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政策是鼓励的,并没有政策风险。坏处是:新进入者比较多。
2、永续性
看不到产品需求会消失,企业会倒闭。
3、复杂业务:是否太难理解(巴菲特)简单
4、竞争格局很差,是否存在降维打击?竞争格局一般没有降为打击的可能性,景区的行业门槛并不高,小的旅游景区也很多,但演艺旅游的公司总体比较少,演艺的门槛相对高一些。
5、未来行业空间变小,需求有可能会消失的。不存在,我认为消费降级是暂时的,老百姓的生活越来好,有可能3-5年后消费会反转。旅游两极人群增多,年轻人,老年团越来越多(据我观察,无数据支持)。
6、商业模式较差。否——毛利润率和净利润率较高
7、财务风险(高负债、应收款较大、现金流紧张、坏账风险、商誉过大、净现比差、收到现金少于营收)无
8、大股东减持,质押很高,诚信毁灭无—黄巧灵以前喜欢折腾,但并未发现诚信问题。
9、万一经济不好了,公司能不能挺得住?能—公司净现金30亿+
(二)其他风险
1、多元恶化:公司现金较多,管理层又有乱作为的历史,则要留意。
2、项目拓展失败:按照以往的比例,公司的一些项目拓展成功和失败的项目差不多,但随着经验的积累,情况应该更好一些。而且公司现在主要做的是轻资产,包赚不亏,及时项目失败,也不会产生亏损,但会影响品牌形象,最后就很难在发展轻资产项目了。
3、竞争失败:旅游演艺的模式,目前国内尚未发现能和宋城直接竞争的公司。
5、珠海、澳洲项目:虽然现在已经转让给控股股东,但将来有可能会转回,是否存在转让价格过高的风险。宋城和控股股东之前的利益输送关系让人不放心.
6、宏观经济的风险:我认为老百姓的生活应该是螺旋向上的。
二、行业情况
1、概况:旅游行业的经营状况直接取决于客源数量和游客人均消费水平。在经济状况良好,就业率和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情况下,人们出游意愿增强,游客人数增加;而如果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失业率大幅提高、人均收入大幅下降,则会削弱人们的消费欲望。经济周期的波动对游客出游意愿的影响,将直接传导至主题公园行业,给行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旅游产业变革对景区传统模式带来了新挑战。当前旅游业已经进入由高速旅游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的关键节点。大众对旅游品质的需求不断提高,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从浅层次旅游向深层次旅游、从观光游到休闲度假游转变已成为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大趋势。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出新的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正在加快产业扩张、在产品开发、产品特色、服务创新和营销策划等方面竞争日益激烈。
据文旅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出游人次48.91亿,国内游客全年出游总花费4.91万亿元。全国国内出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收入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81.38%、85.69%。【农村人均653元;城市人均1112元】。
2024年上半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27.25亿人次,同比增长14.3%,在去年出游爆发式反弹的高基数下出游人数延续较快增长;国内旅游收入为2.73万亿元,同比增长19%。需求火热带动消费支出增长,2024年上半年国内人均旅游支出约为1001.83元,较2019年人均支出提高48.58元。【预测:2024年收入55.8亿(2019年的93%);总消费5.84万亿(超2019年),人均1047元】
2024年上半年,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假日国内旅游人次分别为1.35亿、4.74亿、1.19亿、2.95亿、1.10亿,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9.4%、19.0%、11.5%、28.2%、15.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分别为797.3亿元、6326.87亿元、539.5亿元、1668.9亿元、403.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5.6%、7.7%、12.7%、13.5%、3.0%。节假日期间游客出行与消费需求旺盛,假日经济成为文旅市场消费的新内涵。
《2023年度旅游消费报告》显示,80后、90后主导旅游消费,出游人次占比分别为31%和24%,2023年以来,00后在旅游市场中的权重也在逐步上升,出游人次占比达16%,旅游消费主力年轻化的特征进一步凸显。【年轻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占比并不高】
2、其它公司数量和个股情况:
以旅游景区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总计12家,其他则以旅行社,酒店等为主业4家。未上市的旅游景区不计其数。
1、简介
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包括现场演艺业务、轻资产输出业务和网络票务销售业务。
网络票务销售业务主要指对公司运营项目的门票、演出票进行线上直销和分销,以及
在此基础上叠加第三方供应商的票务形成的联票和套票销售。
整体印象还行:这个模式很有特点,主题公园+文化演艺,这种模式可以复制,但也不是每一个项目都能成功。公司的毛利率较高,属于赚钱不辛苦的公司。
2、赚的是真钱吗
是,根据其商业模式也可以分析出来,购买门票都是现金支付,应收款很少,只有区区400多万元。
3、实际控制人
黄巧灵:64岁,文艺军人出生,千古情总导演,高级经济师,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黄巧灵先生1999年2月至2000年12月任杭州宋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1997年11月至今任宋城集团董事长;2001年8月至2013年3月任杭州世界休闲博览园有限公司董事长;2000年12月至2021年8月,担任本公司董事长。自2000年12月起担任本公司董事。
之前有随意多元化的经历,随意购买资产,造成损失,例如:游艇,拍电视、搞游戏、高价收购六间房,有些千古情项目也失败。目前坚守主业,还得后续观察。目前已经退出董事,是不是为了减持股票,不得而知。
4、实际控制人情况,上市公司是不是控制人主要财富?有没有利润之上的追求?目光是否长远?是否聚焦?有无劣迹?爱说大话?是否可靠?诚信?行动一致?
