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体育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词医学院体育养生保健
一、前言
体育和医学都是为人类的健康服务的,体育以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主,医学以治疗为主,体育与医学相结合,两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这是现代体育和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新形势下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传统保健体育通过姿势调整、呼吸锻炼、意念控制,使身心融为一体,达到增强人体各部分功能,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潜力,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它是中国古代的养生学说与强身健体的锻炼方法相结合的产物。”医学院校是以医学为专业特色的学校,一切课程的配置都应围绕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医务人员进行重组设计,不能只站在体育的角度开展教学,而应根据医学专业课程建设的需要去挖掘医疗体育的课程资源,“养生保健体育”课程主要开设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瑜伽养生术、导引保健功和太极拳等内容,课程体系新颖。突出以“医体”结合的教学模式,其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在医学院校深受学生和教师的欢迎。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长沙医学院2009级养生保健体育选项课的本科临床四班、护理四班和影像一班共计1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学生对该课程的基本看法和课程实施情况。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20份,筛选不完整和无效问卷2份,有效问卷118份,有效问卷率98%。
3.访谈法。对从事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多年的老教师和医学专业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开设该课程的建议。
4.统计法。将回收的118份有效问卷用MicrosoftExcel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处理,并对数据进行归纳、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对养生保健的认知度调查
图1学生对养生保健的了解程度图
从图1调查的数据来看,有77.1%的学生对该课程只是了解一点,有24.6%的学生不了解,只有0.8%的学生非常了解,12.7%的学生比较了解,有少部分同学对养生保健了解程度较高,但大部分的学生对养生保健了解不是很全面,可以看出对养生保健了解得不够深入,需要引起学生对养生保健教学的重视,并广泛宣传其意义,才能深入开展医疗体育的教学。
(二)学生了解养生保健的途径
图2学生了解养生保健的途径图
从图2调查中得知,55%的学生是在课堂上学习养生保健的,有16%的学生是在电视和网络上看到的,可见,大部分学生是从课堂上了解养生保健的,另外电视网络等媒体也是了解养生保健信息的重要渠道,这也告诉我们在重视媒体宣传的同时更应该抓好养生保健课堂教学和训练,毕竟学校的体育课是开展养生保健的第一课堂,这样更有助于医疗体育的普及。
(三)学生进行养生保健的情况
在调查的这120人中,56%的同学都是在自己宿舍进行锻炼,76%的同学每周都会进行1-2次,基本上每次都不少于30分钟。83%的同学喜欢这一运动并会在课余继续进行,认为只要学校提供好的场地,有专业的教师指导肯定能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
(四)开展养生保健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120名开课学生的调查发现,养生保健课堂对场地的要求很严格,目前学校缺乏安静舒适的场地。在课程的设置上还需多增加些趣味性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作为医学院校的体育工作者,应致力于对传统保健体育的挖掘、整理和探讨,这样才能使所有的学生都感受到医疗体育的巨大魅力。
四、结论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认为作为医学院校学生在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传统保健体育运动的学习,更能够加深对医学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八段锦、导引保健功和太极拳等传统养生保健的教学内容能教会学生一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用的临床技能,医学院开设养生保健体育教学是建立在公共基础课程与医学专业课程结合的“体医”教学模式,而以养生保健为主的医疗体育课程是一门运动技术较强的实践课程,也是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把医疗体育与临床康复护理职业技能紧密结合在一起,根据临床康复护理工作过程,选择医疗体育知识模块,形成以中医理论知识为指导,医疗体育锻炼为载体的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共同研究开发医疗体育的功能,并积极探索开展医疗体育锻炼的途径,为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拓展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胜.养生保健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3.
[2]成明祥.体医结合: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模式[J].体育文化导刊.2006.14(5).
[3]李永明等.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国传统保健体育教学现状与模式研究[J].武术科学.2008.2(5).
