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是一门特殊行业,与一般制造业的经营特点迥然不同,故而其财务格式也大相径庭。
如果没有经过系统的保险公司财务学习,点开保险股的财务报表,恐怕有一种老虎吃天无处下牙的无力感,每个字都认识,就是不知道具体说的啥,更弄不清一份报表的核心在哪里。
水平有限,错误难免,欢迎指教。
理解保险股,第一步要从保费入手。
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有三种:原保险保费收入、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
这三类保费分类,主要来自于不同种类保险产品。
保险产品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纯保障性,保障储蓄性和纯投资性。
纯保障性保险,主要是各类一年期及以下的短期保险,如财产险、意外险、重疾险、车险等等,这类保单只有保障功能,没有投资理财功能。纯保障型保险保费收入,直接计入原保费收入。
头两类业务都比较简单,复杂的是第三类业务,保障储蓄性业务,这类保险通常期限在一年以上,如寿险,长期重疾险等。保障储蓄性保险有四种形式:普通寿险、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连险。
普通寿险和分红险,保险公司可以进行保险风险测试,将通过重大保险风险测试的合同收入确认为保费;对于万能险和投连险,则需要保险公司进行拆分一部分进入保费收入,一部分确认为保护投资款新增交费和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
各类保费,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为保费的部分,在负债部分对应为保险合同准备金。对于未通过重大风险测试的和万能险未却确认为保费部分在资产负债表中成为了保户储金及投资款。投连险中未确认为保费的部分,在资产负债表中以独立账户负债对应。
以上的过程,是从保险公司收入到利润表中的营收再到资产负债表中负债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非要重要,需要细心琢磨。
保险公司三类保费收入分别对应着三类负债:
保险业务的原保费收入——保险合同准备金
非保险业务的保护投资款新增交费——保户储金及投资款
非保险业务的投连险交费——独立账户负债
财险业务,主要业务都是短期的纯保障性保险,其保险合同准备金主要是: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未决赔偿准备金。这俩准备金都人如其名,很好理解,不再解释。
寿险业务,主要是长期保险业务为主,其保险合同准备金主要是:寿险责任准备金和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寿险和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是保险人为承担尚未终止的人寿和长期健康保险责任而提取的准备金。
对于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偿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未决+未到期)和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未决+未到期),又可重分为两类:未决赔偿准备金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其中寿险责任准备金和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中未决部分很好,故而可以认为是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未决赔偿准备金的计量,主要是在报案后,保险公司根据保险性质采取各种方法进行估算赔偿金额并考虑边际因素后得出,具体估算计量过程,不必在意。
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合理估计负债+风险边际+剩余边际。
合理估计负债就是对保单未来预期净现金流流出的现值进行合理估计,由于这个现金的流出具备不确定性,所以加上一个风险边际。
如果保单存在首日利得,也就是保单价值>合理估计负债+风险边际,那么就将首日利得计入剩余边际。
如果不存在首日利得,而是存在首日亏损呢?也就是说由于保险公司由于竞争激烈对保单的定价比较激进,造成保单价值<合理估计负债+风险边际,那是不是剩余利得就是负数了呢?
不是这样的,如果允许剩余利得是负数,会出现保险责任准备金不足的现象,于是,当首日亏损时,就将首日亏损直接计入损益表,确认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