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未来展望产业链相关公司深度梳理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2.19山东

机器人(Robot)是一种能够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智能机器。机器人能够通过编程和自动控制来执行诸如作业或移动等任务。机器人具有感知、决策、执行等基本特征,可以辅助甚至替代人类完成危险、繁重、复杂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服务人类生活,扩大或延伸人的活动及能力范围。我国2020年新标准将机器人划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其他机器人。其中服务机器人是指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多种高技术集成的先进机器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实现了服务机器人全产业链布局,并拥有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人口老龄化加剧、技术进步及政策支持等多种因素驱动下,我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将迎来发展黄金期。

01

概述

1.定义

服务机器人是一种半自主或者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它能完成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服务工作,但不包括从事生产的设备。服务机器人的定位就是服务。从机器人的功能特点上来讲,它与工业机器人的一个本质区别在于,工业机器人的工作环境都是已知的,而服务机器人所面临的工作环境绝大多数都是未知的。

2.分类

世界机器人联合会(IFR)基于ISO标准中各术语的定义,对专业/商用服务机器人细分成十二大类,但未对“专业”与“商用”有更明确的定义。世界标准化组织发布的标准中对机器人的分类做到了全覆盖且划分细致。其原因是世界各国机器人应用与发展并不均衡。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技术领先国家机器人发展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商业化落地程度也各有差异。中国机器人应用领域还较为局限,在巡检、救援、农业等方面商业化落地还较少。世界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和引领世界机器人行业发展,需要满足各国发展差异和行业前沿。

基于目前中国公共服务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场景(酒店、餐厅、商场、写字楼、医院、学校等),结合新版中国机器人分类标准、世界机器人联合会的服务机器人分类等,将服务机器人分为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和专业服务机器人两大类。

02

驱动因素

1.疫情因素

在常态化防疫之下,为了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降低感染风险,服务机器人在配送、医疗、巡检、消毒等领域,以及医院、写字楼、商场、餐厅、银行、学校、园区等室内外公共空间得到广泛应用。此外,服务机器人在流调等基层公共服务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智能疫情服务机器人借助语音识别、语义理解、自然语音合成等技术,准确理解并提取有效信息,完成人员流调,极大释放一线人力资源。

2.人口老龄化及数字经济发展

人口老龄化和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推动服务机器人应用与普及。我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已经超过2亿,占总人口比重达14.2%。人口老龄化在带来旺盛养老需求的同时,也造成了劳动力短缺和人力成本上涨的问题。在人工智能和智能柔性关节支持下,加之消费升级趋势清晰,机器人在养老领域应用大有可为。与此同时,在技术升级和成本降低共同推动下,人力成本和机器人使用成本差距逐渐缩小,在部分成熟领域,规模化应用服务机器人的成本已经低于人力成本,增加服务机器人在多领域的商业应用正在成为当前发展趋势。

此外,数字经济占GDP比重逐年提升,也为服务机器人带来广阔应用空间。服务机器人作为全行业、全场景数字化服务解决方案的数据采集和交互入口,拥有海量存储数据,通过智能数据分析来驱动决策,优化资源配置,帮助企业完成数字化业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降本增效,提高企业竞争力。公众号《投研锋向》

3.新技术突破

5G、人工智能、新材料、柔性关节等技术突破,让服务机器人从“功能”走向“智能”。服务机器人得以走向成熟,智能化水平和柔性服务是两大关键技术能力。

(1)智能化水平

过去,由于智能水平有限,服务机器人只能从事限定的固定性工作,无法自适应调节到与应用环境相匹配的工作状态。而现在,随着5G、新材料、高精度控制和软件算法的持续突破,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深度学习、场景识别、人机交互、推理认知等领域应用加速,服务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当前,单一功能的服务机器人正在逐渐被拥有多模态、多服务体验的智能服务机器人所取代。

(2)柔性服务能力

传统服务机器人多为滚轮式移动的机器人形态,虽然能够进行简单交互,但是绝大多数没有灵活的手臂,无法像真人一样提供服务。要让服务机器人获得灵活的手臂,实现复杂的组合动作,必须要有智能的、小型化的、高强度的柔性关节。目前,国内机器人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在柔性关节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给服务机器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4.政策驱动

