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关于新租赁准则下,生产商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4、内部交易
5、小微企业分段计算所得税时法定与适用税率的使用
6、关于《监管规则适用指引——会计类第3号》中股份支付的问题
7、EPC融资租赁设备的处理
8、请教陈版关于新旧金融工具准则衔接的问题
9、已贴现未到期票据满足终止确认条件,贴现息的现金流划分问题
10、质押定期存款利息
11、请教陈版,赠予限制性股票,在授予日该如何处理?
12、本期处置子公司前,子公司把固定资产按照不公允的价格处置给母公司,合并报表处理
13、物流公司运输事故赔偿会计处理
14、关于软硬件一体化产品成本核算问题
15、求助陈版主:关于国拨研发项目会计处理
16、关于固定资产大修理
17、合并抵消
18、网络游戏行业买量发生的支出计入成本还是费用
19、当期计入的费用,在次年收到终止协议,是否可冲减当年的费用?
20、请教陈版:在预计未来无足额应纳税所得额前提下,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否确认的问题?
21、请教陈老师收入是否应该按净额法处理
22、企业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到的奖励是否属于政府补助
23、同期贷款利率补偿如何入账?
24、银行**积分兑换的会计处理
25、请教陈老师:关于内部交易
26、无偿划转是否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27、请教陈版主及各位前辈:共同经营与合营安排
28、新租赁准则下,合并报表中的逆流交易
29、请教陈版和各位老师:存货可变现净值,扣销售费用的口径
30、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累计利得如何计算
31、请教陈版主,维修费用可以计入存货吗?
32、关于处置子公司
kuaijiborden2023-2-1412:51:18
工作中有一笔2022年12月1日开具的物业服务费发票,金额9千元的样子,该服务费发票备注里支出发票金额是2022年10月到12月期间的服务费,但取得发票的企业在2023年1月入管理费用,请问这种跨年的发票,在2022年度的审计报告中是否要调整当期的费用,还是作为明显微小错报忽略不计。
3518816922023-2-1415:03:48
xjhehe2023-2-1417:16:16
金额小的一般不会调
chenyiwei2023-2-1420:50:05
发现错报(包括此处的截止错报)均应首先建议更正。只有在被审计单位不同意更正时,才基于重要性原则考虑能否接受对其不调整的处理。
又齐2023-2-1510:04:44
按权责发生制,如果费用对应的期间是22年,这笔费用就应该计入22年,即使没有票,也应该考虑根据合同等依据去预提。是否为明显微小错报,除了从定性的角度(比如舞弊等)去考虑外,从定量的角度,要和项目的重要性水平去比较才可以判断。
babojoo2023-2-1510:54:15
忽略不用调
weijifa2023-2-1513:38:24
个人观点:调整呗,都查验出来了;业务实质发生属于上期(一家之言)
背书而驰2023-2-1515:34:36
需要结合重要性来判断
kuaijishiye12342023-2-1517:28:39
应该调整跨期
wx_5dc3bc5d30f52023-2-1317:32:14
新租赁准则下,租赁公司出租方进行融资租赁业务时,视同将融资租赁资产卖掉,此时将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损益;但是生产商出租方在进行融资租赁业务时同样视同将融资租赁资产卖掉,此时假设按照公允价值确认了主营业务收入,但是它却用账面价值扣减未担保余值现值后的金额计入了主营业务成本,这样下来计入损益的金额就成了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扣减未担保余值现值)的差额,这与租赁公司计入损益的逻辑不一致了,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
chenyiwei2023-2-1417:40:40
对于租赁公司而言,其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直租,下同)出租资产时,是在租赁期开始日将租金现值、担保余值和未担保余值折现值减去租赁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资产处置损益(净额反映)。但对于生产商和销售商而言,租赁物是其日常活动中经营的产品或商品,融资租赁相当于以分期付款方式销售商品或产品,所以是需要分别确认收入、成本的。
在这种情况下,准则的规定是“在租赁期开始日,该出租人应当按照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租赁收款额按市场利率折现的现值两者孰低确认收入,并按照租赁资产账面价值扣除未担保余值的现值后的余额结转销售成本”、对此理解:
1、如果租金现值等于或大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则一般情况下意味着在租赁期满不会收回租赁资产,即余值为零,此时全部成本均转入营业成本;
2、如果租金现值小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则表明企业(生产商或销售商)通过在租赁期满时收回租赁资产,保留了对余值部分的控制权,故这部分保留控制权的金额不结转到营业成本,收入仅按较低的租金折现值计量。
wx_5fcf12e13db82023-2-1517:18:52
