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配电屏和配电箱附近应备有消防器材;并定期保养、检查、更新,以防失效。
五、配电屏周围应铺设绝缘胶板,配电屏应装栅门。
六、检查时,特别是设备检修时,应设有“正在检修,切勿合闸”的标牌,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七、配电屏和配电箱内的部件,不得随意拆卸,如要改变线路,须经设备组负责人批准。
氧舱设备保养与维修制度
一、日常保养制度
(一)保证各舱室正常开舱使用所必备的条件。
(二)保证氧舱各附属系统设备正常运行所必备的条件。
(三)保证压缩空气系统和供氧系统所规定的压力值及储气量。
(四)定期对动力机械系统进行必要的保养,添加或更换润滑油,对制冷剂不足的空调装置应及时添加。
(五)操作人员应严守岗位,随时巡视设备运行情况。
(六)设法排除氧舱及附属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一般性故障。
(七)对储气罐、油水分离器、空气过滤器、空气冷凝器等定期进行排污处理。
(八)开机及停机时应检查各阀门开关位置是否正确。对氧舱应急排气阀手柄应经常拉动检查。
(九)经常擦试设备以保持清洁,不得留有油污及水滴。
(十)各种仪表应按期送检。
(十一)作好日常维护记录及每班工作记录。
二、维修工作制度
(一)维修工作要尽量保持设备的完整性。安装时,要注意清除异物;安装后,注意检查有无漏装、错装,特别要注意电气设备的正确接线。
(二)维修时,带电设备一定要先断开电源,并挂上警示标志,以防他人合闸。带电作业时,除选用例行的安全工具外,并由一人监护,一人工作。
(三)拆卸压力容器时,要先行卸压,防止伤人事故。加压系统需维修时,必须在患者出舱后,方可进行。
(四)机器设备安装完毕后,须反复试机。试机前,应清理好场地;试机时,要有专业人员在场,大修后的空气压缩机须进行磨合运行。
(五)机器设备大检修时,对维修或更换的器材、零件及改换的项目等,应详细记录,作为本单位高压氧治疗设备的技术档案资料妥善保管。
氧舱设备中修和大修具体内容
一、中修,每3年一次
(一)对氧舱机械设备进行部分或总体解体、检查、清洗、换油、修复或更换超限的易损零件、部件,测试机械性能。
(二)清洗氧舱空气循环系统、更换空气净化的过滤填料。
(三)检查氧舱外观有无破损,保护层是否完好,焊缝、管道接头及法兰、阀门等有无泄漏。
(四)检查舱门、递物筒、观察窗密封垫有无老化,必要时进行更换。
(五)检查、检修氧气减压器、调压器截止阀。
(六)检查、检修电气系统。
(七)校验各压力系统的压力仪表、供气系统及测氧仪(每年1次)。
(八)检查、校验各系统安全阀(每年1-2次)。
(九)检查各舱室加减压性能,进行气密性试验和紧急卸压试验。
(十)校验消防和应急呼叫装置。
二、大修,每10年一次
(一)完成中修的各项内容。
(二)对氧舱机械设备进行解体,全面检查、修理和试验。
(三)对所有电动机进行检修、清洁和轴承换油。
(四)从外观看氧舱有无局部变形等异常情况,如有严重锈蚀,应进行彻底除锈防腐。同时应进行壁厚测量或焊缝无损伤检验。
(五)更换观察窗有机玻璃。
(六)检修各系统阀门。
(七)检修氧舱全部电气设备,测试电源线路绝缘电阻,检查配电屏内电气元件固定和接触是否良好,性能是否正常。
(八)氧舱总体测试。
(九)氧舱总体重新喷漆。
(十)氧舱的储气罐、过滤器、油水分离器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进行检验、登记。
注:年度检查与定期检验内容及实施详见《氧舱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氧舱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基本要求
(1)对氧舱的购置、使用登记、氧舱操作、维护保养、报废处理、年度检查、申报定期检验等氧舱安全管理工作和安全运行负责;
(2)使用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对使用的氧舱安全负责;
(3)根据氧舱技术特性以及使用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任命安全管理负责人;配备1名~2名具有中专以上(含中专)学历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安全管理人员承担氧舱的使用安全管理和维护保养、年度检查等工作;
(4)氧舱安全管理人员和维护保养人员经培训、考核,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后,方能够从事使用安全管理、维护保养工作,对其安全管理、维护保养工作负责;
(5)高压氧科(室)人员经指定机构培训、考核取得《高压氧从业人员培训合格(上岗)证》,对所进行的工作负责;
(6)应当采购具有相应许可资质单位制造并且监检合格的氧舱;
(8)根据使用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置救援装备;
(9)在氧舱定期检验有效期届满的1个月以前,向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