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宠物主人来说,植入芯片能帮助走失的宠物重新回到主人身边。另外,植入芯片还可以防止宠物被弃养。在日本,被遗弃的宠物有哪些归宿?植入芯片是否会给宠物带来健康安全隐患?
01
养宠大国
穿着精致的服装,乘坐漂亮的车子,甚至还有潮酷的“发型”——不是明星出街,而是宠物出行。走在日本街头,经常可以看到推着婴儿车散步的“父母”,只是婴儿车里经常坐着的不是宝宝,而是打扮或前卫或优雅或可爱的宠物。
很多日本人视宠物为自己的孩子,日本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宠物数量超过儿童数量的国家。根据日本总务省数据,截至2021年4月1日,日本未满15岁的儿童人数为1493万。根据日本宠物食品协会数据,2021年,日本宠物猫和宠物狗合计超过1600万只,其中宠物狗约711万只,宠物猫约895万只。
对于生活压力较大的日本人来说,宠物是心灵疗愈的“良药”,也是生活中的重要陪伴。日本家庭需要宠物的观念,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一时期,日本国民度很高的狗,比如秋田犬和柴犬,成为不少家庭的新成员。但该时期日本人的养宠观念还处于萌芽阶段,“潮流养宠”概念正式出现是在1983年。
那一年,电影《南极物语》的上映,在日本引起极大轰动,该片当年创下的59亿日元(1日元约合0.05元人民币)的票房纪录保持了15年之久。影片里面的哈士奇聪明又可爱,机警又热情,成了日本人的“心头好”。
02
弃宠大国
日本是宠物饲养和消费大国,但同时也是弃养大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民众为疗愈生活开始饲养宠物,需求增加令宠物交易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不过,很多人饲养后才发现,宠物虽萌,但照顾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继而会嫌弃宠物“没那么乖”“身上有臭味”等。不少宠物饲养没多久就被送到非营利组织“孤儿猫犬救助队转让中心”。也有养宠人因为疫情影响收入,导致无法负担宠物花费而弃养。
根据日本环境省公布的数据,2020年,有约7.2万只宠物猫狗因走失或被遗弃而被收容,其中约2.4万只没能回到原主人那里或找到新的主人。按照法规,在收容期满后,这些宠物猫狗将被执行安乐死。这样的处理方式听起来有些残忍,但流浪的动物一旦泛滥,情况会更糟糕。
2020年6月起,日本的《动物保护法》进一步规定:无故杀害动物的最高刑期从2年提高至5年,罚款从200万日元提高至500万日元。对虐待和遗弃动物的行为,原本处以最高100万日元的罚款,新法律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最高1年的刑期。
日本还有很多“猫岛”,那里居住着稀少的人口和几十或数百只猫。这些猫咪有很多就是被主人遗弃的,此后通过不断的繁衍才形成了现在的“猫岛”。日本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猫岛”,名为青岛,这里猫的数量已达到人类数量的6倍,它们居住在废弃的房屋里,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03
宠物“身份证”启用
据日本兽医协会介绍,植入芯片的过程不会给宠物带来多大疼痛,植入后也不会对动物的健康造成影响,目前还没有接到植入后产生副作用的报告。
对于新规定,日本的宠物主人各有看法。2021年12月到今年1月的一项线上调查显示,在340名还未给宠物植入芯片的宠物主人中,56%不支持给宠物植入芯片,只有18%表示支持,另外有27%态度摇摆。
来自千叶县的纪子说,很后悔之前没有为自己的狗植入芯片。两年前因为家里门栓松动,她家的柴犬走丢,她到处寻找也未找到,在网络上张贴了寻狗启事,也没有得到任何有用的线索。“我劝大家赶快给宠物植入芯片,不希望再有人跟我一样体验类似的伤心经历。”
还有一些宠物主人不愿意给宠物植入芯片,理由是不想让爱宠承受任何痛苦,在一个小生命体内植入芯片“太不道德”。
虽然“宠物芯片”现在听起来也仍显新奇,但实际上它的应用已超过20年,早已得到广泛的推广。
1999年,法国规定对大于4个月的狗体内植入微型芯片(或以纹身的方式提供标识)。此后,宠物芯片逐渐在全球多个国家得到普及。
植入芯片时,不需要麻醉和开刀,只需要像打疫苗一样,用注射器扎进皮肤轻轻一推就能搞定。植入宠物身体后,芯片就像是“长”在了皮肤下,不会发生游离,宠物身体也不会有任何排异反应。另外,这些芯片的寿命可达18~20年,意味着宠物猫狗只要植入一次就能使用一生。
未来,宠物芯片或许还会在更大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一枚电子芯片,不仅是技术上的迭代,也可能打开城市治理的未来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