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化名)63岁的父亲在去年因为新冠并发症而住院治疗,送去的医院血氧饱和度极低,已经诱发了心衰。普通病房的设备难以满足需求,所以很快就转入了ICU病房,进入ICU后戴上了无创呼吸机、CRRT,进行了血滤、消炎抗感染等一系列的治疗。经过2个月的治疗,才堪堪捡回一条命来,转入了普通病房。
当时在治疗期间,一家人也不是不害怕人财两空,但医生说还没到放弃的时候,劝家人继续坚持。好在家里也算有点积蓄,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前后共花费了75万,在ICU病房里高的一天能花2万多,低的也能花6000多,可以说是在拿钱续命。
好在最终的结果是顺利出院了,现阶段李想父亲的目标就是好好活着,多活一天就是拉低一点平均费用!
一、烧钱的ICU凭啥那么贵?合理吗?
对ICU有所耳闻的人,第一反应肯定就是贵,进去了就是在烧钱,还可能出不来,ICU病房到底凭什么这么贵呢?主要有几个原因。
高昂的设备成本:ICU是重症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配置一张ICU病床设备可能就就需要高达百万的费用。且ICU内有最齐全的生命支持设备,包括有呼吸机、床边血液净化、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设备,这些设备每次开机都需要高昂的耗材费用,另外还有置管、维护费等。人力成本较高:相较于普通病房,ICU内需要更为专业的医务人员,需要熟练应用各种高端的仪器设备,对于重症患者的抢救等需要及时做出反应与预判,所以培训周期比较长。且ICU病房需要24小时不间断看护,相较于普通病房需要配备更多的医护人员。部分救命药品价格高:入住了ICU的患者,多是病情、感染特别严重或是存在耐药的情况,使用常规的药物难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在ICU病房内往往需要使用进口治疗药物,这些药物的价格在几百到几千不等,且这些药物多不在医保的报销范围内,需要患者自费购买。辅助检查项目多:重症的患者病情变化速度较快,为了对患者每个阶段的病情变化充分了解,往往需要重复多次进行各项检查,这些检查也需要费用。多的时候一天需要进行10多次相同的检查,费用自然也就上去了。
有人说,进了ICU,一天一万都是常态,是这样吗?
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对于一些病情稳定的患者,一般会撤下很多仪器设备,药品的使用也会减少,治疗费用也会大幅度下降。不能以偏概全认为ICU的患者每天都需要一天一万的费用,这是不科学的。
二、哪些情况下才会被送进ICU?
一般来说,存在以下情况的患者,会被建议送入ICU:
①身体存在各种高危因素、生命危险,经过ICU严密监护和治疗,可减少死亡风险的患者;
②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不全患者,经过ICU治疗有望得到康复;
③本身存在慢性器官功能不全,且进行性加重危及生命,通过ICU治疗有望恢复到原先状态的患者。
另外,可能很多家属都不理解,为什么ICU不让家属进去?
对此,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张振辉表示,ICU内需要保证无菌,是个与外界相对隔绝的世界。拒绝家属入内是为了保证空气净化,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且在救治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一些措施,家属看到可能会有较大的心理冲击,所以一般不会让家属在现场。
三、什么是CRRT?
上文中的李想父亲在抢救的过程中使用了CRRT,那么CRRT到底是什么呢?
CCRT是持续肾代替治疗的简称,属于血液净化技术中的一种,同时也是众多危重症患者抢救的重要手段之一。CRRT可持续对患者体内的毒素、多余的水分进行清除,并对患者的清除速度进行动态调节,令其身体内环境更贴近正常运作的状态,以此减轻对血压、心率的影响。
在价格上,入住ICU的患者一般出现肾衰竭的比例比心衰竭要高,而肾功能恢复起来十分缓慢,CRRT开一次用一个月都很常见。该设备每天的费用大约需要6~8千元,持续使用一个月下来的费用可能在18~24万不等。
延伸:到底有多少人能安然走出ICU
不少人觉得入住ICU后就是有去无回,很可能直接人财两空,到底有多少人在入住ICU后还能平安出院呢?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毅表示,ICU并非不仅仅是为了让病人可以活着,更是要让他们有质量的活着,只要还具备康复的条件,都建议进行积极的治疗。
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为例,约有90%的患者可以从ICU病房转入普通病房,且很多患者都活得很有质量。
ICU病房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恐怖,它对于很多患者来说是救命稻草般的存在,对此一定要持有正确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