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介绍一下我们公司去年和今年的发展情况,从去年年初开始,我们定的目标是要高质量发展,核心就是把我们的亏损降低,毛利提高。经过我们去年的努力,我们去年年末的亏损是-3.43亿,同比减亏了7000多万,公司的毛利率从2022年的8.35%回升到11.11%,今年总体的战略继续围绕高质量发展。随着工作继续往前推进,在今年上半年Q1,单季度亏损是在0.62亿元,亏损进一步降低,同比增长34.68%。整体我们今年的亏损是会进一步缩窄。
第二部分讲一下我们的战略,我们的战略叫做“4+2”,哪4个呢?
第四就是AI应用在各处散花。
我们围绕着四个方向给大家做汇报,一个就是训练方向我们现在国内有15家左右的基础大模型,做的比较好的有Kimi,智谱华章,百川,面壁智能,加上豆包,元宝,通义千问,百度,这部分的数据量和参数量在逐步增加,而且从单一的文字拓展为图片和视频,所以30到50台机器满足的需求,去年问我们要买多少P,当时我判断设备的价格涨了非常快,但20多台服务器满足不了客户需求,现在价格已经从最高的310万降到了260万,关键是国内没有一个客户有8000张卡的需求。
第二部分是推理部分,我们今年快速在投入在推理业务,现在已经有很多大客户使用我们推理的业务,而且单个客户有千卡甚至万卡的需求,所以我们在逐步增加卡的量。
第三部分就是行业模型的应用,最近行业模型的应用起的非常快,在电商,游戏,设计和对话领域都起的很快,目前我们自建的大数据和算力到5月13号自有的算力卡已经超过了4700p,管理的卡更多,所以推理的卡在逐步增加,基本每周都会去购买推理卡。训练卡我们是以合伙人模式,把别人的卡放到我们这里来用。
还有就是国产GPU进度,在青浦已经建成了国产的推理集群,目前效果比我们预期的快一点。
以上就是四个战略去年施行的情况。
还有两个点试点,一个是数据资产的入表,另一个是海外拓展。数据入表难度大,海外出海比我们想的好一点,和当地的企业合作,比如HTC,用我们的能力给他们建立本地云平台。
接下来我们马上要开半年会了,会总结我们做的比较好的,像数据中心,公有云,AIGC,重点突破的是私有云和两个试点。以上就是目前的基本情况,总体虽然今年行业的挑战比较大,但我们战略上执行还是到位的,公司的财务状况比我们预期的好一些。
二.问答环节
Q:算力价格的趋势如何?
A:算力价格之前有公司报的价格比较高,我们当时认为不可能这么高,大家看到情况变的非常大。大家如果去年和今年持续跟踪我们公司的话,就会发现我们公司是非常稳健的,第一不一定买到卡,第二下了单不一定能拿到卡,第三拿到卡不一定能卖出去,训练的卡和推理卡在采购价和销售价都有下降,H系列的采购价原来要300多万一台,现在在260万一台,同事租赁价也在下降。
以前在去年是卡稀缺,现在有卡没技术的公司没有用,这时候更多的体现技术水平。原来没卡的时候客户说租一年,一年之后不用你管,现在有卡了,客户说租三个月,三个月之后你能不能把卡给下个客户用,中间调度如何,客户要增加怎么办,这样能力就体现出来了。越往后卡的价格毛利会降低,但软件的能力会体现出来。
Q:现在算力租赁价格处于什么水平?有具体的数据吗?
A:价格趋势逐步下降。市场去年零售价10多万,现在大概5-6万水平,大公司更便宜,小公司更高。
A:不是这样的,目前A800需求还很大,国内A系列和H系列为主。因为大模型的公司需求量很大,小模型又不需要这个东西,这是比较核心的。
Q:公司业绩这块聚焦在减亏这一块,但收入这块下降的比较快,是为什么?