帮顶一下。
caihui8162023-2-1320:01:10
chenyiwei2023-2-1418:15:41
该类项目更适合于采用PPP模式。即相当于企业向政府提供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维服务。基础设施的控制权属于政府方,企业通过提供建设和运维服务取得收取对价的权利。
此类合同包括建设和运维两项履约义务,在合理识别履约义务和将合同总价合理分拆到该两项履约义务的基础上,对于建造服务,类似于主帖中所述的融资租赁模式(分期收款销售商品)。运维服务在后续运营期内确认收入。
wx_5fcf12e13db82023-2-1516:57:58
对于出租人来说,是否属于融资租赁,需要以融资租赁的判断标准作为依据。
也就说下述五条中满足任意一条就需要按照融资租赁处理:
(1)在租赁期届满时,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
(2)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价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
(3)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75%);
(4)就承租人而言,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90%)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
(5)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如果不作较大修整,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
监控设备的价值应该远不及5年合同的现值,5000万折现下来应该是要高于设备本身的公允价值的,所以个人认为最起码第四条是符合的。
秋水无痕MT2023-2-1310:39:50
陈老师您好,请教一个问题,AB是畜牧业母子公司关系,A主营牧草种植,B是养牛场。A种植牧草优先并且基本都给B公司做为饲料。(B公司仍需要对外采购很多饲料)。
在这种情况下,合并报表时,请问关联交易要抵销吗?(其实A完全可以对外销售牧草,却只能优先供应B。)
谢谢陈老师。
chenyiwei2023-2-1415:50:03
虽然“A完全可以对外销售牧草”,B也需要从外部采购大量牧草,但对于A和B之间直接发生的牧草购销交易仍需进行抵销处理,即抵销期末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wx_5fcf12e13db82023-2-1513:34:14
请问是肉牛还是奶牛?肉牛可能还简单点,购买草料时属于未实现内部交易,牛吃掉也不视为实现,什么时候对外销售肉牛时才视为内部交易已实现;如果是奶牛的话,牛吃掉草之后不视为已实现,随着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摊销逐渐实现内部交易。
秋水无痕MT2023-2-1515:30:41
顶一个
cindyddi2023-2-914:25:25
陈版:
以下为查到的前期一个回复,针对小微企业分段计算所得税的情况下,想问一下,会计利润与所得税费用的调整过程表,其中第二项中税率,是否可以用法定税率,即20%,然后将20%与加权税率差异影响,计入“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影响”一类的项目中?
小微企业分段计税情况下利润总额调整至所得税费用披露
谢谢。
chenyiwei2023-2-1120:22:17
该表中的税率应为实际税率,即加权税率,不应将20%与加权税率差异影响计入“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影响”一类的项目中。
心海拂清风2023-2-1221:22:42
如果是合并报表的时候区分每家单体做好,合并的时候按照母公司税率,差异放在子公司适用不同税率的影响哈,谢谢。
cindyddi2023-2-1314:36:08
chenyiwei2023-2-1420:57
没有明确规定,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cindyddi2023-2-1514:54:05
谢谢陈版。
alony2023-2-712:49:34
《监管规则适用指引——会计类第3号》提到:
实务中存在一些股权激励计划,职工需通过提供一段期间的服务以获取低价认购的股份,如果职工在服务期内离职,股权激励计划将要求职工将股份回售给公司。职工尽管因离职未取得相应股份,但将股份回售仍可取得一定的收益,例如回售价格为认股价格加固定回报率或者每股净资产等。
alony2023-2-811:00:23
如果约定回购金额就=原始认股金额,没有利息等,是不是就确定应该按股份支付处理了呢?
chenyiwei2023-2-813:31:53
alony2023-2-1011:30:59
1、服务期内离职,回购价格按照认购价格加一定利息的方式在IPO企业中感觉很普遍啊,我理解员工参与计划的主要目的应该还是冲着上市后的公允价值变动,而非这点固定收益(大多都是同期存款利率,其实只是一点资金成本)。
2、目前较普遍的做法是,授予日公允价值与成本的差额在服务期内摊销,有员工离职时,视同行权条件未达成而将之前已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冲回。
3、按3号指引,那就是在授予日得预计员工在各年的离职率,预计不离职部分按股份支付;预计将离职部分不确认对应的股份支付费用,同时将预计退出员工的退出收益确认为各年职工薪酬?
