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老鼋复仇,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自说文史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以下故事,出自宋代文言纪实小说总集《太平广记》,翻译时稍有改动。
唐代开元(唐玄宗李隆基年号,公元713年-741年)年间,东京(唐代东京是指东都洛阳)有一位学子叫杨玉岚,他有一定的名气和功名,就到长安去求官。不过,由于资历不够,所以没能成功做官。
郁闷至极,杨玉岚就到江南游玩,玩着玩着,身上没钱了。于是,杨玉岚去找朋友,打算借一些钱,等自己当官了再还给朋友。哪料到这些朋友平时不错,号称知己好友,但借钱时一个个装穷,没一个人肯借钱给杨玉岚。
当时,杨玉岚在扬州,因为没钱,无奈之下他只好暂时留在扬州。好在读过书,会写字画画,也能帮人家写信,所以杨玉岚还能挣点钱养活自己,但没有富余,有时候甚至要饿肚子,日子过得很苦。
当地有一人叫谢二,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杨玉岚,得知了他的经历和难处。谢二为人不错,也是读书人,就打算帮帮杨玉岚。
一开始,谢二只是会买一些杨玉岚的书法绘画,或者多给他一些钱。后来,他跟杨玉岚熟悉了,觉得这个人可以信赖,就请他吃饭,杨玉岚表示很感激,以后会报答谢二。
谢二则说:我只是理解杨公子的痛苦而已,我并不想要报答。听说你一直想回到长安去,我家也在长安,希望你能给我家人带一封信,当然了,你北归的路费,我也会给你。只是,我现在没有那么多钱,所以,只要你能把信送到,我的母亲一定会给你三百两银子,到时候你就可以用这笔钱做事情了。
杨玉岚激动地哭了,说自己一定会把信带到,将来一定会报答谢二。
吃完饭后,谢二给了杨玉岚十两银子,让他买几件衣服,再买点干粮带着,又给了他二十两,作为路费。杨玉岚收下了,这三十两银子,别说回去的路费,就是普通的吃喝,三年也足够了。
随后,谢二写了一封信,交给杨玉岚,说:我家在东都城西南方的魏王池东面,你找到魏王池后,拍一拍旁边的大柳树,有一家人会给你开门,到时候你交出书信,自然就会有人给你钱。杨玉岚接过书信,说了点客气的话之后,就走了。
买了衣服、干粮之后,杨玉岚雇了船,到长安去了。
几天之后,到达长安,杨玉岚让车夫等一下自己,自己马上回来。他找到魏王池,看到旁边果然有一棵大柳树,就拍了拍柳树,然后安静等待。过了很大一会儿,柳树后面出现了一座宅子,朱门绣阁,看起来像是大户人家。杨玉岚觉得奇怪,这宅子刚才好像不在,似乎是凭空出现的。
没等他多想,一个婢女开门出来了,问杨玉岚什么事。杨玉岚说是替谢二传书信,婢女叫他稍微等一下,自己进屋通报。
很快,婢女出来了,让杨玉岚进屋,她在前面带路。
进了屋里,杨玉岚才发现,谢二家真是太有钱了,家里墙壁都是白玉做成,闪着白光,有点刺眼,就是婢女不太好看,头很尖,也没有脖子,有点像鱼头。到了后堂,一位中年妇女正坐着,看起来十分粗壮,头也很尖,脖子很短。
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谢二的母亲。
中年妇女看了书信,对杨玉岚说:我儿子的书信,还要劳烦杨公子亲自送来,实在感激,无以为报。儿子在书信里说了,取三百两银子付与杨公子,我已经安排了人,把钱包裹好后,送到了杨公子的车上。
杨玉岚出来后,没看到人,还以为自己被骗了。他上了车,问车夫有没有人来,车夫表示没有人来,还好奇问杨玉岚到柳树后面干什么。杨玉岚吃惊,问车夫有没有看到大宅子,车夫说没有。
上车以后,果然有一个包裹,里面都是银子,正好是三百两。只是,这些银子都是很旧,似乎是在水里泡过很久。