关键词:语料库译者主体性《雾都孤儿》译本
一、语料库语言学与翻译
应用语料库翻译研究这一新范式对翻译理论及实践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在翻译普遍性、翻译文体、翻译过程、应用研究、语料库翻译研究方法及翻译语料库创建与应用等诸多方面取得了研究成果。
二、译者主体性研究
纵观中外翻译研究史,两千多年来,译者一直以“舌人”、“媒婆”、“一仆二主”之“仆人”、“戴着镣铐的舞者”、“文化搬运工”、“翻译机器”(查明建,田雨,2003)等形象示人。德国语言学家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曾指出,翻译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尽可能地不扰乱原作者的安宁,让读者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地不扰乱读者的安宁,让作者接近读者(Venuti,1995:19)。这两种途径无非是说,译者要么服务于原文,“忠实原文是翻译的最高宗旨”(谭载喜,1991:95);要么服务于译文读者,翻译的标准是“把原文信息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用译语原原本本地重新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能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范仲英,1994:37),即所谓的译者的“透明”或“隐身”。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使译者主体性得到未有的强调和重视,翻译研究“跳出了对译文与原文之间一般字面上的忠实与否之类问题的考察,而把目光投射到了译作在新的文化语境里的传播与接受,注意到了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传递行为的最终目的和效果,还注意到了译者在这整个翻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谢天振,2001)。
翻译并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无论是对原文的阅读理解和对原文的阐释与表达,还是在选材和翻译策略的选择上,译者始终都发挥最主要的作用。译者的知识面、语言应用能力、道德因素等,无不对翻译活动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正是由于以上因素,不同译者对同一作品的译本才呈现出不同的特色。研究翻译的主体性,就是探索译者这一积极因素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的能动作用,这样可以深化对翻译的本质的理解和对翻译的本体研究。
三、语料及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的《雾都孤儿》译本情况如下:
对语料进行处理。利用ICTCALS软件,把纯文本格式的译本进行分词和标注,利用Wordsmith和Antconc等分析软件,考察译者主体性的彰显之处,分别从词汇、句法、篇章和翻译策略方面描写各译本的不同之处,最后总结分析,作出结论。对于非语料库分析的部分,则从个译本中提取实例分别阐述。
四、分析讨论
各译本在词汇、句法、篇章上的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词
实词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汉语中一般把动词、名词、形容词和数量词划分为实词。
词汇密度是指实词在总词数中所占的比例,通常来讲,词汇密度越大的文本表明其信息容量和难度越大,反之,词汇密度越小,说明文本信息量和难度越小,越容易被目的语读者接受。词汇密度的计算方法是(实词数/总词数)*100%,利用语料库对附过码的文本进行检索,检索项分别为:动词:v、vg、vd、vn;名词:n、ng、nr、ns、nt、nz;形容词:a、ad、ag、an;数词:m;量词:q。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林译本词汇密度最大,他的译文采用文言文形式,实词所占比重较大,文本信息量大,其中动词和名词的使用频率最大,形容词和数量词的频率却小于其他译本,因而读起来有一定难度。蒋译本词汇密度最小,其中动词和名词所占比重都偏小,但形容词和数量词的频率很高,因而读起来容易,但文本信息量较小。
2.词汇变化
词汇的变化性是指在相同长度的语料中词语的数量,可以通过语料库的类符形符比来衡量。形符指文本中的每个词形,形符数可以用来表示语料库的容量;类符指文本中不同的词形,类符形符比(TTR)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文本的某些特征,即用词的变化性。TTR值越大说明该文本使用的不同词汇量越大,反之则不同词汇越少。因为TTR值受语料库容量大小的影响,所以语料库语言学家提出用标准类符形符比衡量语料库词汇的变化,即每一千个形符计算一次文本的TTR,再求平均值,即标准类符形符比。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罗译本形符最多,达到185515,他的译文的类符形符比最小,说明他在用词上的变化性较小。而方华文译本的标准类符形符比最高,说明在这11个译本当中,方华文译本的词汇变化性最大,其译本的语言也就更生动丰富。
3.虚词
虚词是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汉语虚词包括代词(R)、副词(D)、介词(P)、连词(C)、助词(U)、语气词(Y)、感叹词(E)。与实词相比,虚词的变化性小,但使用频率高。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蒋译本的虚词使用频率最高,林译本的虚词频率最低。细细来看,林译本副词的频率是所有译本当中最高的。另外,林译本的副词频率明显高于林译本中其他虚词的频率,蒋译本的助词频率明显高于蒋译本中其他虚词的使用频率,慧译本的副词频率高于助词频率,除此三个之外的译本中虚词的使用频率都是依次按照R、U、D、P、C、Y、E的次序递减的。
4.平均句长
句子长度主要是受句子结构影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操作规范会影响句子长度的变化。本研究对句子数目的计算是统计具有结句功能的标点符号,如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平均句长为形符数与句子数目之比。具体统计如下:
平均句长最大的三个译本分别是龙译本、蒋译本和罗译本。句子最短的是林译本,原因在于林译文使用文言句式,因此句子的长度较白话文短很多。平均句长越短,句子的意义和结构上的独立性越大;反之,句子越长就越需要短句子之间建立越多的逻辑关系。因此,从平均句长的比较分析可以推断出林译本较多使用了简洁明了的简单句,而蒋译本和龙译本则更倾向于使用复杂和逻辑性较强的复杂句式。
5.关联词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也叫关联句。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关联词一般分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等。
以上数据表明,蒋译本和林译本使用了较多的关联词,篇章连贯性较强,何译本使用关联词频率最低,篇章连贯性较弱。
五、结语
通过建立《雾都孤儿》十一个中文译本语料库,运用语料库研究手段,从词汇、句法、篇章连贯方面分析各译者的翻译特点,可以看出林译本使用文言文,词汇密度最大,读起来有一定难度,其虚词频率最低;蒋译本词汇密度最小,读起来容易,但文本信息量较小,虚词使用频率最高;龙译本的平均句长最大,罗译本形符最多,但类符形符比最小,说明他在用词上的变化性较小;方华文译本的标准类符形符比最高,说明在这11个译本当中,方华文译本的词汇变化性最大,语言较为生动形象。
[1]Baker,M.Corpus-basedtranslationstudies:thechallengesthatlieahead.InH.Somers(Ed.).Terminology,LSPandtranslation.Amsterdam:JohnBenjamins,1996.
