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常年吃药,带到广州的药是在宜昌的慢性门诊开出来的,只够吃几个月,吃完了要在这边开药,打算在他药快吃完的时候去复查。
说一下基本情况。
我爸是农村教师,有职工医保。
我爸年轻时候就有高血压,也因为他年轻时就有高血压所以才有了我,不然那个时候的政策,我爸我妈是双党员,要带头结扎,因为高血压所以没做结扎,后来88-90年政策松动,农村第一胎是女儿的政策允许可以再生一个,我和我的好几个表兄弟堂兄弟都是这两年生的。不过,我现在也有点遗传我爸,体检时血压偏高。
两次支架手术,有个很大的区别是支架的价格。我记得不是很清楚,第一次大概两万一个,第二次便宜多了,国家医保谈判的价格好像是700一个。
再说我妈,我妈是农民,买了农村合作医疗。
其实我妈十八岁起就当了娘家村里的妇联主任,后来是我们村的书记,当了二十多年干部,一颗红心向太阳,有养老保险的名额全让给别人。因为我奶奶生命的最后几年大小便失禁无人照顾,辞职不干,组织上挽留再三也留不住。在我妈之后接任的那些村干部,哪怕只搞了一届,也给自己带老婆全弄好养老保险,现在拿着退休金,而我妈现在还当着小组的组长,一个月工资一百块。
我老婆的妹妹和妹夫都是在深圳做医生,妹夫刚好是心血管内科的,我咨询了他之后,他建议我爸妈两个人一起住院都做冠脉造影检查,他还强烈建议去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他的老师和师兄都在那,他给他师兄打一声招呼,帮忙留一下床位,所以在他的帮忙下,我爸妈3月4号入院,3月7号出院。
检查的结果,我爸发现又一处狭窄,冠脉造影手术时又加了一个支架。又查出有慢性肾衰,出院后我将资料寄回宜昌让姐姐办理了慢性肾衰的慢性门诊。
我妈做了冠脉造影结果显示非常光滑,还做了其他检查也基本没什么事,很健康,可能身体指标比我还要好。
险种类型,我爸填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没有问题,我爸虽然是农村老师,但他自己单独一个户口本是城市户口。我妈的农合,还让我纠结了一番不知道填哪个,各种查资料,实际上农合填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就好。
我一开始在社交平台上搜,有什么说用“粤省事”或者“国家医保服务平台”什么其他的来备案的,我试了下,又是要我建立亲情账户又是要户口本的,都什么年代了还要户口本,填的我上火,还以为要请老家的亲戚去家里取了户口本寄过来。不用这么麻烦,用“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是标准答案,当天申请,好像第二天通过。
“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还可以查询异地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像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可以查到,而我附近的南方医院增城分院就查不到,南方医院在广州那么多院区,只有三个院区是异地联网定点医疗机构。
办住院的时候,我拿着他们的医保卡交给收费人员,他就问了一个问题,备案了没有,我回备案了,各自预交了一千块钱。
这里建议异地医保去医院,跟每一位碰到的医生和工作人员都提醒说异地医保已备案,因为后面还有故事。
贴一下我爸妈的费用单子,我总结的是一些能或者不能的问题,至于是不是要填异地长期居住比临时就医报销额度更高,又或者要办转诊证明比没有转诊证明更高,还有什么参保地政策就医地目录的细节问题,我没有深究。
反正我爸大概报销了90%,我妈报销了50%,感觉跟在老家差不多。
