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0日,第六届交通科技竞赛暨第十一届全国交通科技大赛选拔赛在我校成功地举行,钟敏儿和她的团队凭借完全独立于SRTP、基教项目之外的新颖自主课题《基于多传感器的宠物运输监测系统》荣获大赛一等奖(第二名),我们最初并不知道一个“白手起家”的项目在研究进程中有多少酸甜苦辣,直到听了钟敏儿给我们讲述的犹如取经一样的历程。
科研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
在做这个小动物携带运输的项目之前,钟敏儿自己就对小动物特别喜爱。这个有新意的项目是她当时脑海中一闪而过的想法,她说当时“脑海里仿佛迸出了烟花一样!”而后她抓住了这个火花,和好友一拍即合,就立即着手准备这个项目。
实际上,根据钟敏儿的说法,自动化院和计算机院的同学一开始只是帮助钟儿分析和解决困难,但后来面对的困难太多了,导致两位技术型队员变成了团队的攻坚主力。钟敏儿感慨:“他们两个人都非常的好,从没有要求要学分、奖项之类的,一直是自愿地做这个项目。”
团队成立以后,新的问题便接踵而至。首先,针对小动物的研究没有现成的样本,也没有更好的条件,他们就“盯上了”院子里悠游自在的猫咪。于是抓猫就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真是一个颇费心思的事,”钟敏儿和我们说,“当时我们聚到一起,在桃五六做课题。计算机和自动化的同学一人一台电脑,他们在这边敲键盘,我们两个在那边抓猫测试传感器。来来往往的人都诧异地看我们,觉得我们的行为很奇怪。”这过程中,他们“牺牲”了很多猫粮,遇到了很多不“友善”的猫。不过从她的津津乐道中,可以看出来抓猫给他们的研究生活也增添了很多欢乐元素。
终于,在克服各种困难和突发情况之后,顺利入围交科赛,并一路过关斩将,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压力即是动力
“脑洞”和“默契”的双重保险
说到团队成功的秘诀,钟敏儿表示团队的默契真的很重要,她拍着身边的伙伴说:“找到这样的伙伴很棒,我们配合得很好,她比较适合展示,因为答辩的时候需要展示,大的比赛展示环节很重要。为了答辩,自行训练了很多次。还有我们的展板PPT,制作的时候思路主干和细节都分工明确。”
钟敏儿认为找到一个跟自己性格和各方面都比较契合的伙伴非常幸运,同时还拥有“烟花”般的想法。这样的想法新颖,但由于是靠“脑洞”产生的,如果没有其他人的肯定或者其他人“脑洞”的补充就有可能会“钻牛角尖”、会放弃。而且,他们并不是为了拿奖才去做这个项目,他们更看重思考和创意的自身价值。
采访结束的时候,我们问到资金的问题,钟敏儿表示他们的团队一直都是自己出资,现在虽然获奖,但奖金还没有到位。钟敏儿说他们“主要是想把项目做下去,”也很为这个项目现在的成绩感到高兴,毕竟“从一开始就‘一穷二白’的。”很多时候我们把这样的科技竞赛看成是“套路”,看成是“有资本”——有导师,有课题,有资金的团队才能去做的事,其实很多时候,更需要抓住生活中自己思维的闪光点,一旦选中了方向,便一往无前地航行,就算最终回到起点,也会成为下一个伽利略。
文:穆弘轩、周琳婕、牛泽晖、张涛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南大学路2号交通学院邮编:21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