[2]Baker,M.Towardsamethodologyforinvestigatingthestyleofaliterarytranslator.Target,2000,12(2):241-266.
[3]Laviosa,S.Corporaandtranslationstudies.inS.Granger,J.Lerot,&S.Petch-Tyson(Eds.),Corpus-basedapproachestocontrastivelinguisticsandtranslationstudies.Shanghai:ForeignLanguageandResearchPress,2007:45,49-50.
[4]Venuti,L.Rethinkingtranslation.Discourse,subjectivity,ideology.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1992.
[5]Venuti,L.Thetranslator’sinvisibility:Ahistoryoftranslation[M].London:Routledge,1995.
[6]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7]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关键词】医院;票据管理;管理意识;管理制度;管理方法
医疗收费票据,是指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简称医疗机构)为门诊、急诊、急救、住院、体检等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取得医疗收入时开具的收款凭证。医疗收费票据是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是财政、卫生、社保、审计、监察等部门进行监督检查的依据,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医疗费用报销的有效凭证。做好票据管理工作,既是强化医疗收入监督检查,规范医疗收费行为的必要手段,也是保障医院资金安全,落实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
一、医疗收费票据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票据管理重视不足
2.票据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是未建立健全票据发放、使用、保管、核销、销毁、稽查等管理制度,主要表现在:(1)购领环节存在随意性,计划性不足的现象。由于医疗收费票据实行不定期换版并设有有效期缘故,存在多领造成浪费,计划不足,票据少领的情况下,如果紧急请购出现困验证,会客观上造成医疗机构之间相互借用票据。(2)票据购回入库验收手续不全,未进行台账登记,对医疗收费票据缺乏全局性的掌握,心中无数,批次不清。(3)发放领用存在随意性,存在领用不办理签收,领用数量随意的现象。(4)在票据使用方面存在不按序使用、使用中丢失存根联、使用后不按序整理票据存根等现象。(5)在票据保管中存在票据使用人长期滞留票据存根,不及时办理存根入库核销手续的现象,也存在仓储空间不足,场地条件太差导致存根霉烂、毁损现象。(6)票据核销时存在不进行票账稽核,因票据量大,无法核实收费金额、作废、空白票据情况的现象。
二是未建立明确的人员岗位职责制度。部分医疗机构对医院涉及票据管理的各岗位包括票据管理员、票据稽核员、出纳、收费人员未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不清楚各自在票据管理工作中的责任边界。
三是未制定切实可行的票据管理工作流程。目前,部分医疗机构未建立自领购至销毁各岗位相互配合、相互牵制的工作流程,各项工作互为孤岛,工作效率不高。
3.票据管理方法落后
二、医疗收费票据精细化管理的改进建议
1.强化票据管理意识,建立有效的票据管理体系,健全票据管理制度
要做好票据管理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这项工作,要将票据管理工作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财务部门要加强与院领导沟通,做好政策解读,让院领导了解票据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为票据管理担供必需的人、财、物。要加强票据管理各岗位人员的业务培训,及时更新票据管理知识,强化票据管理意识。其次是要建立一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操作性强的票据管理体系。包括完善的票据管理制度、明确的岗位职责、合理的流程设计。
2.重视环节控制,规范票据日常管理工作
首先要做好票据购领工作。一是要根据各地财政部门领购要求依据上一领购期间用票量做好领购计划,以免出现购领票据过多,票据过期失效仍空白未用,导致浪费或出现过期使用的现象,也要避免购领不足出现需要紧急领购或借用的现象。
其次要做好票据入库验收工作。票据入库时,票据管理员要做好相应的台账登记工作,注明购领日期、票据批次、票据名称、起止号码,数量,按票据种类分类顺号摆放入库。
再次要做好票据领用工作。票据入库后,票据管理员要按票据种类以最小单位领票量(建议门诊、住院收费票据按箱)制作医疗票据领用登记表,内容包括票据批次、票据名称、购用日期、起止号码,领用人签名等信息。票据领用时要坚持“按号码顺序领用,限量领用,验旧换新,旧的不清,清的不领”的原则,
3.要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进度,大力推行医疗机构收费票据信息化管理
在现有纸质手工票据阶段,要尽量实现票据系统与医院HIS系统的无缝连接,实现收费报表按日导入票据系统,系统实现票据自动核销,从根本上解决票据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提高票据管理的效率。从长远来说,财政部门应当积极推进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手段,实行电子开票、自动核销、全程跟踪、源头控制,提高医疗收费票据管理水平。电子票据具有全生命周期管理、全业务流程覆盖的特性,在保管、查询、调阅时更加方便,既可以减少纸质发票的资源浪费现象,又可以减少原纸质票据存根存放场地的压力。
[1]胡悦.浅谈医院票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6年第3期.