这些年,总是我爸遭遇这些大病,几次死里逃生,不过还好恢复的算是不错,我老家那块,好多中风的恢复情况都不如他。也幸好我爸的教师身份医保额度比较高,每次害病都是他自己人遭点罪,钱上面倒还没什么压力,如果换做是我妈,不敢想象。
接待我爸妈的医生就是我老婆那边妹夫的师兄,他看到我爸上次22年在宜昌市中心医院做手术的病历报告,说他们胆子太大了,一次放5个,我爸上次心梗,心脏的情况就是一塌糊涂,宜昌市中心医院的医生一次手术放了5个支架,这个医生说按照他们会分开做两次手术以免意外,这里要赞一下老家的医生艺高人胆大,技艺高超。
我爸冠脉造影手术过程中,医生打开手术室门把我叫到门口,手术室里靠门口位置挂了一个显示器,上面是我爸心脏造影的实时影像,灰色的画面,能看到心脏一次次搏动,血液一股股流动,我极为震撼。医生指给我看有一处分支拐弯的地方又狭窄了,需要放一个支架,其他地方没什么问题,有一点长斑,后面要开一年的肚皮针(波立达)消斑,说幸好我带我爸来复查,我当时其实有点紧张和懵逼,连连点头让医生按他的方案去做,后来才知道医生当时还拍了照片发给妹夫告知了情况。
我妈农村老妇的性格,比较迂腐,平时要给她买点衣服(生活必需品),或者一家人吃点贵的食物什么的(偶尔改善,又不是没这个条件),总是下意识推辞,刻意谦让,颇有些“有福不享,没苦硬吃”。说要给她住院检查也是一样,一开始非说不去,找各种理由搪塞,一会儿又说她这就是感冒了,一会儿又说她感觉最近好些了,一会儿又从她的心脏问题扯到她的胃,在医生面前也是一样,我感觉有点东拉西扯,后面我跟医生说我妈的表达也许不准,尽量给做个全面的检查,医生说我懂我懂,所以我妈的检查项目,比我爸要多一些,相当于住院花了8千多做了个连冠脉造影在内的全面体检,都还好,没什么大问题。
我妈出院带了点治胃病的药,也没有特别医嘱,这点胃药我爸也有,权当是安慰剂,后面也没听我妈说起她胸口突然不舒服的问题了。
我爸妈对广州这边的医院住三天就出院感到特别不可思议,在老家,我爸常去住夷陵医院,哪次不是半个月起步,像我爸髋关节置换术那次,一直住到伤口愈合拆线,后面几天每天就吊两瓶消炎针水,床位费都贵过当天的医药费,广州确实不一样,做了造口,基本只要没有渗出液就出院了,至于拆线换药,您可随便哪里拆去换去吧。
说一个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停车的问题。
住院和出院那两天我是开车,停车费太贵,一天五十多,中间两天我是坐地铁过去的。住院那天九点多到,直接就开进了医院,也刚好有停车位,保安指给我停车位,出院那天,我五点多就起床,七点刚过就开到医院,一个保安不给我进,问我干嘛的,我说接人出院的,又问我出院小结给他看,我还没办出院当然是没有,硬是不给我进,指给我医院大门左侧一个小巷子,让我开过去,我看到路边停了几辆车,就也跟他们后边儿停路边了。停好车回到医院大门进去,发现别的保安把车都放进去了,我有点气愤,本想过去理论,想想还是算了,先上楼看我爸妈,讲起这事儿,他们也气愤,才七点多钟,他们都没料到我这么早,连我给他们在医院订的早餐都还没送到,我本来就是为了有停车位才到的这么早,肯定医院里还有车位,可惜运气不好,遇到了一个保安选择性使用权力,幸运的刁难到我头上。更气愤的事情在后面,9点多我接到了手机短信,交通违法已被记录,赶紧驶离否则拖车,急冲冲的出去把车开走,发现交警正在那个巷子里挨个贴罚单。
本来以为要罚200跑不掉了,对那个保安的怨恨又多了几分,后面我这个罚单在交管12123上面看30秒教育视频免掉了。
后面又去了几次医院,我的经验是去晚了基本都不给进,在医院门口先下客,然后沿着光孝寺那条单行道往前开,在第一个能右拐的路口右转10米的右手边(也是单行道),开进去有个露天停车场,地图上搜到叫做富粤置业停车场,8块钱一个小时,好像跟医院里差不多价格,停了车走回医院差不多300米距离,然后医院办完了事让爸妈在医院门口等着,我绕光孝寺和医院的外围开一圈又回去接他们。
