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年来,上海海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海关工作职能,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持续深化各业务领域海关一体化改革,助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据上海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长三角地区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2.57万亿元,占全国36.6%。
图说:上海海关所属洋山海关关员对一批通过“联动接卸”模式承运集装箱开展监管。吴坤飞摄
激发物流畅达效能
图说:12月4日,上海外高桥港区海关关员对出口新能源汽车开展查验监管工作。杜运宇摄
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上海海关立足上海通江达海的独特区位优势,持续推动“联动接卸”“多式联运”“离港确认”“江海联运”等海关监管模式落地见效,打通区域合作物流新通道,长三角地区物流畅达效能被不断激发。
助力产业发展升级
近年来,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兴起,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近日,杭州佳成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的一批出口跨境电商货物自浙江嘉兴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该票批次出口货物包括衣服、玩具等,重达2.1吨。企业在杭州海关所属嘉兴海关完成申报后,转关至上海海关所属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货物在抵达浦东机场后,由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完成现场货物核销手续后,该批次货物即可搭乘当天晚上的航班出发前往目的地。目前,长三角地区已开通“苏州-上海”“杭州-上海”“宁波-杭州”等跨境电商出口转关通道,建立了市场采购异地组货一体化通关联动机制,便利小微企业灵活选择通关方式、出境口岸。
图说:上海海关所属洋山海关对LNG保税仓库开展监管。丁静摄
围绕绿色航运服务,长三角地区各主要港口正积极布局国际LNG(液化天然气)加注中心。近日,在上海海关所属虹口海关监管下,上港集团旗下全球最大LNG加注船“海港未来”轮,为靠泊在洋山港盛东码头的LNG动力集装箱船“达飞巴里”号实施LNG“船到船”同步加注作业,共计加注9606立方米。上海海关建立跨关区保税船供燃油加注业务联动机制,发挥“船舶申报+物料供退”联动优势,运用视频监控、智能检测等科技手段实现线上实时“云监管”,优化跨关区保税船供燃油加注流程,保障作业各环节顺畅衔接。今年前10个月,长三角区域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海关共监管跨关区保税燃料油加注284.45万吨,同比增加34.23%,供船作业流程缩短3天。
图说:上海海关所属洋山海关关员对进境货物木质包装进行现场检疫。张旭摄
长三角三省一市工业基础雄厚、集群优势明显。从“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到开通跨境电商出口转关通道,再到优化跨关区保税船供燃油加注和创新进境货物木质包装检疫监管,上海海关不断推动深化监管制度创新措施落地见效,助力产业链发展升级,有力服务长三角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图说:12月4日,金山海关派员至企业进口危化品仓库开展属地查验。高昂摄
共筑国门安全防线
上海口岸拥有全国最大的海运危险化学品集散仓库,众多长三角企业会选择通过上海口岸进出口危险品。上海海关加强与长三角多地海关的协作配合,织密织牢危险品监管之网,凝聚区域保护合力。今年6月,上海海关风控分局通过大数据分析对比,发现安徽某化工企业出口的农药类产品存在逃漏检风险,上海海关将线索移交给合肥海关。合肥海关查实该企业其他进出口危化品也存在逃漏检情况,总计涉案货值超721万元。今年以来,依托长三角区域海关风险防控一体化机制,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等海关持续强化风险协同处置,对区域内100多家企业开展联合研判,查发各类危化品违规行政立案25起、6000余吨。
图说:上海海关关员开展外来生物监测,筑牢国门生物安全防线。钱坤摄
为防控外来有害生物传入,长三角区域海关严密协同强化有害生物联合监测筑牢国门生物安全防线,形成长三角区域专家共建、信息互通、技术共享、协同开展的联合监测网络和工作机制。组织开展联合监测、研讨、信息沟通等工作,加强长三角区域海关联防联控。探索“监测点-运输线-区域面”外来有害生物监测复合型模式,完善监测网络,实现长三角区域监测的共保联治,推动生态环境协同监管。今年以来,长三角海关结合主要贸易国家有害生物名录,共采样涉及的品种植物达66种,共计采样268批。
开放,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大优势之一。2018-2022年,长三角三省一市进出口63.29万亿元,年均增长8.2%。五年来,一体化的长三角已成为中国外向型经济的高地。
下一步,上海海关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在全面推进实施两轮《海关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重点举措》104条任务的基础上,立足问题和需求导向,以智慧海关建设为抓手,纵深推进更大力度的长三角海关一体化改革,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促进要素流通、激发经济活力,推进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彰显海关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