服务机器人利好政策陆续出台,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引导。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用于支持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为产业跃迁提供强大动力支撑。《“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指明了机器人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关于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通知》、《“十四五”应急救援力量建设规划》、《关于促进快递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等为服务机器人在健康养老、安防、水下、救援、物流等各领域落地应用奠定政策基础。具体政策梳理如下:

03

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

1.发展现状

当前,服务机器人行业进入发展黄金期,主流玩家均实现万台级的落地部署量,这意味着服务机器人逐渐在各行业和场景普及应用,部分服务机器人产品在使用场景上已日趋成熟和稳定。

在这一趋势下,服务机器人行业的竞争焦点也由单一技术竞赛转变为对产品落地和良性商业模式的追求。一方面,经过市场验证的产品应用能够有利推动商业模式成熟和商业闭环构建;另一方面,只有依靠规模化落地应用和健康现金流,企业才能实现良性增长。随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服务机器人企业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以获得有利市场地位,如基于核心产品和现有应用场景,持续深挖垂直场景内的应用需求,扩大商业闭环;或者基于现有技术优势研发多功能产品,进入跨赛道、跨场景市场,以扩大自身经营边界。

2.市场规模

整体来看,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实现了服务机器人全产业链布局,并拥有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人口老龄化加剧、技术进步及政策支持等多种因素驱动下,我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将迎来发展黄金期。根据赛迪数据,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在2023年达到751.8亿元。

3.资本分析

04

产业链分析

1.产业链图谱

2.核心硬件

芯片、控制器、伺服舵机、传感器、减速器构成服务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硬件方面,服务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包括芯片、传感器、控制器等。

(1)芯片

芯片主要负责处理数据、发出和执行指令,服务机器人产品由于结合了多种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技术,对芯片的算力和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服务机器人在具体完成某项任务时的基本流程可分为感知、决策和执行三个层面,因此需要配备不同类型的芯片。例如,实现数字、图像、声音等数据的主控芯片,以及各类功能实现所需要的单元芯片等。目前,服务机器人应用的芯片主要包括CPU、GPU、FPGA等通用芯片和AI专用芯片。从市场现状来看,高通、英特尔、英伟达等芯片巨头在机器人芯片应用方面较为领先,国内机器人芯片企业主要有瑞芯微、炬力等。

(2)传感器

服务机器人的移动与作业,主要靠传感器来感知外界信息,并通过定位和路径规划技术来实现避障和自主移动,这就要求传感器应具备强抗干扰能力、高精度以及高可靠性。多传感器融合是机器人整合多渠道数据信息并处理复杂情况的重要应用,具体而言,就是融合应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3D摄像头等多种传感器实现一定的信息冗余度,从而保证服务机器人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3)控制器

控制器主要由控制板卡和算法控制软件构成,用于根据指令和传感信息控制服务机器人完成既定任务。控制器主要有PLC、PC-based和PAC三种技术路线,因机器人在作业空间中的运动位置、姿态、轨迹和操作动作不同,其控制器的设计方案也有所差别。控制器的成本与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目前国产控制器已经拥有较高市场占有率。

(4)减速器

减速器是连接动力源和执行机构的中间机构,具有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小型和微型减速器的技术相对简单,竞争壁垒较高的主要在于精密减速领域。精密减速器包括谐波减速器与RV减速器,其传动链误差精度更高,主要适用于服务机器人的精密控制中。当前,全球机器人减速器市场呈现高度集中状态,几乎被哈默纳科和纳博特斯克垄断;国内减速器市场得益于绿的、双环等龙头带动,近年来国产化率持续提升。

(5)伺服电机

伺服电机是使物体的位置、方位和状态等跟随特定目标相应变化的自动控制系统,主要通过控制控制电机频繁执行变化的指令来实现机械设备的精确运动。服务机器人的伺服系统通常指用于多轴运动控制的精密伺服系统,是服务机器人的运动中枢,其对伺服系统的反应速度、体积、性能等诸多方面均提出更高的要求。公众号《投研锋向》