前面说了,我爸住院复查的有个目的是药吃完了要拿药,我以为是出院顺便就把三个月的药开了,结果不是,住院带药有规定,不能开那么多。出院小结说一周后复诊,所以一个星期后我又带爸妈去门诊找医生,这次开了三个月的药,我提前打了个药单子,医生夸我做得很好,然后在我的药单子上批注,说出院时的有两种药(比如我形容是安慰剂的胃药)不用吃了,还有说住院部开药跟门诊开药权限不一样,门诊的药可将上回的两种药合一种,另外两种药又可合一种,所以门诊复诊拿了七种药。其中有两种药,尿毒清颗粒和复方α酮酸片是治疗慢性肾衰的,光这两门药2000块左右,交完钱拿完药发现这两种药没报销,扣了我爸医保卡的余额,这后面又有故事。
有一张宜昌市中心医院的给的步骤说明我贴后面,办慢性门诊也是一波三折,我姐整出了大幺蛾子,气的我爸一宿没睡,后面再说。
我记得夷陵区医保局的工作人员说如果不能报,就千万不要走医保刷医保卡,先自费然后回宜昌也可以报销,又说我爸这个慢门的,即便慢门不能报,我爸普通门诊也有额度,普通门诊也可以报,诸多信息,我没厘清,我就以为我爸这次先用普通门诊的额度看看能报多少,结果是基本没有报,偏偏又刷了医保卡,我也搞不清啥原因,以为还是没申报慢门的问题。这一次准备自认倒霉,回头去把慢性肾衰的慢门申报下来二回就可以报销了。
老家医保局的工作人员虽然热情,管事儿,但业务能力亟待提高,后面再说。
我妈说亲眼看见是实习生写的出院小结,医生没空,医生就签了个字。这里就埋了个坑,虽然156也属于肌酐偏高,算的上慢性肾功能不全了,但申报慢门偏偏就是卡着不给报,那我爸有没有肌酐大于170呢,是有的,156是住院用过药之后,某一次检查的结果,实习生随便一填,给我们造成这么大的麻烦。
出院后第一次门诊复查,找医生说打出所有的检查单,医生说要去饭堂一楼的档案室。
打检查报告资料5毛钱一张,我全打出来,共花了9块钱,全部盖印医院的公章。
我后面在想,网上有那种听不懂暗示的小故事,我当时如果说我爸腿不方便,我拿出去找他签字,然后出到门外代替我爸签个字,工作人员会不会给我行个方便?
这回拿的检查报告单里有肌酐大于170的,于是又寄回去给我姐去申报慢性肾衰的慢门,这次很顺利,确实是当天申报,第二天生效,第二天就能在我爸手机上查到了。
资料放在我姐那里,她也不兴说寄回来,我也没催,过了大半个月,我觉得我爸的身份证医保卡还是要在这边好一点,万一我爸要上医院可不能没有这些,就叫她寄过来,这个时候犯了个天大的错误。
邮政的客服稀巴烂。
机器人,打官腔,踢皮球,终于问到人工客服告诉我是标签缺失找不到件了,快件有可能还在广州,也有可能已返回发货地宜昌。我告知有身份证医保卡重要证件,而且我爸的医保卡和工资卡是合一起的一张卡,邮政答复我会去找。我急的想去到这个车间亲自去找,想想也不可能,只能做好万一丢失了,送爸妈回去补办身份证的心理打算。我姐姐姐夫在老家也着急了,跟我一样也是天天打客服催问,还要去麻烦人家电商老板和给他们发货的快递员,整的就很尴尬。
我妈的出院诊断证明:1、慢性胃炎;2、冠状动脉肌桥;3、轻度脂肪肝。
如前面说的,我妈又开始迂腐,说她只是偶尔才疼,又说在老家就有,又说这不用看医生,只是骨质增生,我就纳闷了,骨质增生也不是小问题,而且怎么骨质增生增到坐骨这个位置了,刚好我老婆要去医院,就送她们一起去看医生,这次去的萝岗的中山三院岭南医院。
检查结果,不是骨质增生,是类似于我的手腕关节长的一个筋包(腱鞘囊肿),开了两盒药,一百出头,自费了50块,这么算门诊开药报销比例大概有50%。
我老婆是定点在这个医院,好像是机器直接缴费的,我给我妈是走的人工收费窗口,至于是不是规定我忘了,反正排个队又不麻烦,到窗口也是询问异地医保备案了没有,我回答备案了,然后就刷医保卡报销后剩余的自费。
奇怪的是,我妈屁股痛这点事儿后面也没听她说起过了。
