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改革开放40年,中国与世界深度交融,深层互动。越来越多中国公民走出国门,这也为中国领事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从紧急撤离身处险境的海外中国公民,到提升中国护照“含金量”,“说走就走”的旅行目的地越来越多,外交部领事司今天(9号)正式对外发布改革开放40年领事工作十件大事。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些难忘的瞬间,见证祖国在你身后!
一、中国正式加入《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开启中外领事合作新局面
1979年8月1日,中国正式加入《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这是中国领事工作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40年来,中国与世界上49个国家签署了双边领事条约或协定。这些条约或协定,以《维约》为基础并有所发展,是促进中外领事合作的重要法律文件,为促进中外人员往来、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二、中外互设领事机构步伐加快:98个领事机构让“家”更近
截至2018年底,中国在53个国家设立了98个领事机构(总领馆93个,领事馆2个,领事办公室3个),其中92个是改革开放以后设立。海外设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中外友好合作,维护海外中国公民和企业的安全与合法权益,让同胞们离“家”更近。
(2017年3月14日,土耳其卡帕多奇亚3支热气球降落过程中因强风撞向地面,造成15名中国游客受伤。驻土耳其使馆派员紧急赶赴卡帕多奇亚,协调土方有关部门和旅行社、热气球公司、医院等及时处置。图为涉事游客及家属送给驻土耳其使馆的锦旗。)
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到1978年底,设在中国内地的外国领事机构只有4个。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接受外国在华设领。1979年以来,外国在中国内地20个城市实际新设领事机构共计208个,这个数字是改革开放前的50多倍。目前,外国在中国内地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实际设立领事机构数量为338个。接受外国在华设立领事机构,不仅促进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融合、地方经济发展,也为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成立:祖国带你回家安全撤离近10万人
2007年8月23日,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正式成立。领事保护中心成立以来,先后成功组织和实施从吉尔吉斯、埃及、利比亚、也门、尼泊尔、新西兰、多米尼克、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国紧急撤离侨民行动,历次行动安全撤离的中国公民总数近10万人。中国政府用实际行动告诉自己的国民,无论你身在何处,如果遇到危险,祖国带你回家!
为死难同胞伸张正义,全力维护中国公民及家属的合法权益,营救遇险中国同胞、迎接他们回到祖国怀抱……领事保护工作成为“祖国在你身后”最生动的诠释。
(2017年1月28日,一艘载有28名中国游客的游艇在马来西亚沙巴州附近水域翻沉,外交部派出工作组,会同驻马来西亚使馆、驻哥打基纳巴卢总领馆紧急协调马方全力搜救,并协助获救游客医疗援助等后续工作。图为中马双方就搜救范围进行研商。)
(2017年9月18日,飓风“玛利亚”袭击多米尼克,当地受灾严重。驻多米尼克使馆紧急协助487名中国公民安全转移至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巴多斯。图为9月30日,我人员在多米尼克罗索码头登船前往安巴。)
(图为9月30日上午,中资企业租用东方航空公司两架包机飞抵安巴接回我从多米尼克灾区转移的企业员工。我人员正在准备登机。)
四、外交部建立海外安全提醒发布机制:预防是最好的保护
防范海外安全风险需要及时权威的提示。2000年12月8日,外交部官网发布第一条海外安全提醒。迈出第一步后,根据实践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按风险程度将安全提醒划分为“注意安全”、“谨慎前往”和“暂勿前往”三个级别,同时明确提醒有效期,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五、12308热线架设全天候、零时差绿色通道
六、中国普通护照“含金量”稳步提升:持普通护照中国公民可免签或落地签前往72个国家和地区
改革开放让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也对提高中国普通护照“含金量”提出了现实要求。截至目前,中国与14个国家实现全面互免签证。15个国家和地区单方面给予中国公民免签入境待遇。44个国家和地区单方面给予中国公民落地签证便利。持普通护照的中国公民可免签或落地签前往72个国家和地区。此外,中国还与42国达成71份简化签证手续的协定或安排。
(2017年12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政府举行“同意扩大免签范围”的换文仪式。两国政府同意将两国持普通护照人员纳入免签范围。上述修订自2018年1月16日起开始生效。)
七、领事工作向现代化、信息化迈进
1997年,中国开始签发符合国际民航组织标准的机读护照。1999年,中国驻外使领馆开始采用计算机系统打印外国人来华签证。2011年,外交部开始正式签发因公电子护照。2017年,中国首张生物识别签证在中国驻外使馆签发。目前已有59个驻外使领馆实行全面擦剂签证申请人生物特征,占来华签证总量的11%。中国领事证件全面进入生物技术防伪新时代。
八、领事工作依法行政不只是口号:力争近两年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保护与协助工作条例》出台法律程序
领事工作本质上就是代表政府向中国公民提供公共服务,必须依法行政。以法律法规形式规范和固化领事实践中成功经验,解决实践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构建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领事认证办法》以外交部令形式颁布。经过多年的深入调研和论证,将力争在近两年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保护与协助工作条例》正式出台的法律程序。
九、“放管服”改革见成效:多项便民举措陆续推出
“放管服”改革中,放为“宽放”,管为“善管”,服为“优服”。近年,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领事工作在“放管服”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对外承诺海外中国公民申办护照“只跑一次”为突破口,全面改进驻外使领馆领事窗口服务质量。升级“海外中国公民护照在线预约系统”、降低领事证件收费标准、研发领事服务手机应用、推进基础数据互联互通等,使“放管服”惠及更广大中国民众。
十、“一网两微一端”领事信息服务体系建成:及时发布权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