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3年数量就达到5175万只,同比增长1.1%;近年来,因为不文明养犬导致的“狗伤人”悲剧,时有发生。每年被猫狗咬伤的人数约有4000万。现实生活中,不文明养狗行为屡见不鲜。养犬要办证,遛狗要牵绳,但如此简单的道理却屡屡被忽视。
某社区召开会议,准备根据当地法规制定社区文明养狗公约,大家纷纷建言献策:
某地创新村民自治机制,探索出“四五三”治村模式,真正实现了依制管人、依法治村。
健全以村党组织会议、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四会管村”的组织架构。村党组织会议重点对土地征用、救灾救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涉及全体村民切身利益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把关定向,村民(代表)会议行使决策权,村民委员会行使执行权,村务监督委员会行使监督权。
在落实“一事一议”制度基础上,建立“五步议事”民主决策制度。村级重大事项经党组织走访调研提议、“两委”商议论证、党员大会合议会诊、上级部门审议把关、村民(代表)会议拍板后才能实施。在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工作的同时,不断拓宽民主监督新渠道,完善干部履职监督、“三务(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监督、村级账务监督的“三项监督”新体系,进一步激发了民主自治活力,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民创造历史的高度,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出开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新征程的号令。
习近平总书记指明“全过程”含义——“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既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通过民主协商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也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认识更加深刻、路径更加清晰,绘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蓝图。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不断丰富,民主渠道不断拓宽,全过程人民民主涌动更加澎湃的生机。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基层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场所,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治理是否有效,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现和维护。
乡村治理∶"村里事"变"家家事":
某村大力推行乡村治理"院落自治"新模式,激活最基层管理"神经末梢",让村民变主角,形成了"人人有为、全村提升"的乡村治理浓厚氛围。
最近两年,"院落自治"已在该地区遍地开花。所在镇42个村推选产生了575名"院落长",召开院落会议100多场,大事小事交给群众讨论,让村民走上"决策席",许多难办的事儿变得容易办了,村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乡村面貌也焕然一新。
材料一“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的一项重大决策。20多年来,L市市委按照浙江省委的决策部署,始终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深入实施“领雁工程”,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从严管党治党,全面锻造与新发展理念相适应的铁军队伍;突出“党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亮点,在党员示范户的带动下,科学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满足人民对于乡村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的高期望和高要求。目前,L市正全力推动党建优势转化为共富先行优势,推动万村振兴、全域共富。
材料二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农村。
振兴乡村必须坚持村民自治。某县S村坚持村民自治,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把依法办事、勤劳实干、热心为村民服务的人选到村委会领导班子中;建立民主协商议事制度,通过议事会议、圆桌会议等平台,确保民主协商议事渠道有效畅通;村民通过村民会议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的决策;村民共同制定村规民约,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通过强化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形式,保证村民监督村委会和村干部的工作。上述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有力推进了S村的乡村振兴。
材料三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近年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修订《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为提升科技创新管理的法治化水平发挥了统领性支撑作用。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针对知识产权审判中“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以及技术事实查明难等问题,创新知识产权小额诉讼审判模式,以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重庆市政府以购买服务方式通过对专精特新、“隐形冠军”、“链主”科创企业开展法治服务,共同谱写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庆新篇章。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新概括、新论断、新要求。
问题
工作计划
【推荐1】2023年3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新修改的《立法法》自3月15日起施行。此次修改将有效遏制“越权立法”“重复立法”“盲目立法”“不适当立法”等现象,对于推动形成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部分修改内容:
◆将“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修改为“符合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
◆增加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深入听取基层群众和有关方面对法律草案和立法工作的意见。”
◆增加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制定、修改、废止、解释法律和编纂法典等多种形式,增强立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编制立法技术规范。”
【推荐2】爱国主义教育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深入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是道德规范,也是法治要求。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的立法过程。
2022年7月,按照宪法和立法法的要求,根据党中央批准的立法工作安排,中央宣传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同牵头启动爱国主义教育法起草工作。
2023年5月,爱国主义教育立法进入征询程序,向社会广泛公开征求意见。考虑到青少年群体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人群,工作人员特别征询了一些中学生代表的意见。
2023年6月26日,《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
2023年10月24日,《爱国主义教育法》由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该法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修订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
2021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启动地方组织法的修改,经广泛征求意见和认真研究,提出修正草案。10月和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修正草案进行两次审议,多次召开座谈会,征求地方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意见,到部分地方实地调研,收集到的很多意见都被吸纳到最新的版本中。2022年1月,全国人大宪法法律委召开会议,对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版本。2022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至此,地方组织法走过了“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修法过程,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真实可感。
适应新形势新要求,需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022年7月,按照宪法和立法法的要求,根据党中央批准的立法工作安排,中宣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同牵头启动爱国主义教育法起草工作。
2023年5月,爱国主义教育立法进入征询程序,向社会广泛公开征求意见,特别征询了青少年群体中一些中学生代表及其他群体的建议,做到了合理确认和保护各种利益。
2023年6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2023年10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由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该法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粮食安全事关全人类生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2021年4月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以法律形式为全社会确立了餐饮消费、日常食物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各地也纷纷出台实施细则,奖励节约粮食,处罚故意浪费。这些重要举措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作出了积极贡献。
组卷网拥有组卷网、组卷商标,若您发现其他网站违规使用,欢迎您向我们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