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保险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是否存在差异化呢?这个问题值得思考。我觉得保险企业或者说金融企业很难通过产品的差异化形成竞争优势。原因并不复杂,因为只要牌照允许,不管金融产品或者保险产品怎么设计,竞争对手都可以很快模仿和跟进。如果说产品都一样的话,客户的粘性较低,那么这个行业应该很难出现集中度提升的情况,然而实际情况是2018年的数据前十大寿险公司市场占有率73.5%,前三名市占率超过45%,前十大财险机构的市占率85.2%,其中前两名的财险机构市占率超过50%的。(中国有财险公司79家,寿险公司77家,2016年数据)(数据验证了保险行业中不同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力是存在的。)
新成立的平安保险并非就此一帆风顺,而是仍要经常花很大气力跟国家政策拉锯角力。成立之初的平安保险只是一家区域性保险公司,业务仅局限在深圳特区,而且险种单一。最初的情况是,政府并不允许平安保险在沿海城市开办分支机构,只能设立办事处,而且处处被各地的保险同业排挤在外。直至1992年,情况开始好转,平安保险已完成东南沿海的设点布局,同年6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公司更名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从一家地区性保险公司发展成全国性保险公司。
同样地,开业初期平安保险被政策限制不能进入盈利丰厚的汽车保险,尤其是平安的总部所在─深圳,就算中国人民银行已批准平安开办车险业务,当地市公安局仍然阻挠,经过逾年的争取,于1993年深圳市公安局终於同意平安开办特区车险。
可是随着中国入世及保险业市场的改变,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于2003年元旦施行,为保险公司未来综合经营作好准备。2003年2月14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时隔8年,公司的坚持得到回报,达至其理想经营模式。
平安的人才国际化始于1994年从台湾请来寿险专家黄宜庚,为平安以至中国带来了个人寿险营销业务模式,造就平安开创中国个人寿险业务,亦促使平安签了中国第一张个人寿险保单,令集团在个人寿险业务上有了先发优势。之后平安亦陆续聘请台湾寿险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