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家寿险公司退保率:1家超5%,2家超3%!
2024年以来,相比上年同期在3.5%定价产品停售预期刺激下的快速增长而言,人身险公司保费增速放缓。
根据监管最新披露的数据,2024年5月末人身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2.2万亿,可比口径下增长4.7%,远低于上年同期的11%。
再加上,利率下行和资本市场波动,险企的资产端持续承压,盈利空间被压缩。
身处规模和效益双承压的环境下,也让很多从业人员,都觉得当下好难...
诚然,这些困难都是现实客观存在,但负面情绪积攒的背后,也容易让人“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其实,这些困难不过是经历过上一轮粗放式快速发展阶段后,行业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之路上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如果,大家从产品(销售)-投资(资产)-盈利(资本),三方面逐一去分析,当下的困难亦可解。
2.逆周期下坚持内涵式发展:银保渠道手续费↓,新业务价值率↑,退保率↓
即,三方发力靠内生力驱动公司运转,自我造血形成正向循环,从而在逆周期中破困而生!
详见《面对利率下行和资本市场波动,逆周期下如何“破困而生”?》
其中,就提到“将推动保险业坚持内涵式发展、特色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加快由追求速度和规模向以价值和效益为中心转变。”
面对当前的利率持续下行,去年在监管的指导下,险企在银保渠道严格执行“报行合一”要求,提升负债成本管控意识,增强资产负债统筹联动。
从2024年一季度的数据看,多家银行的手续费收入同比下降,以头部险企为代表,人身险公司新业务价值率显著提升。
详见《2024年一季度寿险公司保险业务收入排名榜》。
与此同时,作为衡量一家险企的业务品质指标之一,保险公司的退保率也明显下降。
“13精”统计了2024年一季度75家公司综合退保率情况,详见上图,其中,超7成险企的退保率同比下降,详见后文。
1.行业退保率中位数、均值均下降,高退保率公司显著减少!
从近三年可统计到的人身险公司退保率数据看,无论是中位数还是均值都明显下降。
2024年一季度,75家寿险公司退保率的中位数为0.5%,较上年同期下降0.33个百分点,简单平均值为0.72%,较上年同期下降1.31个百分点。
而从各家险企的退保率分布情况看,55公司的退保率低于1%,占比约73%,较上年同期上升约18%。
而且,超高退保率的公司数量,也明显减少...
2023年一季度,有3家公司退保率超10%,3家公司超6%,合计6家超过6%。
但是,2024年一季度退保率没有一家超6%,退保率最高的是大家养老为5.48%。
2.上一波集中退保期顺利兑付,逆周期下退保率下降!
此外,与上年同期对比,55家险企的综合退保率都有所下降,占比约73%,其中,上年末保费规模超过500亿的公司,退保率全部下降。
因此,从多数公司退保率下降,高退保率公司大幅减少,行业中位数显著下降等,不难看出行业退保率指标优于以往。
这背后可能与两方面因素有关:
一是,2018年前后销售的中短存续期产品,此前已经陆续到达“预定退保”期,即,集中退保高潮期已过。
此前,部分中小公司通过提前布局,出售优良债券资产等,也完成兑付。
二是,面对当下利率下行的环境,保险产品的长期锁定利率优势凸显。
更何况几年前销售的保险中,大多还都是3.5%甚至4.025%定价的产品,在当下环境下已经买不到了...
所以,在逆周期下“低风险”的保值增值类产品,数量少选择有限,也会使得选择退保的人群相对减少。
1.390余款产品累计退保超530亿,以普通型年金和万能险为主!
此外,“13精”还统计了75家险企的产品退保规模情况,2024年一季度390余款产品的累计退保规模超530亿。
其中,有2家公司的部分产品累计退保规模超70亿,5家公司退保规模超20亿,包括人保寿险、农银人寿、中信保诚等。
以产品分类看,普通型年金险退保156亿,普通型终身寿险退保38亿,万能型年金险和万能险终身寿险累计退保210亿。
也就是说,年金保险是2024年一季度退保最多的产品,其中,普通型多于万能险。
至于,为何是年金险和万能险退保集中,经历过2018年前后的保险从业人员自然都明白。
一方面,年金险是当时的热销产品,火爆程度就好比如今的增额终身寿险,一直是各大险企的“吸金”主力。
另一方面,彼时资产驱动负债模式的险企,规模的快速增长很多都是靠的万能险,比如,原安邦系。
2.银保渠道的年金险退保高,1款退保超70亿,1款超20亿!
方便大家更直观的理解,我们可以看退保率较高的10家险企,在2024年一季度的产品退保情况,如上图所示。
先看,大家养老的三款退保规模较高的产品,其中,一款万能险退保1.45亿,2023年该产品也退保25.6亿。
作为昔日安邦系旗下公司之一,大家养老已经基本消化此前安邦养老时期的中短存续期万能险产品。
详见《继大家保险股权两度挂牌未果后,大家养老100%股权挂牌出售》。
再看,海保人寿的退保规模最多的也是一款万能险,由于公司成立较晚,还没有赶上万能险最火热的时期。
在当前的投资环境下,这个结算利率水平应该也有竞争力,那么,退保集中或许与消费者购买时预期差距大有关。
最后,还有一类产品退保集中,就是当年经由银保渠道销售,参照“理财”销售的中短期存续的年金保险。
以保险期间12年的产品为例,最早的保单销售在6年以上,尚未到达上限,但是,从退保率看也进入集中退保期。
如前文所说,这些产品的定价,与当前市面上能够买到的产品相比要高,而仍退保集中,与销售渠道和消费者购买预期,可能也有关。
如果,大家想看各家公司产品层面的退保规模数据,可以后台回复“2024年一季度产品退保”。
3.什么是综合退保率?
最后,说一下什么是综合退保率呢?
按照13号准则的公式,综合退保率=(退保金+保户储金及投资款的退保金+投资连结保险独立账户的退保金)÷(期初长期险责任准备金+保户储金及投资款期初余额+独立账户负债期初余额+本年度签单保费)×100%。
其中,退保金和签单保费的计算口径均为本年度累计值。
以新华和国寿的数据为例,按照正常业务进展,无特殊情况的话,全年退保率是上半年的2倍左右。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平安寿险、中信保诚等公司披露的综合退保率为当季数据,而其他绝大多数公司披露的是年度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