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保险+期货”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呈现出承保货值高、覆盖范围广、赔付效果好、政策支持强、创新模式多的特点。事实上,“保险+期货”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各方智慧的凝聚和力量的汇集,在此过程中,交易所和市场各主体形成合力,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2023年,我所以‘保险+期货’模式为核心,创新推出‘银期保’大豆种收专项项目,探索基于期货市场基础功能的‘全链条式’服务‘三农’新模式。‘银期保’种收模式以期货市场为核心,主要解决农民生产经营中面临的两个难题,分别是春耕时贷款难和秋收时售粮难。与以往‘保险+期货+订单+银行’模式不同,‘银期保’种收模式依靠‘期货价格’贯穿农民生产经营全流程,实现粮食订单、涉农贷款、收入保险、售后点价各环节有机衔接,在保障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形成农民收入完整保障的长效机制。”艾克白尔·阿布拉说。
事实上,作为服务方,期货经营机构在开展和推广“保险+期货”模式方面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宏源期货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季表示,展望未来的发展路径,市场参与各方要持之以恒地夯实“保险+期货”业务的根基。“其中,保险公司要不断加强保险产品的设计,优化产品的类型和结构,形成多元、丰富的保险产品体系,为各类农户提供更多优质的产品服务资源。同时,期货公司也要加强专业力量的建设,特别是在交易对冲能力建设上要持续加强发力,提供更加完善、优质的价格风险管理服务功能。目前,麦盖提县‘保险+期货’项目已经实现了全县域的覆盖,但是还有很多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参与度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各方力量要加强对‘保险+期货’业务的宣传,吸引更多的农户能够享受到‘保险+期货’业务带来的强农富农实惠。此外,还要加强资金筹措汇集的综合管理,争取能够形成支农惠农资金的汇聚地。”李季说。
此外,多年来,“保险+期货”模式不断创新,为项目的发展提供了源源动力。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在“保险+期货+N”领域,创新地引入了公益的模式。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定心丸·乡村普惠金融项目成员李润露表示:“作为海内外的学生群体,我们希望发挥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有限的能力,能够参与到推广‘保险+期货’模式的队伍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