我不是说我妈装病,岁数大了,身体有这那的不舒服很正常,如果真有病千万别耽误,现在的医学发达,做了检查搞清楚症状大家都放心,千万不要胡乱推测是什么病,胡乱吃药,我妈以前当做有冠心病,胸痛不舒服吃了不少我爸的药。
6月上旬,三个月的药快吃完了,又去找医生开药。医生说医院的规定改了,心血管内科开不出肾内科的药,让我治疗慢性肾衰的两门药重新挂个肾内科的医生去开,这个细节很重要。
我想到一个词,文人相轻,医生是不是对非自己专科的医生指导的药比较不屑啊,让他直接开药,那他不是工具人了么,水平体现在哪里,不过我觉得他说的也是有道理的,就还是感谢了他,去缴费拿药。
缴费的时候,我跟收费员说了是参保地是湖北宜昌的,异地医保已备案,申请了高血压和慢性肾衰的慢性门诊,如果能报我就刷医保卡,不能我就自费,然后我也是分开两次递的单,小心翼翼的说分别是什么科的。收费员机械式回答,能不能报销要看参保地。而我之前跟老家夷陵区医保局的业务员联系时,老家的业务员说过让我缴费时可以问问收费员能不能报销。
此时的这个收费员,我认为有告知的义务却没有告知,一个我后来才搞懂的政策,如果她熟悉业务她应该知道,却让我有问题去问老家的医保局,或许是每天的工作让她变得麻木?如果她当时提醒一句就不会有后面的许多麻烦。结果单子打出来,心血管内科的一共2600多,医保统筹基金支付了1800多,还有其他的基金支付,我也看不明白,感觉还正常,然后肾内科的2000块报销了8块钱(应该是挂号费),我汗都飙出来了。
我妈情绪很激动,就跟丢了2000块钱差不多,都有点迁怒于我,又说早知道不要开这么多,开一个星期药他们回老家去算了。
我被怼的有点烦,也觉得很不理解,打算去找医生问一下是不是开的不能报销的药,回到医生的诊间门外等候,过了不大会儿我妈又来了,说要问问医生,很没有礼貌,一把就拉开了医生的门准备闯进去,我赶紧把她拉走,我妈当时双手叉腰很是忿忿不平,我让她先回去爸爸那里坐着。
接下来,我问医生是不是开了不能报销的药,医生说肯定是能报销的,是不是我爸的额度用完了,我又回到去爸妈那里,商议了一下,想着还没拿药,能不能退单,又去收费问询处问询,说要先找医生退单签字,再去药房盖章,然后去收费处退费,又一次回去医生那里,等候医生看完病人的间隙去说要医生退了重新开,医生说又退又开的没法弄,已经进了系统了,劝我说算了,我只好算了。挂的医生下午三点的号,一通折腾到5点多了,收费处都快下班了,我们就回家了,但我还是很郁闷。
我爸的医保卡,来的时候有一万多余额,在老家基本没用完的时候,一大家人买药都是刷他的医保卡,结果来了广州,住院一次,拿药两次,用掉了7千,要按这个用法,以后他医保卡里那点余额肯定是不够吃药了,每三个月的自费都有两千多,关键是,我还是没搞懂不能报销的原因是啥。
我心想这才上半年,额度就用完了,那岂不是后半年的吃药都没得报销了。
此时我网络上搜集信息了解到,我爸这个慢性肾衰可能是因为不属于慢特病五大类而不能报销的,所以我把这个情况跟老家医保局的业务员说了,当时他们也没认可我的说法,估计是不了解情况。
这两篇政府公文写的清清楚楚——目前跨省门诊特定病种支持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个病种的直接结算。
我估计这个政策在全国有一定的普及性,实际操作也是按这个来的,可惜不管是医院的收费员,还是老家医保局的业务员,在面对跨省异地医保慢性门诊这个问题时,不熟悉业务,导致患者和陪诊人员费神费力费钱。
然后在国家异地医保备案小程序上查询异地联网定点医疗机构,每家医院都有支持病种,基本都在五大类的范围内,有的医院可能少个一两种,不清楚是不是在全省统一的政策下,每家医院的具体执行政策又有不同,我看到我爸的高血压基本都是支持的。
我觉得到此总算搞清楚了为什么两次都没报销的问题,我爸妈回到宜昌也好,还是再在广州去开药,都知道怎么去做了,白花了四千多块钱买来的经验教训。
原本打算就这样算了,下次开药还有三个月,也计划了9月份送他们回宜昌去走亲戚,然后下次就在宜昌开药,可是我还是有点不甘心,小红书一顿刷刷刷,又搞了一个骚操作。