A:为什么营收会下降呢,因为我们要高质量发展,过去扩增张,有些业务我们是低毛利来做的,现在我们认为这部分是不健康的,所以我们在把这些剥离。
Q:收入的拐点会在什么时候出现?
Q:青浦建千卡集群,千卡集群在训练上作用不大,我们有没有能力做万卡集群?
A:国内建万卡的不多,千卡的可以做行业模型。我们不具备万卡的能力,推理万卡我们已经有了,训练万卡我们还没有。1000卡到2000卡我们没问题
Q:有没有一家客户跟我们一起做万卡集群的?
A:客户有,但这些客户我们不敢做,因为这些客户是不是能用我们4-5年,我们不确定。
Q:我们有没有比较好的大模型合作伙伴?国内卡有哪些?
A:国产卡有哪些:类似于沐熙,天数,壁仞比较好的适合CUDA的生态,这几家我们都有测试并且应用。另外就是华为也找我们合作,让应用大模型来适配这个卡,我们也找一些大模型公司做适配,有兼容性问题等等。市场上有很多N卡,所以他们精力不在这块。
Q:国产卡是不是没什么产能?
Q:国产大模型出海用什么大模型?GPT吗?
A:海外做基础大模型的不错,做应用的比较多,比如理义万物,因为他们不是做大模型,是做大模型的应用,在海外大家看到社交的用的很多,大模型的社交占了80%,伴侣类的,宠物类的,可能你们都不知道是中国的公司,这里面价值蛮大的。
Q:国家现在每个地方要建智算中心,万P算力,会买谁的卡?
A:有三种卡,N机型,H机型,和其他机型。很多地方政府买了H卡就放在那里,所以他们找我们用起来。我们马上推出一个产品分布式推理平台来把其他的卡管理起来。
Q:是不是国家为了补贴芯片公司然后把这些卡买了?
Q:合作客户有哪些?
Q:海外业务有哪些?
A:我们海外业务分为三大块,第一块就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在日本台湾东南亚,第二块就是中国的车企,第三块就是我们重点想做的,如何支持当地企业和政府,我们一般会选择人口比较多,当地政府比较有钱,政府愿意做智能自动化显示的。
Q:出海的收入和毛利率会好一些?
A:会略好一些,但中国企业也在出海卷。
Q:现在海外是不是奔着GB200去的
A:是的。
Q:是不是很多数据中心有很大变化?
A:现在的内蒙第一个推出10kw和20kw的,但GB200没有办法满足。
Q:大模型客户有哪些类型?
第三个就是具身机器人,第四个就是应用辅助编程医疗。基础模型我们会帮助3到5家公司来做模型,第二个就是做行业模型,毛利高,稳定性好,第三个就是机器人。海外应用比较多,行业模型比较少。
Q:公司近期有投资算力中心的计划吗?算力上下游有哪些合作方?
Q:公司的股权激励如何?什么时候预期净利润回证?
A:对我们刚做了股权激励,以前做过两次股权激励都失效了,我们今年做的人数不多,就3-4个人,目的是通过把核心骨干做好,做好之后再做扩展,条件是每年净利润增长20%,今年目标是减亏6000万,明年继续减亏,我们内部目标肯定比这个目标高。
Q:公司服务这么多大模型公司,收入有内部统计过吗?A:我们AI业务增速非常快,这块收入我们在年度业绩会上讲过,这块收入是在1.2亿以上。
Q:考虑回购做股权激励吗?
A:回购比较复杂,回购要消耗现金流,增发还能增加现金流。
Q:算力和其他公司有哪些优势?
A:我们公司在计算,调度和存储性能上有很好的能力,同样的业务我们可以跑的更快。现在卡越来越多我们能力越来越能体现。
Q:目前合作的客户是私企还是政府更多?
A:前五大客户里面4家都是私企,我们有一家合作伙伴是关联公司,就是智谱华章,去年是1500w,今年是9000w,也公告了。智谱华章在国内技术最牛逼的,是toB为主的。
Q:2023年研发费用比2022年的研发费用下降了,什么原因?
