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南岸区的刘女士被一条银行扣款短信吓了一跳,自己的银行卡被扣了3980元。
“没有消费,怎么会有扣款?”着急的她跑去银行一查才知道,被扣的钱是因为买了纪念品,这又让她和丈夫迷糊了,自己何时买了纪念品?
“你的信用卡消费3980元”
这事得从11月27日说起。
当天,家住南岸区的王先生在玩妻子手机时发现,手机上有一条来自银行的未读短信。短信显示:11月19日,妻子的信用卡消费了3980元。
“你买了啥子?”王先生询问妻子,不过妻子刘女士一头雾水:自己又没有使用信用卡消费,而且,自己一月3000元的退休金,怎么会买这么贵的东西?
丈夫拿出刘女士的手机,上面清楚显示:“您尾号0082的信用卡11月19日15:39分12期消费人民币3980元。”
刘女士一下蒙了,两人一合计,难道信用卡被盗刷了?
“当时我就说不买,但是女的一直给我推销。”刘女士说,最后对方提议,公司可以先寄一套产品给她看看,不一定要购买。“我想这可以考虑,于是就说要得嘛。”
但没想到的是,过了几天,就接到了银行的信用卡扣款短信。
银行承诺追回款项
搞清楚缘由后,夫妻俩来到银行。工作人员得知他们的来意后,查了一下,告诉王先生,这事由银行信用卡中心负责,他们愿意帮其联系银行的信用卡中心。
王先生告诉记者,这让他不能接受,也告诉对方,自己根本就不需要这些纪念品。到了本月2号,王先生依然没有收到退款短信。
记者调查
扣款单位是家电子商务公司为银行合作机构
昨日,记者看到,刘女士收到的这条短信来自于一个“9****”的号码,经查是某银行的服务热线。
官网的展示品上,也有各种纪念币。
钱怎么被转走的?
“这是"无密扣款",银行会核实通话录音,审核通过,可以直接扣款。”该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客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公司与银行有合作,推销人员在向客户推销产品的过程中,全程都有通话记录,银行会核实录音,审核通过后直接从客户账上扣钱,他们公司就可以直接发货,目前刘女士购买的产品已经送到重庆某网点。
昨天,记者拨通了该银行信用卡中心官方客服,说明了刘女士的情况。
记者再次询问这算不算“无密扣款”,该客服人员表示,只要客户同意购买产品,商城确实可以不输入密码直接扣款。
3号下午,刘女士和王先生再次来到该银行南岸一网点,在大堂经理帮助下,刘女士联系了该银行信用卡中心。信用卡中心客服人员告诉刘女士,目前她购买的产品已经作退货处理,而货款将在7到15个工作日内到账。
机票、保险等也可能“无密扣款”
但协议密密麻麻,很少有人看
那么业内其他银行存不存在“无密扣款”的情况?
记者采访了市内多家银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信用卡确实存在“无密扣款”这种形式,不过需要银行、市民、还有扣款企业机构三方签订扣款协议,且需要得知卡号和密码等信息。
“银行对信用卡的无密扣款都很谨慎,不会轻易办理。”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信用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无密扣款首先要实名制,此外还需要银行、市民、扣款企业机构三方需签订扣款协议,且需要得知卡号和密码等信息。“如果没有和对方、银行签署类似协议,那么责任应该在银行和扣款方。”
不过,记者采访市内多家银行了解到,目前银行并没有专门针对无密扣款的三方协议,其可能包含在信用卡领用协议中,或者以其他方式存在。
有多少人注意过这些协议?
律师解读:
未得到消费者承诺,不得擅自扣款
胡先生坚决不同意扣划,一审判决后,又到市二中院打了二审。最终二审驳回了一审判决,判决银行返还胡先生150元,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那么,“无密扣款”是否容易导致信用卡被盗刷呢?
我市某股份银行信用卡中心人士告诉记者,“从接触信用卡业务以来,还从来没碰到过无密扣款出现过盗刷的。”据该人士介绍,银行会对合作机构的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核,比如要求机构必须是注册资金在1000万以上、管理规范的大公司。“因为要求必须是办理实名制业务,才能用无密扣款,因此很容易追查到实际资金使用人。”
编辑:李江雪
2015-12-0423:38:00
17日下午,成都商报记者反复联络伍芳芳和王敏的手机号,但两个号码都是关机的。后来经验丰富的前辈告诉小王“不要轻易放弃,有时候客户骂完,会有愧疚心理,说不定反而更容易签单。
2015-01-1910:09:00
19岁的伍芳芳(化名)说自己成绩不好,职高还没有读完,就辍学去外地打工了。后来经验丰富的前辈告诉小王“不要轻易放弃,有时候客户骂完,会有愧疚心理,说不定反而更容易签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