3.软件及集成方案

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和操作系统升级迭代是决定服务机器人智能化程度的重要软件要素。服务机器人作为一种智能化软硬件结合的产品,除了核心硬件,其关键技术难点在于软件端。当前,服务机器人产品主要采取“多传感器融合+深度学习”架构,集算法、应用层、后台、数据等能力于一体,涉及传感融合技术、SLAM技术、路径规划技术、运动控制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等多种软件技术能力。其中,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和操作系统升级迭代是服务机器人智能化程度提升的重要方向。

(1)人工智能技术

基于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的人机交互是实现人机沟通的桥梁。完善的服务机器人系统需要以功能齐全、简单易用的交互技术作为支撑,一个人性化的人机交互系统能够极大提升服务机器人的使用体验。

语音交互是服务机器实现人机交互的主要表现形式,目前行业整体语音识别成功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在具体应用场景下仍然会存在易受环境影响、沟通方式不够人性化等问题,因此需要在场景应用层面持续打磨迭代。此外,体感交互也是一种重要交互技术。体感交互主要通过摄像系统模拟建立三维空间,同时测量人与设备的距离,直接通过对人的姿势的识别来完成人与机器的互动。这种交互方式区别于传统鼠标、键盘、多点触摸等交互方式,是由即时动态捕捉、图像识别、语音识别、VR等技术融合应用衍生出的交互方式,有望成为智能服务机器人的高层次立体交互方式。

(2)操作系统

服务机器人操作系统是一个管理机器人软硬件资源的整合软件平台,它使得机器人程序设计师可以使用该平台来进行服务机器人软件开发。目前大多数服务机器人操作系统都是基于Linux内核开发的,底层算法系统多采用ROS系统。ROS系统具有分布式计算、软件复用、快速测试、免费开源等多种优势,可以适用于服务机器人多节点多任务的复杂应用场景。

4.整机应用

虽然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企业增量减少,但企业销售规模的提升使得机器人企业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新产品研发和改进,有助于产业整体良性发展。相比2019年新品发布仅个位数,2020年开始,公共服务机器人的新品数量可谓是“突飞猛进”。由于防疫的需求,清洁消杀、酒店配送机器人需求量较往日暴增;而医疗机器人在国家政策、高质量医疗需求以及人口结构的因素共同推进下也迎来爆发式增长。

(1)配送机器人

配送机器人:室内场景已广泛落地应用,室外封闭园区渗透率提升,开放道路仍处于试点中。配送机器人主要有室内和室外两个应用场景。室内无人配送技术成熟度较高,部署成本较低,且受益于防疫常态化下的无接触配送优势,已经在酒店、餐厅、KTV、医院、写字楼等场景广泛落地应用,头部产品已经形成区域性覆盖和稳定的商业模式,例如在餐饮领域取得规模优势的擎朗智能。而在室外领域,开放道路场景目前受政策、技术和安全要求限制,无人驾驶配送车仅处于试点和测试阶段,尚未展开大规模落地应用;以学校、园区、景区等为代表的封闭园区场景限制相对较少,配送机器人应用渗透率逐步提升。

经过多年发展和应用,下游市场对配送机器人的核心诉求相对明确。一是保证机器人配送的安全性,即机器人能够对周边环境进行精准识别,做出避障、急停、减速、进出电梯等动作,保证日常安全作业;二是拥有多功能智慧服务能力,既要求机器人既能跨场景递送物品,又能兼顾人性化互动,并能叠加消杀、巡逻等多功能应用。此外,配送机器人作为移动载体,正在成为企业与消费者连接的新型交互终端,基于配送机器人的作业数据,挖掘其中的商业价值,辅助企业判断市场需求,优化服务流程,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2)医疗机器人

医疗机器人:四大细分领域应用现状各有不同,整体来看应用范围和认可度正在逐步提升。医疗机器人主要用于医疗场景中辅助医护工作,根据IFR分类,可分为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辅助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四大类。从细分领域来看,康复机器人和辅助机器人企业数量占比较高,市场竞争激烈;除部分诊断机器人外,辅助机器人多数产品技术壁垒相对较低,主要用于辅助诊疗,在患者流量较大的三甲医院需求较大;手术机器人技术壁垒较高,研发难度大,市场空间大,具有临床应用优势及在核心零部件取得研发突破的企业更具竞争力;医疗服务机器人目前多应用于医院和养老院,是构建智慧化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模块。其中,医疗配送机器人作为能够落地全院的数智化医院解决方案,可以广泛应用于手术室、静配中心、门诊、急诊、采样区、检验科等典型医院场景,节约医院空间资源,助力医院提升物流系统运行效率和智能化程度。整体来看,医疗机器人在骨科、心内、外科、康复科等不同领域的应用范围和应用认可度正在逐步提升,据中国电子学会数据,2022年我国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97.1亿元。