[关键词]医院工作;医疗设备;管理问题;现状分析;应对措施
[DOI]10.13939/ki.zgsc.2017.09.181
对于医院工作而言,医疗设备的质量以及数量均是医院发展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更是医院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另外,为了满足医疗工作需求,医院不断引进更为先进的技术设备。想要保证医疗设备的有效使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必须做好设备的管理工作。但是,当前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仍旧存在诸多的问题(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观念意R较差等),严重影响医院工作的执行情况以及长远的发展,规范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是当前医院管理人员重点工作之一。
1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问题
具体分析医疗设备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管理人员本身观念上的局限性、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管理手段的落后、会计核算工作的不规范。下面就医疗设备管理问题进行逐一说明。
1.1管理人员观念上的局限性
1.2管理体制不完善
1.3设备管理手段落后
从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现状来看,管理方法上较为落后且缺乏科学性,这些问题都影响到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另外,医院中的医疗设备增减问题并未完全遵循资产账进行登记处理以及核算,部分转让或者捐赠的医疗设备也没有办理明确的登记手续,一旦进行资产核查就引发了账实不符、资料不完善的情况。同时,在进行设备管理时手段依旧沿袭手工记账的方法,虽然部分医院进行了计算机管理,但是缺乏统一的管理软件,无法实现数据网络化、共享化。
1.4会计核算不规范
当前,主要遵循的会计核算原则是历史成本原则,虽然进行了累计折旧,但是在账面情况来看,依旧显现的是设备原则,无法准确且醒目地反映设备的当前价值,所以在对医疗设备进行资产评估时出现了家底不清的情况。在很多地方,受到医疗市场以及技术水平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设备的运动成本远远超出收益的情况,但是会计账面并未进行明确的反映,所以导致决算工作缺乏依据的问题。另外,在进行医疗设备清查时,受到工作人员人为因素的影响,在进行设备盘查时责任心不强、账务处理不规范,使得部分医疗设备并未进行监督与核算,造成了明显的资产流失。
2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应对策略
针对当前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的不足,需要从管理人员自身、管理制度等方面加以规范和完善,为医院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下面就具体医疗设备管理对策进行逐一分析。
2.1完善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制度
2.2实施管理责任制
2.3实现设备管理信息化
当前,医院设备管理工作必须实现现代化管理需要,所以转变设备管理手段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是现实需求。设备管理工作中必须引进计算机管理手段,对于设备的信息、种类、生产批号、厂家、责任人等均可以进行二维码管理,并落实各方的责任关系。另外,综合多个系统以及会计核算系统构建网络数据库,确保设备信息网络管理的实现,使得资产管理以及账目处理一体化,最终保证医院工作中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够进行数据共享,工作过程的透明化不但方便大家监督,更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处理,提高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效率。
2.4强化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员自身,所以对于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业务水平、责任心意识等方面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随着医院工作的开展,为了满足患者疾病治疗需求,医院新增了很多的医疗设备,且设备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所以对于资产管理人员提出的要求更高,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以及管理能力。医院中就t疗设备管理工作的需求情况,推广手册宣传、开办讲座、外派学习等方式进行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目的在于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综合管理能力,另外设立了明确的岗位职责以及奖惩制度,保证每一位管理人员都能够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同时,通过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的学习,使得设备管理人员变得更为专业,更会管理,更符合设备管理需求。
3结论
综合本文内容,对于医院来说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医院工作的运行情况以及医院的长期发展、经济效益,但是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是长期且艰巨的工作,医院管理人员必须加以重视。但是设备管理中出现了明显的制度不全、工作人员管理理念意识不强、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在现行资产管理体制下,需要不断结合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创建新型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人员能力以及责任心等方面的培训,进行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实现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以及医院社会效益。
[1]肖斐,陈鹏.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剖析及对策[J].财经界,2015(24):133.
[2]陈畅.医院医疗设备购置流程规范化管理问题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7):4561-4562.
[3]庞娜,单率.医院医疗设备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2013(22):244.
[4]卢伟俊.医院内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问题与处置建议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6(12):16,18.
[5]黄炳梅.浅析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5):36-37.