4、如果约定退出价格=授予价格,那预计离职的部分貌似就不用考虑什么,只将预计持有到期那部分员工对应的股份数按股份支付准则处理?
谢谢!
chenyiwei2023-2-1118:20
这里是指正常情况下的退出通道必须体现退出时点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你的理解其实并不恰当。
alony2023-2-1314:56:55
陈老师,我还是不理解。如果服务期内退出时也要按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那服务期的意义在哪里呢?理论上对员工就没有太大约束了啊?
chenyiwei2023-2-1420:56
这个问题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对于权益结算股份支付中预计不会解锁的部分,要考虑回购价格高于授予价格的差额,这部分差额在后续回购前的期间内逐步确认为成本费用(属于职工薪酬准则的规范范围)。
wx_5fcf12e13db82023-2-1511:43:53
这里的股份支付一般指的是限制性股票,或者是那种授予日员工就可以取得股票的情况。如果解锁日条件都满足,自动解除限制,如果是等待期内提前撤了,员工可以把授予日取得的股票卖给公司。解决的是如果卖给公司的售价比授予日员工支付的对价高,怎么处理的问题。
jdm01092023-2-1319:29:38
近期遇到一个棘手而又现实的问题;
新鲜出炉的《监管规则适用指引——会计类第3号》明确:
。。。。。。。。。。。。。。。。。。。。
A公司与EPC总承包商的融资租赁公司签订融资租赁合同,约定设备采用融资租赁(直租)的方式购入,融资租赁公司(B公司)与A公司签字直租合同,且开具13%货物发票,与站内其他帖子不同的是:该设备总价全额由融资租赁公司承担,A公司无需付首付;【按陈版在站内的回答,
此类实际上均仅提供融资,实际所有权由供应商直接转移给A公司:现实问题是:很多融资租赁公司(直租、售后回购)都是这么做的,名义所有权转移,实际上均仅融资,但年报披露均满足租赁的定义,均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并非是发放贷款???
】,现在带来的问题是:
1、假设采用使用权资产:
(1)EPC设备到场后,需要安装,安装费约占设备总价20%(假设2亿、设备10亿);如果确认为使用权资产(从合同来讲,无可挑剔,融资租赁公司购入融资租赁资产,获取所有权,并租赁给企业;开具13%发票),假设租赁负债12亿、未确认融资费用2亿;
按照会计类3号要求,合同开始日即应当摊销
,但设备需要建造2年,
该两年内摊销计什么科目?安装费2亿元计入在建工程?
(2)相应融资租赁利息怎么资本化?按会计类3号3-6:融资租赁的使用权资产不应当资本化计入使用权资产,可作为一般借款【按照致同解读,其他资产占用资金+使用权折旧】作为资本化的依据
(3)该类工程竣工验收:做竣工决算时怎么操作?安装费与使用权资产分离了,导致资本化利息没法准确分配至该设备+安装费;
2、假设仍作为固定资产:
按照融资租赁合同,确实是使用权资产(预期取得所有权):但是会导致一些列问题:大额安装费、资本化利息分摊、竣工决算移交资产问题(执行租赁带来的问题);但是作为抵押借款,将利息直接资本化进入该项设备(不参与其他资本化利息分摊),且安装费参与利息资本化分摊,很顺畅。
chenyiwei2023-2-1417:59:41
与此前回复的思路一致,仍建议视同售后回租,确认固定资产和金融负债(如长期应付款),而不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
是否构成租赁,应依据交易的经济实质和会计准则规定,而不是合同的法律形式。构成租赁的前提是租赁物的控制权由出租人直接转移给承租人,而此处是由供应商直接转移控制权给承租人,不经过出租人,因此不构成租赁。出租人单纯是资金提供者的角色。
jdm01092023-2-1611:15
如果认为融资租赁(直租)不属于租赁,那么融资租赁公司为什么都用应收融资租赁款,并适用租赁准则呢?即便是售后回租,仍适用租赁准则啊
jdm01092023-2-1419:49:33
@chenyiwei
jdm01092023-2-1511:07:27
@chenyiwei,实质重于形式?看直融合同,与一般融资租赁公司直融合同无异;则全额计入使用权资产?
amanda13132023-2-914:37:13
陈版,您好。
假设旧准则下分类为AC的一笔贷款,已发生减值,并计提减值准备100万。新准则下拟分类为FVOCI。
在准则切换前,该贷款成本1100万,折溢价摊销余额-200万,准则切换日,公允价值为700万,由于已发生减值,ECL应该等于之前评估的减值100万。
请问陈版:
准则切换日,其他债权投资的成本1100万,折溢价摊销-200万,公允价值变动-200万,其他综合收益-减值准备100万。
此时贷款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那么在确认利息收入时,是按照(1100-200)*原实际利率来确认吗?之前确认的100万减值准备,此时已经冲销掉了,在确认利息收入时,是否就不再考虑了?
