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饲养小宠物之前,家长们就需要让孩子明白,饲养小宠物是个长期的工作,可不像玩具一般随意玩耍,随意丢弃,一旦决定要饲养宠物,就的把它当成是家里的一分子,必须永远的爱护它。适当的分配一些照顾宠物的工作让他们来做,让孩子除了把宠物当作自己的玩耍的伙伴之外,还参与到实际的照顾之中,让孩子在与宠物生活的过程里逐渐培养出对事物的责任心。
2、让孩子变得富有同情心
3、学会考虑
1、带来健康威胁
养宠之前,要充分考虑
“尽管饲养宠物利大于弊,但在决定养宠物之前,一定要充分考虑清楚。自己是否有饲养宠物的心理准备和客观条件,是否真的能够承担这份责任?”嘉嘉老师说,养宠物,除了要考虑家里是否有足够的空间之外,还要考虑自己是否能够勤于打扫卫生。如果孩子的抵抗力弱或者身体不好,建议暂时不要养宠物。
养宠之前,和孩子明确养宠物的责任
老师建议,在养宠物之前,应该让孩子明确他或者她的责任,并让孩子参与到养宠物的过程中。推荐所有打算让孩子养宠物的家庭,和孩子一起观看一部名为《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的电影,让孩子意识到养宠物是一种快乐,同时也是一种责任。除此之外,也可以让孩子明白,宠物也有生老病死,可以给我们带来欢乐,但我们必须承担终将失去它的痛苦。
与宠物接触,如果不注意清洁,可能会出现以下状况:
感染螨虫
在家里养宠物,一定要注意宠物的日常卫生,保持宠物笼舍的清洁,不要让宠物接触患病的同类,如果是狗狗,则尽量少带狗狗到不干净的草地上活动,并做好消毒和卫生工作。目前还没有证据显示宠物的螨虫病会传染给人,但还是要注意防止感染,特别是能够上床和沙发的宠物等,如果发现宠物得了螨虫疾病,在接触后一定要及时洗手,并用稀释的漂白水拖地。
皮肤过敏
有研究显示,我国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病人的重要过敏原是狗毛、猫毛等宠物毛。过敏症状一般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荨麻疹和皮炎,包括皮痒、皮疹等。在宠物引起的过敏反应中,皮肤过敏较为常见,而宝宝最易中招。日本医学研究人员的一项调查表明,儿童1岁前生活在饲养猫和兔子等动物的家庭,可明显增加罹患过敏性皮炎的几率,但饲养犬类并不会导致患病几率的上升。从事该项研究的专家介绍说,促使过敏性疾病发病的并不是宠物脱毛导致的虱子增殖,而是与宠物的种类有着某种关联。
对于舍不得离开宠物可又对宠物过敏的人来说,要尤其注意卧室卫生。最好把宠物请出卧室,同时进行彻底的环境清洁,搬走地毯和家具、清洗墙面,一般过敏原水平会在1周以内迅速下降。最好能更换新床垫,且尽量不要拆床垫的膜,并用床罩将床垫罩起来,以免过敏原累积。在卧室内尽量别铺地毯,最好选择易于清洁的木地板或地砖。尽量不用布艺沙发,远离毛绒玩具,经常擦拭家具、橱柜等。
蜱虫感染
一般人都认为直接接触动物容易感染蜱虫病,但实际上除此之外,如果接触了感染动物的排泄物、吸食了感染动物血液的寄生虫和跳蚤、蚊子等,也有可能染上蜱虫病。例如起红斑、引起疲劳的莱姆病,引起发热和出疹子的红斑热病等,都有可能通过蜱虫感染。
日常生活中,在与动物接触时需要特别注意预防,尤其是养有宠物的家庭更要注意。日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荒岛康有警告认为:“不少家庭过于宠爱宠物,甚至和宠物用同一个碗,睡同一张床,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因为动物的唾液中有各种各样的细菌,你有可能在睡眠中沾染它们的唾液,还可能通过餐具将它们的唾液吃进体内,这会大大提高感染的可能性。”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猫狗的粪便处理也需要注意。带狗出去散步时粪便最好用塑料袋捡,用纸很容易污染手指。养宠物的家庭应当特别注意定期消毒,以杀死可能存在于家中的蜱虫,可以通过喷洒驱虫药、用干净的毛巾擦拭家具,养猫并任由猫在外自由玩耍的家庭更需要注意。
口腔疾病
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University)的科学家警告,大部分狗狗其实都患有牙周炎。他们指出,如果主人亲吻狗狗,或者狗狗舔主人面部示好,都有可能使得一些危险的口腔细菌传播到人体中,令主人患上口腔疾病。