Q:目前毛利和现金流有改善,后面会有什么趋势?
A:毛利率后面会稳步提升,现金流现在都是正现金流。我们之前脑袋一热就以规模为主,后面
Q:算力方面有什么核心优势?
A:第一,卡有了之后我们数据中心的优势就明显了,第二就是云的技术和分布式调度管理能力,第二就是我们能够快速触达客户的能力,而且有标杆客户,第四就是数据的安全训练,随着大模型越来越多,需要去买行业数据,我们的安全功能就是可以用但不能买,比如视觉中国的数据非常多,但不敢卖,因为别人会把数据卖给第三个人,可以用但不能买。
Q:国产AI芯片的能力如何?
A:单卡性能在79%-80%,集群和千卡就比较弱。
Q:客户的付款结构是怎么样的?
A:小客户提前付款,其他客户一般一个月,大客户三个月
Q:公司近几年有哪些独特的行业创新?
A:今年主要基于AI的,一个是存储UPFS,包括GDS技术,第二就是智算调度平台,第三就是分布式处理。
Q:公司号称最等大模型的公司,大模型的布局如何?A:第一在客户上我们客户规模比较大,第二就是我们的芯片规模在逐步增加和扩大,第三就是AI收入快速增加,第四应用我们在积极探索。
Q:公司的战略定位是什么?
A:第一我们是中立,所以客户会找我们;第二围绕行业发展趋势最懂客户的大模型;第三就是安全。我们确实有核心两位创始人走了,第一我们要感谢他们的付出,第二就是我们认为公司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合伙人,在互联网创业时期他们是很好的伙伴,在接下来的时期我们需要引入更多更合适的合伙人。
Q:公司未来三年的现金流是否充足?
A:目前我们的现金流是正的,流贷是0。
Q:未来是否有资本运作的打算?公司会并购哪些类型的公司?
Q:公司未来的利润增长点在哪?
A:一个是数据中心的增加,另一个就是AI算力的增加,第三个就是私有云的增加
Q:公司目前最新的算力有多少?
A:5月份为止自有的是4700p,包括推理和训练,管理的算力更多。我们的卡每周都会定,A800现在只能买二手合规的,还有非A系列的。
Q:请介绍一下青浦和内蒙古的数据中心的情况?
A:营收没统计,乌兰察布我们在年报披露去年利润500多万,青浦今年会盈利。
A:第一就是数据的存储,第二就是数据的入表,难度很大。因为国企不愿意做,资产变大了,资产收益率下降了,民企不愿意做,上市过程中容易虚构资产,第三个就是做了没什么好处,银行还得看其他东西。在一块就是数据交易,大部分都是场外交易,也很难做。
Q:现在公司在搞算力集群和算力合伙人,如何统一呢?
A: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吧设备放到机房来,这是最好的模式,我统一管理,这个领域的挑战是有不少公司是国资的,他们的设备不能离开;第二个就是如果规模足够大,有50-60台,我们可以纳入管理起来;第三个20-30台,就不能做训练。可以结合在一起二次调配,训练如果一个客户必须在一起,如果不在一个机房做训练的,就分配不了更多的地方。
Q:怎么看大模型AI产业链只有算力赚钱?
A:是不是赚钱就看有没有垄断,这些公司想做模型都希望别人死。
Q:为什么美国那么多大企业觉得AI是未来?
A:以前是非通用的,现在是通用的,以前是判别式的,现在是生成式的。生成式是效率和生产力,以前互联网解决信息的部队称问题,大的方向是OK的。
Q:市值管理方面未来有什么作为?
A:去年搞AI的很多公司都被处罚了,我们所有的都是合规,好处是我们低调,长期我们是往好的方向进展。我们后面会把真实情况公布出来,不做虚假宣传。
Q:算力未来的市场规模多少,未来增长率多少?
A:规模不好判断,因为现在是人工智能初始阶段,还有那些地方应用我们不知道,不过爆发力是无穷的。