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第六险”,长期护理险来了,靠它养老能靠谱吗? 今天,又有一个社保问题上了热搜,直冲热搜第二:其实早在半月前,国家医保局联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 

今天,又有一个社保问题上了热搜,直冲热搜第二:

其实早在半月前,国家医保局联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

明确了这几年社保文件中常常提到的“长期护理险”,进一步推广。

有人感慨:“社保第六险”要来了,五险一金从此要变成六险一金了!

而针对此事,微博上也是褒贬不一:

有人说,这是独生子女家庭的福音,

也有人说,这是在变着法子从老百姓口袋里捞钱。

各种声音和观点很多。

而在我看来,这事一件大大的好事情,

为什么这么说,下面会给你答案:

长护险全称长期护理保险,是国家针对失能老年人晚年生病在床、生活无法自理,而市场护理费用又无法承担的现状,在社保体系里打算新开的一个基本社会保险。

如果老年人自理能力受限,比如大小便失禁、无法穿脱衣裤、无法上下楼等,

或者老年人患了某些老年病,比如帕金森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需要医疗照护,

申请了失能护理并被评为二至六级护理等级,在享受完护理服务之后,长护险可以对护理费用进行报销。

早在2016年时,国家人社部就发过这么一篇长护险的试点指导意见:

当时指定了十几个省份和城市进行长护险试点,包括:

转眼两三年过去了,试点效果良好,国家于是决定铺开。

于是才在半月前发布了扩大试点的公告。

国家推出长护险,有其必要的社会背景:

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达到2.54亿,按15亿人口算的话,占比17%,非常高!

这2.54亿老年人中,失能人员超过4000万,占比15.7%,也非常高!

这些失能人口需要专人照顾才能继续生存和生活,

如果将失能老年人的护理工作交给第三方,市场供方的开价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公子了解到的一家北京的养老服务机构的报价:

半失能老人每月护理费6000,全失能老人每月护理费7000-8000,失智老人每月护理费直接过万,而且并且太重人家还不一定接收。

所以,国家看到这块民生需求和现实状况,才推出了长护险,打算用社保的方式解决。

比如上海89岁的陈阿婆患有帕金森病,生活不能自理,但她又不愿意住到医院,参加了长护险之后,每周有5天都有专门的护理员上门给陈阿婆服务。每小时65元护理费,她自己只需要出6.5元即可。

长护险和我们熟知的“五险一金”一样,分别负责解决老百姓生活中一块难题:

要公子来说,从长护险推出的背景来看,它还真是个好东西,

那它都具体怎么交,怎么用呢?

接着看:

既然有趋势要成为社保第六险了,那我们不妨就详细得为大家依次捋一捋:

本质上来说,失能老年人的护理属于医疗服务的一部分,

所以长护险的很多政策规定都与医保挂钩。

在试点阶段,基本都要求参加职工医保的人员要参与缴纳长护险。

但各地有所不同,

比如

上海不仅要求有工作的职工参加,没有工作的居民也要参加,

而宁波市则只要求职工参加。

新增一个长护险,肯定要想办法筹钱才能开展。

但目前国家还算给力,不打算增加企业的负担,也不打算增加个人的负担,而是从医保资金里面直接“平移”。

举个例子:

小张所在单位给他缴纳医保的工资基数是8000,小张个人缴纳医保的工资基数也是8000。

按照既往医保缴费的方式,小张单位每个月给他缴纳的医保费用是:

8000X9%=720元

小张自己每月缴纳进医保个人账户的钱是:

8000X2%=160元

现在上海要求企业个人1:1划扣医保缴费工资基数的1%进行筹资,也即是每个月拿出:

8000X1%+8000X1%=160元

然后按季度为周期划转,即每个季度小张和单位要承担的长护险基金缴费是:

160X3=480元

那么,站在小张个人的角度来看,国家新开了长护险,每年没有多交钱,

只是每年缴纳进入医保个人账户的160X12=1920,其中的一半960进入了长护险独立基金,

原来的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就只剩下960元了。

上面的例子,小张代表的是参加职工医保的长护险参保人缴费方式,如果小张是参加城乡医保的长护险参保人,缴费情况又不同。

在长护险筹资方面,小张也不需要缴费,而是根据上海当地60周岁以上的居民医保参保人员,直接按照比职工长护险缴费水平稍低的水平按季度划扣资金。

举个例子:小张是上海的一个无工作居民,参加的是当地的城乡居民医保。

假设当地参加城乡医保的60岁居民有60万人,缴费水平比职工长护险要低,为每人50,

那么当地就会每个季度从居民医保基金中划走:

60万X50元=3000万

讲完长护险交多少钱,现在来看长护险具体能报销多少。

还是老结论,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政策也是各地不一,

所以我先总结一下整体的政策规定,再挑个具体的案例来给大家详细说明。

长护险待遇享受整体政策规定:

待遇享受条件:要经过医疗诊断和评估,而且失能状态持续6个月以上才可以享受。待遇享受水平:整体报销比例为70%。剩下30%的护理费用个人自费,各地可不同。待遇支付对象:长护险的钱不是给老年人和家属,而是给到护理提供机构!(手动三遍)

长护险待遇享受具体规定(案例):

上面整体的政策规定得太笼统,我现在用上海的例子给大家讲一下,

如果我们是老年人,该怎样享受这份护理保险报销福利。

作为上海的失能老人,想要享受到失能护理保险待遇,

大体分四步:

提出申请没什么好说的,需要申请的话,可以拨打12333或者962218咨询,

也可以在市人社局官网、上海医保网以及上海市综合为老服务平台查询,

同时在“上海人社”APP也可以查询。

评估护理等级只能由与市医保中心签订长期服务协议的机构才能进行评估,和定点医院定点药房一样,从此我们多了个“定点评估机构”,这些机构有的地方也是有具备条件和资质的保险公司充当。

护理等级共七级:正常、照护一级、照护二级、照护三级、照护四级、照护五级、照护六级,

只有被评为二级至六级的参保人才能享受长护险待遇。

被评为二至六级照护等级后,不同的人还需要满足不同的条件才能享受长护险待遇:

参加职工医保的参保人,必须要办理完退休手续之后才能享受,参加城乡医保的参保人,必须要满足60周岁以上才能享受长护险待遇。

根据个人身体状况不同,享受到的护理服务方式也不一样,

分为居家护理、养老机构护理、住院护理。

居家护理,也即是护理人员会定期上门服务,可能一周几天,每天一小时不等。

由于国家鼓励居家上门护理,所以上海市长护险居家上门护理费用报销比例最高,达到90%。

养老机构护理,也即是失能人员住到养老院,由养老院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护理费报销比例为85%

住院护理,也即是失能人员只能躺在医疗机构,由专门的执业护士进行护理,这方面的费用报销规定按照医保报销规定进行,分医院等级、分用药目录,这里就不详说了。

可能有人担心这些护理人员,特别是上门护理人员会不会存在光拿钱,敷衍了事的行为,

实际上,这方面我们完全不用担心,国家已经规定好了具体的护理服务内容,也是为了在服务时减少争议。这是我找到的上海市长护险服务项目内容详表:

当然,篇幅有限,很多细节的服务和补贴我没法在这里展开,如果你是上海人,家里的老人也正好需要,可以到看这个具体规定: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修订后的《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办法》的通知。

长护险的费用结算也特别简单,采用的是报销制,和住院非常类似。

所有发生的费用由提供护理服务的机构进行记账,然后机构和长护险基金直接街算,按规定由失能人员自费的部分再自己交费就行。

目前长护险还出于起步试点阶段,补贴力度还显不够。

央视财经保道的上海陈阿婆享受的护理服务费用是65元每小时,

她享受到90%的报销待遇,长护险报销了58.5元,自费6.5元,

宁波市长护险给定的待遇则是每日40元。

这点补贴够吗?

从前面北京那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报价来看,半失能人员每个月护理费6000元,

如果按照长护险的居家护理标准,每天来护理一小时,则这家养老机构每小时的护理费为:

6000/30=200元/小时

可上海长护险每小时才报58元,宁波每天只给40元,如果要享受到这家机构的服务水准,

这点钱还是有点杯水车薪了。

随着长期护理险的试行,未来其全面推广是大势所趋。

可想,它将会为我们带来以下影响:

人人家里都有老人,人人也会变成老人。

此举,从中直接受益的便是家中的老人。

对于老人而言,

每年只需要花很少钱就可以获得不错的长期护理保障,

是大大得好事情。

尤其是部分老人,没有孩子或者失去了孩子,

随着年龄变大得病,逐渐失去了照顾自己的能力。

在有了长期护理险以后,能够在晚年得到一些基础帮助。

也是大大得善政。

现在这一代年轻人多是独生子女,养老压力极大。

如果老人得病或者失能,孩子该怎么办?

而在此举以后,社会能够承担起一些年轻人身上养老的压力。

此外,很多人会为年轻人报不平,说是:

凭什么用年轻人交的钱给老人填坑?

我认为这么说不公正的。

首先,这些老人也是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只是由于时代原因没有被好好对待;

其次,如果社保逐渐意识到老年失能的问题,而且试图去解决,那么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不是坏事情,未来我们的老了的问题,社保也会逐步完善想办法解决的。

这两年财政往社保已经投了不少钱了,像是2020年的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贴已经超过550元。

大家不要讲,国家不掏钱这种风凉话,

只有懒政无视问题,才是我们要警惕的。

而且大包大揽一切从来不是社保该有的样貌,

急民所难、雪中送炭,解决一些最基础保障问题,才是社保该去做到。

大家不妨自己判断,长期失能险属于前者,还是后者?