如果不再考虑减值,那么该笔贷款,在新准则下分类为AC或者分类为FVOCI,确认的利息收入将产生差异,分类为AC的话,利息收入是按照(1100-200-100)*原实际利率吗?
chenyiwei2023-2-1120:36:25
FVOCI的债权类金融资产,其利息收入的确认和计量规则与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完全一致,即根据是否已进入第三阶段,分别按相应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本案例中的金融资产已进入第三阶段,所以作为利息收入计算基础的摊余成本=面值+/-折价或溢价摊余金额-累计信用减值损失金额。其中累计信用减值损失金额=“其他综合收益——信用减值准备”的累计发生额。
amanda13132023-2-1317:31:46
本帖最后由amanda1313于2023-2-1320:47编辑
如果分类为交易性的债券发生实质违约,是否还是按照成本*票面利率来确认利息收入呢
chenyiwei2023-2-1420:54
交易性债券投资并不需要期末计提确认利息收入,实际收到时才确认。
amanda13132023-2-1421:31:55
陈版,
在准则切换前的浮盈,根据重分类不同,在卖出时确认收益的金额也不同:
1.AFS-->FVTPL:准则切换前的浮盈已转入留存收益,卖出时的损益仅体现准则切换后发生的价格变动;
2.AFS-->FVOCI:准则切换前的浮盈转入其他综合收益-其他债券投资,卖出时的损益为整个持有期间的价格波动,包含转表前的浮盈。
3.HTM-->FVTPL:准则切换日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留存收益,卖出时的损益仅体现准则切换后发生的价值波动。
4.HTM-->FVOCI:准则切换日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卖出时的损益为整个持有期间的价格波动,包含转表前的浮盈。
以上理解是否正确?
5.如果由AFS转为FVTPL,或者是贷款及其他科目转换为FVTPL,如果转表日有浮盈,此时是否应该考虑卖出以实现收益,否则这部分浮盈对当期和未来期间的损益表均无影响。
以上理解是否准确?
78477482023-2-1216:04:03
您好,陈老师,如果已贴现未到期票据满足终止确认条件,贴现息在投资收益列报,那现金流是于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负数列报还是仍为分配股利利润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列报呢?@chenyiwei
chenyiwei2023-2-1421:04:09
如果已贴现未到期票据满足终止确认条件,则其贴现所得的现金一般是按净额列报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到的现金净额”等项目中的,不单独体现贴现息的现金流出。
zcy24012023-2-1218:50:59
请教一下陈老师,公司的定期存单,没有明确的持有到期意图,提前支取可按活期利率收息,但由于用于质押开票,列报在其他货币资金。请问期末未到期部分,能否按照定期存款利率计算利息?还是说只能按活期利率计息?
chenyiwei2023-2-1421:02:35
由于用于质押开票,在质押解除之前是不可能提前支取的,也就是基本确定可以获得按定期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因此期末可按定期利率计提确认利息收入。该笔定期存款不属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gpqg2023-2-1415:59:47
陈版,对于大股东赠予限制性股票在授予日该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呢?
chenyiwei2023-2-1420:51:56
请说明具体交易背景?尤其是服务期限条件和业绩条件、回购条款等?