【摘要】目的探讨西酞普兰与麦普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研究组给予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给予麦普替林治疗,疗程6w。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1w、2w末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或0.05);治疗6w末研究组显效率81.8%,总有效率93.9%;对照组分别为75.8%,87.9%。两组总体疗效相当(P>0.05),但研究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发生率低,且程度轻,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西酞普兰;麦普替林;汉密顿抑郁量表;疗效
AControlStudyofcitalopramandmaprotilineseniledepression
【Keywords】Seniledepression;citalopram;maprotiline;theHAMD;curativeeffect
西酞普兰是一种高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1]。国内外研究[2,3]表明该药治疗抑郁症安全有效。为此,我们采用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与麦普替林进行了对照研究,探讨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03年10月~2005年11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单次或复发性抑郁发作诊断标准;(2)年龄≥60a;(3)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18分;(4)入组前2w内未服用抗精神病药及抗抑郁药;(5)排除严重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物质依赖、严重自杀倾向、器质性抑郁状态、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分裂症后抑郁、适应障碍及药物过敏史等。共入组6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3例。研究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60a~82a,平均68.3a;疗程2mo~51mo,平均5.8mo。对照组男15例,女18例;年龄60a~84a,平均68.7a;疗程2mo~48mo,平均5.6mo。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
1.2方法
1.2.1给药方法治疗前两组患者均停用其它抗抑郁剂,清洗1w后接受治疗。研究组口服西酞普兰治疗,剂量为20mg~40mgd-1;对照组口服麦普替林治疗,起始剂量为50mgd-1,1w后根据病情加至75mg~200mgd-1,疗程均为6w。两组治疗期间均不联用其它抗抑郁剂及抗精神病药物。
1.2.2疗效评定于治疗前及治疗1w、2w、4w、6w末采用HAMD及副作用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同期检查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以HAMD减分率≥75%为痊愈,≥50%为显效,≥25%为好转,<25%为无效。
1.2.3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2结果
2.1临床疗效治疗6w末,研究组痊愈16例,显进11例,进步4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81.8%,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痊愈14例,显进11例,进步4例,无效4例,显效率为75.8%,总有效率为87.9%。经χ2检验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见表1。
表1两组HAMD评分比较(略)
表1显示,HAMD评分治疗1w、2w末起两组均较治疗显著下降(P<0.05或0.01),但研究组比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或0.05),治疗4w、6w末两组间HAMD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2.3不良反应研究组主要为口干、出汗、失眠、恶心、震颤等;对照组主要为口干、嗜睡、震颤、便秘、排尿困难、视力模糊等。两组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与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明显变化。两组TESS评分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后TESS评分比较(略)
表2显示,TESS评分治疗2w、4w、6w末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
3讨论
老年抑郁症常发生于明显的应激生活事件之后,且与躯体疾病,认知损害、痴呆及严重焦虑障碍有关[4]。西酞普兰是一种高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无明显抗肾上腺素能,抗胆碱能,抗组胺作用,无心血管作用,且对CYP450抑制作用少,文献报道[4,5]治疗抑郁症疗效确切,总体疗效与TCA类药物相当,其不良反应较轻微,依从性好,药物间相互作用少。本研究显示:HAMD评分治疗1w、2w末起两组均较治疗显著下降(P<0.05或0.01),但研究组比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或0.05),提示研究组比对照组起效快;治疗6w末研究组显效率为81.8%,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分别为75.8%,87.9%。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两组总体疗效相当。与上述文献报导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西酞普兰与麦普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均有显著疗效,但西酞普兰起效快,安全性高,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昊,郭本玉,陈佐明.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疗效比较[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4,10(3):180
[2]CharlesB.OverviewofthesafetyofCitalopram[J].PsychopharmacolBull,2003,37(1):96
[3]司天梅,舒良,丁新生,等.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多中心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5,38(4):222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护理;急救;内科治疗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胰腺分泌的消化酶消化胰腺自身组织,造成胰腺水肿、出血和坏死,患者主要表现为急性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往往具有发病快、病情轻重不一、病情反复、死亡率高和难以治疗等特点,其中以高死亡率和反复病情最为明显。急性胰腺炎往往是因为患者的酗酒、暴饮暴食、或者严重的胆道疾病而导致的,一般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超过3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3年月收治的共11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37.4±3.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1]。患者在年龄、职业和学历等方面无明显差别(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1急救方法和内科治疗措施