说回长期失能险的申请标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人到了这种状态,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怀和体恤。

所以我认为,社保中的长护险是善政,是国家注意到了这些老年人的困难。

THE END
1.头条文章保险产品的更新非常快,这篇文章是于19年1月写的,如果你是在20年之后看到这篇文章,非常建议你们关注深蓝保,输入关键词,重新了解最新的保险产品。特别是意外险,变动一般都比较大。 这篇的内容非常非常长,所以我做了一个目录。如果你已经对保险有所了解了,请按目录跳到你想看的部分。如果你是新手,完全不了解,最...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334621490842811
2.重大疾病保险保什么?看完都会明白了但是,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依然认为自己是金刚不朽之躯,不会得病的极端自信者大有人在,没有这些自大狂的人当中,又有多少人了解重疾保障的功能呢? 重疾保险的保障原理简单的说一种约定,客户和保险公司就一定数量的重疾种类签订合同,合同期间如果被保险人发生约定重疾种类中的一种且符合重疾定义标准的,当初投保多少就理...https://www.360doc.cn/article/16901590_382786625.html
3.发现有病了还能买保险吗?发现自己生病了,是否还能购买保险,这个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首先,如果只是患了一些经过治疗后很快就能康复的小病,比如感冒、痔疮等,一般不会影响购买保险,你可以放心购买。其次,如果患了一些不是特别严重的疾病,比如小三阳、乳腺增生等,那么在购买需要进行健康告知的保险,比如医疗险、重疾险时,可能会有一些特殊...https://www.xyz.cn/toptag/faxianyoubingle-678579.html
4.商业医疗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目前的商业医疗保险最突出的问题是价格高,保障程度低。虽然医疗保险的投保价格超出百姓的承受能力,但经营此项业务的许多保险公司仍然亏本,主要由以下两种现象导致。 一是逆选择,即投保者在得知自己得病时才去投保,并以各种手段瞒过保险公司的检查,投保后保险公司不得不依照条款支付其医疗费用。 https://m.cngold.org/insurance/zs2421905.html
1.如果已经得病了,还能买保险吗?买保险就是为了转移风险,很多朋友都会提早购买保险,有备无患。那如果已经得病了,还能买保险吗?下面就给大家具体介绍下。 想知道已经得病了,还能不能买保险,需要看消费者想买什么保险。保险一般分为社会保险以及商业保险,而商业保险又可以分为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寿险等,那小编就逐一分析下。 https://www.cpic.com.cn/c/2020-12-01/1613381.shtml
2.得病了还能买什么保险在购买任何保险产品之前,建议您仔细阅读保险合同并咨询专业人士以确保了解所有相关条款和条件。 其他 735 2023-08-27 08:12:13 得病了还能买什么保险 在购买保险时,您需要了解不同类型保险的保障范围和适用情况。如果您已经生病或者患有某些疾病,那么以下几种类型的保险可能仍然适合您:1.重大疾病保险:这种保险...https://www.shenlanbao.com/wenda/topics/347154
3.平安福逾期得病有理赔吗?多少钱?怎么办?逾期资讯概括全文:在逾期未交保险费的情况下,平安福逾期得病无法获得理赔,保险合同止后无保险责任。 为了避免未来的麻烦,建议在保险期间内准时交纳保费,以保证获得保险责任的充分保障。假如已经发生逾期,及时联系保险公司办理续保手续,并咨询是不是有其他适用的保险产品可供选择。https://www.hezegd.com/lawnews/zixun/27379.html
4.猝死,比癌症更可怕!新闻频道要清楚地认识长期熬夜已经属于猝死高危人群了,熬夜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猝死等的危险因素。 所以大家一定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应该定期检查心电图、血压、血糖等。最重要的还是,能不熬夜就不熬夜! 保险交流答疑群了解一下,名额有限哦 之前9.9元错过的小伙伴,现在只能19.9进群了 ...https://news.hexun.com/2019-01-08/195810392.html
5.得病了买保险赔不赔一、得病了买保险赔不赔 现阶段,重疾险及绝大多数医疗险对于先天性疾病与遗传性疾病皆实行免责条款,意味着被保险人若身患这些疾病,则保险公司将不予理赔。而寿险产品之所以将先天性疾病排除在承保范畴之外,主要原因在于先天性疾病存在带病欺诈投保之嫌,保险公司对此类情况往往难以准确辨别,因此这类风险因素往往无法纳...https://www.64365.com/zs/3036783.aspx
6.给小孩买什么保险好?一些家长通常认为成人才需投保医疗保险,其实,孩子在 7 周岁之前身体较弱,容易得病,生病住院概率 ...https://www.cntaiping.com/service/42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