想到房子突然出现,中年妇女和婢女头很奇怪,车夫又说没看到房子,而谢二母亲又好像知道自己乘车而来,车里又凭空多了三百两银子,银子又很奇怪……种种奇怪之处,杨玉岚忽然怕了,觉得谢二母亲是精怪。
杨玉岚越想越怕,又担心银子出问题,连累自己,就赶紧报官了。
府尹听说这件事后,亲自带人到魏王池附近打探消息,发现这里根本没有杨玉岚说的大房子,只有池子和大柳树。众人都说:魏王池里有几个老鼋,难道是老鼋成精了吗?此事看起来不简单,得跟上司汇报。
府尹报告上级,上级长官又报告皇帝,得到“捕杀之”的命令。而且,上面还派了几十个昆仑奴,都拿着刀枪。昆仑奴潜入魏王池中,捉到几十头大大小小的鼋,以及一头特别大的老鼋,足有两张床合起来那么大。
在府尹的主持下,这些鼋都被杀了,府尹又特别奖励杨玉岚几十两银子。
起初,杨玉岚还担心这件事会给他带来厄运,但三四年过去了,他一直平安无事,于是慢慢放下了心。
第五年的时候,杨玉岚终于有机会做官了,是到江南做县尉。他带着家人去上任,上任的路上,经过扬州,杨玉岚去买东西,在街市上发现了谢二。
谢二看到杨玉岚后,大怒,骂着说:我对杨公子不薄,你为什么如此害我!我老母和家人,都死了,全家几十口人全都被杀,都是你的原因!我所用之钱,都是往日游人投入到池子里的钱,没偷没抢,我修行也是正道,没害过人,还帮助过不少人,也帮助过你,你为何如此害我啊?我如果想报复你,简直易如反掌,可这有损于修道啊!
说完之后,谢二走了,他没有伤害杨玉岚。
但是,杨玉岚还是担心他回来害自己,一直不敢去上任,躲在屋子里不肯出来。上级催促他尽快上任,杨玉岚勉强去上任,找了大船,又把家人都安排好在船舱里,尽量不让他们出来。
船行百余里,忽然江面起风,大船被吹翻,一船的人都掉在了江水里。杨玉岚和全家人都被淹死了。唯独船夫安然无恙,靠着水性好游到了江边。说来奇怪,那只船后来也吹到了江边,船夫并无损失。
府尹以及当日参与杀鼋的人,听说杨玉岚的事情后,一致认为,这是杨玉岚恩将仇报,受到了老天爷的惩罚。
浣熊一般指北美浣熊,是一种原产于北美地区,如今已扩散到欧亚大部分地区的中等体型食肉目动物。成年浣熊体长40-65厘米,体重4-10公斤,雄兽略大于雌兽。
浣熊的外表长得跟貉有点相似,很多人经常将这两种动物搞混。浣熊全身毛色为灰棕色混杂,面部有黑色眼斑,就像两个眼罩一样,由于浣熊喜欢闯入居民家中盗食东西,因此也被称为“蒙面大盗”。
浣熊跟貉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尾巴和爪子,浣熊的尾巴有多条黑白相间的环纹,前爪呈5指状,灵活性极好,适合抓握,甚至能抓住飞行的虫子,而貉则不具备这些特征。
人们对浣熊的印象有两个极端,受影视作品影响,比如《银河护卫队》中的“火箭”一角,其原型就是浣熊,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认为浣熊是一种很可爱的动物。
而在北美、法国、丹麦等一些浣熊“泛滥成灾”的地方,它们则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没有人会觉得这种动物可爱。
它们会趁着夜色,成群结队来到居民的家中,到处翻找食物。由于浣熊也是一种捕食者,如果家中养有鸟、小猫等宠物,也会成为它们的捕食对象,甚至还会攻击人。
根据美国《世界日报》的报道,在南加洛杉矶县蒙特利公园市的一户华人家庭中,就发生了一起浣熊报复主人家,撕烂帐篷的事件。
时值晚上十点多钟,女主人正在院子里拿着水枪浇花。偶然间她发现泳池旁暗处的角落里有一些东西,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些浣熊,眼睛在夜色的衬托下显得亮晶晶。
女主人走近看看了,其中一只突然跳起把她吓一跳,情急之下赶忙用手里的水枪对准这些浣熊喷过去。因受到袭击,这些浣熊很快就离开了。
如果你想这些浣熊就此离开了,那就错了,整个事件也会平平无奇,没啥好报道的。