(3)导览机器人

机器人在多场景内落地应用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库作为支撑,随着导览机器人落地应用范围扩大,其深度学习数据库和专业知识库储备也愈加丰富,机器人的应答准确度和流畅度得到改善,用户体验大幅提升。目前,除了传统的导览机器人,市场中还存在着融合应用3D全息技术的全息立体投影成像导览机器人,可应用于数字多媒体展厅,提供迎宾讲解、场地导览等服务,在以创新形象吸引人流量的同时,也通过全息视频向观众输出宣传内容。随着导览机器人在多个垂直领域的深度落地应用,用户对机器人的认可度逐渐提升。

(4)陪伴机器人

陪伴机器人:涵盖儿童陪伴、老人陪伴、宠物陪伴等场景,成为智慧家居的一部分。在家庭服务机器人领域,“陪伴”是一个未被解决的刚需。陪伴机器人就是以情感识别为特征,聚焦家居陪伴,涵盖儿童陪伴、老人陪伴、宠物陪伴等场景,让机器人有粘性地融合于家庭,成为智慧家居的一部分。

1)儿童陪伴

儿童陪伴机器人多为具备语音交互能力,可以吸引儿童兴趣并具有知识启蒙作用的机器人产品。目前早教机器人是儿童陪伴机器人领域较为成熟的应用产品,已经在家庭和教室场景中得以应用,如家庭智能玩具、儿童娱乐教育同伴、家庭智能助理等。

2)老人陪伴

老年陪伴机器人多为具备视讯通话、认知游戏、音乐视频、健康管理、应急提醒等功能的机器人产品。老年陪伴机器人作为智慧养老的一个分支,正在被探索作为应对老龄化及养老问题的解决方案,受到政策扶持。

3)宠物陪伴

宠物陪伴机器人主要服务于家庭宠物,通常具有远程陪伴、自适应反馈、拍摄记录等功能,除了满足主人对于宠物的陪伴需求,还有助于改善宠物的健康问题。

(5)扫地机器人

扫地机器人:市场空间大,行业集中度高,导航成技术创新主线和产品竞争关键。

随着家庭收入增加、懒人经济盛行以及消费偏好转变,消费者对扫地机器人的购买需求逐步增加。据华福证券统计,近五年来扫地机器人的销售额和零售量年复合增长率均超过20%,且当前扫地机器人在国内城镇家庭渗透率仅为6%,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这个市场空间大且正处于高速增长的蓝海市场,玩家众多,市场竞争激烈。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扫地机器人行业已经形成较为明显的梯队层次划分,行业集中度较高,CR3超过65%。

在技术路线方面,导航是扫地机器人的技术创新主线。扫地机器人的导航系统经历了“随机碰撞-局部碰撞-全局规划”三个阶段。当前,依托导航算法和导航传感器的全局规划导航技术成为各扫地机器人的产品竞争关键。从需求侧来看,高度智能和深度清洁是扫地机器人产品必备的两大属性,鉴于目前扫地机器人已经基本满足智能清洁和浅度清洁需求,消费者需求痛点正在由清洁智能化转向清洁深度化。

05

1.擎朗智能

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擎朗智能)是一家致力于为全球商用服务场景提供智慧无人配送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公司成立于2010年,总部位于上海,在全国拥有超过70个营销运营中心,客户覆盖餐饮、医疗、酒店、场馆、商务办公、社区养老、机场等场景。在完成早期艰苦的技术突破、供应链搭建及上百个项目应用场景探索后,擎朗智能将方向锁定在餐厅传菜机器人与商超引领机器人中。2016年,擎朗智能第一台稳定运行的商用服务机器人“花生”诞生,正式开启智能配送机器人时代。疫情的发生,使得公共场所的消毒需求直线上升。在此背景下,擎朗智能将餐饮行业的丰富经验、成熟的技术体系与消毒技术相结合,发布全新品类的商用服务机器人——消毒机器人M2。凭借其7×24小时自主工作、多种消毒模式等特点,成为众多机场、火车站、医院的消毒利器。

