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FID技术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之一RFID技术简介RFID是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和中枢技术之一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对目标加以识别。可以快速读写、长期跟踪管理。作为物联网的核心基础之一,RFID产业能否健康发展将直接关系到物联网建设的成败。RFID标签可谓是早期物联网最为关键的技术与产品环节,现阶段物联网最大规模、最有前景的应用就是在零售和物流领域,利用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共享。RFID技术简介有源无源射频识别技术RFID
3、年RFID技术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1971-1980年RFID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各种RFID技术测试得到加速。出现了一些最早的RFID应用。1981-1990年RFID技术及产品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各种封闭系统应用开始出现。1991-2000年RFID技术标准化问题日趋得到重视,RFID产品得到广泛采用。2001-今标准化问题日趋为人们所重视,RFID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有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及半无源电子标签均得到发展,电子标签成本不断降低。RFIDRFID并不是一个崭新的技术并不是一个崭新的技术RFID系统架构与工作原理RFI
4、D系统架构与工作原理中间件中间件及应用及应用软件软件数据协议处理器数据协议处理器标签驱动标签驱动((射频单元射频单元))响应单元响应单元编码编码存储器存储器解码解码物理接口物理接口((调制解调调制解调))读数据读数据写数据写数据命令命令查询查询写入写入读取读取芯片芯片天线天线封装封装数据数据能量能量RFID系统架构与工作原理根据阅读器及电子标签之间的能量感应方式,FDID有两种耦合类型n电感耦合(感应耦合)电感耦合(感应耦合):变压器模型,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依据为电磁感应定律,如下图所示。RFID系统架构与工作原理n
5、反向散射耦合:反向散射耦合:雷达原理模型,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回目标信息,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RFID系统架构与工作原理电感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中、低频工作的电感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中、低频工作的近距离射频识别系统。近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高频、微波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高频、微波工作的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工作的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RFID系统架构与工作原理电感耦合与反向散射耦合的差别电感耦合与反向散射耦合的差别在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中,阅读器的天线将读写射在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中,阅读器的天线将读写射频能量以电磁波的方式发送到
6、空间范围内,建立有频能量以电磁波的方式发送到空间范围内,建立有效阅读区域,位于该区域中的标签从阅读器天线发效阅读区域,位于该区域中的标签从阅读器天线发出的电磁场中提取工作能量,并将标签内存的数据出的电磁场中提取工作能量,并将标签内存的数据信息传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信号解码后送计算机信息传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信号解码后送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反向散射耦合将射频能量以电磁波系统进行处理。反向散射耦合将射频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发送出去。的形式发送出去。在电感耦合方式中,阅读器将射频能量束缚在阅在电感耦合方式中,阅读器将射频能量束缚在阅读器电感线圈周围,通过交变闭合的线圈磁场,沟读器电感线圈