急救主要急查血、尿淀粉酶,结合临床腹痛症状,快速明确诊断,处理措施包括:禁食、禁饮、胃肠减压、建立有效的循环,及时补液,维持体内水电酸碱质平衡、吸氧、记录24小时出入量、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抑制胰液继续分泌,奥曲肽持续泵入、抑制胃酸分泌、止痛处理、营养支持等,重症胰腺炎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效果显著。
1.2.2护理方法
①注意病情观察重症胰腺炎的病情变化可用“快、多、怪”来形容[2],病情变化快,累及脏器多,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困难,因此重症病人立即心电监护,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患者腹痛的部位、程度和性质,准确及时的病情观察对判断病情及多脏器衰竭有重要临床意义,注意并发症的观察,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对病人进行各种指标的检测,对患者的血压、肝功能和白细胞等保持数据的更新,因为这些病发症通常来势汹汹,发病极快,如果不预先从指标中找出苗头很难进行预防[3]。
③禁食肠胃减压护理:1插管前向病人解释胃肠减压的重要性,告知病人这是本病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配合插管会减少痛苦,增加插管成功率,使其消除恐惧心理。2插管时动作轻柔,和病人保持沟通状态,指导病人深呼吸,及时正确吞咽动作,保证插管顺利。3胃管减压期间保持胃管处于畅通的状态,出现异常随时冲洗胃管,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和色及胃管的刻度,做好口腔护理,注意维护病人的尊严,保持固定胃管的胶布美观、有效。指导患者应用放松技术,缓解对保留胃管造成的不适,注意保持舒适,保证休息,口唇干裂可涂唇膏,防止患者因难忍饥饿和口渴偷偷饮水而加重病情。
⑤基础护理:做好基础护理,将舒适护理应用与护理工作中,提高病人的舒适度。保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各种操作动作轻柔,保证病人的睡眠,指导患者可取舒适的半卧位,输入的药物,尤其是氯化钾对血管有刺激作用,热敷输液部位,减慢速度,对腹胀、腹痛者注意观察,按摩热敷腹部,嘱其放松,可放一些缓解压力的音乐,分散注意力,严重者予肛管排气,应用止痛药物,还可应用穴位按摩减轻症状。注意做好健康教育,让病人了解胰腺炎的预防保健基本知识。
11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结果急救与护理后,有显著效果的为100例(87%),轻微有效的为12例(10.4%),无效的为3例(2.6%),总体的治疗与护理的有效位112例(97.4%)。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急腹症,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病情危险性大,反复性高。现代医学多采用非手术治疗,大大缓解了病人的手术痛苦,减轻了病人的负担,但必须要进行及时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才能挽救病人的生命,而优质细致的护理也是对抗的疾病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要保持着自己高度责任心,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应用舒适护理,让患者在愉悦的感觉中接受治疗直至痊愈。同时注意健康教育,使病人知晓胰腺炎的诱因及危害性,注意不暴饮暴食,不酗酒,积极治疗胆道疾病,防止再次复发。本院所进行的治疗和护理方式取得了显著效果,可以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1]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胰腺学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及分级标准[J].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2):773.
【关键词】医疗器械;智能信息技术;医疗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医疗器械的发展速度,暗示了医疗行业发展的目标,现代技术下,医疗器械的发展目标趋向于外形的精致化、计算的精密化、作用的高效化、行动的便捷化,而越来越多的医疗器械具备网络连接功能以进行电子数据交换或远程控制,应能够防止网络攻击的威胁,确保网络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1信息智能化运用于医疗器械的发展过程
2智能医疗器械的分类
2.1代替型
医疗病例中常常有因为不同原因造成的四肢损伤,常见的损伤一般由物理性伤害导致,过去的肢体损伤治疗,通常是为了保证在其他器官不受感染的基础上,进行部分截肢,并且为其制造假肢填造,以弥补因视觉差异给患者造成的心理伤害。这类假肢一般都具备功能性特征,不具有实用性。智能假肢的产生,充分利用了人脑对缺失器官的支配性,结合智能技术,使智能假肢的使用具有灵活性和实用价值。
2.2植入型
2.3穿戴型
以苹果和谷歌先后设计的智能手环为主,它们对人的行为方式具有时刻的监督作用,它具有轻巧型的特点。在医疗范围中,针对糖尿病患者发明出一种人工胰岛泵,它具有功能的可替代性,也具有相对的穿戴便携性,通过皮下植入,连接智能手机达到实时监测。人工胰岛泵模拟人体胰岛的工作机理,将胰岛素进行分时段的自行导入,达到人体生理机能的正常运作[2]。
2.4远程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医疗器械联合阿里云,建立云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达到医疗影像的传输,将基础医疗信息在云端储存,达到信息共享,远程监督,远程操作的目的。现状下医疗行业存在医疗人力欠缺,患者较多,病症较为复杂,医户容纳量较窄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窘态,减轻治疗前期手续复杂的情况,实现远程医疗是一件具有科学实效性的重大发明。
3信息安全问题
3.1信息防御较弱
3.2软件质量欠缺
4对策分析
4.1建立信息安全监管制度
防止医疗信息遭到病毒入侵,应该就器械审核工作作出可行性研究。加强器械生产指标的监督,多次检验产品稳定性能、可控性能、质量状态等综合指标。建立合理完善的评价平台,确保智能医疗器械具有高效能,高安全性[3]。坚持对器械进行多次质量评估,深入医疗机构对医疗生产器械进行安全性能的等级划分,及时发现器械故障,并对此做出干预,及时上传故障表现,并制定维修计划,以防止事故的二次发生。
4.2制定应急方案,降低伤害力度
工具器械具有相应的使用寿命,受到医疗器械制造工序的严谨性和复杂性的影响,树立绝对的质量跟踪意识,从厂内生产到具体应用,严格监督工作,建立质量保护机制。充分了解产品性能,根据产品特点,及时升级信息防御系统,将病毒控制在合理的内。技术制造应根据已知安全威胁,建立安全范围内的数据指标,再此基础上增加报警装置,对突发安全事故合理规避。
关键词:农村低保群体,商业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疾病是许多边缘低保人员踏上致富道路的障碍,虽然2003年建立推广起来的新农合在帮助低保人员克服疾病的过程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新农合也面临保障水平低、受益面窄、筹资层次过低和基金运行效率安全等问题,这无疑给农村低保群体的基本医疗需求雪上加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论文写作,农村低保群体。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适应不同需求的健康保险产品,满足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督的前提下,积极提倡以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当前政府为农村低保群体购买商业医保是在制度上的创新,它能较好地利用商业保险的优势解决社会保险所存在的问题。论文写作,农村低保群体。
