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面临着不确定的疾病风险。医保就是用来防范和化解医疗费用风险的。缴纳医保主要防止因治疗大病产生的大额医疗费用,使患者家庭陷入严重贫困境地。城乡居民医保既是有效防止家庭因病致贫的强大“保护伞”,也是您手中紧握的一张防意外、化病灾的“护身符”。有病参保可降低医疗费用,化解大病风险,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无病参保可以救助他人,积德行善,造福社会。
二、2024年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是多少?
为支持巩固提高居民医保待遇水平,逐步扩大医保支付范围,2024年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新增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640元。同步提高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30元,达到每人每年380元。
三、学生购买的商业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有什么区别?
商业保险是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有益补充,学生在学校购买的100元的“平安险”主要作用是对学生在学校发生的意外伤害和部分疾病所发生的的医疗费用进行补偿,疾病住院医疗费用补偿每份保额10000元;意外住院医疗费用补偿每份保额8000元;医疗保险最高可报55万元。一旦得了大病,花销动辄几万几十万元,对于一般家庭来说,100元的“平安险”是远远不能解决大病产生的巨额医疗费用的,因此,商业保险是远远代替不了医疗保险的。
四、为什么医保年年上涨?
一是报销病种增加,保障范围扩大。2018年-2022年纳入医保目录药品新增618种,年均增长123种,总数达到3000多种;2023年国家医保局又将50多种罕见病纳入了医保报销目录。
二是次均费用增长,报销比例提高。住院次均费用由2018年的6577元增加到2022年的8129元,年均增长310元;住院报销比例从建立新农合的35%提高到2022年的70%;大病保险报销比例从50%提高到了60%。
三是物价持续上涨,医疗成本增加。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物价每年都在上涨,使医疗药品和耗材成本逐年持续增加,因此为了可持续发展,个人的缴费也逐年变多了。
四是社会老龄加速,重特疾病快增。随着社会老龄化不断加快,罹患重特大疾病的老年人数逐年快速增加,门诊医疗费用和住院医疗费用逐年上升。
五、新生儿医疗待遇政策有哪些调整?
六、城乡居民医保当年缴费但当年未住过院,吃亏了吗?
医疗保险是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互助共济精神的健康保险。让群众参加医疗保险,是为了防止因重特大疾病使家庭陷入贫困。缴了医保,自己没有生病住院,让自己缴纳的医保救助了他人,造福了社会。即使不住院每年也能门诊报销400元;如果办有重特大疾病,每次可门诊报销80%;如果办有慢病,每年还可至少报销1800元;如果办有“两病”(不符合慢病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每年可报销480元。缴了医保,小病能报销,大病有保障。因此,缴费当年未住过院并不吃亏。
七、特困供养户、低保户如何缴纳城乡居民医保?
特困供养户由县医保局向县政府申请财政资金兜底;低保户由县医保局申请补助资金,个人缴费后再进行补贴。
八、易返贫致贫户如何缴纳城乡居民医保?
由县医保局申请补助资金,个人缴纳后再进行补贴,补贴标准每人不低于80元。
九、优抚对象如何缴纳城乡居民医保?
符合条件的优抚对象由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缴纳居民医保。
十、新生儿如何参加保险?
当年出生的新生儿,监护人应自出生之日起90天内办理参保登记并交费,参保登记应使用本人真实姓名和有效身份证明,参保交费后,新生儿自出生之日起至当年12月31日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十一、在延长缴费期内缴费的城乡居民享受待遇有哪些调整?
1、在延长缴费期内缴费的城乡居民,享受待遇由“全年”调整为“等待期后至12月31日的相应医保待遇”;
2、在延长缴费期间缴纳当年居民医保费的城乡居民,由“无待遇等待期”调整为“待遇等待期为30天,缴费满30天后享受居民医保待遇”;
3、由“缴费前及待遇等待期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报销可追溯”调整为“医保基金不追溯支付参保前及待遇等待期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
十二、动态参保范围有哪些调整?
为巩固提升“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确保脱贫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坚决守住守牢不发生因病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将脱贫人口也纳入了动态参保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