songlanK2023-2-1400:48:04
请教陈版:集团本期处置子公司前,子公司在收购前把收购方不想要的部分按照不公允的价格处置给母公司(为了少缴税款)。审计时按照公允的价值重新调整子公司处置损益。母公司重新计提补提折旧,1、在固定资产附注汇总时,这块固定资产要体现增加吗?还是不体现本期增加,在合并报表还原此部分固定资产的原值和折旧,并对原子公司账面的净值与公允转让价格的差额需要将处置损益还原到固定资产减值损失?感谢陈版
songlanK2023-2-1400:50:56
请教陈版:集团本期处置子公司前,子公司在收购前把收购方不想要的部分固定资产按照不公允的价格处置给母公司(为了少缴税款)。审计时按照公允的价值重新调整子公司处置损益。母公司重新计提补提折旧,1、在固定资产附注汇总时,这块固定资产要体现增加吗?还是不体现本期增加,在合并报表还原此部分固定资产的原值和折旧,并对原子公司账面的净值与公允转让价格的差额需要将处置损益还原到固定资产减值损失?感谢陈版
chenyiwei2023-2-1420:49:03
因为是处置子公司之前将固定资产处置给母公司,所以这仍然是合并报表范围内的交易,应完全抵销,在合并报表层面不体现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即:不体现本期增加,在合并报表还原此部分固定资产的原值和折旧,并对原子公司账面的净值与公允转让价格的差额需要将处置损益还原到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Chriszoe112023-2-1323:24:58
对以上赔款如何进行账务处理?根据个人理解,有以下考虑:
1、针对运输事故,支付给客户赔款计入营业外支出,收到保险赔款计入营业外收入,收到供应商赔款计入营业外收入;
2、针对运输事故,支付给客户赔款计入营业外支出,收到保险赔款计入营业外支出(负数),收到供应商赔款计入营业外支出(负数);如期末时上述赔偿累计合计如为营业外支出(负数),则转到营业外收入;
3、针对运输事故,支付给客户赔款计入管理费用,收到保险赔款计入管费用(负数),收到供应商赔款计入管理费用(负数);如期末时上述赔偿累计合计如为管理费用(负数),以负数列示。
A公司为拟IPO公司,个人意见跟偏向以上第1种处理方法,理由是:以上2、3本质上都是按净额法处理,不能反映A公司实际运输赔付情况,且3的处理可能会使得管理费用以负数列示,较异常。
不确定以上考虑是否正确,还望陈版百忙中抽空指点,不胜感激!
chenyiwei2023-2-1420:47:13
首先建议考虑:作为运输公司,如果赔偿给客户和向供应商追偿都是一定范围内的常规操作,则作为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是否合理?如果参照此前国际准则下对航空公司的航班误点赔偿会计处理的讨论,似乎对客户的赔款应当冲减收入,向供应商的追偿款冲减成本,才更为合理。
另外,鉴于公司事实上只是一个平台,运输业务均外包,是否考虑收入和成本确认的总额法/净额法问题?是否净额法更加合理?
wanan35252023-2-1323:11:16
陈版主您好!我公司是研产销一体化企业,公司产品由硬件和嵌入式软件构成,有多项发明专利。关于产品主营业务成本的核算,我公司研发软件支出全部予以费用化,目前主营业务成本只有硬件产品的成本(料工费),没有软件产品的成本,请问这样处理正确吗?是否应该将形成知识产权的研发支出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并摊销计入产品成本?
chenyiwei2023-2-1418:35:29
这种可能性在实务中不小,主要原因是前期费用化研发支出直接列入了研发费用,后续不再转回营业成本。
你所提到的“将形成知识产权的研发支出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并摊销计入产品成本”,这种做法只能针对满足资本化条件的研发支出。
kangmengjia2023-2-1322:29:27
问题1:经项目组初步判断,公司参与国拨项目取得国拨资金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中规定的关于“无偿性”的条件,因此不确认为政府补助,此判断是否正确?
问题2:根据一些上次公司案例,将取得的具有专项或特定用途的款项确认为长期应付款,主要为国拨项目拨款。在取得拨款时确认为长期应付款,在国拨项目发生支出的期间冲减国拨项目对应的长期应付款。
按照上市公司一些案例做法,需要将收到的国拨资金列为长期应付款,然后冲减支出。
A公司在收到国拨资金前买很多固定资产,已入账固定资产,(针对此国拨项目,出了专项支出报告),大概1000万,但是后来实际收到国拨资金是500万。
国拨资金是否可以冲减固定资产?不够冲减的如何处理?
