个问题是一个无法作答的问题。
那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需要定位家庭的角色,保险只有根据家庭角色定位来买,才是最合理的。在一个家庭里面,家庭经济支柱、非经济支柱、孩子双方的老人父母,都是需要考虑的。
其次,整体的家庭保险预算不能超过税后总收入的10%,这个“10%”说的不是万能、理财类的保险,而是纯保障型的产品。
一个家庭10%的预算去买纯保障型保险,每一个人都要把保障买足。这里的“买足”是指额度都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出了事这个额度需要真的够用,而不能像重疾险买个十万二十万的保额,出了事一点用都没有。
再次,对于家庭成员我们要做一个合理分配。首先,最重要的肯定是赚钱最多的那个人,谁赚钱最多谁就对于家庭的责任是最重大的,因为一旦他出了任何的问题,那么其他的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所以对于这个家庭经济支柱来说,它的保障是要最全的,而他身上的预算也是要最多。
具体预算比例要看总预算。比如说一共只有1.5万预算的家庭,那么对经济支柱来说,他的保险预算就要占到三分之二;如果家庭经济预算有四五万,那其实家庭的每个成员都可以做到比较足的保障,这个时候经济支柱所占的份额就会变小。
对于大家最关心的孩子,其实给孩子买保险,量力而为就可以。
如果预算充足,那么可以给孩子选择一份终身的、保障丰富一些的产品。如果预算紧张,如果连大人都无法买足保额,那么千万不要在孩子身上花过多的钱。你可以先把他健健康康的保障到成年,等他长大了,有大把机会再去补足。
而成年人,如果这两年不买的话,那有可能未来有疾病买不了,或者说年龄过大保费太贵,到时再想补充就很难了。所以,孩子未来有的是机会,而大人的保险最好是当机立断、现在就买。
▍4一个人的主要风险包括哪些部分?
其实人生最大的风险,无非就是身故、疾病。
所以我们在考虑一个人的风险时,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
举个例子,比如说家庭经济支柱最大的风险是在他赚钱的时候失去工作能力,这种风险应该用定期寿险来补充,而不是意外险。
大家经常会觉得意外险要买很高的保额,万一意外挂了,可以有比较高的保障。
但真相是,意外原因导致的身故其实只占3%不到,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身故是没办法用意外险来保障的。所以如果担心身故风险,一定要拿定期寿险来保障。
第二个就是健康问题,大人要健康地活着才能更好地赚钱。我们考虑到疾病分好多种,看门诊是一种,花个几千块钱的小病又是一类,还有花几万十几万那种大病,但又不至于像重疾那么严重的病。
对多数家庭来说,几万几十万花费的疾病,才是最大的负担,尤其是对年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这会造成因病返贫、致贫,这种情况必须着重注意保障。
对于几千块钱的小病和门诊,实际上根本就没必要拿保险来保障,因为这个钱大家都能出的起。
保险解决的就是发生风险小、但带来的经济损失大,甚至导致无法去承受的问题。按照这种思路,去以小搏大配置保险,才能发挥保险的最大杠杆作用。
有人每年的收入本来也就10万,然后一年花5000买个万能险上面有个附加的重疾,保额只有10万。
这是一种细思极恐的保险配置思路。既然你都每年能赚到10万,一年能付得起5000去买理财保险,你会付不起10万的医疗费吗?如果万一不幸真的得了大病,这10万的保额能起到什么作用?
显然,这种保险比较鸡肋。花的钱比较多,但是在真正出事的时候又赔不到足够的钱,这是买保险时典型的负面案例。
然而可悲的是,每一天我们身边都有人重复这样的错误。
▍5你需要的保险长这样
刚才我们分析完每个家庭角色所面临的风险和相应的风险大概需要什么样的保险来完成。
现在我们就要考虑所要买的保险需要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找到了特点我们把产品对号入座就可以了。
接下来,我们以孩子的保险举例,教你如何通过分析产品特点挑选合适的保险产品。
①明确面临的风险
首先,孩子的风险绝对不是身故,因为他本来就没有收入,所以对家庭来说并不能带来太大的经济损失。
这就是为什么保监会规定,未成年人的身故保障十岁前不能超过二十万,十八岁前不能超过五十万。
爸妈希望的,无非是孩子能健康的成长,得病的时候有钱去看病,我们尽力做到有钱去看病,这对孩子来说就已经够了。
孩子面临的风险总结来说也就是:门诊、小病、大病、重疾。
其中,最需要防范的风险是重疾保障、大病医疗。
②对应风险需求选择保险
(1)重疾——重疾保障
重疾可以用重疾险来保障,当被保险人患有合同约定的重大疾病时,保险公司会依照合同约定赔付保险金。
终身重疾险,则为被保险人终身提供重大疾病保障,直到身故。
一般来说终身比定期保障更全面、价格相对应也会高很多,家长们可以根据家庭情况进行选择。但是,不论哪种,重疾的保额至少要买到五十万以上。
孩子还小,几十年后的通货膨胀没有办法去控制。按照现在的价格水平,重大疾病的平均治疗费用在30万左右,我们不能奢求20年后、50年后,还是这个价格,只能尽可能的让保额多一些。
很多妈妈由于经济压力,又想给孩子一份终身保障,于是选择20万、30万低保额的重疾险,这是一种欠考虑的做法。
买保险更重要的是解决当下的事情,解决这二三十年的事情。五十万的定期重疾一年也就几百块钱,可以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给孩子更好的保障。
所以建议经济条件稍差些的家长,优先考虑保额,给孩子配置高保额的定期重疾。
(2)大病——大病医疗
大病包括重疾、严重程度没到重疾的疾病,以及因意外情况导致需要住院花费很多医疗费的情况。
而大病医疗,是保险公司对于大病住院所花销医疗费用的报销。
上面提及的重疾险只赔付遇到重大疾病时确诊的保险金,而对于非重疾类疾病引起的住院,重疾险是没办法进行赔付的,这个时候,可以通过大病医疗险(即百万医疗),来转移这部分疾病住院费用报销的风险。
而如果是刚好是因为重疾住院,则可以用重疾险赔付的保险金去治疗,然后利用大病医疗险(即百万医疗)去报销,这样在保障上重疾险和大病医疗险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互补,可以有效的减轻病人的家庭经济负担。
(3)小病和门诊——意外险、自担
小病和门诊正常情况下不推荐买保险。但是,孩子有一个福利,国家规定孩子上学必须要有学平险。学平险是一种同时保障意外和疾病风险的综合保险,无论是孩子意外住院、或疾病住院,都可以报销。
而对于没有上学的孩子,市面上也有一些意外险是含有意外住院医疗的,可以用意外险的方法覆盖这类小病风险,不需要去买一个重疾里面的附加险或者单独的医疗险去解决这些问题。
对于门诊,建议大家风险自担,因为保险费可能比一年门诊花的钱还多,没有必要去买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