IDC最新发布的《中国餐饮行业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份额报告,2021》显示,2021年中国餐饮行业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总体规模约5.4亿人民币,年增长率超110%,完成高速增长。其中擎朗智能以48.6%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增长率为153.4%居首位,“双第一”成绩亮眼,实现业内领跑。同年,擎朗智能完成由软银愿景领投的2亿美元D轮融资,成功荣登当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作为全球领先的商用服务机器人企业,擎朗智能不断推进多元化发展,已将成熟的商用服务机器人产品及方案应用于全球更多区域和行业,逐步覆盖餐饮、酒店、医疗机构、场馆、商务办公、社区养老、机场等多领域,持续为商用服务机器人的全球普及做出努力。公众号《投研锋向》

2.优地科技

优地科技致力于用机器人、低速自动驾驶等技术赋能实体商业场景,为全球客户提供室内外低速自动驾驶产品与解决方案,打造覆盖酒店、文娱、园区、开放道路等多场景的室内外末端无人配送或者清洁服务网络生态,是业内实现机器人和低速自动驾驶设备量产商用化的企业之一,并形成了优小妹、优小弟、优小哥、优小姑室内外服务机器人产品矩阵。

作为优地机器人背后的“智慧大脑”,阿里云上承载了一系列的算法和应用程序。管理系统云平台可负责所有在网机器人进行运维控制,包括机器人的任务分配调度、最优路径规划、机器人全域物联、远程工勘、OTA及运行维护。凭借云计算能力,优地机器人能够实现室外商圈园区、智慧酒店、智慧文娱三大无人配送场景快速部署,实时维护;用户亦可通过交互界面可监控机器人状态、远程操控、故障告警、忽略提醒、健康报告、语音互动等。在优地科技未来的室外服务机器人业务布局中,阿里云持续为优地科技提供云计算、云智能、云训练服务,帮助优地科技的室外服务机器人在各个场景实现快速落地。

3.科沃斯

公司C端家用服务机器人已形成覆盖扫地、擦窗、空气净化等多家庭场景的产品矩阵,主营产品扫地机器人同时拥有市场领先的LDS+SLAM、VSLAM和3D结构光全局规划技术,且SKU种类丰富,卡位主流中高端价位段,2021年国内线上、线下市场份额分别达到45%和85%,均列行业第一。此外,公司已布局B端商用机器人产品,2021年作为公司商用机器人发展元年,未来放量可期。

4.石头科技

公司国内市场份额持续提升,相较行业α显著;海外2022年推出高端机型S7maxV系列以来继续推出S8系列,逐步站稳海外高端品牌形象。目前扫地机行业经过近年产品的快速迭代,头部产品性能已达令人满意的工况,市场份额亦明显向头部集中,产品口碑相较过去几年有了显著提升,渗透率提升仍有广阔空间。2023年来看,公司国内有望继续提升市占率,海外有待进一步恢复。

5.奥比中光

在机器人业务方向,公司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项目“面向服务机器人的三维视觉传感器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常态化疫情防控助推服务机器人加速渗透,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2021年全球服务机器人销售额增长37%,其中物流、酒店、医疗、专业清洁和农业机器人销量位列前五。公司3D传感器已与云迹、擎朗、普渡、高仙等超过100家服务机器人客户达成业务合作,覆盖智能工厂、仓储物流、建筑自动化、智能巡检、割草机、酒店配送、楼宇配送、商用清洁、ROS教育等应用场景。公司应用于服务机器人的3D传感器产品在同品类中市占率第一,2021年该场景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0.95%。