借:长期应付款
贷:固定资产-原值
chenyiwei2023-2-1418:26:27
2、“根据一些上次公司案例,将取得的具有专项或特定用途的款项确认为长期应付款,主要为国拨项目拨款。在取得拨款时确认为长期应付款,在国拨项目发生支出的期间冲减国拨项目对应的长期应付款”这种做法是原《企业会计制度》下的做法,与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下的无形资产、政府补助、收入等准则均不相符,不应继续沿用。
lj55772023-2-1320:56:18
请教:一家公司油罐大修理,按行业规定,油罐大修理10年一次。公司当年发生油罐大修理,修理费约占油罐原值的15%左右,公司认为修理费占原值比例未超20%,一次性进当期损益。注册会计师认为该项大修理支出能使史以后年度受益,应做为长期待摊费用。
因大修理费总额较大,分期摊销与一次性摊销,影响金额占当年净利润超过20%。
lj55772023-2-1410:35:22
周期性大修理费用,一次性进损益,是否合理?
kuaijishiye12342023-2-1414:23:40
认同会计师的做法,更为谨慎。
chenyiwei2023-2-1418:21:07
大修理支出属于保持或维持固定资产产生经济利益流入的原有能力而不是增加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潜力。所以不论金额多大,都在发生当期一次性计入损益处理,不能待摊或者预提。
186266267032023-2-1320:31:29
请教陈版,1、集团A公司的二级子公司B公司本期注销,B公司注销后,将账面资产、负债、权益、留存收益转入母公司A公司的单体报表中,A公司单体报表会计分录是这样做的:
借:资产100
长投700(这700是B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
实收资本100
贷:长投100
负债50
未分配利润120
请问A公司的账务处理对吗?如果不对,正确应该怎么处理啊?
2、上述注销的B公司还有两个子公司,分别为C公司和D公司,B公司注销后,C公司变成二级子公司,D公司仍为三级子公司,只不过股东变成了原兄弟公司E公司,目前B公司将原子公司的长投全部计入母公司A公司,请问,集团母公司A公司和E公司单体报表怎么处理?
3、上述子公司注销和子公司的级次变更合并报表层面应该怎么进行权益抵消,如何做合并抵消分录?
上述注销的子公司无实际业务。
谢谢陈版,非常感谢您
chenyiwei2023-2-1418:19:43
1、如果该事项属于“全资子公司改为分公司”的,则这样处理是合理的;如果B的业务不再持续,收回剩余资产和负债,则差额应计入投资收益。
2、可以视同B首先将其全部资产负债向A分配,A再将所收回的C公司股权对E出资。A的处理是问题1中清算B公司处理的一部分;A收回对C的投资后,将其按账面价值转入对E的长投成本;E按同一控制下合并处理。
superpau2023-2-1319:23:34
本帖最后由superpau于2023-2-1319:26编辑
陈版您好,目前在审计一家网络游戏公司,被审计单位属于运营商,其上游是游戏研发商。公司其中一种业务模式为,合同按照固定的金额向研发商支付游戏代理费,后续游戏玩家流水达到一定金额之后按照固定的比例向研发商支付分成款。
想请问下陈版项目组考虑是否存在不当之处。
chenyiwei2023-2-1417:49:31
bearsissi2023-2-1317:12:30
我司能否作为期后事项,以2023年签订的终止协议冲减2022年计入的营业成本?
请老师指点。谢谢!
frankmylove2023-2-1322:11:33
财务报表没有批准之前,应该是可以冲减2022年的营业成本的
chenyiwei2023-2-1417:19:00
由于终止协议签订于2023年,因此除非另有证据表明在2022年末,双方已就该终止事项实质上达成一致,斗则终止协议的签订对于2022年度财务报表而言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2022年末仍应按此前的原协议计提服务费并计入成本,到2023年协议签订后才能冲回。冲回的影响计入2023年度损益。
wx_62f4d6b0b08f2023-2-1316:59:58
请教陈版: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第十一条除下列交易中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企业应当确认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一)商誉的初始确认。
(二)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交易中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
1.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
2.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
根据上述规定,除上述两种情况外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而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则需要以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作为前提。
探讨业务场景如下:
A公司目前存在大额可弥补亏损,且未来无法产生足额应纳税所得额,自然不能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但是,A企业存在一笔政府补助,按规定该笔补助若在5年内按规定用途使用则可税前列支,否则到期需做纳税调增。假设本年度该笔补助将在下一年度到期做纳税调增,则该笔补助在本年度是否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思考如下:1)该场景不属于准则所规定的可免于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应该确认;2)假如本年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很明显这边笔补助在明年纳税调整后依然不能产生足额应纳税所得额,即在下一年度将冲回该递延所得税负债。那么,站在报表使用者角度考虑,本年度明显知道这笔补助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在未来要冲回,本年度还应该确认吗?感觉如果确认的话反而降低了本年度和下一年度报表的可理解性。
请陈版不吝赐教,谢谢~
chenyiwei2023-2-1417:15:51
“A企业存在一笔政府补助,按规定该笔补助若在5年内按规定用途使用则可税前列支,否则到期需做纳税调增”是否表明该项政府补助属于税法上的不征税收入,即该政府补助本身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但使用该项政府补助所形成的付现支出、所购置资产的折旧和摊销等也不能在税前扣除?
