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就听说海甸岛是填海填出来的,所以海口话里称海甸岛为“海田”,指的就是70年代那场声势浩大的“拦海造田”运动。那时候,海口城区与郊区的大部分居民都参与了这场“填海”运动,几乎没有任何工程机械,完全靠人力,耗时三年,给海口留下了1.3万亩的海甸岛,如此浩大的工程都跟造长城有得一拼了。
1970年,海口每天都有一万人次进行拦海造田工程
4
万绿园
万绿园可以说是海口最受欢迎的休闲公园了,该园于1996年1月3日正式开放。在万绿园首期工程投资3000多万元中,群众捐款约占了三分之一哦,所以民间一直传说万绿园是靠群众捐款建设起来的,你有没有听说过呢?
5
海口京华城
京华城原是海口最大城中村
海口最大的商贸休闲区京华城原是海口最大的城中村玉沙村,以脏乱差出名。2007年,玉沙村进行拆迁改造,终于旧貌换新颜,成为了涵盖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社交、文化等功能的现代商贸区,由“城市伤疤”摇身一变成为高大上的“城市RBD(休闲商务区)”,完成华丽丽的转身。
6
海底村庄
海口拥有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处海底村庄
公元1605年,一次罕见的大地震袭击海南,当时共72个村庄垂直下降入海约3~4米,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陆陷成海的地震废墟。每年5、6月份,海水退潮时,依稀可见海中的庭院、碑坊、石桥等村庄废墟。这片世所罕见的地震遗址就位于海口市东寨港至文昌市铺前镇一带的海湾海底,堪称世间奇观。
7
海口得胜沙五层楼
得胜沙五层楼曾是海口第一高楼
在海口得胜沙路上有一座并不起眼的白色老建筑,共五层楼高,老海口人都称它为“五层楼”。五层楼也叫海口大厦,既是当年的豪华酒店,也是舞厅、影业、咖啡馆等综合娱乐场所,能够在此出入的都是达官贵人、华侨商贾和时髦青年,十分高大上。1952年以前,五层楼一直是海口的最高建筑,海南解放后开始衰落。如今这里已和骑楼老街其他建筑无多大区别,从楼前经过的行人,也并不知道五层楼曾经的绝代风华……
8
“非典”无疫区
非典时期海南无一病例
在2003年非典肆虐全国时,靠近非典疫情高发区广东、香港的海南幸免于难,无一非典病例,成为“无疫区”。SARS病毒没有在海南流行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有专家认为呢,这与海南紫外线强、人口密度小、空气流速大等客观因素有很大关系,也说明了海南岛确实是个宝岛啊。而且当时政府对进出岛人员都严格把关,自然让SARS病毒无缝可钻了。
9
三亚
“三亚”这个名称是从何而来的呢?
10
三亚鹿回头
鹿回头的名称由来
传说,古代一位英俊的黎族青年猎手,头束红巾,手持弓箭,从五指山紧紧追赶着一只坡鹿来到南海之滨。前面山崖之下便是无路可走的茫茫大海,坡鹿突然停步,站在山崖处回过头来,鹿的目光清澈而美丽,凄艳而动情,青年猎手正准备张弓搭箭的手木然放下。忽见火光一闪,烟雾腾空,坡鹿回过头变成一位美丽的黎族少女,两人遂相爱结为夫妻并定居下来,因而被称为“鹿回头”。根据这个美丽爱情传说而建造的海南全岛最高雕塑“鹿回头”已成为三亚的城雕,三亚市也因此得名“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