6.九号公司

九号公司(Segway-Ninebot),是一家智慧移动能力公司,聚焦于创新短交通和服务机器人领域。公司旗下拥有四大核心自主品牌,包括产品品牌赛格威Segway和九号Ninebot,机器人品牌SegwayRobotics,服务品牌SegwayDiscovery,以及技术赋能和定制化品牌PoweredbySegway;产品覆盖了智能电动平衡车、智能电动滑板车、智能电动双轮车、全地形车、智能配送机器人、割草机器人等品类。1)割草机器人:便捷创新解决痛点,布局庞大欧美空间。割草机市场规模超千亿,割草机器人渗透率仅5%,渗透空间广阔,公司以免布线+路径规划解决当前割草机器人需求痛点,伴随未来渠道拓展远期放量可期。2)商用服务机器人:技术中台创新迭代,切入多家餐饮酒店2B客户。3)服务机器人方面,18年首款搭载在智能电动平衡车上的服务类机器人产品“Loomo/路萌”上市。21年服务机器人步入商业化落地阶段,当年贡献销售收入2100多万元。

7.微创机器人

公司是全球唯一一家拥有五大手术专科产品组合的标的。微创机器人是微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创医疗”)旗下子集团,2014年启动研发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作为集团的内部孵化项目),并于2015年成立公司开始公司化运营,同时启动研发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如今公司已在腔镜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泛血管手术机器人、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五大领域实现深入布局,是全球唯一一家覆盖五大主流手术机器人市场的公司。

三款旗舰产品已获批上市,大规模商业化渐行渐近。2021-2022两年间,公司三款旗舰产品——图迈、蜻蜓眼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及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陆续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即将开始商业化推广。

除已获批上市的产品外,公司的在研管线进展顺利:自主研发的经支气管手术机器人注册临床试验稳步推进中,该产品可通过人体自然腔道,以无体表创伤的方式进入难以触及的狭窄病灶空间,目前已完成国内首例国产支气管镜手术机器人的人体临床试验。同时,公司合作项目R-ONE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MonaLisa前列腺穿刺活检系统均已完成注册临床试验入组,预计于2023年获得上市批准。

06

挑战及展望

1.发展挑战

中国公共服务机器人目前主要遇到三大挑战:部分赛道机器人经济效益低下、专业人才匮乏和数据安全问题,因此需要从技术、人才培养以及数据安全三方面进行突破。

2.产品应用展望

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资本青睐等多种利好因素作用下,未来十年服务机器人将迎来发展黄金期。不仅应用领域和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服务机器人产品和技术也将迎来跨越式发展,产品将愈发多元化,同时服务机器人的自主性和智能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未来服务机器人产品发展将呈现人性化、专业化、轻量化、智能化、普及化五大趋势:1)人性化。无论是机器人的产品形态还是交互方式都将更加人性化,同时能够敏捷处理人类在不同场景下的差异化需求;2)专业化。随着服务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更加垂直细分,作业功能将更加专业化、特色化;3)轻量化。随着技术迭代,服务机器人的体积将会更小,移动更灵活;4)智能化。环境感知、运动控制、人机交互这三大核心技术突破,将让服务机器人由被动工作走向全局规划的主动型智能化,能够自主决策以满足作业需求;5)普及化。未来服务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普及于各行各业。

3.商业模式展望

近年来,服务机器人的商业价值被逐渐挖掘,资本竞相入局,不仅有以红杉、高瓴为代表的VC/PE,还有腾讯、美团等互联网巨头,以及碧桂园、格力等产业资本,行业投融资进入白热化。据统计,2021年服务机器人赛道融资金额超过440亿元,部分细分领域的头部玩家频频拿到大额融资,年融资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服务机器人行业在资本助推下经过高速成长后,行业竞争加剧,市场出现分化。可以预见,未来行业将进入深层洗牌期,资本将越发看重公司是否具有突破盈利难题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在这一背景下,对企业来说,拥有自我造血能力,建立稳定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成为当下及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路径选择:第一,多赛道经营,持续扩展应用赛道,增加机器人研发产品线;第二,不断丰富服务领域和对象,通过多技术融合和智能化提升推动机器人产品向各应用领域加速渗透;第三,基于单场景产品与技术,研发技术壁垒更高的能够跨领域应用的机器人产品;第四,提升精细化运营能力,在场景内持续深耕,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增加产品附加值。拓增细分赛道、丰富应用场景、研发跨领域应用产品和精细化运营构成企业扩大营收路径。