如果是,则对于属于税法上不征税收入的政府补助项目,无需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这与该企业是否处于亏损状态,未来预计有无足够多的应纳税所得额无关。
zsmj2023-2-1316:52:41
chenyiwei2023-2-1417:11:35
1、从主帖信息来看,提供设备和安装服务是两项单独的履约义务,因此可在单项履约义务层面讨论主要责任人和代理人的区分问题。
蜂鸟罗门2023-2-1315:58:36
请教陈版主,企业会计准则实务问答(二十九)问:企业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应当计入哪个会计科目?
答:企业根据《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财税〔2015〕72号)的规定,应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应当计入“管理费用”科目;企业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或者为安排残疾人就业做出显著成绩,按规定收到的奖励,计入“其他收益”科目;企业未按规定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按规定缴纳的滞纳金,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企业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或者为安排残疾人就业做出显著成绩,按规定收到的奖励是否属于政府补助?
chenyiwei2023-2-1416:54:10
企业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或者为安排残疾人就业做出显著成绩,按规定收到的奖励属于政府补助,应计入其他收益。
lxj080992023-2-1311:49:19
陈版:一公司若干年前投资一个基金,并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各种原因无法收回,无投资收益,按照本金全额计提坏账准备,今年经法院判定,收回了本金,并按照贷款利率收到补偿。请问,该补偿是计入投资收益吗?如果不是,请教下计入哪个损益科目?
chenyiwei2023-2-1416:53:26
为何最初认定无法收回,将其公允价值评估为零,但后续可通过司法途径收回本金和取得利息补偿?前期将其公允价值评估为零是否构成前期差错?
在排除前期差错的前提下,本次收回金额与原账面价值(期初公允价值)的差额可确认为本期的投资收益。
sybspxcpa2023-2-1310:53:25
2022年1月1日A客户使用B银行**在C商家刷卡消费10万元,奖励积分10万,积分有限期一年。假设B银行10万积分价值100元,即可兑换商品价值100元。假设刷卡手续费1%,银联分成20%,B银行分成80%,即B银行取得800元手续费。
请教陈版,B银行对奖励积分的会计处理是适用新收入准则可变对价的处理(A是否可以理解为B银行客户C的客户,即客户的客户?),还是适用或有事项准则确认费用呢?
谢谢
chenyiwei2023-2-1416:50:58
由于**是B银行发行的,因此**积分属于授予最终客户(直接客户是商户,最终客户是“客户的客户”)的一项额外购买选择权,不属于可变对价或者或有事项。应根据该项积分和清算服务两项履约义务的单独售价相对比例划分总收入(或者简化考虑,按照客户后续兑换积分时预计需支付款项的折现值),每期末对会计估计进行复核和重新调整。
gotoschool_2023-2-1220:28:33
陈老师您好:
②股份支付当中期权的公允价定价,需要考虑可行权条件吗(除市场条件外)?
chenyiwei2023-2-1415:32:42
1、要考虑内部交易价格是否代表了标的资产的公允价值,即该项投资损失份额是否实际上代表了该资产的减值损失。如是则不抵销。
2、股份支付中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由可行权条件中的市场条件以及非可行权条件决定。市场条件和服务期限条件决定了最终可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但不影响权益工具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
zryhzwg2023-2-1221:09:41
国有企业A公司将下属分公司无偿划转给全资子公司B公司。A公司是管理单位常年应纳税所得额为负数,对分公司计提的减值准备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划入方B公司应纳税所得额为正数。假定划转标的分公司净资产40亿元,已计提坏减值准备5亿元。划出方A公司确认了40亿元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划入方确认了40亿元的资本公积。
求助陈版:
1、B公司个别报表层面
由于划入方B公司未来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划转日是否需要对标的公司计提的减值准备5亿元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如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对方科目按权益性交易计入“资本公积”还是作为当期事项计入“当期递延所得税费用”。
2、A公司合并报表层面
如B公司将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对方计入了“资本公积”,A公司合并层面是否需要将B公司确认的“资本公积”还原为“当期递延所得税费用”。后期B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转回时,B公司个别报表和A公司合并层面如何处理。
chenyiwei2023-2-1415:30:38
1、B公司个别报表层面,因划入资产而获得了一项额外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可用于抵减应纳税所得额。由于该事项的起因是资产划入,故由此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初始确认时,应贷记资本公积。
2、A的合并报表层面,因为内部资产重组(该资产重组本身对A的合并报表无影响)而获得了未来额外可利用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此前虽有该差异,但无法利用),由此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在合并报表层面应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她笑呀2023-2-1221:29:10
陈版主及各位前辈:有一个实务案例想请教一下:
合作模式:①A公司与B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养殖项目,以批次蛋鸡养殖合作进行合作;②A公司以殖场舍及配套设施设备等固定资产出资,B公司以蛋鸡、养殖技术及管理出资;③双方未设置独立主体进行核算,在A公司账面分部门核算;④蛋鸡所有权属甲方,合作养殖的技术、管理人员由甲方指派,养殖产品及由甲方以甲方名义进行销售;⑤双方约定:若盈利,利润分配比例为甲:乙=4:6,若亏损,利润分配比例为甲:乙=5:5;
提问:该种模式属于什么范畴,属于共同经营吗,投入鸡苗属于长期股权投资吗,期末是不是要对合作企业盈亏按权益法进行账务处理啊,在B公司账面应该如何核算?