1.当前农村低保群体医疗保险所存在的问题
农村低保对象参与新农合是免交参保费的,其参保费是由财政部门专项安排。一旦困难群众患病住院将由新农合和医疗救助按规定共同解决医疗费用。对于低保对象来说,新农合的参与率都比较高,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新农合基本由政府一手操办,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一是保障水平低,难以满足农村低保群体的基本医疗需求。首先体现在补偿比例上,一般大额医疗费用的补助比例在30%左右,低保户自付比例大;其次是封顶线过低,一般是在2万元左右。高昂的医疗费用和迅速增长的医疗需求与低收入的低保户和有限的政府投入形成了较大反差,以致使“保大病”的目标难以实现。二是合作基金运行效率低,管理能力薄弱。卫生部门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风险控制能力,技术无效率将增加制度运行成本,同时缺乏控制供方医疗服务行为的激励措施会导致基金使用无效率。
2.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的成功经验
3.政府为农村低保群体购买商业医保的方案设想
4.商业保险参与农村低保群体医疗保险所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项新的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具体如下:一是缺乏政策的明确支持和法律保障,国家对低保户的政策保证其基本生活,而商业保险是一种福利性质的保险,这会造成政府养懒,以致使政策出台的随意性,进而影响保险公司参与的积极性。二是农村医疗保险市场的风险控制问题,商业保险公司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没有与医院形成利益共同体,以致造成赔付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最终使保险公司难以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支出。三是政府与保险公司的关系问题,保险公司在办理低保险的过程中,会考虑到怎样与地方政府协商好管理费与参保费,同时保险公司也不愿意地方政府的过多地干预。
5.商业保险参与农村低保群体医疗保险的完善措施
5.1在法律上和政策上支持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险
尽快通过法律形式,明确“征、管、监”相分离的运作机制的核心--政府、民政部门及保险公司三方的权利、义务及责任,同时对基金的运作和监管作出相应规定。保险公司应该保持有限参与的原则,积极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在政策上,对保险公司参与社会保险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并写入税法中。
5.2建立保险公司和医院之间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
保险公司应该在有关方面加强与医院的合作,建立起保险公司与医院之间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比如在药品价格的协商以及保险公司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帮助地方医院来加强合作。
5.3完善保险机制,推动模式创新
在商业保险参与低保险的过程中,保险公司可能无法掌控保险费,对于定点医院难以监控,并且保险公司的支付业务很可能受到政府的干预。[4]]为此,应该进行制度创新,采取层级管理模式,即将低保险分为两个层次:基本保险层次和补充保险层次。论文写作,农村低保群体。基本保险层次按基金管模式运作,补充保险层次的医保基金按商业化模式运作,由保险公司承担风险,自负盈亏。[5]
[1]夏莉艳.我国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06;(01).
[2]关于保险业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的函保监厅函[2005].152号,2005.8.19.
[3]邹龙.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与思考[J].金融经济,2009,(10):117~118.
[4]李留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商业化保险运作模式探讨[J].投资于理财(理论版),2007,(05).
[5]姚俊.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位、模式与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2008,(7):99~101.
【摘要】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抑郁症与神经症患者躯体化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7例有明显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和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抗抑郁及抗焦虑治疗的同时,研究组联合小剂量利培酮治疗,疗程6w。治疗前及治疗2w、4w、6w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临床疗效评定与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4w、6w末躯体化因子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与对照组同期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或极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利培酮联合抗抑郁及抗焦虑药物治疗躯体化症状疗效较好。
【关键词】利培酮;躯体化症状;抑郁症;神经症;联合用药
Clinicalstudiesofrisperdoneinsomatizationsymptomsofpatientswithdepressionandneurosis
ZhangShufang,MaChuangsheng
(TheEighthPeoples′HospitalofZhengzhou,450006,Hen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urativeeffectsofrisperdoneinthetreatmentofsomatizationsymptomsofpatientswithdepressionandneurosis.Methods37patientswithdepressionandneurosiswhohadobvioussomatizationsymptomswererandomlydividedintoresearchgroup(n=19)andcontrolgroup(n=18),both2groupsreceivedantidepressantsandantianxietic,meanwhiletheresearchgroupcombinedwithlowdosedofrisperdonefor6weeks.CurativeeffectswereassessedwiththeSymptomChecklist90(SCL90)beforetreatmentandattheendsofthe2nd,4thand6thweekoftreatment.ResultsAttheendsofthe4thand6thweek,somatizationfactorscoredecreasedsignificantlyintheresearchgroupcomparedwithpretreatmentandhadsignificantandverydifferencefromthecontrolgroup(P<0.05or0.01).ConclusionRisperdonecombinedwithantidepressantsandantianxietichasbettereffectivenessinsomatizationsymptoms.