4.市场生态展望

随着应用场景更加多元和复杂,服务机器人已经不局限于从事替代人工的基础作业范畴,而是深入参与到下游应用企业的数智化转型浪潮中,或者与家庭及公共场景的硬件设备进行联通与整合,共同构成智慧家居及产业数字化的一部分,推动整个社会向智能化生产和生活方式演进。由此可见,未来服务机器人将拥有更大的应用扩展空间,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在这一发展趋势下,探索如何将服务机器人与落地应用场景更加有机紧密结合,成为服务机器人发展的关键突破口。一方面,部分服务机器人厂商开始加码产业生态布局,如自研核心技术、与下游应用场景方合作,实现核心硬件与技术的自主可控,并通过规模化应用打开市场,降低产品成本,占据机器人场景应用与数据资产高地;另一方面,在酒店、楼宇、商场、机场、医院、家庭等不同应用场景中,让服务机器人与其他硬件设备通信物联,可以极大扩展机器人的活动范围和功能。在未来,构建服务机器人应用生态,打造服务机器人与其他智能硬件联动的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将愈发普遍,服务机器人的应用边界将进一步扩展。

THE END
1.2023年电子宠物行业现状分析:电子宠物市场规模超过100亿美元中国报告大厅网讯,电子宠物是一种芯片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构成的虚拟动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下电子宠物相关技术不断进步,受到政策的支持鼓励下市场发展较快。以下是2023年电子宠物行业现状分析。 目前电子宠物行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市场,涉及到各种不同种类的产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宠物的形态...https://www.chinabgao.com/info/1248022.html
1.探讨美国宠物用品市场的革新与趋势,引领全球宠物生活质量的新篇章...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对宠物福利的日益关注,美国宠物用品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从高端创新产品到环保理念的普及,这个全球最大的宠物消费市场展现出无限的活力和潜力,作为全球宠物生活方式的风向标,让我们一起深入剖析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行业。 让我们聚焦于技术创新,美国的宠物公司,如PetFusion、KONG等,一直...https://ynhlfy.com/post/12416.html
2.可在线编程芯片市场调研报告,全球行业规模展望2024MMG调研团队,本文主要调研对象包括可在线编程芯片生产商、行业专家、上游厂商、下游厂商及中间分销商等,调研信息涉及到可在线编程芯片的销量(产量、出货量)、收入(产值)、需求、价格变动、产品规格型号、最新动态及未来规划、行业驱动因素、挑战、阻碍因素及风险等。从全球视角下看可在线编程芯片行业的整体发展现状及趋势...https://www.marketmonitorglobal.com.cn/reports/722891/in-circuit-programmable-chip
3.宠物检测试剂盒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市场趋势研究报告第12章、宠物检测试剂盒行业产业链分析、上游的核心原料以及原料供应商分析、中游分析、下游分析 第13-14章、研究结论以及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及数据来源 历史数据(2019-2023),行业现状包括主要厂商竞争格局、扩产、并购等、市场数据细分、按分类细分、按应用、按地区/区域细分。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3150893.html
4.家用电器远程控制远程控制技术研究背景1.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 1.2.2 国外研究 2 1.3 研究方法 2 1.4 研究内容 2 2 家用电器远程控制系统的总体分析与设计 4 2.1 系统总体功能要求分析 4 2.1.1 系统的控制方案设计 4 2.1.2 系统的控制流程设计 5 ...https://blog.csdn.net/aloneforme/article/details/92806831
5.国外汽车视觉头部Tier1积极布局DMS/OMS,生命体征检测成OMS标配...来源:《2021-2022年乘用车视觉产品产业链报告 国外篇》 部分全球主要摄像头供应商产品布局 (注:√为2021年前已覆盖产品) 来源:《2021-2022年乘用车视觉产品产业链报告-国外篇》 《2021-2022年乘用车视觉产品产业链报告-国外篇》目录 本报告共330页 一、全球乘用车视觉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145753059291955753
6.RFID技术应用(精选十篇)一、RFID国内外发展现状 在国外,RFID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供应链管理业、高速不停车收费、自助加油等领域。在国内,清华同方主要有以下两种非接触式IC卡系列产品:分别为THR9904和HRIOXX,其中THR9904被应用于我国射频卡应用最大的项目---我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项目之中。对于清华同...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0rqsn7r.html
