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吐槽自己买了一个“假”保险,这很可能就是入了保险等待期中的一些“坑”。对于“等待期”,很多人对它存在一定的误解,特别是一些在等待期内罹患重大疾病的家庭面对等待期的限制,感到十分焦急、郁闷和无奈。
先来看一个案例
随着人们保险意识的加强,买保险的人也是越来越多。本来买保险,就是想提供一份保障,对抗财务风险。可有时候,总不能如人所愿,刚买了一份保险,还没过等待期就出险了。
1什么是等待期呢?
保险合同在生效后的指定时期内,即使发生保险事故,受益人也不能获得保险赔偿,这段时期称为等待期。
保险公司设置等待期,主要是为了防止投保人明知道将发生保险事故,马上投保以获得保险金的行为。
对广大消费者而言,等待期肯定是越短越好,但由于险种的不同,产品的等待期都是不一样的。
2不同的险种对等待期出险的定义不同
重疾险:等待期一般都在90-180天之间,不同公司对等待期出险的态度不同,甚至可以说差异很大。
医疗险:等待期基本都是30天,如果这些天不舒服,想买完保险再去治疗基本是不行的,因为有30天的等待期。对于医疗险,如果等待期出险是免责的,即保险公司不赔付,但是合同仍然有效。
对消费者而言,选择等待期最短的肯定是好的,不过凡事无绝对,一定要结合产品保障、价格等综合因素来综合考虑。
3等待期内发生保险事故怎么解决
如果在等待期内发生了保险事故怎么办呢?不同的保险产品解决办法也不一样。
1)意外险
对于意外险,通常是没有等待期的。也就是说保险合同生效后,因为意外导致的保险事故是没有等待期的。
2)医疗险
这里有一个例外情况,一般因为意外导致的医疗,通常是没有等待期的。
3)重疾险
对于重疾险,如果等待期内发生重疾,保险合同通常是退还已交保费,保险合同同时终止。需要指出的,也有一些产品在等待期内出险仅退还现金价值。相比于已交保费,首年的现金价值更低,对客户更为不利。
购买了重疾险,在等待期内发生了感冒、发烧和拉肚子或者一些其他常见的一些小的毛病,一般都是没问题的,通常不会对重疾险的理赔造成影响。
购买了重疾险,等待期发生了轻症,一般轻症也是无法理赔的。但是,等待期内的轻症是否会影响重疾合同,不同的公司处理方式是有一定差异的。主要有两类:
确诊轻症,保险合同终止:等待期内确诊轻症后,保险公司返还已交保费,保险合同同时终止,后续发生重疾也是无法得到赔付的。
确诊轻症,合同继续:等待期内确诊轻症后,轻症并不能得到理赔,但是保险合同可以继续有效,重疾责任仍然有效,后续发生重疾仍可以理赔。
还有一些产品轻症是一个单独的附加险合同,等待期内发生轻症,轻症附加险合同终止,主险重疾合同继续。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等待期确诊轻症合同继续,肯定是最有利的。
4)寿险
对于寿险,如果等待期内发生疾病发生身故或残疾,保险合同通常是退还已交保费,保险合同同时终止。但是如果因为意外发生身故或残疾,通常是可以获得理赔的。
4如何避免等待期患病得不到理赔?
另外选择保险产品时一定要仔细了解合同内容,注意覆盖的疾病范围、等待期的天数,如果基本相同的价位、保障责任,尽量选择等待期短的,理赔条件宽松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