日本科学家也曾在去年进行过一次针对狗主人口腔健康的调查研究。在研究中,科学家留意到一种特殊的口腔细菌,它对健康具有潜在的危险性。这种细菌通常都能在狗狗体内发现,但极少在人体内发现。而在这次调查中,16%的狗主人体内都发现了这种细菌,其中大部分都常与狗狗有过度亲密的接触。
研究还发现,在接触过程中,人类同样会向宠物传播细菌。10种在通常情况下只有人类独有的牙周炎细菌,科学家也在狗狗体内发现了。
专家表示,人狗之间互相传染的口腔细菌可以依靠日常对人和狗的口腔清洁来控制。如果主人能让宠物口腔也保持清洁,例如定期帮宠物刷牙,就已足够让宠物的口腔比人类口腔更干净。其实,想要防止染上口腔疾病,最简单的做法就是避免亲吻宠物,体弱者和老年人需尤其注意。
意外伤害一:被宠物咬伤
伤情1:宝宝被宠物轻微咬到,但皮肤未破
处理方式:先安抚受惊吓的宝宝,即刻用大量清水冲洗被咬处,然后使用无刺激性或者刺激性较小的肥皂洗净被咬处。如果宝宝还伴有瘙痒等异常情况,应去医院及时就诊。
预防措施:尽量让宝宝与宠物保持一定距离,在宝宝与宠物玩耍时一定要有大人在一旁看护。如果发现宠物有异常情况,应立即把宠物与宝宝分离开来。
伤情2:宝宝被宠物咬破一般皮肤
预防措施:一般来说宝宝的皮肤被轻微咬破多发生在宝宝与宠物逗乐时的误伤,所以在宠物与宝宝逗乐时,一定要有大人在一旁指导宝宝哪些动作千万不能做。
伤情3:宝宝耳朵被咬
处理方式:由于宝宝的身高等原因,有的时候宠物可能会咬到宝宝的耳朵,我们知道,耳朵不仅仅是我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而且对我们的平衡力以及美观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一旦发现宝宝耳朵被咬,应尽快看看与耳朵周围相连的血管以及脸部有无牵连受伤。还要看是否宠物的唾液流进宝宝耳朵里边,如果有,尽快让宝宝斜侧身体把耳朵内宠物唾液控出。
预防措施:宝宝在很小的时候尽量不要让中型、大型宠物太靠近。
伤情4:被咬掉手指
处理方式:由于这是被宠物咬伤当中最为严重也是最为可怕的,情况严重者可造成重度感染或身体留下终身缺陷。被狗或猫咬的伤口往往外口小,里面深,这就需要冲洗时,尽量把伤口扩大,让其充分暴露,并用力挤压伤口周围软组织,而且冲洗的水量要大,水流要急,最好是对着自来水龙头急水冲洗。伤口不要包扎。除了个别伤口大,又伤及血管需要止血外,一般不上任何药物,也不要包扎,并保留好被咬下的手指,立即送医院,让医师根据伤情,决定如何把手指接上。
预防措施:避免宝宝与大型且攻击性较强的宠物接触。千万不能让宝宝和宠物玩耍时手中带有宠物的食物,因为多数宠物还是会有护食、抢食情况出现。
意外伤害二:被宠物扑倒
伤情1:受到惊吓,没有受伤
处理方式:宝宝被宠物张牙舞爪地扑倒在地,尤其是体型比宝宝大的宠物,这时候宝宝受到了很大的惊吓,神情可能会有短暂的呆滞,之后会放声大哭。爸爸妈妈这时候一定要给宝宝适当的安慰,必要的时候可以试着打骂一下闯祸的宠物,一定消除宠物惊吓给宝宝带来的阴影。
预防措施:爸爸妈妈平时可以多和宝宝在一起看《动物世界》,在看的时候给宝宝讲解一些动物的习性,让他慢慢了解各种动物的特征。平常的时候可以带着宝宝去接近一些温驯的动物,比如兔子,小猪,鼓励宝宝去摸摸它们,喂它们食物,看它们玩耍(但切记要注意安全)。
伤情2:被宠物扑倒摔伤头部
预防措施:宝宝和宠物在一起玩耍时,不要让宝宝去一些比较坚硬的地面或者有棱角的地面,防止宝宝摔伤或者碰伤。爸爸妈妈可以在宝宝玩耍的地方铺上一层垫子。
伤情3:被宠物扑倒扭伤脚
处理方式:被宠物扑倒的时候,宝宝可能会扭伤脚,这时候要把宝宝扭伤的脚垫高,不要让伤脚活动。为了减轻宝宝扭伤的脚肿胀,可以先用冷水或冰块敷几分钟,然后,用干净的手帕或消毒的绷带扎紧扭伤部位,这样做可以保护和定固受伤关节,也可以帮助减轻肿胀。妈妈切不可轻易为宝宝扭伤的脚进行按摩,这样有可能造成更严重的肿胀。
预防措施:避免让宝宝和一些体型比较大的宠物接触,宝宝在和宠物玩耍的时候,爸爸妈妈要在旁边照看好宝宝。
想要宝宝两三岁的时候就可以不再依赖纸尿裤?那么,妈咪可以及早给宝宝进行把尿训练。婴儿多大可以把尿呢?其实,宝宝一出生就可以把尿了,只是一岁以内的宝宝不适合把尿而已。等到水到渠成之时,妈咪们要如何给宝宝把尿呢?
挑食偏食会造成缺失成长过程中所需的很多营养成份,从而影响到孩子将来的身高和健康,所以很多宝妈深为孩子挑食困扰,普遍认为孩子挑食是因为太过挑剔或是“被惯出来的坏习惯”,其实挑食也是会遗传的,神奇的基因会影响人们对食物的喜好。
当进入冬季之后,北方家长都会把孩子打扮成一只只的小企鹅,一层衣服套一层,最后还得来个大帽子,然后围脖一裹,小朋友被衣服压得一走三晃悠,其实家长的出发点是怕孩子冷,但是这样给孩子穿衣服真的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