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的基因治疗领域为许多医学应用开辟了新的可能性——从对抗遗传疾病到癌症治疗,人们开始向一个又一个的医学难题发起挑战。近期的一项研究再度刷新了我们对基因疗法的认知——它或可被用于长效避孕!
这是来自麻省总医院(MGH)、辛辛那提动植物园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和研究中心(CREW)的研究人员,在寻找治疗卵巢癌的基因疗法时意想不到的发现:单次抗米勒管激素(AMH)基因治疗可以诱导家猫长期避孕,有望成为传统手术绝育的安全、有效替代方案。这项研究结果已整理发表在《自然》杂志子刊NatureCommunications上。
AMH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非甾体激素,由人类女性和其他雌性哺乳动物的卵巢以及雄性的睾丸产生。在胎儿的性器官发育过程中,AMH扮演了关键的角色。男性胎儿的AMH水平较高,因为这阻止了他们发育成女性的生殖器官。相较之下,女性胎儿仅需要一小部分AMH来促进其发育。AMH的水平可用于预测女性卵巢的储备情况和卵子数量,较高的AMH水平意味着更多的卵子和更高的卵巢储备,较低的AMH则意味着较少的卵子和较低的卵巢储备。
在此前评估AMH作为接受化疗的女性保护卵巢储备方法的研究中,本文的通讯作者之一DavidPépin教授发现将AMH水平提高到一定阈值以上会抑制卵巢卵泡的生长,从而有效防止排卵和受孕。
研究人员以两种不同剂量对6只母猫进行了基因治疗,另有3只猫作为对照。他们将含有AMH基因序列的AAV载体注射到猫的大腿肌肉中(对照组注射空AAV载体),其所携带的转基因将促使肌肉细胞表达AMH,然后通过循环最终进入卵巢。由于AMH受体的表达仅限于生殖器官,因此这种激素不太可能产生脱靶效应。
一只公猫被带到母猫群体进行两次为期四个月的交配试验。研究人员对这些母猫进行了两年多的追踪,充分评估了基因治疗对生殖激素、卵巢周期和生育能力的影响。
结果显示,所有对照组的猫都生了小猫,但接受基因治疗的猫都没有怀孕。抑制卵泡发育和排卵不影响雌激素等重要激素。在任何接受基因治疗的母猫身上都没有观察到不良影响,表明在测试的剂量下,这种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在为期两年的研究期间,无论是低剂量还是高剂量的基因治疗都成功让猫体内的AMH水平保持在研究人员的目标阈值之上,并且在此期间成功阻止了成年母猫受孕。尽管在大规模推广这种疗法之前,研究人员还需要对更多猫进行更多的研究来证实这些发现,但他们相信这种非创伤性的长效基因疗法最终有望取代手术绝育。
当前,在常规的避孕手段之外,人类的避孕方案还包括激素治疗、物理屏障、医疗设备植入以及外科手术,然而这些方法许多不仅无法保证100%的有效性,还会伴随着一定的副作用。这项研究为该领域引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通过基因治疗来操控体内激素的水平,相比于绝育手术,这种方法可以以无创的方式“一劳永逸”地实现节育。
然而,从猫科动物的研究成果转化到人类的临床应用还有着许多有待跨越的鸿沟。围绕着生物学差异、伦理考虑和安全等诸多方面的挑战需要解决。鉴于基因疗法的持久性,对这种方法的可逆性和潜在长期影响的全面研究至关重要。尽管如此,这项研究所带来的未来前景不应被低估。生殖健康与基因疗法的结合有望为我们提供一种有效的、侵入性较小的避孕替代方案,这将为人类避孕的发展史开启一个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