【Keywords】Risperdone;somatizationsymptom;depression;neurosis;combiningmedication
躯体化症状是精神科常见的以躯体不适感为主的综合症,可涉及各个系统,以疼痛感、麻木感、凉热感、气胀感等为主要表现,但临床检查无阳性体征。常见于抑郁症、神经症患者,一般治疗效果较差。为此,作者在抗抑郁及抗焦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利培酮进行了对照研究,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对象选取2004年8月~2005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神经症和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或神经症诊断标准。(2)入院前2w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3)症状自评量表(SCL90)[1]评分躯体化因子≥2.5分。(4)排除严重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药物滥用、妊娠、哺乳期妇女及药物过敏者等。共入组37例,其中抑郁症21例,躯体形式障碍11例,焦虑症3例,恐怖症1例,强迫症1例。男9例,女28例;年龄22a~72a,病程2mo~26a。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9例,对照组18例进行对照治疗。
1.3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前后SCL90各项因子评分比较,见表1。表1显示,SCL90各项因子评分治疗前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躯体化因子分治疗2w末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w末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研究组第4w末焦虑因子分及第6w末抑郁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表1两组治疗前后SCL90各因子评分(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ΔP<0.05,ΔΔP<0.01
躯体化症状表现多种多样,且具有波动性和移动性。患者常到多家医院检查而无阳性体征。躯体化症状多见于神经症、抑郁症等,具有神经症性格特点,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常反复发作。本研究显示,抗抑郁及抗焦虑治疗能降低SCL90各项因子分,说明系统抗抑郁、抗焦虑治疗除了能有效控制焦虑抑郁症状外,也对躯体化症状有效,但未达到满意疗效。研究组联合小剂量利培酮治疗后明显降低了SCL90各项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可能机制为:(1)利培酮是具有心境稳定剂特性的抗精神病药物[2],在治疗中可起到增效剂的作用;(2)躯体化症状是焦虑、抑郁症状的躯体表现形式,利培酮通过对共同肝药酶的作用提高了抗抑郁及抗焦虑药的血药浓度[3],从而增加了疗效;(3)疼痛症状与5羟色胺(5HT)有关,利培酮是多把胺(DA)和5HT平衡拮抗剂,故能缓解疼痛症状;(4)躯体化症状可以看作是感觉阈值下降所出现的感觉异常,这种感觉异常与内脏幻觉具有某些相同的产生机制,利培酮可能对治疗幻觉性躯体化症状有效;(5)利培酮对神经有营养作用,躯体化症状是神经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总之,利培酮联合抗抑郁及抗焦虑药物治疗躯体化症状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1]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1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6~25
【关键词】西酞普兰;阿米替林;抑郁症;焦虑
西酞普兰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5-HT)回收抑制剂,具有最强的5-HT选择性,能有效地提高突触间隙5-HT浓度,对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NE)能,组胺H受体亲和性低,治疗抑郁症疗效好,在国内外临床研究中已有报导[1-5]。抑郁症病人常伴有焦虑[6,7]、激越症状,其加重了社会功能的损害,导致了病程的慢性化及预后的不良性。本文以阿米替林作为对照,来探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
1.1病例选择入组标准:①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②我院2004年1月~2004年12月门诊及住院病人;③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24项总分≥20分,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14分;④病人停用锂盐及其它抗抑郁药,经1wk药物清洗后HAMD总分下降≤200%。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的躯体疾病;②快速循环型躁郁症;③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④有严的自杀企图及行为;⑤以往有类似药物过敏史。
按上述标准共入组83例,随机分为2组,西酞普兰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41.3±13.5岁;阿米替林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42.5±12.2岁,两组性别及年龄无明显差异。
1.2治疗方法西酞普兰组给西酞普兰(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30097,每片20mg)20~40mg,po,qd,服用6wk。阿米替林组给阿米替林(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020851,每片25mg)在1周内加至治疗量(150~250mg)服用6wk。
1.3评估方法治疗前做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治疗前及wk1,2,4,6进行HAMD,HAMA,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以HAMD,HAMA减分率评定疗效,≥75%为痊愈,≥50%~≤75%为显效,≥25%~≤50%为进步,<25%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录入数据库,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1临床疗效评定治疗6wk后对抑郁症状西酞普兰组有效率为78%,与国内报道相一致[6],阿米替林组为75%,2组间疗效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见表1。对焦虑症状的治疗,西酞普兰组有效率为80%,阿米替林组为63%,2组间疗效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见表2。
2.2量表评分情况比较2组间治疗前后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变化比较,见表3。2组间治疗前后HAMA总分及各因子分变化比较,见表4。
2.3不良反应治疗wk1,2,4,6TESS评分西酞普兰组明显低于阿米替林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
传统的抗抑郁药疗效虽好,但不良反应较多。在已经上市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中,西酞普兰的选择性最强[8],对其他受体的作用较少,因此其选择性强、起效快、疗效好、副作用少,特别适用于老年患者,或伴有躯体疾病者[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