7.RFID宠物微芯片市场趋势及主要竞争对手分析报告2024RFID宠物微芯片行业调研报告研究了中国RFID宠物微芯片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企业市场排名情况、竞争态势分析、以及中国各地市场发展概况和优劣势、中国RFID宠物微芯片行业进出口情况。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RFID宠物微芯片市场规模达 亿元(人民币),全球RFID宠物微芯片市场规模达到 亿元,预计全球RFID宠物微芯片市场规模将在2029年...https://www.bokee.net/company/weblog_viewEntry/58625132.html
8.“微流控+分子诊断”是分子POCT的最优解吗?市场机会在哪里?5、传统PCR检测开盖后产生气溶胶,长时间污染后续样本,微流控芯片设计中可使用封闭体系避免此问题; “分子诊断+微流控”国内外发展现状 1、国外现状 √Cepheid:2016年9月被丹纳赫以40亿美金收购;检测项目为遗传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扩增方法为实时荧光定量PCR; ...https://www.ivdmat.com/cms/sjwz/1957.html
9.听国内外最新科技进展:脑机接口光子芯片太阳系书展9光子芯片从本质上来讲,可以以光速进行计算,一路”秒杀”晶体管。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王俊分享了光子芯片的研究进展及展望,他指出,光子芯片并不是专用在通讯领域,而是在人工智能图像语音处理包括信息方面的综合应用。虽然现在还处于萌芽阶段,但从创新性、科学性、技术性几个维度来看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http://wenhui.whb.cn/zhuzhan/jtxw/20200819/366903.html
10.2022年迈瑞医疗发展现状及细分业务分析动物医疗设备具有广泛的...2020 年 10 月,迈瑞医疗斥资 2 亿元成立了深圳迈瑞动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宣布 全力进军宠物医疗。 作为迈瑞正在培育的高潜力业务,迈瑞动物医疗产品线横跨医学影像、体外诊断、 生命信息与支持三大领域,是公司传统三大核心业务的横向拓展,适用于宠物医院、畜 牧农场、马场、野生或珍稀动物保护、科学研究等多个场景。为各...https://m.vzkoo.com/read/20220607142461c5e25eb4658adc97fb.html
11.2024年第22次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犬学分会犬业科技学术研讨会暨分会...疫苗与兽药研发:针对狂犬病、犬瘟热等常见犬类疾病,研发高效、安全的疫苗和兽药,提高宠物犬的健康水平。例如,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成功研制了狂犬病灭活疫苗(CTN-1株),获得了国家三类新兽药注册。 生物芯片技术:将生物芯片技术应用于宠物医学领域,进行宠物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提高治疗效果。 https://www.huiyi-123.com/article/2953-179.html
12.流浪动物保护论文13篇(全文)根据我国当前国情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我们可以在经济较发达、宠物饲养量较大的地区由政府建立收容机构,并大力改善原有的收容机构;而在目前尚无法设立收容机构的地方,则可委托当地民间收容所代为收容,政府给予一定补助。根据需要可以分两种方式设立收容所:一种是以处理为主,对生存困难的流浪动物进行淘汰,对收容一定...https://www.99xueshu.com/w/file33eltd5d.html
13.中国车规级芯片发展面临挑战,产业创新刻不容缓以下为《2023中国车规级芯片产业创新研究报告》的框架及展示内容: 报告主要分为三部分:车规级芯片产业发展综述、车规级芯片产业创新分析、车规级芯片企业创新能力分析。 第一部分:分析解读当下中国车规级芯片产业“内忧外患”严峻处境,结合中国车规级芯片产业发展现状和芯片生命周期分析归纳芯片产业创新主要路径。 https://www.iyiou.com/analysis/202304071043467
14.微电子学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创新的论文(整理11篇)关键词:数控技术;调查研究;课程改革 随着数控技术应用的普及,企业需要更高技能、更加专业、更具职业化的数控技术人才。作为高职院校,为培养能够被行业企业接受的高质量技能人才,课程改革是该院(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的关键课题之一。 1现状调查 https://www.hrrsj.com/wendang/lunwen/821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