7、周围,通过交变闭合的线圈磁场,沟通阅读器线圈与射频标签之间的射频通道,没有向通阅读器线圈与射频标签之间的射频通道,没有向空间辐射电磁能量。空间辐射电磁能量。RFID系统架构与工作原理阅读器(功能)读取器读/写装置阅读器(组成)控制模块收发模块接口单元耦合模块应答器(组成)耦合元件(线圈、天线)微芯片RFID系统架构与工作原理RFID系统架构与工作原理RFID系统架构与工作原理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由标签主动发
8、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参数参数低频低频(LF)(LF)高频高频(HF)(HF)超高频超高频(UHF)(UHF)微波微波(uW)(uW)频率频率125125134KHz134KHz13.513.56MHz6MHz433MHz433MHz,860860960MHz960MHz2.45GHz2.45GHz,5.85.8GHzGHz技术技术特点特点穿透及绕射能穿透及绕射能力强力强((能穿透水能穿透水及绕射金属物及绕射金属物质质));但速度慢、;但速度慢、距
9、离近距离近性价比适中,性价比适中,适用于绝大多适用于绝大多数环境;但抗数环境;但抗冲突能力差冲突能力差速度快、作用距速度快、作用距离远;但穿透能离远;但穿透能力弱力弱((不能穿透水,不能穿透水,被金属物质全反被金属物质全反射射)),一般为有一般为有源系统,源系统,作用距离作用距离远;但抗远;但抗干扰力差干扰力差作用作用距离距离0.10.10.45m0.45m113m3m339m9m10m10m或或100m(100m(有源有源))主要主要应用应用门禁、防盗系门禁、防盗系统统畜牧
10、、宠物管畜牧、宠物管理理智能卡智能卡电子票务电子票务图书管理图书管理商品防伪商品防伪仓储管理仓储管理物流跟踪物流跟踪航空包裹航空包裹自动控制自动控制道路收费道路收费RFID系统架构与工作原理只要通过RFID阅读器,不需接触,直接读取信息至数据库,一次处理多个标签,并可以将物流处的状态写入标签,供下一阶段物流处理使用。RFID对水、油和药品等物质有强力的抗污性。RFID在黑暗或脏污的环境中也可以读取数据。形状小型化和形状小型化和多样化多样化RFID为电子数据,可以反复被覆写,因此可以回收标签重复使用。如被动式RFID,不需要电池就可以使用,没有维护保养
11、的需要。数据容量会随着记忆规格的发展而扩大,未来物品所需携带的资料将越来越大,对卷标所能扩充的容量的需求也增加,RFID则不会受到此类限制数据记忆量大数据记忆量大数据的读写机能数据的读写机能耐环境性耐环境性可重复使用可重复使用RFID在读取上尺寸不受大小与形状限制,不需要为了读取精确度而配合纸张的固定尺寸和印刷品质。因此,RFID电子标签便可往小型化以及应用在不同产品。因此,可以更加灵活的控制产品的生产。RFID系统架构与工作原理RFID技术标准与关键技术ISO/IECIOSIOS标准标准技术标准技术标准射频识别技术标准IC卡标准数据内容与数据内容与编
12、码标准编码标准编码格式语法标准应用标准应用标准船运标签标准产品包装标准一致性与一致性与性能标准性能标准测试规范RFID技术标准与关键技术EPCGlobalnEPC系统是一种基于EAN/UCC编码的系统,将产品与服务流通过程的信息进行代码化表示。nEPCGlobal于2004年4月公布了第一代RFID技术标准。nEPCGlobal提出的物联网体系构架由EPC编码、管理软件、对象名解析系统服务器、物体标识语言服务器等部分构成。nEPCGlobal鼓励用户采用EPC标准,发展EPC用户,强调各地区均衡发展,加强对各国编码组织的支持,在全球各个行业推
13、广应用EPC。RFID技术标准与关键技术EPC标准中的RFID关键技术物理层关键技术PIEPIE编码编码以脉冲间隔为编码依据基带基带FM0FM0编码编码采用电平变化表示逻辑差错控差错控制编码制编码技术技术减少标签阅读器之间干扰副载波副载波调制调制13.56MHz系统电子标签向阅读器传输中使用信息数信息数据调制据调制基带数字信号变换为频带数字信号数据信数据信息加密息加密技术技术加密与解密算法概率概率//分槽防分槽防冲突算冲突算法法多目标识别情况下RFID技术标准与关键技术EPC标准中的
14、RFID关键技术MAC层关键技术安全加安全加密技术密技术在MAC层三种操作中标签访问标签访问控制技术控制技术选择清点访问防碰撞防碰撞算法算法多标签时,碰撞仲裁RFID技术应用与发展在马拉松比赛中,由于马拉松比赛人员太多,有时在马拉松比赛中,由于马拉松比赛人员太多,有时第一个出发的同最后一个出发的人离开起跑线能相隔第一个出发的同最后一个出发的人离开起跑线能相隔4040分钟、如果没有一个精确的计时装置会造成不公平分钟、如果没有一个精确的计时装置会造成不公平的竞争。射频卡应用于马拉松比赛的精确计时。运动的竞争。射频卡应用于马拉松比赛的精确计时。运动员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