5、管理层如何走上管理岗位的?薪资如何?是否有股权?怎么获得的?
内部选拔。黄巧灵创始人,董事长张娴50岁,2000年加入宋城,原来是中学英语老师。总裁商玲霞1997年加入,49岁。高级管理层都从宋城基层做起的。
6、管理层的决策是否考虑股东利益?是否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分红较少,不太考虑,胡乱投资。做演艺还行,搞并购不行。
7、公司历史
(1)初创期:1996-20021996年修建宋城景区,1997年创建《千古情》露天表演
(2)发展期:2003-2005年修建大剧院,有露天变成市内。
(3)融合期:2006-2012年《杭州千古情》与杭州景区深度融合,景区+演艺模式
(4)推广期:2013-至今全国推广《千古情》三亚、丽江等项目陆续开业。
(2017年首个轻资产项目炭河古城开园)
8、业务范围
现场演艺、旅游服务(电子商务+设计策划)
9、业务结构(收入占比)
10、上下游及销售模式(议价能力)
上游:都是建筑商和设备商不是主要问题
下游:旅行社—团购折扣很大
散客—直销价格折扣不统一
11、潜在竞争者、替代品
12、企业处于哪个时期?
(1)行业渗透率:是否接近天花板?是的
(2)公司过去增长的原因是什么?行业红利还是公司份额提升。行业红利
(4)利润率变化:毛利润维持稳定60%之间,净利润率35%以上,2024年中报在45%以上
(5)行业过去10年怎样?今后20-50年如何发展?提价、增量、降本、并购,是否有长坡厚雪
过去10年是发展期,预计今后20年以上需求永续,
13、护城河
(1)竞争优势:演艺千古情优势明显、占位优势、品牌壁垒,人才壁垒。
(2)护城河趋势:未来是变窄还是再变宽?(不变)
14、公司的客户是谁?ToB还是toC的业务?
游客(市场部负责)+旅行社(营销公司负责)
15、说服客户使用产品难度大吗?不大
16、客户留存率怎样?产品会不会被重复购买?没有复购
17、产品是不是有提价能力?历史提价情况?提价后销量降低吗?
2010年12月杭州宋城联票提价20元;2012年1月1日杭州乐园提价40元至160元,目前190元。提价很慢。
18、行业竞争是否激烈?还是比较激烈的
19、潜在竞争者、替代品是那些?新开发的景区
20、竞争格局,主要的竞争对手是谁?对手的优势?
各地景区,旅游行业竞争格局一般,但演艺稍微好点。
杭州地区:印象西湖、西湖之夜
西安地区:长恨歌、秦勇情、梦回大唐、大唐追梦等
21、是否存在资本替代(按照净资产重新再造一个公司与本公司竞争,结果会怎样?)
可以,但难度较大,主要是演艺壁垒。
22、公司的主要供求关系?主要制约矛盾是什么?
供大于求,营销—怎样让游客进入景区是核心
散客由市场部负责-宣传活动;团客由营销中心负责—旅行社。
23、分红融资情况:一般,派现融资比48.8%,分红率30%,股息率1.4%。(看今年情况)
24、客户黏性:无
26、产能情况:延安千古情未开业(2020年),未来珠海/澳洲也有可能注入
27、扩张模式(轻/重):目前1-2年专注于目前的千古情,之后也继续拓展新项目。
28、DCF分析:较好
29、确定性分析——主要考虑参变量(只求概率、不求赔率):
(1)宏观经济——螺旋向上;(2)现有竞争者—可控;(3)新竞争者—影响有限,千古情是全国化的;(4)营销能力—有一定的专业度;(5)新项目的成功率(目前成功12个,失败6个,成功率66%),预计未来会更好些(经验)
30、研发能力分析:强,而且成本低,和印象等由大导演编排的更有优势。
31、成本端:可以忽略,高毛利率,高净利润率。
毛利率/净利润较高,成本较低(剔除疫情期间)。
32、价格端:有一点点提价权(来自于通胀)
33、折旧分析:折旧摊销每年3.8亿,预计未来会增加,重资产广东千古情开业。
B、财务数据
1、历史业绩
在疫情之前,公司净利润每年都增长。
2、毛利润率
较高,基本上都维持60%以上
3、净利润率:极高,基本上维持35%以上
3、ROE(15%左右)
ROE一般,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有些项目还未产生效益,还有就是公司货币资金较多,收益很低,拉低了整体ROE。
4、应收账款与收入比:极低
5、存货情况;极低
6、会计政策是否保守?正常
7、资产结构:最大占比是哪项?
9、公司是否有大量有息负债
10、公司资金配置能力如何?资本回报率高不高?
11、资本支出大不大?
13、应付账款:公司是否具有占用上下游资金的能力?
14、公司最大的支出是什么?
15、净现比如何?较好——超过1
16、四项费用率营收占比:12-18%(剔除疫情年份)总体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