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着之前购买的线下产品,一脸的嫌弃。
忍一时越想越气,退一步越想越亏!
于是乎,很多人就萌生了退保的想法。
“这款产品我买的后悔了,可以退保么?”
这应该是吐槽君收到频次最高的几个问题之一。
所以,今天吐槽君就跟大家掰扯掰扯退保的那些事儿~
1、追求附加保障,保额过低
在产品形态日益丰富的当下,越来越多看起来很美好的附加保障,让我们挑的眼花缭乱。
当然,保险公司也是要恰饭的嘛~这些保障都是要加钱的!
于是便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在附加了各种保障之后,发现预算有些超支了,然后索性降低基础保额。
这种情况,在附加终身保障或多次赔付保障的重疾险时,最为常见。
买保险就是买保额,连第一次的治疗费用都不够,何来终身或多次赔付。
所以这就是第一种,我们需要考虑退保的情况了。(当然有钱任性加保的不在此列)
2、没有做好预算,保费过高
吐槽君一直认为,买保险不是买衣服化妆品,千万不要冲动消费。
整体的预算也不要超过,家庭年收入的10%。
不然影响到正常的生活水平,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这里面冲动消费最多的情况,大概就是各位宝爸宝妈,给孩子配置保险的时候了(捂嘴笑),恨不得把所有附加保障都选上,然后直接保障终身。
但这样一来,对于整体家庭的经济压力就太大了。
不光生活水准收到了影响,而且最应该覆盖保障的顶梁柱也处于裸奔状态。
所以这就是第二种,我们需要考虑退保的情况了。
3、功课没有做好,买错保险
本来是想转嫁孩子的大病医疗风险,结果功课做得不到位,听说保险还可以作为教育金,然后就稀里糊涂的买了一款教育金+附加重疾险。
当然这种情况也经常出现在,亲戚朋友的人情保单中。
这样的结果就是,钱没少花,结果自己想要的保障压根就没有多少。
伤心又伤财。
吐槽君给大家罗列完常见的,需要考虑退保的情况。
但当然不是说符合这些情况,就立马去退保。
在退保前你还需要确定一下,“退保三问”。
1、身体条件是否允许?
保险不是说买就买的,人在挑保险,保险也在挑人。
退保之后再重新购买其他产品,是需要重新经过核保的。
所以,先确定下自己,是否有身体异常,能否通过新保险健康告知,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如果身体存在健康问题,那建议最好还是不要退保,实在不满意当前保单,还可以采用减额交清或者减少保额的方式。(下文吐槽君会说到)
2、新的保障覆盖了么?
经过了第一问,我们身体状况如果合格。
那么一定要覆盖新的保障,并且等到新的保障超过等待期之后,再去退保旧的保障。
如此才能做到完美无缝的保障对接,确保万无一失。
3、能否接受退保损失?
退保并不是拿回全部的所交保费,而是会有损失的,而且大多数产品的损失还不少。
具体损失的多少,则要看产品具体的现金价值了。
有些产品可能最初几年的现金价值都为0,而此时退保是一分钱都拿不回来的。
当然,如果能接受退保的损失,快刀斩乱麻的退保,其实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止损手段。
在经过灵魂拷问的“退保三问”,我们确定了要退保之后,还需要注意如下的情况:
1、保单年度末再退保
浪费是最大的犯罪!
2、卡内余额及早转移
我们购买长险的时候,都会留下每年扣除续期保费的储蓄卡。
而在做好退保决定之后,吐槽君建议你把这张卡的余额全部转移。
这样可以防止保险公司退保进程拖沓(大多为尾大不掉的保险公司),导致续期保费被扣走等情况。
不要以为吐槽君在吓唬你,这样的纠纷每年不在少数。
3、可完整退保的情况
并不是所有的退保都会有损失,有三种情况我们是可以完整退还所交保费的:
除了退保,我们其实还有其他方式,来处理我们的保单:
1、保单贷款
有很多保险是支持保单贷款的,当然贷款额度也是基于现金价值的。
这个选择适合购买了大量理财险,突发资金周转不灵的人群。
这样的话就不用接受退保损失,而顺利度过经济难关。
2、减少保额
部分保险是支持减额功能的。
这个选择适合保额选择过高,不能承受保费压力的人群。
缺点就是和退保一样,也是会有部分损失的。
3、减额缴清
减额交清的意思就是:用所有剩余的现金价值,一次性交清日后的所有保费,当然保额也会有所降低。
是不是有点迷糊?
吐槽君可以给你打个比方:你贷款买了奥迪A8,但是贷款还不动了,4S店给你换成了一辆A3,以后也不用你交贷款了。
投保需谨慎,退保亦需谨慎。
曾国藩告诫我们:“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