令主人家没想到的是,几分钟之后,这些浣熊又出现了,这次它们站在石榴树下面,齐刷刷地盯着主人家。
小浣熊的这一反常举动把女主人吓了一跳,赶忙跑回了家。女主人通过查看监控得知,昨晚闯入院子的一共有4只浣熊,看情形是一家四口。
到了第二天,来到院子检查的时候,发现泳池边的帐篷全被它们撕烂了。主人家认为,可能是昨晚自己用水喷它们,让这些浣熊生气了,从而撕毁帐篷报仇。
人会记仇、报仇这我们都知道,难道动物也跟人一样,能记住仇恨和进行报复行为吗?事实上很有可能。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一些救助野生动物工作时,人们都会用一块布蒙住这些动物的眼睛,这样做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蒙住眼睛遮挡了光线,让被麻醉的动物不容易因为光线的刺激而快速醒来;另一方面就是出于后续的考虑,怕它们记仇。
相信很多铲屎官在带宠物猫去绝育之后,就感觉到猫不跟你亲近了,甚至还有点凶,其实这不是错觉,猫科动物确实会记仇。
坦帕市附近大猫收容所的兽医塔米·米勒就深有体会,这名兽医曾救治过一头狮子。
或许是因为手术过程中被狮子闻到了味道或是看见了,在手术之后,塔米·米勒回访这头狮子时,狮子表现出了极强的攻击欲望,甚至隔着笼子都想扑过来。而在这之前,这头狮子对塔米·米勒并无感,前后态度截然不同。
相对而言,澳大利亚的一头叫“Indira”的老虎,也接受过兽医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人们吸取了教训,全程蒙眼,并未让老虎有机会看到医生们。手术之后医生们回访了这头老虎,“Indira”并未表现出反常的迹象。
动物是有报复行为的,这点毫无疑问,印度的一群猴子就给我们证明了。
它们疯狂冲击村庄,用群殴、抱上高处摔死等手段,将村子里的狗屠戮殆尽。而且在狗被杀光了之后,猴子们又逐渐将矛头指向人类,人类出手制止就会遭到猴子们无情攻击。
为什么这些猴子要针对这些狗?据当地村民称,很可能跟之前的一件事有关。当时村子里的一群狗,攻击了一只带仔的母猴,最终寡不敌众,小猴子被咬死,母猴负伤逃走。
或许是因为这件事情在猴群中埋下了仇恨,不久之后,猴群就在猴王的带领下疯狂冲击村庄,对所有的狗进行了全面的报复。
《印度时报》也曾报道过类似猴子有报仇的现象,说卡纳塔卡邦一村庄猴子泛滥成灾,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
为了解决这一现象,最终人们决定将这些猴子捕捉,运往22公里外的森林放生。但是过了不久,一些猴子们找了回来,还找到了当时运送它们的司机,将司机抓伤了。
从现实中一些动物的表现来看,它们似乎真的能够记住仇恨,并且也能展开报复行为。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够听到关于动物报复人类的故事,其中最常听说的便是灰喜鹊、鹰、野象等。
从这方面来看,4只浣熊被人用水喷了之后,将主人家的帐篷全部撕烂也就不难理解了。
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卡尔丘克新书《怪诞故事集》《衣柜》推出之后,她的长篇小说《糜骨之壤》也在今年1月上市,三部作品均由资深波兰语译者、研究者从波兰语直接翻译。
28日下午,浙江文艺·KEY-可以文化在杭州举办了关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卡尔丘克新书《糜骨之壤》的文学对谈活动。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导许志强,文学翻译家、作家于是,以及托卡尔丘克作品系列的策划编辑李灿,一起就托卡尔丘克的作品展开了对话。
