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是流感、肺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
以流感为首的呼吸道传染病开始增多
那你听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吗?
案例1
患者张女士,38岁。
因发热、乏力、咳嗽、咳痰来我院就诊,
胸部CT:双肺下叶炎症,建议治疗后复查;右侧胸膜腔少量积液。
患者既往家中有养鹦鹉。
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包块细针抽吸术并取标本送NGS,结果示:鹦鹉热衣原体。
经多西环素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出院。
案例2
患者赵女士,42岁。
因发热、干咳,偶有气短,自服头孢地尼效果欠佳来我院就诊。
胸部CT:考虑右肺上叶大叶性肺炎。
入院后予以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
经询问近期有晨起公园运动史,疑似接触鹦鹉或鸟类。
肺泡灌洗液提示检出鹦鹉热衣原体。
调整为多西环素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出院。
案例3
李先生,75岁,因反复发热,伴寒颤后来我院就诊。
胸部CT:1、右肺中下叶实变影伴均匀强化,考虑炎症,较前明显增大,建议治疗后复查;
2、右侧胸腔积液较前为新增。
患者出现呼吸衰竭,转科治疗,诊断重症肺炎,予以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仍发热。
床旁气管镜检查,肺泡灌洗液病原学提示鹦鹉热衣原体。
患者家中养鸽子,治疗上调整抗生素为莫西沙星抗感染,体温趋于正常。
诸如此类的病例在我院
胸科病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时有出现
呆萌可爱、聪明伶俐的鹦鹉
很是讨人喜爱
可是鹦鹉这种独特的小动物
饲养起来也是会劝退哦
那么,什么是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鹦鹉热又称鸟疫,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
作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鹦鹉热主要在各种鸟类或禽类之间传播,亦可通过呼吸道以空气或气溶胶形式感染人类,或通过排泄物感染人类皮肤、黏膜和消化道,导致肺炎。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
人类一般通过吸入受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的鸟类或禽类的尿液、粪便或其他排泄物污染的气溶胶而感染。
●接触传播:
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环境,或密切接触受感染鸟类或禽类及其羽毛、组织、分泌物、排泄物等,或被感染的鸟类啄伤、抓伤时也可能经由破损皮肤、黏膜,以及消化道途径引发感染。
有什么症状?
●鹦鹉热衣原体侵入人体后,潜伏期一般为5-14天,但可短至3天,亦可长达45天,传染期通常在出现症状后7-8天。
●该病的严重程度从轻度非特异性疾病到全身性疾病,伴有严重肺炎,很少导致死亡。
●典型的临床症状为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疲乏、畏寒、头痛及肌肉酸痛等,器官损害以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休克为主要表现,少部分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可引发多器官或系统表现。
●鹦鹉热需与流行性感冒、伤寒、其他病原体肺炎,以及其他感染性疾病做鉴别诊断。
怎么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
●患者应注意休息,确保病室环境安静清洁,空气流通,食物应容易消化并富于营养,多饮水;保持口腔、皮肤部位的卫生,以避免继发其他细菌或真菌感染。
●高热患者可用物理方法降温,持续不退热者可用退热剂等对症治疗;进食困难的患者可静脉注射葡萄糖和生理盐水,保证正常生理需求;重症患者应密切观察神志、呼吸、血压、心率及尿量等。
针对性抗菌药物治疗
●鹦鹉热的抗感染治疗需要在医生严格指导下进行,首选四环素类抗菌药物(注意:孕妇禁用四环素类药物),疗程10-14天。
●若存在四环素类药物禁忌,则可选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氟喹诺酮类药物对鹦鹉热亦有一定疗效,但疗效较前两类药物相对较差。
●鹦鹉热患者经治疗后,需监测体温,注意体温变化,若再次出现高热、寒颤等需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
管理传染源
鹦鹉热的主要传染源为携带鹦鹉热衣原体的鸟类或禽类,对其进行适当的管理至关重要:
1
选择正规的、经过检疫的场所购买鸟类或禽类;
2
严格控制鸟类或禽类的进口和交易,防止疫情通过此方式传播;
3
对鸟类或禽类进行定期检疫,及时发现携带鹦鹉热衣原体的个体并采取隔离及相应的治疗措施。
4
此外,尽管鹦鹉热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报道并不多见,但仍需警惕其传染性。
切断传播途径
鹦鹉热主要通过吸入受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的气溶胶或接触带病鸟类或禽类及其生活环境而感染,为了切断这一传播途径,需要: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或减少在密闭环境内与鸟类或禽类接触;
严格检查鸟类或禽类的饲养及运输工具,对饲养环境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在接触鸟类或禽类时,应注意个人防护,若不幸被抓、咬或挠伤则需及时采用75%的酒精消毒和清洁伤口,并在必要时寻求医疗救治;
在处理鸟类或禽类排泄物或接触鹦鹉热患者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规范佩戴口罩、手套等,并在处理后及时洗手,若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
保护易感人群
建议免疫功能较弱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尽量避免或减少与鸟类及禽类的接触;
建立严格的鹦鹉热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扩散;
加强宣教并向民众尤其是鸟类或禽类饲养人员传达有关鹦鹉热防治的知识,以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和预防的能力。
人群普遍易感
感染后不能获得持久免疫
易复发及再次感染
专家介绍
张艰主任医师
教授博士生导师
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胸科病院院长
专业擅长:
肺癌早期诊断和晚期肺癌的个体化诊疗,慢阻肺、哮喘等慢病的全程管理,肺炎等疑难疾病的诊疗。
率先在国内推行肺结节MDT精准诊断,早期肺癌术前诊断准确率高达98%,晚期肺癌精准诊疗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家重点研发、陕西省重点课题等5项,三秦创新团队,以通讯作者发表多篇高水平SCI论文。先后获第17届中国呼吸医师奖,国家学雷锋岗位标兵,陕西省三八红旗手,第四军医大学桃李杯伯乐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