我在小红书一顿刷刷刷,看到了许多自费然后转成医保再报销的,这给了我一个思路,那像我这种情况刷了医保卡,走了医保的能不能再转自费呢,结果搜到有案例说工伤保险不能走医保,有的搞错了走了医保,就得先改自费,再工伤保险报销。为什么能改自费呢,说是因为医院跟医保系统结算是按月结算的,在月底结算日之前去转自费,还有机会,所以我打算去试试。
6月12号,我拿着6月6号慢性肾衰两门药的发票单(幸亏跟心血管内科开药是分开的两个单两笔交费,不然就搞不成了),去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6号窗口,好像是叫“业务窗口”,反正不是普通的“收费窗口”,那个队伍排队人不多,基本都是交过费了拿着费用单咨询问题的,一个男性工作人员态度很友好,说我这要去10-15号窗口处理,问我打算排哪个队他过去说一声,我说那我就排10号队吧,于是那个小哥哥就去到10号窗跟收费的小姐姐说了情况,说好了之后跟队伍最后的我对了下眼神,比了个OK。
这次收走了上次的纸质发票,给了一张单,说扫码下载电子发票,回到家查了一下,我爸医保卡的余额也退回去了,这样感觉这笔钱回宜昌又可以报了,像捡了一笔钱回来一样高兴。我还揶揄我爸妈竟然阻止我回医院去换开发票,不试试怎么知道,平时买菜计较个几块几毛的,这笔原本能报销的钱如果我不弄回来,买几年的菜都攒不下来。
这个月,我爸后脑左侧有一块头皮,连着耳朵皮肤,总是说天热了好痒。什么情况呢?我们一直以为是一块癣,几十年了。哪里来的呢?我爸年轻的时候,跟我一个也是当老师的大爹,同一张床睡过,我大爹有黄水疮,估计就是这样传染上的。我老婆对这种皮肤传染病还是有点抗拒的,让我带我爸去看一下,于是这次去了家附近的广东省水电医院,为什么不是去南方医院增城分院,也是前面说的查了南方医院增城分院不是异地联网定点医疗机构,以为去了省水电医院能报销一部分。
医生一看就说这不是癣,也不是黄水疮,也不是传染病,说这几十年了,要传染早传染了,我们都笑了,原来我们都误会了几十年,连我爸自己也这么以为的,痒的时候就自己买点药一抹,但从来都没好彻底,断不了根。医生诊断为神经性皮炎,开了两种药,一外敷一内服,开药单子上写的自费,我虽疑惑也没好意思问,缴费的时候我说了是异地医保已备案,以为跟我妈上次门诊开药一样,可以直接报销了,没成想两百多的药,又是扣了医保卡余额,一分没报。
回家用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一查,这两种药确实甲类乙类都不是,所以不能报销,其中外敷药是进口的,治疗牛皮癣的,医生虽然断定我爸这不是癣,但还是开了这种药,不知道为什么,早听过朋友说这个医院有点坑,不知道我是不是被坑到。
我仔细想想又对比到一个细节,给我妈在中山三院岭南医院挂号,添加的就诊人详情直接有医保类型是“跨省异地”,但是给我爸在省水电医院挂号,添加的就诊人详情里没有医保类型,网上有些说法说异地医保有个步骤是挂了号要去医院服务台找护士关联建档,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少了这个步骤。
但是两百多块钱的药,就懒得多想了,关键是这次医生解开了几十年的误会,说不是皮肤传染病,一家人心情都舒畅多了。
还是前面的观点,老人家有病,哪怕是心病,描述不准确的病,也带他们早点去看,这次如果不是我老婆催促,我大概还要拖着不带我爸去检查一下。
最后总结,如果办了医保备案,去医院一定要跟接触到的每个人说明是有医保已备案的,自己家也有家人当医生,但如同任何一个职业一样,有好医生也有不好的,没有提醒告知的义务,求医看病,自己准备的越充分越好,自己应得的利益,还得是自己去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