chenyiwei2023-2-1415:25:17
该交易名义上是双方合作经营,但B(甲方)投入的资源(蛋鸡、养殖技术及管理)对合作项目的整体可变回报影响更大,且“蛋鸡所有权属甲方,合作养殖的技术、管理人员由甲方指派,养殖产品及由甲方以甲方名义进行销售”,因此该合作项目系由B公司主导。该交易的实质是B租用了A的殖场舍及配套设施设备等固定资产从事蛋鸡养殖业务,但租金为可变租赁付款额。
zzz212023-2-1300:03:43
陈老师您好!
实务中遇到如下问题:A持有B60%股权,B第一年首次将某一房屋出租给A使用,B确认年租金100万,A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当年使用权资产折旧和财务费用合计120万。合并时抵消上述事项后净利润多出20万,因A账上此时(使用权资产-租赁负债)为负20万,是否要视为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而去调整少数股东损益和少数股东权益?
chenyiwei2023-2-1415:20:09
在新租赁准则下,当某项租赁从出租人视角分类为经营租赁时,承租人和出租人的会计处理并不对称,因此不能直接基于承租人和出租人各自报表中已作出的会计处理进行抵销,而是要首先冲回承租人报表中基于新租赁准则作出的处理(使用权资产、租赁负债,及其后续折旧和利息费用),再按原租赁准则下承租人对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规定进行调整后,才能与出租人的会计处理进行抵销处理。
相应地,此时合并报表层面没有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也就不存在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
baiduren20222023-2-1308:03:40
请教陈老师(陈版)和各位老师:存货可变现净值
chenyiwei2023-2-1415:16:06
可变现净值=120-15=105。已发生且已计入损益的销售费用不再扣减,否则会导致费用的重复确认,导致计算的可变现净值结果偏低。
笨蛋0072023-2-1309:40:43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累计利得如何计算?是其期末的公允价值与初始投资成本的差额么?累计利得和本期确认的股利收入有关系么?
chenyiwei2023-2-1415:13:55
这里的累计利得应该是累计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不扣除所得税影响),不含已确认为投资收益的股利收益。
weit92023-2-1310:24:46
被审计单位是一家销售摄影器材的公司,企业发生的维修业务,统计已完成服务的项目工时归集得出的成本,请问账务处理计入存货,正确吗?期末列示在存货,正确吗?原因是什么?
chenyiwei2023-2-1415:12:51
wx_6160292c64e22023-2-910:12:56
请教陈版主:
背景:A公司持有B公司100%股权,A公司授予B公司职工A公司股票,由于集团内股份支付,A公司确认长投和资本公积。请问若A公司将B公司处置时,确认的资本公积需要一并转出吗,还是保留在A公司账面之中,查阅了一些资料也没看到依据,请问陈老师哪里有相应解释吗?
{:1_388:}
chenyiwei2023-2-1120:49:05
这部分资本公积属于权益性交易形成,后续处置子公司时也不能转出(包括母公司的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层面均如此),继续保留在资本公积中。
心海拂清风2023-2-1221:16:21
请教下陈版限制性股票对应的递延所得税形成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在解锁日是否转入股本溢价?我理解是做的,毕竟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不转,费用形成的在股本溢价,递延税形成的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不合理吧,是否有明确规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