许志强教授则表示《糜骨之壤》吸引自己的地方在于作为老妇人的主人公雅尼娜的疯狂之处。疯狂和愤怒也正是《糜骨之壤》的两个重要要素。托卡尔丘克在小说中称:“愤怒建立秩序,使世界变得简单纯粹。直觉的天赋在愤怒中得以回归。”而于是也认为托卡尔丘克小说中的“老女人”形象有着深刻的隐喻意义:“托卡尔丘克说老女人就是没有性别的人。她行走在人间感觉到轻松,没有背负,一个重要原因是她不再背负那些男权社会附加在女性身上的那些眼光。”
同时,于是对小说中的多种对立关系做了分析:“在这个生态注意恐怖小说的惊悚故事当中,有很多激烈的对立关系,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猎人与猎物、政体与个人等。从一个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讲,她写这个老女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她一直都在拒绝成为被对立的对象,拒绝成为自己变成别人的猎物,或是自己必须要尊崇这样一个腐朽的迂腐的男权社会所制定出来的法则,其实她的骨子里是这样一种性格。包括她与那些政府官员去争执,包括她与警察局长的那些对话对峙,其实都蕴含着这样一种冲突和她想抵抗的那种感觉。”
布莱克的诗歌贯穿小说全篇
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诗歌也是《糜骨之壤》中的重要构成元素。除了小说的原标题来自布莱克的诗句“让你的犁头碾过死人的尸骨”,布莱克的诗歌也贯穿于小说全篇。许志强教授认为艺术作品总是有一定的基调、声调,如同音乐一般,在《糜骨之壤》中,他将这种基调概括为“悲唳”。小说中的沼泽地,雾霾等意象,都可以在布莱克的《天真与经验之歌》里找到影子。“老女人疯狂的幻觉是通过一个巨大的想象力来带动,通过带动之后再带来一系列的思考,这时小说的叙述就不在一个自然性的层面上,而像翅膀在空中飞一样的层面上,那她的艺术感染力完全不同,那她触及到的话题也是完全不同的。”
而托卡尔丘克和威廉·布莱克之间最大的共通点,在于是看来,是“他们在灵魂与精神层面回溯到了前苏格拉底的时代。只有在前苏格拉底的时代,在没有确定我、没有确定理性之前,人才相信人与动物、与植物、与空气、与水之间是有联系的,灵可以在所有的万物之间流转”。
小说结尾的精妙让人震惊难忘
对谈中,许志强教授还提到了托卡尔丘克作品中的一些主题在世界文学史中的脉络。如《衣柜》中《神降》一篇写一个天才的计算机编程员,通过软件在电脑上建城城市、宇宙,毁灭,秩序,无序这样的循环是在改写《创世纪》的神话,《变形中心》中人变成狼的故事,仿佛是奥维德《变形记》当代的改写版。“她的每一篇故事都是将当代新科技与古老神话结合起来,创世纪的传说、变形记、人体解剖等等,都写得很有意思。在我们认为不可能的地方、寻常的地方,托卡尔丘克写出了她认为的可能性,从中发现很多戏剧性张力。”
而于是则认为:“托卡尔丘克最妙的一点就是她将很多从来没有进入过文学领域的话题引入了文学领域,这在我看来是最高级的一个地方。”另外,她认为托卡尔丘克的小说结尾都非常精妙:“像《怪诞故事集》中的《万圣山》,从小说的结构上来讲,这个小说就跟《变形中心》一样,它在最后一段之前都没有告诉你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一直到看到最后一段才知道他们到底在做什么,他们做的那些小孩,其实是将传说中的历史上的圣徒进行克隆,然后一代一代传下去,所以你看到最后一段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其实这种震惊对我来讲非常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